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的日子。

林家兩房聚在一塊吃折籮。所謂折籮, 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

吃完飯,回到各家, 打掃房屋,把家裏的不用的東西全部扔出去,就是所謂的“扔窮”。

小莊村這邊過得沒滋沒味兒,另一邊劉家村卻是熱鬧非凡。

只見劉家村祠堂大門敞開,族人分別站在兩邊,擠得人山人海,可誰也不敢發出聲響。

祠堂上方擺着列祖列宗的靈位。

再下面就是一張案桌,上面擺着打南邊運來的廣橘、甘蔗和糕點。

這些東西都是有寓意的,比如廣橘寓意財路廣闊, 甘蔗寓意生活甜蜜, 糕點寓意步步高升。

擺好東西, 劉氏族長手執香燭, 分別從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的財神堂請接財神。每接到一路財神,就會在祠堂門口燃放一串百子炮。

五路財神全部接來後, 擺桌正席。

這正席是為五路財神準備的, 有全豬、全雞、全魚和元寶湯。

正月初五零時零分,劉家家家戶戶打開大門和窗戶, 族長在祠堂燃香,放爆竹,表示歡迎財神的到來。

接過財神,劉家村各房都會呈上一筐洗幹淨的新鮮菜。

不拘是什麽菜, 只要重量夠就成。

祠堂門口早就支好了一口大鼎,這樣的鼎除了有功名的人家, 普通百姓根本買不起, 當然就算買得起, 也買不了。

古代許多東西都有規制,小到門環,大到做飯用的器皿,再到房屋和院牆的高度會根據身份有所限制。

Advertisement

這大鼎也是劉族長的大兒子考中舉人那年,他從京師買回來的。

為了迎接這鼎,劉氏還專門舉行了儀式,所有劉氏村民都要到村口迎接,更是放了上百響鞭炮,聲勢十分浩大,周圍幾個村的村民們直到現在還津津樂道那場面。

這大鼎除了祭祀,也就是正月初五吃福鍋這天才會擺出來,任人一賭它的尊榮。

此時大鼎底下已經堆放熊熊燃燒的幹柴,幾個劉氏村民正蹲在邊上添柴,裏面已經飄出肉香,時不時有人往裏面添加調料。

吉時剛到,族長發表了祝福語,表達報答鄉鄰的美好願望,就示意村民敲響銅鑼,正式開始發福鍋。

周圍幾個村子的村民早早就過來排隊領菜,每人手裏都拿着筷子和碗。

林滿堂一家一大早就被大哥大嫂叫醒過來排隊,迷迷糊糊走了二裏地,此時已是哈欠連天。

快輪到他們時,李秀琴被劉翠花推了幾下,終于緩過神。入眼就看到鼎裏是一鍋亂炖,這湯從昨兒就煮,湯也不換,也不知滾過多少回了,她只覺得反味,不過看到大嫂那兩眼放光的樣兒,她到底沒走開。

很快輪到他們,李秀琴嫌棄這菜裏的腥膻味兒,不肯吃,将打來的飯菜全倒給劉翠花。

劉翠花發現二弟妹越來越矯情了,以前吃嘛嘛香的人,現在這也不吃,那也不吃,真是越來越矯情了,“你真不要?這裏面有五種肉呢。”

李秀琴心想就算有五種肉,我也不想吃。這味兒太難聞了,看着他們吃得津津有味,她嚴重懷疑他們的味覺和嗅覺一塊壞了。

不過林滿堂不糟蹋東西,倒是全都吃下了。

林曉嘗了一筷子,裏面味道太重,她聞着反味,又不想糟蹋東西就全給了大吉大利。

這倆半大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那肚子就像漏鬥似的,明明他們也領了一碗,吃完就像沒感覺似的,還有肚子再吃,而且還吃得有滋有味兒。

不過李秀琴和林曉不愛吃,其他村民卻都像劉翠花吃得滿足。

有許多人更是不辭辛苦,從十裏外跑過來排隊吃福鍋。吃完再從後面排隊,一直等到子時,劉氏族裏收了大鼎,他們才踏着夜色往家趕。

扯遠了,且說林滿堂一家和大哥大嫂家吃完,回家的路上,林福全發出羨慕,“要是咱們家也能像劉家這麽闊氣就好了。”

林滿堂搖頭失笑,“這恐怕不容易。咱們家買不了那大鼎。”

倒不是他認識那鼎,他純粹是以材料分析的。那大鼎一看就是用青銅制成的。他之前去找鐵匠買鍋,看到有人想用青銅定制東西,哪怕有保書,也只能打制不超過一斤以上的東西。

那大鼎少說也有幾十斤,想來以他們的身份,鐵匠不敢給他們做。

林福全擺手,“不說那大鼎。就是用大鍋煮,我也請不起。你瞧瞧來了多少人啊。從祠堂門口一直排到那貞節牌坊。這得上萬人了吧?一般人家誰能請得起?”

每人一份怎麽也有兩斤菜。就按照最便宜的蘿蔔白菜來說,一文錢兩斤,就得十吊錢。這還不包括五種肉和調料,這算下來請一次福鍋怎麽也得十吊打頭。

不是家底厚的人家根本請不起。

林滿堂搖頭失笑,“大哥,興許有一天你真能請得起呢?一輩子那麽長,現在別把話說得太滿。”

林福全拍着吃撐了的肚子,憋不住樂了,“那感情好。要是真有那麽一天,我們林家才是真的起來了。”

他也不知想到什麽,頗有些感傷,“想當初咱爺臨走時,還跟咱們小輩們說,要是有一天咱們有出息了,一定要回老家光宗耀祖,讓那些狗眼看人低的族人就後悔去吧。”

林滿堂一怔。那都是六十年前的事了,就算他們真有一天能出息,可那些給他阿爺氣受的人族人也都作古了吧?回去還有意義嗎?

林滿堂搖頭失笑,沒當一回事。

正月初七,林滿堂帶着林曉特地去了文先生家。

文先生得知他想送女兒到學堂讀書,不免有些詫異,“這學堂裏都是男娃,曉曉已經八歲了,男女七歲不同席,将來對她名聲有礙啊。”

林滿堂有些猶豫,在鄉下生活,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名聲有多重要。

像那劉小杏私奔二十多年,村裏人還津津樂道,他可不想他的女兒被別人天天議論。

文先生見他躊躇,給他出了個主意,“內子也識些字。不如就讓內子教她吧。”

林滿堂眼睛一亮,“可以嗎?會不會打擾嫂夫人?”

文先生擺擺手,“內子平日裏閑着也是閑着。能有個女弟子,對她來說,未必不是好事兒。”

林滿堂自是高興。

文先生便去裏間叫了文娘子出來。

文娘子三十來歲的年紀,長相秀氣,身材瘦弱,看着弱不禁風。

林滿堂對她并不陌生,倒不是他專門打聽別人的隐私,而是這人被村民們念叨的次數僅次于劉小杏。她嫁給文先生十來年,未曾生下一子半女。

也因如此,文娘子很少與村民們來往。

文先生倒是個重情重義的好男人,哪怕媳婦不能生育,也從未想過納妾。

看到娘子整天悶在家裏,總擔心她會悶壞,便想借這個機會,讓媳婦多與外人接觸。

林曉上前給文娘子行禮。

文娘子哪受過這種待遇,尴尬得不成,扶她起來,又從袖子裏抽出一方絲帕,“我也沒什麽好東西送你。這帕子是我自己繡的,就送你吧。”

別人拜師送的是文房四寶,她這先生送的是帕子。

不過林曉半點不覺得這做法不倫不類,反倒覺得這繡活很是精巧,連連向她道謝。

文娘子見她臉上露出真誠的笑容,再加上又多年未曾有個孩子,慈母心泛濫,竟是越看越喜歡。

正月初八,縣城各鋪面都開門了,林滿堂帶着媳婦和女兒去縣城買個下人回來。

到了縣城,林滿堂一家直接到牙行,有個人牙子出來接待。

得知他們想要個老實本分的婦人,人牙子便叫了十幾個出來。

有的是寡婦,有的是被夫家賣了,有的是走投無路自賣自身。

李秀琴不要被夫家賣的,這樣的人将來一堆麻煩。

走投無路自己賣身,要是以前有孩子,沒有帶出來,也不能要,這樣的人恐怕留不住。

李秀琴視線停留在剩下的三個寡婦身上。

一個是三十出頭,無兒無女,一個是帶着九歲女兒,還有一個帶着四歲男娃。

李秀琴讓前兩個上前,讓她們把手伸出來。

最終李秀琴留了帶十歲女兒的寡婦,問人牙子,“這兩人賣身銀多少?”

人牙子笑了,“這兩人可以簽十年,您給十五吊錢就成。”

李秀琴點了點頭,笑道,“我們家也不是有錢人家,我買你們回去是讓你們幫忙養豬的。要是你們受得了這份辛苦,我就買下你們,要是受不了,那我就再換別人。”

人牙子微微一怔。還是頭一次碰到這種主顧,居然讓下人選擇。這也太好說話了吧?

範寡婦小心翼翼擡頭看了眼李秀琴,輕輕點了下頭,算是答應了。

李秀琴又問人牙子,“她是哪裏人?家裏都有什麽人?”

她需要範寡婦養豬,可不能養出個吃裏扒外的東西。

人牙子道,“年前她男人服徭役沒了,族裏把她們母女攆出來。她們便自賣自身。尋個主家過日子。”

這兩人如此悲慘,想來應該不會再回族裏,李秀琴倒是放了心。

林滿堂還需要一個成年男子幫忙看果園,又讓人牙子幫忙介紹人。

剛剛花掉十五吊,林滿堂心疼得不成,便又補充,“人有缺陷也沒事。得要老實本份的,以前越苦越好。”

只有吃過苦,才能受得了他家的苦。

人牙子心領神會,叫了好幾個男人進來。

都是壯勞力,也确實各有缺陷。

第一個智力有問題,這個絕對不成,能不能逮到小偷還是問題呢?

第二個少了條胳膊,這個也不行,他買人就是為了幹活,少了條胳膊,得少幹多少事兒。

第三個腿腳不好,他那果園是坡地,腿腳不好都爬不動坡。而且這人也沒法抓小偷啊。

第四個眼神不好,一看就是鬥雞眼,可別撞人身上。

第五個說話結巴,倒是可以考慮一下。

“你叫什麽名啊?”

“張…二狗。”

這名字夠土,林滿堂腹诽,“多大了?”

“十…八。”

“家裏都有什麽人啊?”

許是知道自己說話結巴,他搖頭,“沒…人了。我…家…裏…就…我…一個。”

人牙子忙道,“這人是我從外縣帶過來的。他自己說他是稀裏糊塗從村子走出來迷了路。我問他家在哪,他說叫大山子村。這村子我也沒聽過。他自己也說不清到底在哪兒。”

林滿堂摸摸下巴,問起賣身銀。

人牙子道,“十二吊,也是十年。”

雖然是個結巴,但到底是個四肢健全的壯勞力,這個價格确實很便宜了,林滿堂很滿意,“行,就他了。”

一行人到縣衙門口,林滿堂、人牙子和範寡婦三人一塊去官府備案契書。

良國對契書管理相當嚴格,只有經過官府備案的契書才算數,否則只是廢紙一張。

又因為良國只有活契,相當于是雇傭關系。如果主家吝啬,奴仆随時可以跟主家解約。

但相應的,奴仆也必須付主家剩餘賣身錢。

就比如範寡婦十年賣身銀是十吊錢,相當于一年一吊。如果她在林家幹了一年,想解除契約,她就必須得付林滿堂剩下九年的契約銀,即九吊。

如果沒有錢,卻還想解約,也可以通過人牙子再賣身,相當于把自己轉讓。一般情況,想要更換主人的奴仆沒人願意要。這意味着此奴仆不忠。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要是舊主人太過吝啬或太過暴虐,還是有人願意接手的。

值得一提的是,解約也需要到官府銷毀契書。像電視裏,把賣身契撕掉其實是沒用的。官府這邊有備案,只要主人家拿戶籍,完全可以重新開一張。

奴籍和良籍唯一的不同點,就是入了奴籍再轉成良籍,三代之內不能參加科舉。

沒等多久,幾人就回來了。

出了牙行,李秀琴先給三人買了饅頭。剛剛她就注意到了,這三人肚子一直餓得咕咕叫,想來好幾天沒吃飯了,難為都這樣,他們還知道清洗雙手。

範寡婦接過饅頭,就要跪下給她磕頭。

李秀琴看着人來人往,“不用了。快吃吧。”

範寡婦接過饅頭,先給了女兒一個,然後自己才開始吃。

李秀琴看向這小姑娘,看着跟女兒一樣瘦瘦小小,雖說比女兒大兩歲,但是也沒高多少。

“你女兒名字叫招娣,這名不好聽,改了吧。”

範寡婦忙躬身行禮,“夫人請給她賜個名吧。”

看樣子在牙行裏面學了不少規矩。

李秀琴沉吟片刻,方道,“就叫喜鵲吧。天天叫着,咱們家也能有喜事登門。”

範寡婦激動地攬着女兒跪下,磕了三個響頭。

這跪來跪去的習慣真的得改。李秀琴不習慣,讓她們起來,“以後沒有大事,別總跪來跪去的,膝蓋多疼啊。只要你們好好幫我幹活,老實本份做事,我以後不會虧待你們的。”

範寡婦重重點頭應是。

喜鵲小心翼翼擡頭看了她一眼,也抿嘴應了。只是這聲音很細,看樣子還害怕呢。

李秀琴也知道剛賣身,彼此都不了解,孩子膽心,也很正常。

李秀琴便讓喜鵲跟着林曉,“這是我女兒,以後你就跟着我女兒吧。”

她留下喜鵲自然不是為了讓對方幹活,才這麽點兒,她又沒有壓榨童工的想法,就是想給女兒找個伴,只要她善待喜鵲,想來範寡婦也會好好幹活。

林曉打量喜鵲,喜鵲正好也擡頭看她,兩人目光相對,喜鵲吓得低下了頭,臉龐很快泛起了紅暈,只是皮膚有點黑,便不怎麽明顯。

林滿堂也在邊上叮囑張二狗,“你這名字太土了,不如我給你改個名吧?”

張二狗也學範寡婦的樣子給他躬身行禮,“請老爺賜名。”

林滿堂摸摸下巴,想了半天都沒想到好名字。

還是林曉在邊上道,“今天是正月初八,也是順星節,不如就叫順星吧。保佑我們一家都能順順利利,吉星高照。”

林滿堂眼睛一亮,“這名兒好。又喜慶又吉利。行,就叫順星。”

張順星砸麽兩下嘴,也咧嘴笑了,這名兒好。比張二狗好聽多了。

買完下人,林滿堂便到縣城糧鋪打聽豌豆的價格。

去年林滿堂收了一萬多斤豌豆,價格是按一文錢一斤來的。現在糧鋪豌豆價格已經到兩文錢一斤了。

林滿堂出來後,沖李秀琴嘆了口氣,“看來夏收,豌豆要漲價了。”

李秀琴點了點頭,“幸好咱們買了一萬斤,要不然本錢又高了。”她側頭看着他,“你還打算再買豌豆嗎?”

“不了。價格有點高。”林滿堂笑道,“去省城路上,我們可以買些。沒必要非得在這邊買。”

李秀琴一想也是。

出了縣城門口,一家人坐上牛車,範寡婦三人站在旁邊遲遲不敢上車,“我們也上嗎?”

李秀琴一怔,“是啊。咱們村離這兒挺遠的。快上來吧。”

範寡婦三人這才小心翼翼爬了上車。

牛車到了村口,放下一家人,村民們看到林滿堂一家帶着三個陌生人進村,紛紛圍上來追問,“這三人是誰啊?”

李秀琴笑道,“這位姓範,是我從縣城買來的。這位是她的女兒叫喜鵲,這位是張順星,幫忙看果園的。”

得知她一下就買三個下人,大家叽叽喳喳問個不停。

要知道全村二十多戶人家,連村長家在內,就沒一個用得起下人的。這真是小莊村六十年來頭一回有人家買了下人。

這個問,“多少錢啊?”

那個問,“多浪費啊。家裏活幹不了,你就招個短工或長工嘛。有必要買人嗎?還是借錢買人。真是!”

那些借錢給林滿堂的人家都覺得自家成了冤大頭。

李秀琴意味深長看了眼林滿堂,他臉皮崩得緊緊地,好像說的人根本不是他。這臉皮也是相當厚了。

李秀琴要面子,忙借口家裏有事溜了。

不過他們走了,這件事帶來的影響卻是不小的。

有幾人被家裏婆娘撓臉,愣是找上門來要回之前借給林滿堂的錢。

林滿堂也給了,還沖對方道了聲謝。

倒是那幾個村民臊得臉通紅,嗯嗯兩聲,連李秀琴給他們倒的水都沒喝一口,拿着錢就走了。

李秀琴噗嗤一聲笑了,“你還別說。這些人其實也挺可愛的。”

他們借錢的人還沒害臊,他們倒是臊得不行。

林滿堂倒是能理解這些人的心情,大老爺們一口唾沫一個釘,答應借一年,這才幾個月就反悔。多丢面子。

可家裏婆娘鬧得厲害,他們也不能不顧忌他們的心情。所以就自打嘴巴登門了呗。

※※※※※※※※※※※※※※※※※※※※

感謝在2020-08-24 09:46:31~2020-08-25 11:01:1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41467263 160瓶;bobo 20瓶;無邊光景 4瓶;綠柳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