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chapter 15
很快,便到了8月末。
何敏兮捧着王亞雙的書,學到了一個新的成語——鑿壁偷光。看了這個成語的釋意之後,她忽然有點小興奮。
開學當天,她找到三年級的報名處,找了個看起來慈眉善目的婦人,“嬸嬸,你們家還有二年級上冊的語文和數學書嗎?可以賣給我嗎?”
拿到書本之後,她開始了偷聽牆角的生涯。
站在窗戶下,可惜清晰地聽到老師的聲音,偶爾,她會踮起腳看老師的板書。
但是好景不長,很快有老師發現了她的行為,“你這樣對交了學費的人不公平,下次不許來偷聽了。”
很快,她又找到一處絕佳的偷聽地點——教學樓的後面,是一堵圍牆,圍牆有個小洞,剛好可以鑽進去。
又是驚心動魄的一天。
這天上課的時候,忽然刮起了一陣風,二樓的一面窗戶受到了強烈的撞擊,一塊玻璃瞬間碎裂。
伴随着“啊”的一聲,她的行蹤再次暴露。
這一次,不再是出于“不公平”的考量,而是人命的考量,校長陳國榮出面将她勸走,并親自跟着她走出校門。
何敏兮艱難而絕望地踏出南塘坳小學的大門,陳國榮校長心酸而無奈地瞅了一眼校內。
“吃飯沒有啊?楠竹鄉今天趕集,應該還有吃的。”陳國榮說完,轉身踏進了大門。
楠竹鄉的集市,剛好設在楠竹鄉小學旁邊。何敏兮迎着春風,踏着田間小路,一蹦一跳地朝楠竹鄉出發,她興奮地仿佛要跳起來。
一路上,她發現太陽始終在她的右邊。于是,她停了下來,嘴裏念着“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然後自言自語道:“原來我家是坐西朝東。”
不多時,她走到了村裏的小河邊,想起書上說,我國的河流因為西高東低的原因,大多是往東流。
Advertisement
到了楠竹鄉小學,她整個人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南塘坳的小學是紅磚牆面,鏽紅色的門框早已斑駁不堪,而楠竹鄉的教室則刷了白漆,門上的藍漆雖不是新刷的,但卻十分幹淨。
南塘坳小學的地面坑窪不平,這裏卻十分平整。
南塘坳的操場是土質,這裏卻是水泥質,上面有許多運動器材,跷跷板、單雙杠、乒乓球臺,這些是以前只在課本上見過的東西。操場上每隔幾步還有花圃。
每間教室的後面放了水桶和水杯,門框上還貼了标簽,因此,她輕車熟路地找到了二年級。
最不可思議的就是,一個年級竟然還分出1、2、3班,每個教室的學生頂南塘坳的兩個教室,老師帶着話筒講課,因此,她人還在操場,就清晰地聽到了老師們的聲音。她驚奇地發現,這裏的老師一腔一調跟電視裏的一樣,不像南塘坳的老師,“二”“愛”不分,“子”“只”不分。
有這麽多班級,就說明她每天可以選擇在不同的班級偷聽,降低被趕走的風險。
中午吃飯時,學生們魚貫而出,與此同時,攤販和家長魚貫而入。
忽然,她的餘光闖入了一個奇怪的男人,那個男人看了她一眼,卻仿佛見了鬼一樣,趕緊牽着一個孩子的手走開了。
那是誰呢?她來不及多想,便走到不久前幫過工的飲食店。
時值中午,陳喜貴剛好忙不過來,便想讓她幫忙收錢。老板話音剛落,多少有點後悔,因為這樣一個窮人家的小孩,還穿着帶兜的衣服,背着個大布袋,弄不好會搞小動作。
但是,他也實在沒有別的辦法。這麽多食客,自己根本忙不過來,偶爾也有人趁亂吃白食。但是總不能讓小女孩幫他下鍋吧。
何敏兮将布袋放下,麻利地收着錢。有時客人吃完了了,她又上前幫忙收拾,比陳喜貴想象中勤快得多。
後來人少了,陳喜貴便一直盯着何敏兮。
“來碗湯粉。”
“加不加煎蛋?”陳喜貴問道。
“不加。”
這時,又有客人來了,“老板來碗米豆腐。”
何敏兮搶先問道:“加幾個煎蛋?”
客人有些猶豫,答道:“一個。”
頓時,陳喜貴驚呆了。雞蛋的成本才一毛,但是煎蛋卻要三毛,大家都不舍得加,所以他基本上問了也白問,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說不要,偶爾有學校的老師來了,才會加雞蛋。
而何敏兮這麽個問法,客人卻很難回答“不加”,陳喜貴頓時露出了笑意。
人走光之後,陳喜貴指着桌上一碗吃剩的米粉道:“妹仔,這裏還有半碗,你吃了吧。”
何敏兮道:“我拿個袋子帶回去可以嗎?”
“為什麽要帶回去?”
“我們老師說,現在很多人都得了乙肝,可以傳染,所以我想帶回去再煮煮。”
陳喜貴道:“那我在這裏給你煮吧,你帶回去都坨了。”說完從盛錢的小桶裏拿出一張五角,“以後有空還來幫我。”
“謝謝叔叔!”
“不客氣。剛才你問別人要幾個煎蛋,是誰教你的?”
“我從書上看來的。”
“看來還是你們讀書人腦子聰明啊,不像我,吃了沒文化的虧。”
閑了下來,何敏兮想起剛才舉止怪異的男人,就問道:“叔叔,有個臉上有紅印子的男人,你認得嗎?”
“是不是長在額頭這裏?”陳喜貴指了指自己的額頭。
“是的。”
“他叫唐楓樹。”
何敏兮聽到熟悉的名字,不禁咯噔一下,竟然是小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