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原因

明蓮庵在城外十公裏外的明蓮山,比起香火旺盛的寶明寺,明蓮庵就明顯冷清很多。

但因為那兒有個會治病的明心師太,一些普通老百姓遇到些疑難雜症的時候,也願意上來求醫問藥,也不至于門庭冷落。

二太太找到這兒也應該是下了一番功夫打聽的,畢竟這庵在達官貴人面前一點兒也不起眼,甚至在商戶人家那裏也排不上號,讓何筠玲這麽一個官家小姐住到那兒去,也實在是讓人費解。

胡媽媽并沒有跟着他們一起,只把何筠玲托給古媽媽跟何二太太的陪房保全兩口子,叮囑了兩句後,就轉身回了府,陪行的人中,還有一個自己的大丫鬟秋實,只是這女孩看着還有點兒不情不願的。

何筠玲雖然不知道這何家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家,是不是家大業大,但在這些門庭規矩看來,應該是一戶官宦人家沒錯了,只是不知道官職多大。

她看着身旁的幾個人倒也滿足,也不至于把自己一個人随意地就扔了。

這會兒太陽已經西斜了,看來沒幾個小時,太陽就下山。想着天黑前到達庵裏,架車的陪房急急地就駕起了馬車。

何筠玲精神不濟,剛才在古媽媽的殷殷期盼下捏着鼻子喝了藥,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抵觸作用,這會兒胃裏一陣陣地在翻湧。

一上了馬車就靠在車壁上,讓秋實拿了床被子過來,把自己的周圍都圍墊着,以防馬車搖晃地太厲害,這樣也能減緩一些。

古媽媽讓她靠着靠枕上睡一會兒。

何筠玲哪裏睡得着,現在她渾身都不舒服,偏偏意識還清醒得很,她知道這兒到往明蓮庵還要兩個多小時後,恨不得自己就此暈過去算了,免了這颠簸之苦。

古媽媽看着她發呆的小臉,暗地裏就嘆息了一聲,忍不住就安慰她,“姑娘咱過幾天就回來了,聽說那明蓮庵的齋飯挺好吃的,每到初一十五的時候,一些香客還特意到那兒上柱香,捐幾個錢讨些齋飯吃……今年的雪下得晚,這會兒上山也不至于很冷,咱們都帶夠了衣物過來,姑娘好點了也能在山裏轉轉……”

一旁的秋實聽着古媽媽的話就有些忍不住了,“媽媽,要是下雪了咋辦?這會兒都已經進入十一月了,要是像去年那樣,山上的路都被雪封住了,咱們也不曉得什麽時候回來。”

古媽媽瞪了她一眼,怪她在姑娘面前胡說八道,引起姑娘的傷心,“你說的是什麽話,二太太不是說了麽,等姑娘好了,就把姑娘接回府,你這蹄子盡心盡力照顧着姑娘就是,那姑娘的病才會快點好起來。”

秋實看着古媽媽的肅容,又是看了何筠玲一眼,欲言又止的樣子。

何筠玲瞥了她一眼,“你有什麽話就說吧,我現在也正是無聊。”其實她對于自己身邊這個丫鬟也是挺好奇的,她不像古媽媽那樣子對自己盡心盡力,有好幾回自己醒來的時候,都是看到她坐在八仙桌旁打着瞌睡,一點兒也沒有古媽媽囑咐的那樣,讓她在房裏看着自己,等自己醒來的時候給自己斟水擦汗。

Advertisement

平常對于古媽媽叫到的事情也不是很積極,秋實十四五歲的樣子,眉眼清秀,口齒伶俐,看着是個機靈的,也不知道怎麽來了自己房裏。

何筠玲就想,這個女孩應該是對于自己這個不受待見的主子沒啥信心吧,就好像跟了個沒前途的老板,滿腔的不甘心,只是又沒有辦法選擇不幹,所以才消極怠工。

秋實拿過車上的一張小杌子,坐在何筠玲的跟前,輕聲說道:“姑娘中午我去打飯的時候,就在廚房裏聽了兩耳朵,府裏請宏遠大師過來做了道場,老太太叫過來的,最近府裏面的事兒多,五少爺還險些去了,姑娘你又高燒不退……”

古媽媽打斷她,“行了,姑娘現在不是好好的麽?燒也退了,五少爺也挺了過來……你到底聽到了什麽?”

秋實點點頭,“我覺得啊,咱們姑娘被挪出府裏,應該是跟宏遠大師有關……咱們老太太一向都對這些事兒挺……就是飯後,然後二太太就過來給咱們下命令了……”

何筠玲嗯了一聲,眨了眨眼,鼓勵秋實說:“那你覺得宏遠大師說了什麽?”

古媽媽轉頭瞪秋實,“你剛才咋沒有跟我說!”她這兩天眼也不敢眨地照顧六姑娘,煎藥喂食都得她親手來,也不放心別人,外面的事情她一律不知,要是早些知道,自己也能托托人再打聽打聽詳情,說不定還能想到更好的辦法,讓二太太不挪六姑娘出去呢。

所以這會兒古媽媽看向秋實眼睛裏恨悻悻一片,別以為自己不知道她那些小心思,平常松松散散的也就算了,現在竟然學會隐瞞了,也不想想她現在的主子是誰,六姑娘得不了好,她這個婢子就能好了?

秋實在古媽媽的瞪視下縮了縮脖子,但還是辯解了兩句,“我本來是想跟媽媽你說的,只是後來胡媽媽就過來了,我也沒來得及跟你說……”說完又轉頭跟何筠玲道:“我覺得宏遠大師應該說了姑娘不利于在府裏養病的事……說起來五少爺那兒兇險……”說到最後,眼睛卻有些躲閃。

這委婉的意思,何筠玲聽出來了,老太太跟二太太分明是覺得自己影響到府裏的其他人了,影響到了自己這位排行五的兄弟了。

古代這迷信也真是挺厲害的,她不用腦子想就知道,肯定是說自己八字跟誰誰不合,或跟誰誰相克了。

正說着,就到了城門,這出城要例行檢查,檢查有沒有攜帶違禁物品,或收收出城費之類的,只不過自己這邊是有府徽路引,再加之塞銀子,倒也不用檢查馬車裏面的人。

只是這會兒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城門那兒排起了隊來。

秋實好奇心重,探頭出去問外面趕車的保全。

保全就說:“前面有幾輛馬車正在出城,聽說是鎮國公府的,咱們讓他們先過。”

古媽媽點了點頭,也掀開車簾看了眼,嘴裏嘀咕,“這麽晚了,這鎮國公府到底去哪兒呢,這看着是女眷的馬車。”

在外面聽了兩耳朵的秋實回來學話,“是鎮國公夫人,給出門在外領兵打仗的國公爺祈福呢。”

這話剛說完,鎮國公府的馬車就出城了,自己這邊也很快跟着動了起來。

何筠玲身子本來就沒好全,路上這一頓的颠簸,簡直像去了半條命一樣。

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到了,她暈頭轉向地被古媽媽抱着上了石階,門口只有兩個打掃門前落葉的小尼姑,這會兒天色漸暗,已經是準備關門落鎖了,過來上香求簽的人們也早就走了,小尼姑看到他們這一行人,問過緣由後,其中一個就帶了她們進去,很快到了一個小院落裏。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