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明明都已經結束了期末開始, 可以回到自己家裏面去了, 京大的宿舍樓卻仍然沒有關上大門。
有不少學生都選擇了留在京城。
這是根本無法避免的,能夠考出來的這些孩子們自然都是天之驕子, 接受學習新鮮事物的能力非常快, 他們已經适應了京大的教授們傳授的思想, 加上不同思想之間的碰撞交流, 他們的想法已經和那些小地方格格不入了。
寒假回家那是不得已的, 畢竟還有過年這麽一說, 暑假就無所謂了, 沒有那些當做借口的節日,孩子們還是更願意留在學校裏面,和志同道合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更加輕松自在,學校裏面也是看到了這樣的情況,怕這些孩子們自己弄出來什麽事情,索性就讓指導員們組織孩子們去貧困地區上山下鄉體驗生活。
可以說是用心良苦了, 就怕這些國家未來的棟梁們發生什麽事情, 或者忘記了自己的根兒。
好巧不巧被選中的五個地方裏面就有前明坡,據說是因為前明坡村連續兩年出了省高考狀元,還組織人民修建大壩, 老百姓們積極響應,官民一家親,民風足夠淳樸不會碰到危險的緣故, 蘇君緣立刻意識到了這是一個送上門來的宣傳機會。
一個把前明坡村已經初步開始形成規模的養殖種植技術拿出來推廣向其他農村的機會。
她是從未來重生回來的人, 自然是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廣告的重要性, 很多其實只有三分的東西,經過媒體誇張的宣傳之後很有可能就會變成六分或者七分,這裏面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又往往是獲利最大的,比如當年叱咤風雲的腦白金,盡管後面的廣告多了,它顯得俗氣了很多,可是當年那算得上新鮮的廣告可是吸引了不少人,蘇君緣現在都還記的清清楚楚。
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腦白金。
這廣告詞就很新鮮了,加上電視裏面老頭老太太憨态可掬的樣子,更是一下子就讓人記住了。
所以說啊,成名要趁早。
蘇君緣感嘆了一番,作為當地人,帶領着指導員和自己的同學們一路暢通無阻來到了前明坡,見到了村長。
村長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麽多大學生,還有大學生的指導員,整個人說話都不利索了,更別提安排一群人的住行吃飯問題了,蘇君緣索性就直接帶着同學們往自己的農家樂院子走去,她這院子已經修的差不多了,就這麽二十來個人,她還是能夠招待下來的。
就是不能人人一間屋子了就是了。
選中的五個地方,前明坡村的名字是最土氣的,人家其他的地方還都挺高大上的,比如月牙村,指導員們不逼着孩子們自己選擇,直接自己選擇站隊,往往最怕回到農村的就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人,加上前明坡村的名字實在土氣,來這邊的都是些土生土長家裏條件還不錯的城裏孩子,本來他們已經做好了吃苦受罪的準備了,沒有想到這裏竟然是小不點的老家,小不點的老家竟然還挺不錯的。
住的地方外面雖然看起來簡單,其實裏面卻別有一番天地,家具一應俱全,甚至還有電視和柔軟的床鋪,裏面的很多家具都是手工打造的,外觀好看的不得了,摸起來也沒有釘子和木刺,使用起來更是舒服。
Advertisement
還有廁所,也不是農村的那種髒兮兮的都快要冒出來的坑位,而是直接通往下面的沼氣池的,雖然是鄉下地方,但是沒有蟲子跳蚤,屋子裏面還有淡淡的香味兒,可以說是十分的上檔次了。
這就是蘇君緣想要制造的效果。
現在電視廣告還不發達,擁有電視的人也是少數,就算她找到了人制造了廣告也沒有什麽用場,在看不見的時候,人們比起來虛假的宣傳更相信親朋好友的推薦,她只要讓自己的這些同學們在提起來前明坡村的時候有一個“啊那個地方我去過,挺有特色”,就好了。
還是很簡單的,難不倒她。
一群人稀罕了半天,在各個屋子裏面串了串門,興奮勁就下去了,開始想知道這個村子裏面到底有什麽好玩的了,蘇君緣這個當地人自然就被他們想到了。
“好玩的?有啊。”
蘇君緣笑的一臉人畜無害,“我們可以去小河溝邊捉魚,山上還有野兔子呢,地裏面的玉米也已經快成熟了,還有村民們自留地裏面種的蔬菜也是,其實我們村已經有三家人聯合起來弄了一個農家樂,你們可以進去體驗農民們的生活,要不要現在就過去?晚上我們可以在河邊搞燒烤自助,不過垃圾要帶回來,不能污染環境。”
她說的這些就算是放在後面的世界,都算的上是比較有意思的活動了,尤其是捉魚捉野兔子,這些城裏孩子哪裏做過呢,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興趣,蘇君緣自然趁熱打鐵帶着他們去了和自己簽下合約的那三家。
趁着同學們正在好奇的打量莊稼的時候,蘇君緣悄悄對那三家人耳語:“帶他們去能摘了的莊稼那裏讓他們自己勞動,別忘了按照正常支付給勞工的标準收他們的錢,別心疼那點東西。”
三家人:???
大學生哎!
來他們的地裏面幫忙做農活,還要收錢的?
聽錯了吧。
他們又看了一眼蘇君緣:“真的收錢啊?不是給他們錢?”
“不用給。”蘇君緣一翻白眼兒,“他們就是來體驗生活的,不用慣着他們,我還打算讓他們輪流給咱們那邊希望小學的孩子們當幾天老師呢。”
前明坡村缺乏高端知識人才,好不容易來了這麽多,不趁着現在這個機會讓孩子們都漲漲世面,實在是對不起這麽好的機會。
她一點都不擔心自己的這群大學生同學們到底會不會參加采摘,畢竟這些人眼睛裏面的好奇掩飾不了,終于有喜歡嘗試新東西的同學就走過來了。
“我和我的兩個朋友想要試試掰玉米,可以嗎?”
他們問的是劉大姐家的玉米地,劉大姐反應快,趕緊就應下了:“哎行行行,掰玉米可不簡單,玉米葉子拉人,你們得注意點,我給你們做動作你們看看,大春,把背簍拿出來。”
一邊說她一邊就走了過去,輕車熟路就直接掰下來一個玉米棒子,這還不到正兒八經玉米成熟的時候,都還挺嫩的,劉大姐有些心疼,可是想想蘇君緣的話,她還是沒有表現出來。
君緣這孩子從小就不一般,在村裏的時候她就看出來了,現在長大了,還是大學生了,自己也能掏出來幾百塊錢買下來老宅子了,本事大着呢,既然是她說的,那就一定有道理。
看着她輕車熟路的樣子,那三個大學生也有樣學樣的想要嘗試,可是卻根本就掰不動,劉大姐又做了幾次示範,還仔細給他們點評了一下動作,這三個人才終于憑借自己的本事掰下來了兩個玉米棒子。
這下子頓時引發了大學生們掰玉米棒子的狂潮,都覺得既然過來了不親自上陣嘗試一番不是太浪費,紛紛準備上手了。
蘇君緣在角落賤搓搓的說話了:“來掰玉米棒子可是要花錢的……”
“多少錢?”
“半個小時三毛錢,想要帶走另算。”
大學生們一合計,還挺值。
三毛錢,也就買個冰棍,能玩半個小時呢,就都交了錢,蘇君緣讓劉大姐收下了錢,又給這些同學們拖過來兩個大籮筐,往地上那麽一放。
“可以分成兩隊比賽的哦,半個小時裏面那一隊掰的玉米最多,就讓哪一隊拿走五個玉米棒子。”
這獎勵不多,卻十足的能激起男孩子們的好勝心,蘇君緣的口哨這麽一吹,兩隊人馬就開始行動了起來,刷刷刷的就開始掰玉米棒子,兩隊都覺得他們簡直就是厲害的上天了,其實在經常從事農活的人眼裏,都是一群廢物蛋。
二十來個人掰的還不如他們四五個人利索。
半個小時的時間過得飛快,這些人到底也沒有掰下來太多,加在一起連一籮筐都沒滿,但是勝負還是分出來了,獲勝的那一隊神氣活現的收下了作為獎勵的五個玉米棒子,恨不得直接頂在頭上。
然後就是去小河邊摸魚了,至于野兔子……
蘇君緣也有數,哪裏有什麽野兔子,都是自己養的。
小河邊的那一片林子被她承包了下來,用網子圍着,散養着蘇家以前養的那些兔子雞鴨,她還專門弄了幾條細狗子看着這群畜生,這些畜生幾乎都是當初系統馴養的家畜,就算系統已經轉移到了其他人的身上,它們身上的特質也沒有消失,照樣是長得又快又大還不容易生病,最最關鍵的是還對人的情緒特別敏感,能知道人捉它們到底是想吃還是為了它們好。
林子可長可大了,盡管這些畜生們密度大的走兩步就能看到一個,想要捉到它們仍然要費一番功夫,這些大學生們整整在這裏浪費了一下午,還是一只兔子都沒有捉到。
晚飯是蒸好的窩窩頭和野菜粥,勝利的隊伍今天掰下來的五個玉米,蘇君緣烤了,給他們當做加餐,用稻草杆烤的玉米香氣十足,讓今天勝利的隊伍更加嘚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