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火爆開張
于路看着銀行卡上的餘額,大冬天的,他手心冒汗了。轉讓費是一次性付清的,這是對方願意退讓優惠的原因。交完轉讓費,又交了一萬塊錢押金給房東,賬上就剩下幾千塊錢了,所幸元旦剛過,這個月的租金前任租客已經出了,到下一次交房租還有二十來天。
但是剩下的幾千塊錢還有別的用途,據說辦理各種證件還要幾千塊,于路徹底一窮二白了,所有的一切,就指望着這個店子了。
于路摸着額頭的汗,覺得自己的承受能力有些低了,以前每個月交完高利貸利息幾乎分文不剩,他也還沒這麽緊張過,主要當時有一個營生,有底氣,現在對着一個未知的飯店,他心裏實在沒底。
飯店盤下來,雖然炊具餐具一應俱全,也不能就這麽開張,營業執照得辦起來,招牌得換一個才行,否則還是原來的招牌,顧客哪裏知道是換老板了。
飯店叫什麽名字呢?于路想破了腦袋,都沒想出來一個合适的名字,阿海說:“直接就叫于氏海鮮樓。”
于路看着阿海:“這樣合适嗎?”這也太簡單了吧,好敷衍的感覺。
“沒什麽不合适,比那些不着調的什麽王朝酒店、和平飯店之類的好,人家一看,知道是你開的,賣海鮮的,直白簡單。”阿海說。
于路說:“人家那叫大氣,我這一聽起來就覺得小家子氣。”
阿海說:“你要大氣,就叫海霸王好了。”
于路簡直要絕倒:“這又太不謙虛了,未免臉皮太厚了點。”
劉浩洋知道于路盤下了店子,正在想着起名字,為他提供了好幾個名字,什麽極味人生、舌尖上的海味、醉仙居、最好味、好好味等等。于路簡直哭笑不得,問他怎麽想到這麽多風格不一的名字,劉浩洋告訴他,是從微博裏的食客那兒征集來的。
那些食客的好意還是要感謝的,但也不能這麽起,想了老半天,還是準備叫于氏海鮮樓。
結果阿海反而不幹了:“我現在覺得海霸王更合适!”
于路擺擺手:“別鬧,一個小飯店而已,霸王不霸王的,叫人笑掉大牙。”
阿海不以為意地挑眉:“你這是不相信我的手藝?”
于路沉默着,倒不是不相信他的手藝,只是這名字太張揚了,不太符合他的性格。
Advertisement
阿海又添了一句話:“海霸王既是一種自信,更是一種野心。”
于路看向阿海的眼睛,這個男人的眼神,只有剛認識的時候見到過一些無措和迷惑,後來一直都是淡漠的,與其說是淡漠,倒不如說是一種自信和傲慢,從不把一切放在眼裏的傲慢。這人是個天生的領導者。
于路幾乎要答應下來,但是又想到一個問題,飯店老板是自己啊,為什麽做主的好像都是阿海啊,這就是吃人嘴軟拿人手短的原因?要是沒有他,自己這個店确實開不起來,算起來,盤店子的一大半費用都是他的。
“那個,阿海,這個店你出的錢比我還多,要不咱倆一人算一半吧?”于路從來就不是個喜歡占人便宜的人,否則他也就不會拼死拼活地還債了。
阿海意外地挑了一下眉,看着他:“好啊。”
于路以為他會推辭一下的,沒想到人家爽快地答應了,不由得又悄悄腹诽:真不客氣!話雖如此,他也沒覺得心疼過,說起來阿海對飯店比自己付出得更多一點,也更上心一些,從處理轉讓問題上就看出來了,他對這塊的業務比自己熟練多了,多虧了他,才能這麽順利。
“名字就如你所願吧,就叫海霸王。”阿海的名字中也有一個海字,雖然是他随口起的,不正好說明了其中的緣分麽。
名字定下之後,于路就去辦執照和餐飲許可證。于路發到現問題的複雜性,原來辦證不僅手續繁多,時間周期也很長,按照正常的流程,沒一個月時間下不來。于路頓時傻眼了,這要等下去,黃花菜都涼了,不能開業,就沒有進賬,也就還不起高利貸,交不起房租,一大堆問題全都碾壓過來了。他盤算着,要不就先開業,再一邊辦證,用原來李老板證件先應付一段時間好了。
這天于路跑了一天相關部門,累得腿肚子都抽筋了,還遭了不少白眼,筋疲力盡地回到島上,還沒到家,就被羅玉芬攔着了:“阿路。”
于路看着她:“你怎麽回來了?”
羅玉芬臉上帶着焦慮又羞愧的神色:“對不起,阿路,我給你添麻煩了。”
于路莫名奇妙:“你怎麽給我添麻煩了?”
羅玉芬咬着下唇,終于說出口:“是我哥和黃建功搞的鬼,不讓大家在島上擺攤。”
于路眨眼睛的動作都停頓了,他瞬間明白過來:“原來是這麽回事!我說呢。”他心裏恨恨地問候了羅俊生和黃建功的祖宗十八代,真他媽的小人得志。“我知道了,謝謝你告訴我。”說完就擡腿要走。
羅玉芬趕緊又說:“黃建功故意在針對你,你開張之前一定要辦齊所有證件,不然他會抓你把柄的。對不起,阿路,我給你添麻煩了。”
于路咬緊牙關:“謝謝你,阿芬,我明白了。你還是少跟我說話吧,省得給你招麻煩。”
羅玉芬咬住下唇,幾乎要哭了出來:“阿路,我想離婚。”
于路回頭看着她,有些不忍心,放柔了聲音說:“你如果過得不幸福,那就離吧。但是這種事不要告訴我,我也幫不上你任何忙,反而會給你添麻煩。”
羅玉芬終于忍不住流下了眼淚,捂住臉嗚嗚哭了起來,她不過就是想找到一個支持她離婚的人而已。
于路沒心思去管她,他心裏煩躁不已,原來是黃建功和羅俊生在搞鬼,他們就不見得自己過得好了吧,他媽的真是陰險小人,自己哪裏得罪他們了!
回到家,于路将這事跟阿海說了。阿海說:“既然這樣,那就等證件辦齊了再開業吧。”
于路着急上火:“下個月的利息和租金怎麽辦?租金也許能拖一段時間,但是高利貸的利息拖欠不了。我明天推個車子去街邊擺攤去。”
阿海不疾不徐地說:“不用擔心,船到橋頭自然直,錢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于路看着他慢條斯理的樣子,心頭郁積的那團火不由得又滅了:“你總是這樣,天塌下來都當被窩蓋。”
阿海扭扭脖子:“天無絕人之路,我快餓死的時候,不就遇到你了嗎?天助自助者。”
于路點點頭:“說得有理!”這點于路倒是相信的,這一路磕磕碰碰而來,遇到那麽多艱難險阻,都還是挺過來了。
于路這邊還在辦證,那邊劉浩洋反饋信息過來:“你店什麽時候開張啊,大家都等不及了。”
于路抹一把額頭,将那些不開心的情緒抹掉:“不要着急,先得辦營業執照和餐飲許可證,順利的話,估計年前應該能開張,到時候可以來我家吃年夜飯。”
劉浩洋說:“你不能一邊辦證,一邊把店子開起來?”
于路笑着說:“你是公職人員,不要誘導我做違法的事啊。這可不行,要是被抓了,我吃不了兜着走,還得罰款呢,讓大家別急,等等吧。”
“那得多久啊?”劉浩洋問。
于路說:“按照正常流程,至少得一個月左右吧。”
第二天,劉浩洋給了于路一個電話號碼:“這是你家吃飯的一個主顧給我的,讓你去找他,他能幫你盡快申請下來。”
于路喜出望外:“真的啊?”
劉浩洋說:“當然是真的,這朋友姓曾,你只管找他就好,以後給人弄個貴賓卡,吃飯給打個折就好了。”
“我明白,我明白,多謝了啊。”于路喜滋滋地拿着電話去找人幫忙去了。
那位姓曾的朋友正好在縣裏監管部門工作,這人是個攝影愛好者,經常和一群同好上島上去拍鳥,常在于路家攤子上吃蚝烙和煲仔飯,聽說于路要開店,一群朋友都翹首企盼着呢。遇到這種事,當然要助力推一把,好早點能吃到他家的美食。
于路平時和氣,做事盡心盡力,誠心誠意,不知不覺就積攢出了好人脈,關鍵時刻派上了用場。有了這位曾仁兄的幫忙,他的許可證七個工作日就辦下來了,開張的日子比預計的提前了半個月。
這個時候,招牌也做出來了,菜單什麽的也制定出來了。飯店沒有錢重新裝修,阿海還是盡量将店裏重新布置了一番,使它看起來跟原來的格局不一樣,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因為店面有點大,樓上樓下大大小小的桌子一共有36張,這樣一來,就必須要請服務員了,到時候阿海和于路兩個人在廚房裏都忙不過來,哪裏還顧得上外面的事情。
阿海對廚房非常不滿意:“廚房太窄了,都轉不開身,難怪留不住人。”
他們跟李老板談轉讓的時候,自然也問起了轉讓的原因,李老板說店裏生意本來還不錯,但是第一個師傅幹了一年自己開店去了,後來的廚師都幹不到三個月就走了,他自己的水平也有限,隔壁又新開了一家酒樓,把生意搶得七零八落的,最後幾個月收支都沒法平衡了,所以才讓于路撿了這麽大一便宜。
于路趕緊說:“等賺了錢,第一件事就是重新裝修廚房,給你弄個大廚房。”
“也是你的廚房。”阿海說。
于路哈哈笑:“對,也是我的廚房。”
阿海說:“你趕緊招幾個人來端盤子,收銀員也要一個。以後你得跟我學做菜,我一個人忙不過來。”
于路從善如流:“遵命,師父。”
年底的時候不太好招人,大家都忙着回家過年,不願意這時候找工作了。招工啓事挂出去半個月,也沒見什麽人來應征,于路只好從村裏找了三個麻利的大媽過來端盤子洗碗,買單收銀的事還得自己來。
1月22日這天,離過年還有半個月時間,于路家的海霸王酒樓終于開張了,鞭炮噼裏啪啦響起來,劉浩洋送了兩對花籃過來,地面上鋪着紅色的鞭炮紙屑,看起來還挺像那麽回事。
新店開業頭三天,一律八折優惠,等待已久的食客們紛沓而至。這天中午,三十六張桌子坐得滿滿的,還有不少來得遲了沒位子的人在外頭等着。菜單跟雪片一樣飛進廚房,于路還不太适應這種模式,頓時有點手忙腳亂的感覺。
阿海鎮定自若地說:“一點一點來,急也沒用。”他拿着菜單,交待于路配菜切菜,自己也開始動手起來。
于路一邊配菜一邊招呼服務員阿姨送菜,有點了湯的就可以先上了,因為老火靓湯是阿海昨天就煲上了的。
兩人在廚房裏熱火朝天地煎炸烹煮,外面的食客們已經聊得熱火朝天了:“聽說阿海師傅最擅長的還不是煲仔飯和燒烤,最擅長的其實是做菜。你聞聞,你聞聞,廚房裏這香味,真夠絕了!”
“我早就覺得是了,你們吃煲仔飯的時候喝過例湯沒有?免費的例湯比人家店裏花錢買的都好喝得多,阿海師傅的手藝可見一斑。”有食客贊嘆說。
“來了,來了,這麽快就上菜了。”有食客看見服務員端着托盤送菜來了,興奮起來。
送菜的阿姨說:“老火靓湯是阿海師傅昨天就開始煲的,這鹹菜和花生米是免費贈送的。”
點了老火靓湯的食客們比較幸運,先行一步吃上了,砂鍋一揭開,大家都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那香味兒仿佛是活物,從人的鼻腔裏鑽進去,緊緊攫住每一個人心底最深處的食欲,口腔裏頓時分泌出了唾液,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吞了一口口水。
幸運的人先喝上了第一口湯,許多雙眼睛都盯着看:“怎麽樣?”
喝湯的人滿足地閉上了眼睛,然後睜開:“比我阿嬷的湯還地道,簡直太好喝了!”
有人立即叫了起來:“服務員,給我們桌上也來一份湯。”
“我們也要!”
“這邊,這邊,還有這邊!”
一時間大家都開始加湯,服務員阿姨又要上菜又要加單,業務還不熟練,都有點忙不過來。沒辦法,年紀大了,反應也不像年輕人那麽敏捷,不過也沒辦法,誰叫人手不夠呢。不過于路早就跟大家解釋過了,大家也都理解的,大媽雖然不夠專業,但是夠熱忱,最主要的是,最好的食物就是最大誠意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