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如何只要完善的玄學理論!
藥縱之最近很開心, 他沒想到自己随手收的學生,竟然是個十分聰慧好學的。
之前學習論語時,才不過幾日, 林從就學完一整卷, 藥縱之也只是覺得這孩子挺聰明的,可也僅限于如此, 畢竟論語比較簡單,小孩子又學得比較淺, 只是會讀會背就行, 世家不少孩子,還未入學,就已經背得滾瓜爛熟了。
但到了學《易》,藥縱之就發現, 這孩子, 是真聰明。
雖然一開始對學《易》有些不情願, 甚至表現的很抗拒,可等真學了, 就學得非常快。
一篇幾十字的卦,按照他的想法, 怎麽也得帶孩子讀兩三遍,孩子才能磕磕巴巴的念下來, 可等他教李從林時, 只用讀一遍,再讓李從林讀,他就能看着書正确讀下來。
藥縱之想起之前自己教的李府其他孩子, 他領讀七八遍, 一群孩子還是磕磕巴巴讀不下來, 他後來幹脆氣得一句一句教,可即便這樣,他教完,再回過頭來讓他們讀,他們還是讀不下來。
每次藥縱之都有一種自己教了也白教的感覺。
而如今,藥縱之教林從讀一遍,林從就能完整讀下來,并且還讀的十分正确,藥縱之對此簡直老淚縱流:
這孩子也忒聰明了吧!
而且更讓藥縱之欣慰的是,李從林這孩子不僅聰明,還十分好學,每天不僅十分認真完成功課,而且還善于思考,常常來找他問問題。
所謂聖人言“學而不思則罔”,這樣聰明又努力又善于思考的學生,他還有什麽不滿意。
藥縱之正惬意的摸着胡子看着書,林從捧着書進來,“先生,林兒又有不懂的地方了?”
“來,拿過來給先生看看。”藥縱之很是習慣地接過書,開始給林從講解。
只是講了幾句,藥縱之就停下,有些疑惑地嘀咕了一句,“你最近問的問題,怎麽都是關于蔔筮的?”
藥縱之想起前幾天林從問的是卦畫怎麽看,後來又拿着剛學過的卦象問是什麽意思,現在又拿着今天學的卦象問他怎麽用于占蔔。藥縱之回答了幾次,才發現林從問的都是占蔔的,而不是簡單的字詞怎麽讀。
“易不就是為了蔔筮麽?”林從裝作疑惑地問。
Advertisement
藥縱之聽了笑了,摸摸林從的頭,“你還小,只要識字會背就行,不用學得那麽高深。”
“可是林兒不覺得高深,反而覺得它很有趣啊!”
“你聽得懂?”藥縱之有些驚訝的看着林從。
林從點點頭,“先生講的很明白。”
藥縱之聽了很是詫異,雖然世家有不少孩子都用易來啓蒙,可很少有孩子懂易,畢竟它裏面很多句子晦澀難懂,大多數孩子也只是背背,壓根不會去問,就算問了,也不一定聽得懂,更別說覺得有趣了。
其實不止對孩子,對于大人也是,要不是科舉要考,儒生其實大多也不是很喜歡學它,畢竟子不語怪力亂鬼神,所以儒生一般也只是把它當做普通的經史讀,背背句子,看看注釋,能默寫,能用來作文章,這就夠了,還真沒幾個真心覺得它有趣的。
當然一時興起照着書上來一卦的是不少,不過這只是好奇,和聽得懂,覺得有趣沒多大關系。
而且占蔔這事還要有天賦,也不是只有興趣就行的。
這也是天下讀書人都讀《易》,卻也沒幾個占蔔大家的原因。
所以藥縱之對林從聽得懂還覺得很有趣十分詫異,難道他的學生不只是天資聰慧,還對這個有些天賦?
于是藥縱之在下次上課時,領讀完,就忍不住解釋了一遍,又說了一下怎麽用于占蔔。
藥縱之是個書蟲,平時涉及書籍很廣泛,雖然他自己也不會占蔔,但理論只是還是很充足的。
這正是林從想要的,做老師的一般有惜才的毛病,學生有點天賦,老師只要有能力,一般就想給發展一下。
于是,在藥縱之加餐式教學下,林從用了兩個月,不僅把《易》整卷讀、寫學會了,還把《易》中的蔔筮大體弄明白了。
其實《易》之所以成為後世玄學代表,特別高深,除了它本身書就是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框架比較大,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個典籍,它三部丢了兩部。
林從也是聽了先生講,才知道《易》其實應該是三部,分別是《連山》、《歸藏》、《周易》,并且《連山》《歸藏》是前身,《周易》是對前兩部的總結歸納。
但《連山》《歸藏》在漢朝時就丢失了,後面朝代雖然時有人聲明發現了,可并不能辨別真僞,留下來的只有《周易》,這就像做物理實驗,本來人家有實驗演示,有做出來數據,最後才是總結的公式,結果一場意外,前面兩個都丢了,甚至做實驗的人也消失了,就剩最後公式了,你看着公式,你知道它怎麽來的?
因此《易》的難,未必是它本身多麽玄奧,而是它丢失的太多,本來就是個殘卷,再加上當時著書用的文言文,字特別少,自然就越難看懂。
所以它只能越來越玄。
不過這對林從來說不是問題。
別人是從卦象推結果,學得不精,天賦不行,就會導致推不出正确結果,占蔔不準,那自然是很大的問題。
可他是先知道結果,再去湊推論條件,那自然是大家越不懂,越不容易聽出其中邏輯推理問題,只能聽結果對錯。
所以反而有利于他。
于是,林從開始拿着剛學完《易》開始造自己玄學理論,別人是1+1去推得幾,而林從,是如何用數字,湊出2,很快,林從用排列組合湊出了“兇”“吉”兩套理論。
簡單的說:就是林從拿三個銅板,放在竹筒,搖一搖,然後一倒出來,三個銅板假設是“正”“正”“負”,那林從說A理論,就得出“大兇”,說B理論,就得出“大吉”。
創造好理論,林從就開始了自己第一次嘗試。
林從選得對象是他的大姐李寧,幾個月前,他大姐又懷上一胎,鑒于他大姐李寧和石敬瑭前三個都是小子,還有個侄子石重貴,他大姐現在心心念念想要個閨女,而林從當年翻過石敬瑭的資料,這胎懷的應該正好是他唯一的閨女,他的長女長安公主。
……
正院
曹夫人和李寧母女倆正在一起做小抱被,王氏領着林從進來。
“姐姐在忙呢?”王氏笑着說。
曹夫人笑着指着床上的小抱被,“你來了正好幫我縫幾針,眼睛大了,都快看不清針了。”
王氏女紅不錯,聽了就把林從放下,笑着接替了曹夫人的位子,曹夫人過來看着林從。
王氏一邊和李寧做着小抱被,一邊問李寧:“小衣裳都準備好了麽?”
李寧回道:“有他哥哥們留下來的,洗洗再用就行。”
王氏說:“那怎麽行,總得做幾件新的,再說那些舊衣裳都是男孩子的,你這胎要是個閨女,可沒法用。”
李寧看了看肚子,有些喪氣,“前兩天我叫娘幫我摸了,又是尖尖的,只怕還是個讨債的。”
“說什麽呢,不生出來,誰知道男女,”王氏說着,笑着問林從,“林兒,你說你大姐姐肚子裏懷的是小外甥還是小外甥女?”
王氏只是随口一說,時人常有問小孩子肚子裏是男是女的,覺得小孩子說話很準。
其實林從只要一句是小外甥女就行。
算是讨個口彩!
可林從卻精神一震,是時候,讓他表演真正的技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