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金鳳凰
當陳超拿着教室裏的板凳,和同學們一起走出教學樓的時候,樓上初二、初三兩個年級的學生們早已經走下樓梯,來到了操場上。只見操場上人山人海,露天的主席臺上,拉着一條大紅色的橫幅,頗具熱鬧。初一四班的同學們熙熙攘攘地走下幾個臺階,來到了操場上。
“走快點,初一四班的,到那個位置上排好板凳,給我安靜地坐好。”
朝他們兇狠吼叫的是初一年級的體育老師,也是初一年級的年段長。因為體育課一周只有兩節課,初一年級六個班一周總共十二節體育課,所以只需要一個體育老師。雖說是年段長,但在初一年級師生的眼裏,體育老師并不是初一年級的管理層中最有權威的人。這個最有權威的人是一位姓林的物理老師,他是校工會的主席。
在東屯二中短短的三年歷史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每一個年級除了年段長外,學校的領導班子還要委派一個領導負責監督這一屆的學生,從初一入學開始,直到初三畢業。雖然初一年級還沒有物理課,林老師并不是初一年級的科任教師,但林老師作為學校的領導班子,被指派監管這一屆的學生,便成為了初一年級最有權威的人物。此時此刻,他就站在主席臺上,監視着初一年級學生的一舉一動。
初一四班的同學們加快步伐,在指定的位置擺放好板凳,安靜地坐了下來。陳超并沒有和葉莉坐在一個板凳上。事實上,整個四班,甚至整個初一年級的同學,都不是按照教室裏的男女搭配來同坐一個板凳。大家不約而同地完成了新的組合,男生和男生,女生和女生,好像同桌的意義只是限定于同一張桌子,而并不要求同一把凳子。
陳超是和後桌江濤坐在同一個板凳上,和葉莉一起坐的吳萍則是江濤的同桌。這樣的搭配,他們在教室裏就已經說好了。一方面,這可能是青春期即将到來的征兆,男女有別而産生的羞澀和距離。另一方面,也是在表達對異性同桌這種搭配方式的抗議。
“哇,好像挺熱鬧的!”陳超情不自禁地說道。
“你看主席臺上,都是咱們學校有頭有臉的領導啊!”江濤好像知道的挺多,才剛開學就都認識學校的領導了。
“吳萍,你手腕上的這串手鏈還蠻不錯的,我看看。”葉莉說着,接過吳萍伸過來的手。
“這是我哥送給我的,當然好看了!”吳萍自豪地說道。
或許,男女搭配只是便于班級管理的一種手段而已。此時,男女分開而坐,于眼,各種小動作不斷,于耳,各處悄悄話不絕。
四班班主任程老師站在班級的後面,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她是想管一管,但卻有心無力。不像在教室裏,哪怕喊得一臉怒火,她也要控制好局面。可這裏是大操場,全校的師生都在這裏,左右兩旁更是同年級的競争對手,都等着看別人的笑話呢。
但令人擔憂的是,校領導班子都在主席臺上監視着,不談積極表現,至少不能給逮個正着,留下個惡劣印象不是,這班級的紀律可就是班級的魂兒。
程老師走到班級的前頭,想用犀利的眼神示意大家安靜地坐好。只是,他們還都是長不大的孩子,哪裏能夠會意到班主任的眼神。程老師恨不得用眼神封住大家的嘴巴,如果真有那個本事的話。無奈之下,程老師只好走到班長餘雯的跟前,讓她提醒班委以身作則,共同維持一下現場紀律。
伴随着大喇叭響起刺耳尖銳的幹擾聲,開學動員大會開始了。主持發言的是政治處副主任範老師:
“今年是我們東屯二中招生辦學的第四年,在送走了首屆畢業生之後,我們迎來了第四屆的新同學。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首屆畢業生打響了開門紅,中考獲得的成績比東屯一中任何一年取得的成績都好,省重點高中上線率在鄉鎮中學裏排名第一。我們的喜報早已經貼了出來,想必大家也都早有耳聞。具體的情況,我們掌聲有請鄭校長發表講話。”
Advertisement
“喂,喂,聽得到吧。”鄭校長開始講話:
“剛才範副主任說了,我們取得的成績在鄉鎮學校中是排名第一的,我要補充的是,我們的成績就算放在城區中學裏,那也是排在前三的。這意味着什麽?意味着我們鄉鎮中學在各方面資源都相對薄弱的情況下實現了逆襲。同時,我們打破了成就名校的鐵一般的定律,并非師資好、資源廣就一定能培養出優質的考生,我們的秘訣就是嚴格的管理,學校提供一個優良的教學環境,教師全心全意教學育人,學生全心全意學習考試,是我們的管理造就了這樣的成績。我要講的就是這些,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預祝大家再接再厲,打破首屆的紀錄。”
鄭校長的講話完畢之後,主持發言的範老師接過話筒:
“全體同學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感謝鄭校長的精彩講話。”一陣掌聲響過之後,範老師繼續說道:
“現在請我們的蘭主任為大家總結過去,繼往開來,講講新學年的計劃,掌聲歡迎。”
說完,話筒被遞到了一個臉色威嚴、眼神犀利的男老師面前,他就是政治處的蘭主任,也是語文課的科任教師。
“現在是九月份,我們農村的雙搶,也就是搶收莊稼搶種莊稼,剛好結束了。但你們看,烈日頂在我們的頭頂,仍然似火般燃燒着大地。我們南方炎熱而漫長的夏天還沒有過去,晚稻收割的季節就遠遠地不會到來。
"前兩天是全市中小學開學的日子,我們東屯鎮現在有兩所中學,東屯一中和東屯二中。我們東屯二中位于荒涼的半山腰上,三年前開始辦學。東屯一中位于熱鬧的東溪河畔,辦學已經超過了四十年。開學那天,我特意到東屯一中探察對比了一下,我發現,我們二中的熱鬧氣氛和那氣溫一樣,都顯然要比一中高漲一些。想起三年前截然相反的一個情況,此時的我感到很欣慰。
"那年,東屯二中學校新建,百業待興,由于一些家長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對新辦學校持半信半疑态度,許多學生家長紛紛找門路為孩子轉學。學校第一年招生就遭遇了少招一個班的尴尬。如何盡快樹起學校的聲譽,贏得家長信任呢?經過一番探索,學校決定從實處入手,确定了學會生活、學會求知、學會做人這三學作為德育工作主線,貫穿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達到讓學生在校受教三年卻終身受益的目的。
"在我們東屯二中的教師中有這樣一句口號,關愛學生每一天。老師們充滿愛心,帶着感情對學生諄諄教誨,循循善誘,把育人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上。班主任和生活指導員利用課餘時間進宿舍、下食堂,與學生交往、談心,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及時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排解學生思想認識上的困惑。我們抓德育工作的突破口是‘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養成’的教育和‘規範化寄宿生管理模式’的創立,而連接學生和德育工作最重要的途徑還是活動。對此,學校以報告會、演講會、主題班會三項活動為主,寓德育工作于活動中。”
。
對于這場動員大會,留給陳超的最大印象,是一次慶功大會,名不經傳的東屯二中從此開始揚眉吐氣。東屯二中是在前幾年各村小學人口同時暴漲的情況下批準建立的。
東屯鎮轄有十九個行政村。十九個行政村便有十九所小學。每年,這十九所小學的畢業生都要集中到鎮上的中學就讀初中。東屯鎮是個大鎮,大不是說面積大,而是指人口多。人口多,衣食住行的支出就多,所以這是一個貧窮的大鎮子。但再窮不能窮教育,既然學生多了,學校小了,那就再蓋個新學校呗。東屯二中就是這麽孕育出來了。
三年前,東屯二中開始招生的時候只有兩棟樓房,當時其他的建築設施都還沒有投入施工。當初,工程部的施工計劃,就是把全部人力集中在了這兩棟樓上,一個是四層的教學樓,一個是空間大而結構簡單的食堂。相關部門認為,只要這兩棟樓完工便可以進行招生,大食堂可以用作學生宿舍,而教學樓的教室足足有餘,可以用作教師宿舍、教師辦公,以及用餐。
于是,東屯二中這所簡陋的初級中學就在倉促中挂牌成立了,四十年老牌的東屯中學随即改名為東屯一中。
那年,家長們帶着自己的孩子來到東屯二中注冊,當他們看到眼前的情景後完全目瞪口呆了。除了那兩棟還不錯的教學樓和大食堂外,剩下的便是荒涼的山腰,嘈雜的工地,還有工地挖出祖墳的鬧鬼傳言。許多家長拉着孩子想轉頭離去,他們寧願讓孩子回家種田也不讀這書了。
見到這種情況,新到崗的一批年輕教師給家長做了思想工作,便承諾:
第一,不會允許工地在上課時間裏搞出大的聲響。
第二,像弟弟妹妹一樣對待每一個孩子,保證他們身體的健康不受環境之苦。
第三,一定讓孩子學好知識,在将來的中考,絕對不會輸給東屯一中的學生。
家長們最後雖然把子女留了下來,但是他們并沒有相信教師們的話,他們把選擇權留給了子女們。如果孩子們呆了一段時間,想離開,家長們就會把孩子接走,想辦法轉學到其他學校,或者幹脆回家種田。
當時誰都不會想到,後來的流傳變成了這樣,這塊貧瘠的山腰飛出了金鳳凰,被分配進入了東屯二中是這一批學生的一生中最幸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