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用易經啓蒙是什麽感覺?
林從無奈地扶額, 他怎麽忘了,這唐朝女子的出家和其他朝代不同,有的是真出家,有的只是借着出家名字躲避成親趁機養面首。
而如今惠明說的, 顯然是後者。
林從看着惠明, 張張嘴, 有心想勸一句,可想了想, 還是閉上了嘴。
因為林從想到, 等他後爹登基, 惠明就是郡主, 等李從珂登基,惠明就是公主,她還真有條件這麽做。
并且因為以前唐朝公主普遍有養面首的習慣,惠明就算這麽做, 好像也沒太大的阻力,甚至朝堂上下也不會多說什麽。
林從抹了把臉,算了,愛咋的咋的吧!
誰童年沒點夢想!
林從提着小書袋,被他娘牽着手,到了前院。
他此次上的學堂就是書房隔壁的一間小屋,王氏領着林從到時, 藥縱之已經在裏面等着了。
林從擡頭看去, 就見一個五十多歲, 其貌不揚的老頭穿着一身儒服站在那裏。
“快叫先生!”王氏把林從推上前。
林從上前行禮, “學生見過先生。”
王氏也忙把帶來的禮物送上, “這是我這不成器小子的束脩。”
藥縱之态度很是平淡, 對林從說:“起來吧!”又對王氏說:“放一邊吧,我先帶着小郎君拜師。”
說着藥縱之站起來,走到旁邊孔夫子畫像前,拿起早已準備好的香點燃,然後給後面的林從。
林從忙上前,接過香。
Advertisement
“去給聖人叩頭吧!”
林從于是上前,恭恭敬敬地三叩九拜。
等林從拜完,藥縱之自己也在畫像下首坐下,旁邊仆役端來茶,林從小心接過,對藥縱之說:“先生,請喝茶!”
藥縱之接過茶盞,喝了一口,淡淡地說:“當勤勉!”
林從點點頭,就等着接着訓話,卻不想聽到藥縱之說:“起來吧!”
這就完了?
訓話就一句“當勤勉”?
林從有些傻眼,這和他娘昨晚給他排練的不一樣啊,不過林從還是麻溜地爬起來。
話少好啊,要真訓話來上半個時辰,那才受罪呢!
拜完師,藥縱之這才收下束脩,并且回了林從一卷《論語》。
林從這個時候才發現,這時的書居然還是成卷的,可他記得宋朝的書就是成本的啊!
後唐和宋朝才相隔幾十年,書就差別這麽大麽?
林從撓撓頭,有些不解,不過也沒說什麽。
此時拜師禮已完,王氏叮囑林從幾句好好學習,就帶着丫鬟回去了。
林從就被藥縱之帶到旁邊早已準備好的小桌椅旁,然後等林從一坐下,擡頭看着對面也落座的藥縱之,有看了一眼周圍,瞬間覺得不好了。
好家夥,這哪裏是上課,這是一對一啊!
林從想的上學,是一個學堂好多學生,他進去上學,而現實是,一個屋,老師坐上面,他坐下面,兩人面對面。
這哪裏是上學,這簡直就是開庭時法官審理罪犯的開庭現場!
林從舉起手,弱弱地問了一句,“先生,林兒沒有同窗麽?”
藥縱之剛剛打開書卷,随口說:“沒有,就你一個。”
林從愣住了,李從榮李從厚還有李從珂石敬瑭的那麽那麽多孩子,就沒一個在這讀書的麽?
林從是這麽疑惑的,也是這麽問的。
藥縱之眼皮都沒擡,“從榮從厚兩個小郎君讀了一年就不大來了,其他小郎君讀個一年半載也不大來了。”
林從:……
難怪從他一進門,先生對他就如此冷淡,就連他拜師的訓話,都如此敷衍,是不是在先生的心裏,他也讀不長,讀個一年半載,就逐漸不來了。
還有,林從想起自從他跟着他娘進了李府,就看到李家的孩子天天在家裏瘋玩,以前沒覺得什麽不對,現在才反應過來,這幫孩子不會都在逃學吧!
不對,已經不能算是逃學,而是辍學吧!
畢竟這些孩子天天在家玩,可是一點沒避家長,家長肯定也是知道的,但卻沒管,當然也可能管了卻沒什麽效果,幹脆不管,總之,算是默認不上了。
林從撓撓頭,頭一次發現府裏的孩子們學業水平堪憂。
可想到他後爹李嗣源好像也大字不識幾個,李從珂好像也沒啥學問,石敬瑭好像稍好一點,還能勉強看個兵書,林從扶額,好像不只是孩子的問題。
李府全體上下,好像就沒有一個學習好的。
啊不,好像還有一個,李從審,這個學習好。
可人家壓根不是李府教出來的。
所以李府的教育,真是一塌糊塗!
林從嘆了一口氣,對于一個曾經的老師,沒有比見到學生都不愛學習更糟糕的事了,而現在更糟糕的是,他可能要在很長時間內,面對一對一教學。
天吶,這是什麽慘痛的事實啊!
沒有辦法,林從只好硬着頭皮适應。
好在藥縱之不是那種很嚴厲的老師,也不是很盯着他,甚至只是自己教自己的,倒讓林從壓力大減。
這更證明林從的猜想,藥縱之确實沒認真把他當學生。
不過藥縱之雖然把林從只是當來打醬油的,但是該教的還是在按部就班的教,第一天下午,藥縱之就領着林從讀了三句論語,并且拿了只小毛筆,教了林從描紅。
描紅的內容也很簡單,就是一本标準的正楷字帖,字也非常簡單,是“一”“山”之類的簡單字,顯然是給初學幼童描紅的。
林從學得很快,其實他倒是想過假裝幼童,慢點學,可問題是這個實在太簡單,當初他娘只是講兩天,他還能糊弄糊弄,但現在是天天學,真要天天裝不會,也太無聊了。
所以藥縱之很快就發現,自己剛收的這個學生,好像很聰明。論語一教就會讀,也能理解,描紅雖然不大好,可也很認真地在描,并且每次描都在進步。
藥縱之不由迷惑了,李府這個知識荒漠,難道要開始長苗了不成?
很快藥縱之就想到林從不是自家将軍親生的,人家的親生父親是劉鄩,好像是個很出名的儒将,藥縱之頓時松了一口氣,他就說嘛。
不過見到林從如此認真地學習,藥縱之倒也稍微上了點心。
……
幾日後
“論語今天學完了,我們等會接着學什麽呢?”藥縱之看着旁邊書架上的九經,糾結不定。
座位上,林從偷偷打了個哈欠,糾結自己是不是要先偷偷睡一會。
做了藥縱之幾天學生,林從算是把他家先生看明白了。
做學問,還可以,雖然算不是什麽知名大儒,不過大概看得書很多,知識很淵博,平時上課時不時就來個引經據典,寫文章也是不錯,偶爾一時興起,就動筆作個詩啥的。
可僅限于做學問,其他的,他這個老師絕對是一塌糊塗。
人情世故,幾乎不懂,處理政務,一點不會,林從前兩天一時興起,話趕話問了他家先生一個比較簡單的案子,結果他家先生聽了支支吾吾,完全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而且除此之外,他家先生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遇事猶豫不決。
就拿現在他學完論語,應該學下一本,可他家先生站在書架前一炷香了,愣是還沒下決定。
林從無奈,只好開口,“先生,之前他們論語之後都學了什麽,您拿給我不就行了。”
“可之前的小郎君都只讀了論語啊!”藥縱之背對着林從,糾結地看着書架,很是委屈地說。
林從頓時絕倒!
感情府裏所有孩子,識字程度都不超過一本論語。
林從幹脆直接趴下,去夢周公了。
就在林從似夢非夢,似醒非醒,不知道睡了多久,突然聽到藥縱之興奮地說:“林兒,咱們來學春秋三傳吧!”
林從猛地驚醒,脫口而出,“好!”
然後林從就看到藥縱之捧着三卷厚厚的書興奮過來,三卷之厚,藥縱之抱着都有點費勁。
林從目瞪口呆看着三個大厚卷軸,“不是春秋三傳麽?怎麽三卷?”
藥縱之不明所以,“當然是三卷,春秋三傳是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的合稱,當然是三卷。”
林從:所以說春秋其實是三本書!!
看着厚厚的三卷,林從深覺得這不是他這麽小的年齡能搞定的,就忙說:“先生,這個太難了,我還太小,咱們要不要選個別的?”
“再選個別的,這個是先生好不容易才挑的。”藥縱之很是為難。
林從表示我知道你挑了半天才挑出來的,可這真是太厚了,還是另換一卷書吧!
藥縱之想了想覺得也有道理,就勉為其難拿回去重新挑選。
又挑了不知多久,藥縱之再次興奮拿回來一卷,林從打開一看,當場差點暈倒。
上面赫然是《易》!
易!好家夥,他家先生這是怎麽想的,這種高深到後世都是未解之謎的書,是他這個小孩能學的,就算他不是小孩,也學不了啊!
而且讓他一個搞物理的去學玄學,真的沒問題嗎,他真的能聽懂嗎?
林從頓時頭大,只好說:“先生,這個也不是學生這個年齡能學的吧!”
“怎麽會,易乃九經之首,設教之書,很适合啓蒙的。”
“真的麽?”
“真的,很多世家都用易啓蒙。”藥縱之信誓旦旦的說。
林從卻不信,易在他眼中已經是玄學的代表,他才不信他能輕松學會呢,于是林從請求他家先生再換一卷,可藥縱之挑了兩次好不容易才挑出來,實在不想再費腦子再挑一次,就非常堅持要教這個。
林從無奈,只好硬着頭皮展來卷軸,然後一眼就看到上面非常熟悉的一句: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林從:……大概也許好像……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