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壽康宮。

昭貴妃在與皇太後談了話。

“姑母, 兒還要等,繼續等,可聖上那兒一直沒給一個消息。眼瞧着, 又是一年了。等來年就有大選。萬一……”

昭貴妃是心慌慌。

昭貴妃可怕着,這宮裏再多添了新人,她這等舊人就更不得寵了。

“萬一又如何?”

皇太後的目光是盯向了昭貴妃。

“天子要立繼後, 那得天子開金口。”皇太後說了此話,目光盯緊了昭貴妃,說道:“倒是你,哀家想問問,你有沒有什麽想吐露給哀家的秘密?”

“啊。”

昭貴妃愣了一上。

“哀家喜歡聰明人, 卻不喜歡自作聰明的人。”

皇太後又講了一句。

昭貴妃聽了, 神色飄了飄。

顯然,昭貴妃有點兒心思。

在宮裏, 讓皇太後給磨了磨, 昭貴妃也懂了一些事兒。

昭貴妃清楚的知道, 皇太後在後宮的經營時間久, 皇太後想查了一些事情,那是很容易的。

Advertisement

“……”

昭貴妃倒底沒抵住皇太後的注視,她是挪了視線。

這便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算是露了行跡。

“唉。”

皇太後一聲嘆息。

“你為何出手?說說吧。”

皇太後簡單的尋問了話,問的簡單, 可語氣太淡漠了。

昭貴妃忍不住的打了寒顫,昭貴妃趕緊擡了頭,她說道:“姑母,兒就是……”

“就是不甘心。”

昭貴妃鼓起了勇氣,說出了她的心底話。

“你是堂堂的貴妃, 一心奔着賢名,奔着做了繼後的人。你有什麽不甘心?多少人一輩子在後宮掙紮,都比不過你今天享有的一切。你有什麽資格不甘心?”

皇太後是把手中的花盞,一下子摔了。

“嘩啦”聲響。

那是摔在了昭貴妃的跟前地板上。

“哀家提醒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皇太後的話,說的像是一聲驚雷,那是驚住了昭貴妃的一片心海。

“姑母,我沒直接動手。是有人願意的投效,是她們自己願意出的手。”

昭貴妃在辯解。

“你蠢。”

皇太後指着昭貴妃的臉,那是罵了一句。

“若是有人給你收拾,你當你,真的萬般幹淨,把一切都甩到其它人的頭上?”皇太後是冷哼了話。

哪怕現在的明确證據是沒有。

可皇家的事兒,有多少是真要證據的。

懷疑,謹謹是懷疑,很多時候就已經結了仇。

後宮無緣無故的去豎敵,這是蠢人。

至于天子那兒,皇太後看得更清楚啊,正統帝亦是一個理智的君王。這一位真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想事情。

那麽,證據重要嗎?

天子認為是你,那就是你。

“姑母,是她們自己動的手,是她們心生嫉妒。跟兒沒有關系。”

昭貴妃想甩鍋。

“……”

皇太後嘆息一聲。

“記住你的話,你沒出過手,往後,自己做事前,先想想清楚。”

皇太後給侄女交待了話。

“一定聽姑母的。”

昭貴妃趕緊的應了話。

“你一直針對了裕妃,真只是嫉妒?”

皇太後有點不相信。

“不全是。”

昭貴妃承認了。

在皇太後跟前,這擺開了,她也不藏了心思。

“說說吧。”

皇太後再講了一次。

“……”

昭貴妃是抿了抿唇,她想了片刻後,才說道:“從哪說起呢?可能從進宮時,耿婕妤就得了姑母你的扶持,她占用了武氏一族的後宮資源,那時候,兒就有些不舒坦。”

“不過,有姑娘的教誨,兒知道自己不能小肚饑腸。”

昭貴妃表示曾經的一些小情緒,她克服了。

“可後宮裏,聖上就四位皇子。裕妃就生了倆,她占一半。她有什麽本事,能占了這等天大的福份?”

昭貴妃說了這話時,語氣帶了酸意。

“由妒生癡,由妒生怨。”

皇太後嘆息一聲。

“是。”

昭貴妃承認了。

“往後不可伸手到皇嗣身上。若有下一次,誰都救不了你。”

皇太後說的認真。

昭貴妃低了頭,她應了。

這一對姑侄談了話,等着一場談話結束了。

昭貴妃表明了态度時。

武嬷嬷進殿中禀了話。

“裕妃娘娘求見。”

這一個消息,還是驚住了昭貴妃。

真巧,這說了裕妃,裕妃就來了?

“快請裕妃進來。”

皇太後跟武嬷嬷吩咐了話。

武嬷嬷應了,于是,退出了殿中。

不肖片刻,玉榮進了殿內。

“妾參見皇太後,太後娘娘萬福金安。”

“平身。”

皇太後擺擺手,虛扶了一下。

玉榮謝了話,又對昭貴妃福了一禮。

等着落了座後。

皇太後關心的說道:“哀家瞧着,你這孩子,這幾日是輕減了不少。四皇子啊,還是你這母妃費了心思的。”

“妾是禮哥兒的母妃,自然盼着他好。”

玉榮就是說了實話。

“嗯,你很好。”

皇太後誇了話。

“妾來,是有一事想求了皇太後。”

玉榮不省了話,這時候,奔了主題。

“哦。”

皇太後挑挑眉,有點小驚訝的樣子。

“你往日可不愛求人,這一回求了哀家,哀家自給你一個體面。說說吧。”皇太後的态度和藹。

玉榮笑了,說道:“妾謝皇太後的一份慈心。”

玉榮不客套了,也是說了來意。

說起來也簡單着,就是娘家的嫡母在禮哥兒周歲時,已經進宮一趟。

如今玉榮又想見一見娘家人。

這不,就想求了皇太後。

倒底是宮妃,總頻繁的宣了娘家人進宮,總歸招了人眼。

特別是現在的宮權在皇太後這兒。昭貴妃掌了宮權的事兒,那是今年開秋時。

入了秋,在昭貴妃病了一小回時。

正統帝把宮權收攬了上來,然後,交給了皇太後。

于是,玉榮想召了娘家人進宮,這自然來皇太後這裏報備了。

“這點子小事,哪用得你專門求一求?”

皇太後笑道:“你也是一宮主位,這點子事情,你自個兒遞了牌子,不會有人攔了。”

皇太後擺擺手,對于這等事情,倒看得開。

說到底是一宮主位娘娘的嫔妃,這想見了家人,比着下面的小嫔妃們,這确實寬松的不少。

“妾謝太後娘娘的恩典。”

玉榮又謝了話。

此時,玉榮的目光,還是挪到了昭貴妃的身上。

這話頭兒,自然也是挪到了昭貴妃這兒。

“妾近日輕減些,總覺得臉蛋兒也是粗糙了不少。”玉榮說這話時,自個兒覺得有點假。身為宮妃,哪可能缺了保養?

現在嘛,就是自謙虛一下。

“妾瞧着,昭貴妃娘娘是保養的好,若問了不認識的,一準兒認為妾要比昭貴妃娘娘大了十歲。”

玉榮就是随口一講。

雖說,她确實比昭貴妃大了一點點,也就那麽兩歲。

“裕妃妹妹,你就是愛說笑。”

昭貴妃聽了玉榮的話,那也是捂嘴笑了,說道:“本宮哪有那般年輕?就是裕妃妹妹你瞧着,也是年青的緊,跟花骨朵兒一樣,還美貌佳人,二八年華。”

玉榮聽了,就是笑了笑。

這吹捧嘛,彼此之間都心裏數,誰信了誰傻。大家就是商業互吹而矣。

耿府。

得了宮裏的消息,次日,耿武氏遞了牌子。

永壽宮。

玉榮接了牌子,然後,給耿府上宣了消息。

于是,在臘月的中旬,玉榮見到了娘家人。

這一回進宮的,就是耿武氏一人。小武氏留了府上照看了府務。

“臣婦給娘娘請安。”

“母親,快快請起,咱們且落坐吧。”玉榮攙扶了耿武氏,二人皆是落了座。

玉榮關心了府上的親爹、大哥大嫂,還有弟弟耿諾。

耿武氏一一講了近況。

玉榮聽得仔細。

“母親遞了話,說是想給弟弟求一道宮裏的指婚。”

玉榮會見了娘家的嫡母,就是得了嫡母的消息,這不,娘家就想要一道賜婚的旨意。

“是啊,就想給兩家之間多添些光彩。”

耿武氏笑着講了話。

“同時,亦想請娘娘掌掌眼,瞧瞧諾哥兒的媳婦,娘娘可是滿意了?”耿武氏講了這一位未來兒媳的背景。

玉榮聽的仔細。

耿諾的年歲不大,至少,玉榮眼中如此的。

可在這個時代,這年紀的男子應該訂婚了。訂婚,又不是大婚。這先訂下來,女方及笄前,女主的娘家人也好備了嫁妝。

女子及笄,年方十五。

十五歲成婚,這是大魏朝的習俗。

至于說年歲太小?

比起玉榮的前一世記憶,确實如此。

可這有一個關鍵的地方。

那就是前世今生,這兩處的時代不同,平均壽命也不同。

前世是一個物資豐富的時代。

那一個時代裏,人均壽命在七十歲往上。

今生是一個封建時代,沒天災,還有**呢。

黎民百姓那要服了徭役、兵役,要納了賦稅、丁錢、攤派,這頭上的擔子是沉重的。

這還是有田地的百姓。

若是無田無地的,租了地主家的田地,那日子就更苦。

地租子沉重,五五開,都是地主名聲好。

所以,這一個百姓求一個溫飽而不得的時代裏。

人均的壽命很短,三十五歲往上一點。

想一想,普通的百姓若是不早些成婚。

可能孩子還沒養大,這人就不在了。

想活下去,哪怕黎民百姓如草芥,那麽,也是倔強的,頑強的活下去。

如何辦?

自然是早早成婚,早早生子,哪怕溫飽難,有夭折了很多的孩子,那就早生多生,用數量去求活。

“嗯,若是母親滿意,本宮瞧着,這一樁婚事也挺好。”

玉榮當然沒異議。

這一個異母弟弟成婚,只要這一位嫡母滿意了兒媳婦,這一位未來的弟妹的身份沒問題,那麽,她自然無異意。

“但是……”

玉榮的語氣一個轉彎。

耿武氏忙仔細聽了,她想聽聽娘娘又有什麽交待。

玉榮笑道:“要請了宮中的旨意,本宮這裏總要跟聖上透了口氣,給皇太後遞一遞消息。”

“确實如此,是當禀明一二。”

耿武氏也是一樣的意思。

玉榮也知道,她未來的弟弟耿諾要娶的是大理寺卿家的大姑娘。

這一位餘姑娘是嫡長女,父親正三品的官位。

真說起來,這算是下嫁了。

這等好姑娘,嫡母親眼把了關,處處都誇了。

那麽,玉榮想來,真不錯,那自然不能錯過了。

這一位弟妹進門後,未來要當的是嫡兒媳,将來的耿府當家太太。

說了喜事。

然後,耿武氏的神色還是有一些緊張,她問道:“臣婦在宮外也聽說了四皇子前些日子起了燒,這裏面兇險了。好在上蒼庇佑,四皇子平安無事。”

“累母親擔憂了。”

玉榮點點頭,說道:“禮哥兒是得了上蒼的庇佑啊。若不然……”

“禮哥兒真有一個萬一,本宮哪受得住。”玉榮想着當時的兇險,她真後怕的。那一個夜晚的無眠,那一種孤獨與難受,那一種無助與痛苦,玉榮想,她一輩子都忘不掉。

“母親,這事情咱們都不必再提了。”

玉榮深呼吸一口氣,才道:“聖上查明了,是麗采女安排人加害的。裏面摻合的錢采女、柳采女二人皆是賠了性命。”

“既然事情過去了,咱們總要往前看。”

玉榮說這話時,真是安慰的話。

至于她信不信?

她自個兒最清楚,她肯定不相信的。

在玉榮看來,事情沒結束。

“娘娘這般講,臣婦自然依了娘娘的吩咐,往後必不提此事。”

耿武氏肯定了此話。

“禮哥兒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本宮瞧着,現在聖上待禮哥兒,就是多有關愛,常常也是念着禮哥兒。”

玉榮講了一些,能講的事兒。

耿武氏事情聽着,也是時有附合。

這一回,耿武氏在宮裏待的時間并不太久。

一切都是心中有底兒,耿武氏才告退。

玉榮在嫡母離開後。

她是松乏了一些。在腦海裏,玉榮還想着嫡母講的一些宮外消息。

“也好。”

玉榮說了一句。

在玉榮看來,耿府上幫襯了一手,牽線了徐老太太這一位徐府上的姑老太太。

然後,給那一位徐府上寄居的表姑娘白貞貞纖媒了一樁婚事。

既然白貞貞訂了婚。

那麽,在玉榮想來,這一回楚婉婉、白貞貞就各自安好,各嫁了如意郎君吧。

玉榮心中還有一點善念的。

楚婉婉是原女主又如何?只要對方不礙着她,讓對方得一樁好姻緣,大家江湖不見,這就是成全了彼此。

如是這般,你落一個好,我也落一個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