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灼風華(一)
一方豔陽天,一扇朱漆門,一簾碧玉攏。
仆人撐在他頭頂的紫竹傘收攏,他猶豫着輕叩上門前銅環,溫溫涼涼的觸感,滑過他掌心染起的一層汗珠。
須白的管家拉開大門一角,微微點頭向他致意,随即側過身子,引他入內。
炎熱而遠長的夏日自雲端向下投着一抹耀眼的亮色,映照那镌刻于門楣的“顏府”二字,金光閃閃。
他擡起袖子,将手搭在眉間,輕輕拭掉那額上滲出的一星兩點汗滴,堪堪在白衣錦服的金絲繡線裏添了濕意。
跟随的仆從立即善解人意地奉上一方絲帕,他感激地接過,卻抿緊了唇角,這個仆人是顏钰勤指派過來服侍他的,他的餘光瞥過那仆從,警戒地留意了一眼,然後轉眸望向前方,狀似漫不經心。
只是,他清亮的眸子微垂,微垂,再微垂,連同他那如玉的容顏,似乎要遮掩住什麽。
管家一面領着他穿過長廊,一面喋喋不休地唠叨着,爽朗的笑聲,和藹的脾性,老管家給人的印象極是舒服。
但聽那老管家喜悅無比地說道:“我家夫人呀,那可真是多虧了蕭大夫您開的方子。夫人現在的氣色啊,比起先前那陣子,實在是好太多了。夫人今日請蕭大夫來,無非是想當面謝謝蕭大夫您的搭救之恩,蕭大夫肯賞臉前來,我等甚是欣慰。有勞蕭大夫走這一趟了。”
蕭逸年溫和地笑着回應,唇如溫玉,嘴角微彎,可噙在口中的話語卻帶了無奈,他感慨道:“夫人的病情,顏大人常與在下提及,夫人大可不必親自相邀,顏大人已經謝過在下了。”
說來慚愧,他替顏夫人診脈,不過是借助了一線一方,可病愈後的診金酬勞,卻有失了公允。姑且不提顏钰勤當面答謝,還了多少禮,如今顏夫人以個人名義相邀,期間約摸是又少不得拿酬謝論事了。
管家樂呵呵地笑皺一張幹癟老臉 ,捋須眯眼,谄道:“那是老爺的謝意,夫人感激在心,她也是要親自當面謝一回才罷的。您是不知道我家夫人,我家夫人她啊,最敬重的就是你們這些為醫者了,顏家世代從醫,我家老爺和夫人的那門親事啊,還是在這個‘醫’字頭上,您說妙不妙?”
蕭逸年笑容淡淡,眼角神色不置可否。別人家的姻緣,和他有甚幹系呢,他只是一個被請出山的隐居人士,不巧得緊,他這深山裏來的人,在醫學上卻有着非凡的成就。
如若不是醫術卓絕,名聲在外,顏家養尊處優的顏钰勤也便不會千裏跋涉,去到那荒無人煙的流雲谷,只為求一面之緣。然,顏钰勤走的這一遭,原尋的是他師父——蕭老前輩。
這前後二事一關聯,蕭逸年的面色緩了緩,笑顏略微消淡幾許,無波的心頭驀地生了些別的事,揮之不去,只覺今日之會非同尋常。
管家似乎興致盎然,他纏綿如柳絮的聒噪仍在繼續着,而蕭逸年不濃不淡的劍眉下,倏地升騰起了幾縷莫名的煩悶,邁出的步子漸漸緩慢,他與前面昂首挺胸大步跨走的管家隔開了一段距離。
Advertisement
走在他身側的仆從生疑,投向他的目光帶着催促,蕭逸年只得于胸臆裏長舒一氣,步子穩穩當當地跟上。。
他垂眼,看向那水塘裏歡快游戲在水草間的五色錦鯉,一時失神,甚至萌生出了原路返回的想法。
顏家夫人的突然相邀,應不僅是為答謝,其間定還有別的原因。若他沒猜錯,今日之會,斷是見不着顏钰勤的。那麽,素未謀面的顏夫人究竟是為何事呢?
顏家夫人待字閨中時,小名舒盈。甫一從他人那廂得知,蕭逸年只覺分外耳熟,仿佛在曾經的某個時候見到過這個名字的主人。可是,他深居簡居,避世而活,又如何扯上了這等聯系?
冥思苦想間,早已跟着管家繞行了半面水塘,踏過那垂花門側兩道迂回游廊,來到了築于蓮池水之上的精美水閣,四角墜有飄搖的青紗帷幔。
身子大有好轉的顏家夫人此時正倚着藤木椅休憩,悠閑地搖着一柄白團扇,幾個侍女靜默伫立于其左右,不是端茶,便是倒水。
見得蕭逸年由管家引着緩步行來,顏夫人忙擱了團扇,立身相迎,一旁的侍女眼疾手快地扶住了半面紗幔。
顏夫人輕移蓮步,在青紗隔絕了豔陽的涼亭裏頭立住腳跟,優雅施禮道:“蕭大夫于百忙之中來應我這一婦道人家的邀約,舒盈先行謝過蕭大夫了。”
蕭逸年溫文回禮,卻不擡眼,目光不知停于何處,只是面容上保留着一貫溫潤如春風般的笑顏。
顏夫人請他入座,那是一方玉石砌成的石桌,并了幾個圓形同色凳子,蕭逸年依舊微垂了首,潺潺似春水的眼眸輕飄飄地掃過那平淡無奇的桌面,然後斂袖落座。
蕭逸年問道:“夫人的身子可好些了?”
顏夫人撫了撫頭上的青絲,半簾水袖,半面笑顏,仿似春花,她柔聲道:“若非蕭大夫施以援手,舒盈這病,想是不會好了。打從我嫁入顏府以來,這病就沒怎麽見好過。藥還是照常地吃,可偏偏不起效。”
顏夫人甜美的笑容裏,漾起了一對好看的酒窩。可惜這般容顏,低首的蕭逸年并未瞧見。舒盈擡手替他斟了一杯茶,深綠的茶葉被濾掉,只留一汪淺碧如玉,映襯着白瓷杯,煞美。
舒盈道:“我知曉相公他已經給了您足夠的診金,所以今日請蕭大夫過來一敘,也就只是想找蕭大夫聊聊天。像我們這種深居府門的婦人,哪裏知道外頭發生的趣事樂聞?蕭大夫應該不會拒絕舒盈的這一小小請求吧。”
蕭逸年稱是,舒适惬意的笑容,如三月陽光,卻是寫滿了疏離。他接過她的茶水,含蓄而文雅。
舒盈的眸色為之黯淡,她勉強展開幾絲溫熱的笑意,道:“我想聽蕭大夫給我說說,我的相公,他究竟為我訪醫的時候受了多少磨難。他是金貴之身,可是卻因我而行了那麽多的山路。舒盈慚愧,不敢直面相公,所以才擾了蕭大夫的空閑。望蕭大夫莫怪。”
蕭逸年終于擡起了頭,精致的五官,如雪的膚色,一雙狹長眼眸,姿容既好,神情亦佳。只是若着細看,便會發現,這無瑕的容顏下,似乎殘缺,隐隐生了裂痕,尤其以眼角顯著。
這般面相,舒盈聽先輩們談起,是為不詳。
早年嫁至顏府,她也聞得府裏的老人們偶爾提及過那顏家族人于多年前處死在遙河畔的不詳之人。據知,和面相之說甚有關聯。
思及此,舒盈不由将目光多加停留,那張臉生得極美,可是顏色愈盛,瑕疵越顯,可嘆!
舒盈輕輕摩挲着白瓷盅,暗自思忖着等會應當如何詢問,面上卻是柔柔的笑靥,顯得不動聲色。
近日坊間流言,王城裏新來的那位蕭大夫仿若潘安再世宋玉重生,這話是沒錯的。果然,蕭逸年生就了一副好皮囊。也難怪那些蜚語最後會牽絆住顏钰勤多年來在王都城造就的清名美譽。
男男相親,有違倫常,這是亘古之言。以前還覺荒謬,可一旦聽聞了那些似真似假的流言,她倒是不安了,甚至感覺到一股自脊梁往上爬的涼意,或者說是徹骨的寒涼。那些話,雖是捕風捉影而得來的,但到底是因為有了風,才形成的影啊。
舒盈兀自一笑,道:“罷了,相公待舒盈如何,舒盈明了,無須從蕭大夫口中得知。舒盈現在想聽聽,蕭大夫是怎麽認識顏公子的。”她說的,是顏公子,而非她方才一直挂在唇畔的“相公”,也許這個稱呼更貼切于她此刻問出口的這句觀似無關緊要的話。
蕭逸年複又微低了頭,指尖觸及到那片冰涼,眸中須臾間便沉澱住了無數撚碎的溫柔,陷入回憶時的美好,是他傾其一生也無法抵達的對岸。
彼時,蕭逸年還侍奉在年邁的師父跟前,守着流雲谷裏的一小方舊庭院,經年累月,早已忘卻了世事變遷,如今改朝換代,大君王朝的國君在歷史的洪流中傳承了一代。
這一年,是大君王朝的榮武年初。
而流雲谷的寂靜,一如往昔,當他看盡了四季的風吹動連天的芳菲,惹了孤憐的塵埃,時光卻靜止不前。
大君王朝建立初期,四方戰亂,狼煙雲起,正是兵荒馬亂的年代,蕭逸年師父的師父攜家眷逃往深山,躲避災難。這一躲,便是三十年。
當山外的青山再次綠染鮮豔的色調,風燭殘年的老人緬懷昔日的親人,拄着拐杖,立在一堆堆的墳茔前,望見黃土上長滿青草,歲歲枯榮。
他們終是躲過了戰亂,只是沒能僥幸逃掉多舛的命途。後來,師父的師父便一直獨居在幽深的空谷,看日升月落,悲哀婉轉。
師父的師父是在山谷外面的一座十裏長亭裏發現師父的,當時的師父嗷嗷待哺,想是生下來沒多久,師父的師父心生憐憫,便把被父母遺棄的師父帶回了山谷,等到師父蹒跚學步,他便教師父讀書寫字,繼承他百年後的衣缽。
師父的一生都是在寂靜的幽山空谷中度過的,師父沒有再踏進過繁榮熱鬧的大集市,師父是一個孤獨的人,但他也享受着這種寂寥感。
日暮西山的老人伸出幹枯的手,蕭逸年清晰地看到老人凸起在皺黃皮膚下的青筋。
老人扶住蕭逸年遞上的盛在青瓷內的墨綠藥汁,艱難地倚着床榻直起半個身子,老人因為久病的緣故,渾身乏力,有時便是開口說話,也皆是含糊不清。
蕭逸年只能憑着感覺來揣測師父的每一個細微動作所要表達的意思,老人此刻大約是想拒絕喝藥了。
老人曾在江湖上立下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久病不醫。因此,老人得罪過不少聲名顯赫之人,但老人年少輕狂,并不以為意,此時輪到他自己,他也固執地執行着以前輕易許下的諾言。
老人沙啞的聲音顫抖着,渾濁的眼睛駭人地盯緊蕭逸年,他艱難地咬住牙龈發音,字字猶如泣血:“逸年,等我死了,你就回到你的紅塵中去,你沒法成為一個避世隐居的外世人。你的親人,他們或許還在尋你。”
蕭逸年苦澀道:“可我已經忘記我是誰了。”
他是真的忘記了,或許只是因為悲痛過後的某一個下意識,他害怕面對往昔的殘忍,所以他封閉了以前的記憶,變得像是一個重新來到人世間的新生兒,帶着對生的向往,孤獨卻安然地活在了這個令他覺得安然的世界。
老人仰着頭,眼中多了一滴晶瑩的水淚,他嘆道:“若是有緣,爾等自會重逢。”
那是什麽時候的事呢,老人也記不清了,他只知道他在溪水岸見到渾身濕透躺在水草間的蕭逸年時,這個十四歲的少年昏迷不醒,手裏卻死死地握着一個信箋,那封信箋裏究竟存着一份什麽樣的過往,老人無從得知,只是後來再也未在少年的身邊見過。
當然,老人還記得他把少年帶走的時候,隔岸三千雨絲裏站着一個玉樹臨風的人兒。
那個風姿綽約的少年朝他喊:“請您照顧好他。”然後,一襲白衣勝雪的少年轉身跑進了如織的雨幕裏,化作一團白霧。
這也是為什麽蕭逸年初見推開柴扉而緩緩行來的顏钰勤時,因何而想到“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他們原本就是彼此的故人呵。
蕭逸年服侍着老人喝下半碗湯藥,方悄悄掩了門,獨自一人來到空落落的院中,對着滿庭芳菲輕聲嘆息。
師父雖言“若是有緣,爾等自會重逢”,可于師父心裏,卻還是存有深沉的顧慮,師父并非如他親口所說的那般,渴望着這緣份在冥冥之中再次造就,畢竟,這是孽緣啊,師父他其實也是不願見到他們下一次相遇的。
他擡眼,望着流雲谷上方蔽日的游雲,來來去去,想到那埋葬的過往,就如這遮眼浮雲,染着塵世的煙火,然而卻再也激不起他心裏的那層漣漪。
他想,他是真的忘記了,他只記得,他叫蕭逸年,其他的,就讓它們都散了吧。只要他現今還好好地活在世間,這便足夠了。
他忽然想去流雲谷的溪澗水畔走走,打從他來到這兒,似乎就與那方隔絕了,師父言他是至水域而來,若是心有恐懼,便最好不要去到那水邊,否則會引起心思惶恐,師父所說并無道理,他雖向往,卻隐隐害怕,可今日不知為何,偏就想要去看看,聽溪水流動的潺潺聲,看兩岸野花漸次盛開,惹得五彩缤紛的蝴蝶流連。
他想,那應是極美的風景。于是,他匆匆收了曬了滿地的藥材,舉步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