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選拔人才
“哦?”袁成書來了興趣,“說來聽聽。”
“在下師從工學大師羊子奂,此次聽聞楚王千歲要在丹江之畔修築大渠和河壩,就想來碰碰運氣。此事若成,必能功在千秋萬代!在下不求別的,只求能在上面留在一抹痕跡。可是,這人,”他指着與自己打架的那人,胸口劇烈起伏,顯然是十分憤怒,“他說在下鼓搗的這些是奇淫巧技,是下品!在下一時不忿,這才、這才與他動起手來。”
“好了,我知道了,你也跟着進來吧。”
“是!”
他們來到了裏面的一間房間,房間裏整齊地擺着兩排桌子,“都坐吧,看到你們面前的這張紙了嗎?給你們兩個時辰的時間,如果給出的答卷讓我滿意的話,你們就可以留下來。”
一群人聞言紛紛落座,拿起桌上的紙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終于有一個按捺不住提問,“這,這沒有試題,我們如何作答?”
“嗯,試題就是沒有試題,好好作答。”說完他就走了。
走了?
只留下一屋子的人面面相觑。
“這,袁公子此舉何意?”
“讓我等猜測內容?”
“在下也不知啊。”
“一頭霧水,不知從何下筆。”
……
就這樣,在一群人的商讨中,大半個時辰過去了,有的人已經落筆,洋洋灑灑數千言,而有的人還在咬着筆杆苦思冥想。
等到傍晚時分,袁成書來收卷的時候,衆人神态各異。他随意翻看了一下手中上繳過來的紙,有的交了白卷,有的則寫滿了正反兩頁,甚至寫不夠,還向監官兒又讨了幾張過去。
Advertisement
他于是直接點出那幾個交白卷的人的名字,告訴他們出局了,并叫他們去門口領幾本典籍作為補償。
剩下的這些,他讓他們回去等消息。
再說他得了這些答卷,喜滋滋地要拿回去跟慕鶴軒一起研究。豈料一只腳剛踏進檻,就聽慕鶴軒在大聲叫喚,“你回來得正好,快來看看阿行,他下午突然燒起來了,偏生不讓聲張,你勸勸他,看給他用什麽藥?”
“你都勸不了我有什麽辦法?”袁成書将那紮紙放在一旁,在床上坐了下來,給魏景行把了會脈,心中一凜,但他按下不談,只說太過操勞所致。
“殿下您當務之急還是要先養好身子,否則您要是倒下了,我等就相當于沒了主心骨。”
這話說得不假,別看魏景行平時有什麽事都放手給慕鶴軒他們幾個做,自己好像就是個擺設。但事實上,一旦他出了什麽事,這些人就亂了。而且他雖然平日裏只聽他們說,但一旦開了口,就是金科玉律,點睛之筆。
魏景行是很聰明的,多智而近妖,所以老天爺不允許他長壽。
“真的沒事?”慕鶴軒還是很擔憂。
袁成書看他這樣,突然不忍讓他聽到接下來的話。
所謂沒事,只不過是當着魏景行的面而已。
可是不說,他就真的不知道嗎?
把魏景行安撫睡下之後,袁成書最終還是對慕鶴軒說出了他的擔憂。
毒素開始攻心了,莫名其妙發燒就是一個明顯的征兆。
“但是也還是有好消息的,找尋神醫的事有了一點眉目。”
“但是,他等不了,對嗎?”
“……”袁成書不知道該怎麽寬慰他,“在這之前,我每周給他施針,毒能拔出一點是一點。這附近有一處山泉,燒開了每周泡那麽個三四次,也是有大益處的。”
“……”
袁成書看他那樣是沒有心思看卷子了,就自己拿起那疊紙看了起來。
“咦,這份答卷有意思,幾乎跟王爺那天列出來的差不多了,先說出楚國目前存在的問題,再提出解決對策,而且更詳細。你看這一條,他直截了當地提出整個楚郡‘重商輕農’風氣很濃,再這樣下去恐怕就要面臨地無人可耕的情況,到時候我們就要去別的地方采購糧食,而這不僅耗費時間精力,于錢財上面也是不小的負擔。”
“巧了,今天阿行回來也正跟我說起農事上的事,他說可以利用洪澇時從上游沖下來的水将它們引到平原灌溉農田。但如果連田地都沒有人耕作了……”
“這是個大問題……”
“你不說這上面提了解決對策?”
“對哦,”袁成書一愣,低頭看手中的紙,“唔,讓百姓主動要求耕作嗎?”
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其實百姓不願意耕作,有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洪災肆虐,他們不想讓一年的心血毀于一旦。再加上丹陽臨海,一些海産、海鹽生意就這樣興起了,百姓們嘗到了甜頭,自然就不願再過苦哈哈的勞作生活。
“給我看看。”
慕鶴軒接過他手中的“答卷”,從頭到尾浏覽了一遍。這上面說得很詳細,他羅列了三點。
一是會造成如今這種形勢的原因,與慕鶴軒心中所想相吻合。
但第二點他竟列出了楚郡目前的田畝數和百姓的數目,這就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了。第三點就是重中之重——解決對策了。
他在裏面說可效仿前朝“均田制”,将尚未開荒的良田分給百姓所有,連奴婢、游民都可以分得一份。用來分配的田地必須是地勢較高,不易受到洪澇災害的。當然如果明年“丹陽渠”真正發揮作用的話,那麽就不用考慮這麽多了。
所以丹陽渠是此事能成的前提……
“此人很有見地,最難得的是肯實地查證。你明天叫他來見我。”
“行。”
慕鶴軒這時也來了一些興致,他又抽出一份答卷細細地看。他抽出的這份答卷行文思路顯然跟上一份不同。如果上一份是說他如果上任可以做什麽事,那麽這一份就是提到了他具備做哪些事的能力。
慕鶴軒暗道袁成書這次的事做得漂亮。他故意不出題,給一張白紙,讓“考生”們自己去揣測考官的用意,這樣答出來的卷,更能反映他們的實際水平,還可以看出他們是不是懂得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