第6章

玉榮身邊添一個李嬷嬷,當然,還得慎重的介紹一下。

這給了李嬷嬷體面,同時,亦是表明一些态度。

當日,午膳。

玉榮迎來了正統帝的光臨。

“妾參見聖上,聖上萬壽無疆。”

“平身。”

正統帝親自攙扶了玉榮,态度挺是和善。

帝妃二人在殿中落坐後。

正統帝示意一下,他的貼身大伴李公公就是一拍手。爾後,小黃門呈上來了好幾匣子的寶物。

玉榮簡單瞧了一眼。

一匣子的南珠,個個珠圓玉潤;一匣子的手飾,金玉點綴,盡顯珠光寶氣。

再有托盤之中,一整套的寶石頭面,一整套的點翠頭面,端得是淡雅與貴氣;總之,這些全是耀人眼的好物件。

便是這些珠寶、手飾、頭面外,還有十二匹的貢緞,織錦巧奪天工的绫羅緞子,華彩逼人。

“這些是聖上賞予妾的?”

玉榮說着這話時,望着正統帝巧笑嫣然,又問了一句道:“還是賞了妾腹中孩兒的?”

正統帝聽了這話,笑道:“皆是予你。”

Advertisement

正統帝又是移了目光,對身邊的李大伴颔首示意。

李公公親自出馬,這出了殿門,稍片刻後,再進來時,雙手捧了一個紫檀木的小箱子。

“李善,打開吧。”

正統帝吩咐了一句。

李公公自然聽了帝王的吩咐。

然後,玉榮就是瞧見了,那打開的小箱中,一尊通體散發了柔光的送子觀音,寶相莊嚴,雕工精細。

一入眼了,玉榮就曉得,不是凡品。

“真是唯妙唯肖,太傳神了。”

玉榮贊了話。

“這一尊送子觀音,才是朕給了,朕未出生的孩兒。”

正統帝說這話時,語氣裏帶着些期盼。

“妾替腹中的孩兒,謝謝他的父皇一片慈愛。”

玉榮起身,福了一禮。

“哈哈哈……”

正統帝笑出聲,笑過後,他收斂了笑容。帝王還是親自起身,又攙扶着玉榮再坐下。

“這一尊送子觀音是朕專門選的。”

正統帝強調了一回。

“妾就不客氣的收下了。”

玉榮回了話,還是跟李嬷嬷吩咐道:“嬷嬷,這一尊送子觀音,咱們可得供起來。這盼着菩薩保佑,讓皇嗣平平安安降生,平平安安長大。”

“諾。”

李嬷嬷應了話。

“朕愰乎記着,你身邊以前沒這麽個人?”

正統帝在李嬷嬷去辦了玉榮吩咐的事兒時,順口問了一句。

玉榮心中一動。

未曾多想,玉榮順着心意,就是說了話,道:“聖上,您明鑒。”

“今個兒,妾去求了皇太後娘娘,娘娘仁愛,賞了妾一個嬷嬷。”

玉榮不隐瞞,她說了實話。

像是這等事情,哪能瞞得住?

玉榮還猜測呢,她懷了皇嗣,皇帝肯定有關心一二。

指不定李大伴都跟皇帝通傳了消息,皇帝問了話,根本就是揣着明白,裝了糊塗。

“妾年青,這懷的頭一胎,生兒育女的沒經驗。有一個老嬷嬷在身邊照料,妾心頭踏實。”

玉榮笑着回話,笑的如春風拂面。

正統帝看似随意,卻是聽得仔細。

“母後待你,倒是頗仁愛的。”

正統帝這麽回了一句。

玉榮聽出了一些東西來。

不過,她裝着沒聽懂。

“滿宮嫔妃,朝廷內外,聖上待皇太後娘娘的一片孝心,人盡皆知。”

玉榮說話的語氣,又溫柔了幾個度。

玉榮伸手,撫了小腹。

她繼續說道:“妾就想随了聖上的心意。”

玉榮就要表明了一個态度。

咱跟皇帝您老人家學的。

“哈哈哈……”

正統帝聽了玉榮的話,笑出聲來。

這一回,正統帝的笑容,還是比尋常晚收斂了小片刻。

莫名的,玉榮有一種直覺,她聽到了一些尴尬的味道?

玉榮想搖頭,甩掉了她的想法。

她想,應該是她的直覺,錯了吧?

“你說的不錯,朕待母後,自然一片孝心。你是朕的女人,也應該待母後一片赤誠孝順。”

正統帝得肯定了“孝道”一事。

這是朝廷一直統治的根基之一。

天下論德,這孝就是其首。

一個官員要講孝,一個帝王更要講孝。

“聖上,妾這一胎生下來後,若是抱到壽康宮養于皇太後娘娘膝下,讓娘娘養一養孫輩兒,得些子孫樂趣。您瞧着,可成?”

玉榮瞧着皇帝心情不錯,就是提了關于抱養的事情。

把孩子抱給別人養。

玉榮心頭,還是不那麽的是滋味。

可人嘛,得活得現實些。

孩子抱到壽康宮養,總好過了,她護不住孩子,得到了孩子夭折的苦楚。

兩相其害,取其輕。

玉榮在心頭這般對自己安慰了。

“……”

正統帝沒說話。

他的神色很淡很淡,卻是一股子的威勢,從帝王的身邊顯現出來。

殿中,氣氛是凝固起來。

這像是徒然的,溫度都降了下來。

“是你的意思?還是母後的意思?”

正統帝在許久後,才是問了一句。

正統帝一問話,凝固的氣氛被打破。

一種更凝重的氣氛,卻是顯現出來。

其它的宮人們,都是安靜的如鹌鹑,那是恨不能躲了地縫裏,那是躲的不被發現了。

便是正統帝的貼身大伴李公公,在此時,也是想躲開些,以免被帝王的暗怒燒着了。

帝王一怒,伏屍百萬?

這也許有誇張的成份,不過,在封建的時代,帝王之威,也是赤果果用人命來彰顯的。

“妾求了皇太後娘娘,娘娘同意了。”

玉榮的臉上,帶上了忐忑不安。

這時候,玉榮心中平靜着。

如今,她更像是做戲,在做了一個學員的自我修養。

怕?

一點也不怕的。

玉榮肚子裏的孩子,就是護身符。

皇帝沒喪心病狂到了,不要自己血脈的程度。那麽,有何好怕的?

總歸,皇帝、皇太後之間有默契。

皇太後都答應了,可以抱養。李嬷嬷都光明正大的出現在永壽宮。

那麽,皇帝會搏了皇太後的臉面嗎?

以玉榮的了解,不會的。

大不了,皇帝不開心,她這一個小小的婕妤,就是失寵罷了。

一個有皇子的後宮嫔妃,宮裏的奴才再是踩高捧低的,也會給了一些餘地的。

畢竟,起起伏伏,後宮裏的事兒,沒什麽是十拿九穩,百分百的定論。

皇帝心有白月光,玉榮肯定不會真的跟原身一樣的,奉上了一顆真心。

沒心談情說愛,那麽,就得講一講實際的,關于後宮嫔妃的養老問題,不是嗎?

玉榮想的,就是這麽的實際。

“……”

正統帝的目光,盯緊了玉榮的臉。

那灼灼的視線,簡直像是要把玉榮的每一寸肌膚,都是要看一個通透一樣。

良久後,正統帝說道:“母後同意了,朕無異意。”

“妾謝聖上恩典。”

玉榮起身,又給正統帝福了一禮。

“朕的恩典?”

正統帝玩味的說了一句。

“妾是孩子的娘,聖上是孩子的爹。”

玉榮撫了小腹,笑容燦爛,說道:“您肯定同意了,孩兒去壽康宮承歡他的祖母膝下,可不是讓妾和孩子,都盡了一份孝心。”

“孝,百善之首。”

玉榮說的認真,還不時點一點頭,自我肯定,說道:“聖上也是給咱們的孩子積福。”

“在妾眼中,皇太後娘娘萬般好,不管妾腹中的孩兒是男是女,将來長大了像皇太後娘娘一樣的豁達大度,心胸開闊,妾就是心滿意足了。”

玉榮在皇帝面前,也是不掩飾的,那是拍了皇太後的馬屁。

玉榮相信,她這等态度做出來。

天常日久,皇太後一定能感受到了,她的舔狗之姿。

舔到最後,不管是不是應有盡有?

能給腹中的孩兒,那是尋得更多一些的善意,也是蠻好的。

這一日的午膳,正統帝在永壽宮用的。

晌後,正統帝才是離開。

至于當晚,正統帝沒歇了後宮的哪一處嫔妃處。

正統帝是歇在了乾清宮。

為何沒去嫔妃處?

當然不是為誰守身如玉了。

皇帝有專一的概念嗎?

沒有的。

畢竟,皇帝可有一個大大的後宮,各色的嫔妃,端是人比花嬌。

不肖說,今年還要大選,又要添了新人。

皇帝在琢磨着,一些個事情。

至于永壽宮耿婕妤的請求。午時,皇帝答應了。

可皇帝不傻,皇帝對于耿婕妤的話,半數是不相信的。

不過,不相信,歸了不相信。

皇帝還是同意了,皇太後的抱養。

壽康宮的一些消息,皇帝更是知道的。

皇帝沉默了,本身就是表明了一些态度的。

皇宮大選,秀女進宮的閱選,自然是層層遞進。

初選,複選,後宮的嫔妃們關注的不多。

等着将要閱選時,才是提起了後宮嫔妃們的心思。

打這兒,這些秀女入宮小住一月,讓宮中的貴人們查了品性。

這時候,就到了關鍵的點兒。

哪些人入選,哪些人會落了牌子?

永壽宮。

玉榮懷孕了,這在宮中,當然惹了注意的。

可大選當即,自然是移了一些關注。

今個兒,永壽宮迎來了客人。

玉榮見着了麗嫔。

麗嫔跟玉榮,還有張選侍、趙選侍,她們四人是一拔兒參加的大選,然後,被一起賜進了東宮的。

當年,麗嫔、玉榮皆是東宮的承徽。

張趙侍、趙張選,二人父親一個是七品的縣令,一個是八品的縣丞;這二人賜進東宮時,倒比承徽的身份低了兩等。

東宮的女眷品階。

太子發妻,自然是太子妃。

其下,有:良娣,定額兩人;承徽,定額四人;至于再其下,則是不定額人數,有:昭訓、奉儀。

麗嫔生下了二皇子,皇帝一登基,就冊封為一宮主位娘娘。

這後嫔妃裏,在麗嫔其上的,自然便是皇後、惠妃、賢妃。

皇後母儀天下,掌管後宮,麗嫔是奉了小心的。

至于惠妃、賢妃?

惠妃生育有大公主,是第一個侍候了正統帝的女子。年歲比正統帝年長三歲。以這個時代的标準看來,就是人老珠黃了。

惠妃如今不甚得寵。

不過還是倚了王府舊人的身份,又是有一位公主承歡膝下,倒也不讓人小瞧。

賢妃?

賢妃夭折一位小皇子。

便是如此,後宮中,誰也是不敢忽視了賢妃。

當然,賢妃跟惠妃一樣,都是一年大選入宮,然後,一起侍候了正統帝的。

這一位賢妃娘娘,同樣是正統帝當年的王府舊人。

可賢妃的容貌,就是瞧着臉嫩,在後宮的嫔妃裏,算得目前的第一美人兒,真個兒的豔奪群芳,端是一枝獨秀了。

“耿妹妹豁達。”

麗嫔在玉榮的思想開了小差時,提了一句話頭。

玉榮此時,那是擡了眸子,瞧着麗嫔。

在瞧了一眼後,玉榮收回了目光。轉爾,又是瞧着面前擱的小點心。

玉榮瞧得出來,幾色的小點心,俱是禦膳房用足心思的。那擺盤兒,做的精致着;想是味道,也甚不錯的。

只如今嘛,玉榮沒動了小點心,麗嫔更沒有動了的意思。

此刻,玉榮端起面前的杯盞。

玉榮的盞中是一杯羊奶,她飲了一口,奶味兒很醇很香。

品後,玉榮擱下了杯盞。

玉榮聲音平和,她的唇角,還是含了一抹笑容。

她說道:“麗嫔娘娘,您妙贊了,妾哪當得?”

“耿妹妹如何當不得?”

麗嫔輕輕搖搖頭,臉上也是笑容,可麗嫔的眸子中,卻是沉靜的。

“承恩公府的那一位武秀女,可是多得皇太後的召見。那一位是皇太後的嫡親侄女,本宮瞧着,這後宮注定了,要添一位武娘娘了。”

麗嫔在“武娘娘”三個字上,那是咬了重音。

“武娘娘?”

玉榮的心中,沒什麽嫉妒,更沒什麽羨慕。

因為,玉榮很清楚,這一位武娘娘,又或是未來的皇貴妃,只是上位者手中的棋子。

将來啊,她,又或是武娘娘,都是壽康宮一系的人。

有皇太後在呢。

武娘娘于她何礙?

除非……

玉榮覺得,除非皇帝想給她挪一挪,讓她坐的屁股移一移立場與跟腳。

若不然,玉榮穩得住。

畢竟,白月光、皇貴妃,以及未來的女主。

利害的人物,一個個的,哪有什麽省油的燈?

“聖上若是喜歡什麽人?想冊封哪一位娘娘?妾當然是聽了聖上的意思。”

玉榮一派的,我就皇帝的話,我就是皇帝的舔狗的姿态。

“麗嫔娘娘,您膝下有二皇子呢,你啊,笑看風起雲湧就是。妾呢,對麗嫔娘娘只有羨慕的份兒。”

玉榮這話說的,那叫一個真誠。

“妾如今的心思,就是盼着腹中的皇嗣平平安安。”玉榮給了她的答案,回道:“旁的,妾不敢多想,也不敢奢望了。不是妾的,強求不來。”

在玉榮想來,她腹中的孩子長大了。

将來嘛,養老就有希望。

靠了皇帝的深情?

靠不住。

這時代裏,養大了一個将來注定會封爵的兒子,能吃了皇家的祿米做老太妃,茍到最後,應有盡有。

若是跳得太歡快?

出頭的椽子先爛啊。

至于麗嫔背後,還有沒有人?

又或是麗嫔想拉攏人手,想做些什麽?

擺明了,閱選在關鍵的時候。

這裏面的事事非非,可沒有簡單的。

皇帝關注了,皇太後關注了,皇後也是關注了。

人人都在關注了,麗嫔能做什麽手腳?又敢做什麽手腳?

玉榮不想摻合。

玉榮對于麗嫔是高看一眼。可那高看一眼,純粹是看在了二皇子的份上。

目前皇宮裏,唯二皇子的生母。

這身份也夠份量着。

至于一宮主位娘娘的品階?

玉榮也想當娘娘。

肖想一下?

玉榮覺得沒問題。

不想當将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不想當娘娘的後宮小主,不是好小主。

玉榮估摸了,她這一胎若是平平安安的生下來,應該就能攢夠了升職經驗大禮包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