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可武氏一族未必樂意跟甄家結盟了。”
甄家二太太也是知道族裏的一些消息。其時, 甄皇後一時要求了族中,那是改了往昔的一些舊毛病。
只是族中人口多,這有一些害群之馬免不了的。
至于說跟武氏一族走近了。
甄家樂意,還要看武氏一族的掌舵人樂意不樂意啊。
武氏一族可沒正眼兒瞧了甄家。
甄皇後母儀天下, 按說, 這皇後的父親也是要贈予了爵位的。
這皇後的父親是承恩公。
那麽, 皇後父親不在了, 這承繼爵位的是大哥,這不能做了承恩公,一個承恩侯總是應該有的。
可偏偏皇帝給了甄家的國丈爺,那給的是承恩侯。
至于到了皇後大哥繼承時,已經變成了承恩伯。
皇帝妻族、母族, 這贈予的爵位就是襲了三代。
從承恩公、承恩侯、承恩伯這三代。如今這甄皇後家的爵位,皇帝直接給削了, 就是削成了兩代即止。
這裏面把皇帝對皇後的态度呢, 是非常明明白白的展示在世人眼中。
有些事情看的就是一個效果。
比方說,甄家的承恩伯爵位, 就是正統帝的态度。
Advertisement
人嘛, 病急了, 會亂投醫。
一個承恩伯府若是被逼急了, 也會有了能量暴發出來的。
正統四年,四月初一日。
玉榮早早起來了, 她這一日得去坤寧宮給皇後請安呢。
用了一些墊肚子的簡單吃食後, 玉榮便是坐了攆往坤寧宮去。
“妾見過裕嫔娘娘,娘娘萬福金安。”
盈盈一拜,張選侍、趙選侍二人在坤寧宮的門口遇上了玉榮,這二人便是見了禮。
“二位妹妹客氣了。”
玉榮虛扶了一下。
就是此時, 惠妃、賢妃也來了。
“妾見過惠妃娘娘、賢妃娘娘,娘娘萬福金安。”玉榮又是行了一禮。
“妹妹們客氣了,請起吧。”
惠妃先開口說了話。
賢妃的目光,則是打量了張選侍、趙選侍二人各一眼。
然後,賢妃說道:“惠妃姐姐啊,還是往常一樣的想拉攏了人,瞧着真是禮賢下士呢。”
“哪的話,賢妃娘娘說笑了。”
惠妃捂嘴笑了笑,似乎想緩解了氣氛的尴尬。
“本宮不愛說笑的。”
賢妃冷場了。
惠妃、賢妃二人針鋒相對了。
玉榮也罷,張選侍、趙選侍也罷,三人都不多嘴,就是帶了耳朵的靜靜聽了。
惠妃、賢妃之間,不外乎就是鬥了嘴。
偏偏二人沒鬥了多久,一行人也沒進了殿內。
不巧着,就有宮來喊了話。
這是昭貴妃來了。
至于德貴妃嘛,德貴妃要靜養,這一直養了身,倒不在永和宮外面露了臉兒。
“妾見過昭貴妃娘娘,娘娘萬福金安。”
玉榮又随衆人一起的給昭貴妃問安。
“諸位妹妹,快快請起。”
昭貴妃說話倒是客套着。
“瞧着外面吹一吹冷風,在清晨還是有些涼氣的。冷熱之間交替時,若不注意了一病了的話,那就是可惜了。”昭貴妃提醒了一句。
衆人自然皆是小小的捧了一回昭貴妃。
不管真假?
衆人都是賣了昭貴妃的體面。
進了坤寧宮的殿內。
此時,小嫔妃們早候在了殿中等待了。
昭貴妃打頭,領了惠妃、賢妃、玉榮,以及張選侍、趙選侍等人,昭貴妃就像是開屏的孔雀一樣,那是羽毛光鮮的亮了尾翼。
衆人嘛這時候都是捧着昭貴妃的。
良藥苦口利病。
苦口婆心不動人。
這時候,人人都在說了昭貴妃的好話。
真心多少,沒人追究的。
倒是昭貴妃進宮這些日子了,她若說什麽遺憾了,就是沒懷上了正統帝的子嗣。
那麽,若說昭貴妃對于正統帝的後宮如何看?
昭貴妃表示她就是那麽靜靜的看。
昭貴妃不相信了,其它的嫔妃真有能耐了,那是胡媚住了皇帝。
原由也簡單了,正統帝壓根兒一直以來就在努力往明君出發。對于後宮嘛,皇帝更多的是帶着一種消遣的心态。
後宮就是皇帝放松了心情的地方。
更多的嘛?
正統帝倒底沒有一顆女兒家的心髒,所以,他所思所想的,理所應當的大魏朝在前,祖宗家法的社稷法度為重。
旁的便是舍了,再是舍不得,正統帝也會舍了的。
單從這一位能放棄了慕容世子這一位親表弟,這已經說明了一些問題。
“皇後娘娘駕到。”
宮人傳了話。
此時,衆人收斂了心神。
哪怕之前還是圍着昭貴妃打轉兒的,此時,都是換了神情。
哪怕甄皇後一日不得寵又如何?
她是皇後,明正言順的管理了後宮的女主人。
後宮嫔妃只要識像的,真不會去開罪了甄皇後的。
“妾參見皇後娘娘,娘娘萬福金安。”
“平身。”
甄皇後瞧着這些嫔妃的行禮問安。
哪怕如昭貴妃這等人物,此時,也是恭敬着。
這世道裏沒有真傻瓜,真去挑戰了那些關于後宮品階的事兒。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甄皇後一坐下就是感嘆了這話,還又道:“如今宮裏少了一些熟面孔,皇太後亦是覺得皇家得多子多福。所以,哪怕今年不大選了秀女入宮。依着皇太後的口谕,來年宮中将要大選的。”
“到底後宮的嫔妃數兒确實是少了些。還有便是宗室裏的宗子們,亦是有好些求了聖旨,想求了嫡妻的。”
甄皇後的目光打量了下面的各宮嫔妃。
甄皇後說道:“當然,皇家除了要賜婚外。明年自是會又添了新妹妹們入宮,想來,各宮的妹妹們亦懂得本宮的一點子美意。就想着大家夥兒一起啊,提前有一個心理的準備,來年好又添些容貌絕美的新宮妃們。如此多些美貌的女子,亦能更好的照顧了聖上。”
玉榮聽着,她總覺得甄皇後的話有點兒隔應了她們這些後宮的舊人啊。
奈何嘛,玉榮覺得大家夥就是聽出來了,也不會多講什麽的。畢竟,甄皇後說的全是實情。
這世道裏,實話最傷人。
“皇後娘娘瞧瞧啊,時辰不早了。咱們是不是應該去壽康宮給皇太後問安了。”昭貴妃不理解了皇後突然尴尬了的神色。
昭貴妃提議了。
這時候,甄皇後也沒興趣去看了各宮嫔妃們會變了的神色。
甄皇後笑了,說道:“昭貴妃妹妹說的對,咱們得趕緊去壽康宮,可不敢誤了問安的時辰。”
甄皇後領頭,各宮的嫔妃自然一一跟從了的往壽康宮方向去。
玉榮坐了攆上。
她在琢磨了今個兒的請安。
近幾日,玉榮是有些癡睡的。
她有些猜測,只倒底拿得不準。
壽康宮。
皇太後的寝殿大門是對着一宮主位的娘娘們敞開的。
至于那些小主們便是在殿外磕了頭,然後,告退了。
壽康宮的正殿內。
玉榮聽着皇太後說些尋常的話兒,不外乎敲打了大家夥,好好的照顧了正統帝。
除此以外嘛,就是皇太後的許諾了。
皇太後表現的還是關心了皇帝的子嗣問題。
皇帝有二女三男,一共五個孩子。
正統帝瞧着這五個蘿蔔頭,他是真覺得了,他的子嗣還是少了些。
誰讓這個年代裏小孩兒夭折率也挺高的。
皇太後的目光在甄皇後身上沒停留太久。
皇太後更愛跟昭貴妃說了話。
昭貴妃能做的自然是捧了皇太後。
一個娘家的侄女兒,自然就是非常親楚了長輩的心思。
這會子,昭貴妃就是陪着皇太後,那是聊得開心。其它的嫔妃們全是成了陪襯。
有人也許不高興。
可這不高興的人中,一定不包括了玉榮。
在玉榮眼中,皇太後就是守門的大BOSS啊。
只能安撫,不可得罪的。
玉榮當一個合格的背景板時。
宮人的傳話人聲響起。
“聖上駕到。”
正統帝進了壽康宮的正殿後。
一衆的嫔妃們與甄皇後一起的起了身。
衆人給皇帝問安。
“給聖上請安,聖上萬壽無疆。”
甄皇後福了一個禮。
“妾參見聖上,聖上萬壽無疆。”衆嫔妃們也是行禮問安。
“平身。”正統帝擺擺手,說了二字。
這話一出來,甄皇後還是多看了皇帝幾眼。
然爾,對于甄皇後的打量,正統帝是坦坦蕩蕩的樣子。
“皇後客氣了,坐吧。”
正統帝落了坐,他是随意的。
甄皇後謝了一話,也是坐下了。
各宮的嫔妃們有了甄皇後的領頭,大家夥一時間皆是一起謝了話,然後,落了座。
正統帝在場。
皇太後的目光自然落了皇帝身上。不管是皇後這一個兒媳,還是各宮的嫔妃們,這時候,都惹不了皇太後的注意。
皇太後關心了皇帝的身體。
衆人聽着皇帝好心情的回了話,還是解釋了一些。
氣氛倒不錯。
這一個早晨的請安,玉榮倒是瞧了好久的天家母子情深意切切。
等着請安結束了。
玉榮本想留在了壽康宮與兒子多親近,母子親香親香。
只是玉榮心頭有點兒不舒服。
她倒底還是回了永壽宮。
“小桂子,去請了太醫。”
玉榮吩咐了話。
“娘娘,您可是哪兒不舒坦?”
秋坦在小桂子離開後,就是關切的問了話。
玉榮把目光一挪,她望着秋菊,說道:“可還記得本宮的月信日?”
秋菊扳着指頭算了算。
等算了後,秋菊是滿面的喜色。
“娘娘,您……”
秋菊想說什麽,玉榮一擺手打斷了秋菊的話。
秋菊也是明白人,此時,便是沉默了下來。
“咱們別輕狂了,若不然讓人知道了,必會低眼看了咱們。”玉榮寬慰了一二,又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如今還要讓太醫診了平安脈。”
等太醫來了。
這是給玉榮請了平安脈後。
太醫一拱手,行一禮。
太醫說道:“恭敬裕嫔娘娘,賀喜裕嫔娘娘,您這是懷上了皇嗣。如今已經兩月餘,娘娘身子骨弱了些,需要好好調養才成。”
玉榮聽了這話後,覺得太醫把她當了西施。
這可不是什麽名聲。
哪家的女兒也要身體健康的。
像是身子骨弱,在宮裏聽着,真不是什麽好話。
“太醫是名士,想來是有法子的。”玉榮伸手,撫了小腹,說道:“本宮去年才生了三皇子,本宮一直在調養,多食了藥膳。”
“哪料想,現在倒是委屈了腹中的孩子。”
玉榮是真心感覺着如此的。
這一個孩子來的太突然了。
玉榮沒有心思準備啊。明明她一直在用了藥膳,那是藥也三分毒。玉榮除了食藥膳外,也是有吃了太醫開的方子。
之前是避孕。
現在懷上了能怎麽辦啊?
那是放棄這一個孩子嗎?
這不合了這一個時代的規距。這真是漏了半點兒口風,這會在皇家中鬧出了人命。便是玉榮自己也讨不了好的。
畢竟,皇太後都說了多子多福啊。
可玉榮有點兒小愁緒上了心頭。
哪怕心中有火。
這火氣不沖着別人,沖了自個兒。
玉榮倒底害怕了,她這藥用多了。
這突然懷上了,腹中的孩子一定有影響的吧?
“這怎麽會懷上呢。”
玉榮對太醫問道:“去年,本宮生了三皇子。打那結束了月子後,本宮一直在調養了身子骨。這是藥三分毒啊,對于本宮腹中的皇嗣會不會影響了……”
玉榮的話,沒說完啊。
太醫聽懂了。
可太醫也不敢打了包票的。
太醫只能含糊了。
至于聽懂了幾分?
又有多少的公信力?
這是一個仁者見仁的事兒。
“娘娘,這是喜事兒啊。還得給各宮報喜呢。”
秋蘭還是帶着喜色的提醒了話。
玉榮也是從愁緒中蘇醒過來。
玉榮說道:“是啊,秋蘭,你提醒的對,各宮的報喜訊兒這得趕緊了。”
太醫這兒得了賞。
玉榮是生過一胎的,哪些要注意了,她基本上心中有數的。
只腹中這一胎啊,懷的就不像是安穩的。
玉榮倒底讓太醫留了方子。
那太醫留了方子,又是得了賞賜後,方是告退。
玉榮在殿中,她是伸手撫了小腹。心中有溫柔,更有複雜多的情緒,似是後悔,又似是驚訝。
不一而足啊。
坤寧宮。
甄皇後聽着來報信兒的小黃門之語後。
甄皇後賞了報喜兒的。
甄皇後對甄嬷嬷說道:“這裕嫔倒歸了運道。”
“娘娘,未必呢。”
甄嬷嬷卻是又有不一樣的見解。
“裕嫔去年才生了三皇子。如今又懷上了一胎,這怕是對身體未必好。”
甄皇後嘆道:“兩位皇嗣的日期太近了,這般急急的生産,沒來得及調養好身子骨,這怕是往後要吃虧的。”
“能虧了哪兒呢。”甄皇後輕輕搖搖頭。
“裕嫔有一子已經養在壽康宮。再生一胎無論是男是女,裕嫔在後宮的地位只會更穩固了。”甄皇後是真羨慕啊。
甄皇後念叨了裕嫔與懷孕的事兒。
乾清宮,禦書房。
正統帝看了暗衛的秘奏,他越看心越驚,沉重的心情讓正統帝拿着奏章的手,都有些顫抖了。
“繡衣衛……”
正統帝念了三字。
繡衣衛是皇帝的眼睛,是皇帝的刀子。
若是眼睛看到的不夠真實。
若是這一把刀子暗中有了新主人呢?
正統帝能如何想?
正統帝想殺人。
殺人也許不能解決問題,可殺人能解決了制造問題的人。
正統帝生氣了。
在于了,他看走了眼。
繡衣衛的都指使是賢妃的親爹。
這一位還是皇帝的岳丈呢。
“李善。”
正統帝喊了一聲。
“奴才在。”
李公公趕緊的應了話。
他一直都在呢,只是正統帝在批奏子,李公公就是當了一個冷落的背景板罷了。
“讓暗衛查查,查查這起子事情的真相。”
正統帝扔了一本奏章,扔給了李公公。
“奴才領旨。”
李公公應下了差事。
這等差事,李公公做的多了,也是熟悉了。
畢竟,這皇家的暗衛,目前李公公靠着皇帝的信任,還是穩穩立住了腳跟在暗衛中。
“……”
正統帝在李公公去辦差時。
正統帝閉上了眼睛,他有點兒累,想養養神。
正統帝在想了,他之前面為人處事啊,是不是太依了自己的個性。
縱橫之間的度量,他未必一直拿捏的好了。
“繡衣衛是刀子啊,刀子鈍了還要再磨。若是經得住,何必君臣之間産生了前程性命相關的問題?若是這一翻的考驗經不住,往後啊,有些人怕是就真成了廢品。”正統帝呢喃了這麽一些話。
就是正統帝已經決定了,要徹查了繡衣衛時。
有宮人來禀了話。
“聖上,好消息。”
李公公此時剛辦了皇帝的吩咐,這沒歇歇腳程呢。
李公公就聽到了宮人禀明的話。李公公自然搶了這等美事的通傳。
李公公在殿內,笑聲滿滿的說道:“奴才恭喜聖上,永和宮的裕嫔懷上了皇嗣,太醫診斷為兩個月的身孕。”
“好,好。”
正統帝此時聽着此等消息,當即就是開懷大笑。
這可謂今天裏,正統帝聽到的最好喜事兒。
“李善,備了禮,按着往常的宮中舊規,再添一成的給永壽宮送去。”
正統帝吩咐了一句,又想了想,說道:“今個兒朕要去永壽宮用膳。午膳、晚膳皆在永壽宮中用。”
“諾。奴才這馬上差人去傳話。”李公公應了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