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出府

何二太太剛從禮哥兒那兒回到芷蘭院,就看到胡媽媽在正房門口等着她。想着自己交待她的事情應該是辦好了,遂也朝她點點頭,示意她跟着進來。

胡媽媽也是直接,進去就把何筠玲的意思說了。

拿起茶碗剛喝了一口的何二太太差點給嗆住了,“你說什麽?那丫頭竟然讓你過來向我拿銀子?”

胡媽媽也覺得現在的六姑娘膽子變大了,但她覺得六姑娘更多的是害怕吧?畢竟要離開自己熟悉的家,到了外面,什麽能靠得住呢?好像也唯有銀子,想到這裏,胡媽媽下意識地就給何筠玲做了下掩飾,“六姑娘擔心在外面吃不上喜歡吃的東西,小孩子總是貪嘴些。”

何二太太聽着神色緩了緩,伸手揉了揉眉心,這兩天兒子的病情,讓她焦頭爛額,宏遠大師的話更是讓她心裏火燒火撩得一刻不得安寧,這麽一點銀子她也不放在心上,重要的是讓那個丫頭趕緊出府去。

她轉頭吩咐大丫鬟春曉去拿三百兩出來,讓胡媽媽帶過去。

胡媽媽拿着銀子,向何二太太行了個禮就出去了。

三百兩,對于六姑娘來說也算是一大筆錢了,要知道平常姑娘們月例銀子才二兩,少爺們才五兩。

“胡媽媽這是去哪兒呢?”

剛出了正房門口就碰上了四姑娘,胡媽媽給她行了個禮,笑道:“太太讓我去六姑娘那兒一趟。”

四姑娘聽聞臉上就爬上了關心的神色,“六妹妹的病好些了嗎?禮哥兒這邊娘在照顧着,我也走不開,也不知道她怎麽了。”

胡媽媽回道:“六姑娘那邊好些了,只是還沒好全,太太也是擔心你過去過了病氣。”

四姑娘點點頭,“話是這樣說,還得多多辛苦媽媽你們,六妹妹也只能你們看着了。”

胡媽媽知道四姑娘是個會說話的,二太太一向比較疼她,胡媽媽也樂意奉承她兩句,“誰不知道四姑娘最是周全最會為人着想了,我們這些做奴婢的還不是聽主子們的吩咐行事,前兩天五少爺跟六姑娘同時掉了下水,五少爺落水的時間長,也嚴重些,大夫先過去看他,還是四姑娘讓人在五少爺那兒拿了一樣的藥過去給六姑娘煎,要不然六姑娘也退不了燒,那邊忙着,大夥也是一時想不到呢,多虧了四姑娘一片愛護姐妹的心。”

四姑娘微微地笑,“這都是應該的,娘急得暈頭轉向,希望能幫娘分擔一些,對了……”她看向胡媽媽手中的布袋,“娘讓媽媽給妹妹帶東西過去麽?”

“太太擔心着六姑娘的病情,知道城外的明蓮庵有位會治病的師太,小兒傷風咳嗽她最拿手,就想着讓六姑娘過去看看,能早點好起來,這邊太太照顧着五少爺,六姑娘那兒也看顧不到……太太擔心六姑娘在外頭吃不上可口的飯菜,讓我帶些銀子給她。”

Advertisement

家裏請了教導禮儀女書的先生回來,滿了六歲的姑娘都得過去上課,四姑娘是個用功的,無論是規矩還是女書在衆姐妹中都是拔尖的,這兩天發生的事兒多,四姑娘一邊忙着課堂上先生布置的課業一邊過去給生病的弟弟安排事情,幫忙着打下手,而芷蘭院這邊的事情就忽略了些,或許有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發生了。

“四姑娘我不跟你多說了,太太吩咐的事情我還沒有完成呢。”

四姑娘點了點頭,“六妹妹那兒你跟她好好說說,我等她回來給她洗塵。”說完讓胡媽媽下去了,自己就若有所思地進了正房裏。

看到胡媽媽帶過來的銀子,那是一小袋的碎銀子,何筠玲也不知道價值如何,就看向古媽媽。

古媽媽臉上明顯帶了絲喜意,何筠玲也稍稍放了心。

“六姑娘時候不早了,咱們這就上路吧,天黑了要是城裏宵禁,就出不去了。”胡媽媽提醒道。

在胡媽媽過去拿銀子的時候,古媽媽已經把何筠玲的東西收拾好了。

她想着六姑娘過去也住不了幾天,收拾幾套衣服鞋襪就是了。

只是何筠玲就沒有她這麽樂觀,叫過秋實一起,幾乎把整個屋子都給打包了。

等胡媽媽看到地上那四個箱籠的時候,嘴角就抽了抽。

何筠玲道:“我也不知道多久才能回來呢,這些都是我平常用習慣的,我舍不得離開它們。”說完看向胡媽媽的眼睛裏帶着小心翼翼和懇求。

胡媽媽輕嘆了一口氣,點了點頭,這六姑娘是個念舊的,這用過的一針一線都舍不得扔,更何況是人,這是難得的寬厚性子啊,只是不得二太太喜歡,也只能說她命不好了。

這樣想着,胡媽媽也沒有說什麽,想着回去之後,自己再跟二太太說說。

其實自己也知道,這六姑娘這一走,短時間內是不回來了,讓她搬走這些東西也無可厚非,誰都知道庵裏日子艱苦樸素,六姑娘怎麽說,也是位官宦千金,哪能受那些苦呢,多帶些東西過去,也能過得舒服些,之前二太太都沒有想到這一層。

何筠玲由古媽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抱着出了門。

她扒在乳母的肩膀上,打量着這四下的情況,自己住的這邊挺荒蕪的,果然是不受待見,院子裏光禿禿一片,枯枝鋪地,無人打掃,出了月亮門,看往其他的院子,雖然隔着院牆,也能看到人家院裏還帶着綠意的樹木,飄來花香,飄着生機。

何筠玲問着古媽媽,“古媽媽,為什麽我走了,沒有人來送我。”

古媽媽愣了愣,輕聲道:“二太太才下的命令,旁人還可能不知道呢。”

何筠玲就嘆了一口氣。

古媽媽忙安慰她,“姑娘,咱們很快就會回來的。”

何筠玲可有可無地點點頭。

就算回來自己也要看過情況再說。

胡媽媽在前面帶着他們抄着一條小路走,也不知道是要縮短路程,還是避開人,很快他們就出了大門口。

門口候一輛馬車,只是何筠玲有四個箱子,一輛馬車是裝不下的。

胡媽媽也早有計算,讓人到外面另外租了一輛過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