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美食大賽
于路和阿海對視一眼,這姓黃的,動作還真快。于路問:“他的美食城這就能開張了?”
鐘彥宏冷笑一聲:“什麽美食城,就搞了條破街,還是免費招商,頭半年租金全免,只要水電費。笑死個人,小氣鬼辦的小家子氣事,搞什麽半年租金全免,人家至少都是免一年兩年的。”說到後來,鐘彥宏笑得都止不住聲了。
于路說:“話說回來,這點倒是比你們家大方些,我是一天租金都沒免啊。”
這一點簡直是鐘彥宏的死穴,果然,他伸手撓撓鼻子:“嘿嘿,玉姐比他更小氣。”
阿海說:“節目組确定下來拍什麽項目了?”
鐘彥宏說:“我們這邊暫時定下來的有蚝烙、牛肉丸、粿汁、糕燒番薯、春餅這幾種,但是在我們這裏取的題材只有一種。”
于路皺着眉頭說:“只有一種的話,中獎的幾率就更小了,随便找一家老字號的店鋪去拍一拍,那就成了,怎麽也輪不到我們。”
鐘彥宏說:“問題就出在這裏,黃家正在拉攏所有的老字號去他的美食城開分店,據說待遇還很優厚。只要老字號一過去,美食節目可不就要去他們那邊拍了?所以一定得想辦法搶過來。”
于路和阿海都皺起了眉頭,這次姓黃的辦事還有點手段,兩人都看着鐘彥宏:“怎麽搶?”
鐘彥宏說:“阿海不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嗎,我準備搞個傳統美食挑戰賽,你說節目組既然要傳承發揚我們這兒的飲食文化,難道不該挑最好的拍?”
于路被他說得興致盎然,阿海則興趣缺缺:“別整那些沒用的東西,梅老板不是認識那節目組的編劇嘛,讓她去溝通,為我們争取一個項目來。”
鐘彥宏說:“你以為玉姐沒試過?她給人打了好多通電話,對方根本不買賬。”
于路提議說:“委婉一點,請他們來海霸王吃飯吧。”
鐘彥宏搖頭:“這個更不行,現在杜絕吃喝嫖賭。”
于路翻了個白眼:“什麽狗屁美食欄目組,連吃都沒吃過,還有什麽資格說是美食。”
阿海點頭附和:“有道理。”
Advertisement
鐘彥宏看着面前這兩個人苦笑:“你們就別夫唱夫随了,趕緊想辦法吧。”
于路紅了臉不說話,阿海則說:“實在不行,那就多出點贊助費吧。”
鐘彥宏白他一眼:“這個是不錯,不過也要有機會才行。所以我才說要弄個美食挑戰賽,把節目組拉過來瞧瞧,一來是賺口碑,二來是賺人氣。咱們要有實力能夠勝過那些老字號,讓節目組的人心服口服。”
阿海說:“你不如上門去踢館。”
鐘彥宏将拳頭“啪”地敲在另一只手心裏:“你以為我沒想過?不過我覺得你不會幹這麽沒品的事,所以才搞這麽個美食活動,我去那些老店裏挨家挨戶下戰帖。”
阿海看着他:“什麽戰帖,有人接就怪了。”
鐘彥宏嘿嘿笑:“公開公平競争,請美食評論家和大衆評審來評定。獲勝者可以獲得最高五萬元獎金。”
于路笑着問:“這獎金誰出?”
鐘彥宏說:“我出行了吧。要是最後贏的是你們,獎金還給我好了。”
于路笑起來,阿海挑眉:“為什麽我們贏了要還給你?”
“我靠!給你們賺了名聲和人氣,還要賺我的錢,這太說不過去了吧。”鐘彥宏覺得阿海簡直太奸了,赤果果的奸商。
于路說:“既然這樣,不如就搞吧,聽起來似乎還挺好玩。”
阿海說:“交給你了,鐘老板。”
鐘彥宏看着他們:“那你們呢?”
阿海說:“我們是擂主,負責打擂臺,別的事情幫不上忙,你們加油吧。對了,比賽可以冠你們酒店的名號,比如‘迎旭杯’之類的,我們不會介意的。”
鐘彥宏摸着下巴一想,似乎也不錯,不一會他又說:“你不覺得‘霸王杯’更響亮一些嗎?”
“你願意叫霸王杯,我們自然是沒有意見的。”阿海和于路都笑。
鐘彥宏擺擺手:“算了算了,我找人商量去。”
鐘彥宏辦事效率還很快,很快就将活動策劃書做了出來,然後宣傳小廣告發得鋪天蓋地,跟雪片一樣多,不到一個禮拜,全城的人都知道了迎旭酒店要搞一場傳統美食大賽,老百姓可以免費品嘗美食。
于路還在微博上發布了這個消息,表示海霸王要參賽,還能免費品嘗到諸多美食,食客們都轟動了,紛紛表示要來品嘗美食,還有不少老饕自薦當評審的。曾經幫他宣傳過佛跳牆的那個美食評論家毛遂自薦見來當專家評審。于路豈有不同意的道理,這正是他發布消息的目的所在。
雖然是第一次舉辦這樣的活動,梅如玉手下的團隊還是非常能幹的,很快就做完了所有的前期準備工作,還拉了當地政府來關注這件事,熱熱鬧鬧地将“迎旭杯”傳統美食大賽張羅起來了。
這次參賽的主題是傳統食物,所以項目也是大家熟悉的蚝烙、糕燒番薯、牛肉丸、魚丸、春餅、粿汁、粿品等內容,比賽分為個人賽和團隊賽,個人賽以個人名義參賽,團隊賽以單位名義參賽,個人賽與團隊賽報名不能重複,每項比賽決出前三名,個人賽獎金分別為兩千、一千、三百元,團隊賽獎金分別為五千、兩千、八百元,團隊獎最後還要參加綜合評比,評定出一個總冠軍,獎金為五萬元。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周時間,報名人數多達兩百多人,不過團隊賽報名的卻不多,總共只有二十多家,大概沒多少店子願意拿自己店裏的名譽去冒險。這也正合舉辦方的意,反正海霸王是每個項目都報名參加了,別人不來,他正好包攬所有的獎項,到時候在媒體上宣傳一把,海霸王的名聲就有了。
鐘彥宏将自己的人脈關系全都利用起來,市縣的電視臺、報社、網站全都發了請柬,邀請媒體前來采訪報道。梅如玉也給美食欄目組的趙良義發了邀請,請他來當評審。欄目組當時正好在隔壁縣錄制節目,聽說這事,正好也是投其所好,便答應過來看看。
比賽是在星期六舉行,迎旭酒店的廣場上人山人海,全都是來參賽的選手和前來看熱鬧的群衆。
廣場上前搭起了臺子,臺前搭上了帳篷,擺好了桌子和炊具,按照比賽項目依次進行,團隊賽和個人賽同時進行。第一個比賽項目就是大家最為熟悉的小吃蚝烙。代表海霸王出席比賽的是于路,阿海不肯抛頭露面,就連于路都沒法說服他去參加。
鐘彥宏心急火燎地去勸說:“要是于路輸了,砸的可是海霸王的招牌!”
阿海不以為意:“海霸王本來就是于路的,他要是被人砸了招牌,那就是他學藝不精,輸了就輸了。”
“你就不怕你老婆丢人?”鐘彥宏問。
阿海說:“他搞不定,我自然會出手。不過我覺得可能沒有這個機會,他對你們本地的小吃還蠻有心得的。”為了比賽,這段時間于路和阿海也做了不少功課,将參賽項目反複研究了好多遍,還有趙曉陽這個助手幫忙,應該出不了什麽差錯。
鐘彥宏聽他這麽說了才放心。
蚝烙是于路從小就做的,做了很多年,直到阿海來了之後,煎蚝烙才沒有成為他的主業,不過海霸王的菜單上,蚝烙依舊占有一席之地,只要有人點蚝烙,動手的永遠都是于路。所以這第一場比賽,他就不可能輸。
每場比賽都是有時間規定的,超出時間的視為棄權,喪失參賽資格。做完之後,就送到評審席上請評審們品嘗,六位專家評審和四十位大衆評審,吃完之後打分。專家評審每人手裏握着十分,大衆評審每人一分,總計一百分,得分最高者獲勝。
于由于沒有次序要求,先做完先呈上去,于路是第一個做完上臺的,按說任何比賽,第一個出場的總會吃虧,因為評委打分都會壓着點,但是阿海卻認為美食比賽未必如此,此時大家都空着肚子,嘴裏沒有別的味道,第一口嘗到的東西,能夠調動起品嘗者的全部味覺,所以效果反而比最後吃的要好很多,因為吃到後來,肚子飽了,味覺被其他的味道覆蓋了,就很難真切地品嘗到食物的真正滋味。
于路上臺的時候,等了半個上午的人們終于看到了希望,大家看着他盤中金黃香濃的蚝烙,眼睛歘就亮了,都不不約而同地拿起了筷子。于路将自己做好的蚝烙放到臺子上,讓評審們依次嘗過。
專家評審們給出了五十六分的高分,大衆評審也給了三十八的高分。專家評審中,唯一給于路打八分的,就是美食欄目組的編劇趙良義,點評的時候,他從蚝烙的健康性出發,說蚝烙是動物油煎食品,太過油膩,不算健康飲食,要扣一分,另一分扣在生蚝原料上,因為這已經不是吃蚝的最佳季節,蚝烙不夠鮮美。
趙良義說的不無道理,但這都不算是于路的失誤,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從這點可以看出來,這家夥是個極其挑剔嚴苛的家夥。果然,後面上來的蚝烙,他的評分就再也沒有超過六分,不是火候問題就是技術問題,簡直就是挑刺專家。也正是拜托他的挑剔所賜,于路穩拿了第一名。
一直在開小差觀看比賽的張易偉跑回去跟阿海報喜,阿海臉上淡淡的:“趕緊去忙你自己的事。”
張易偉說:“師父,大家都在外面吃免費的,今天咱們的生意我看好不了。”
“你管好不好,做好你分內的事。”阿海板着臉說。
于路一舉奪魁,拿下蚝烙第一名後,又開始做春餅。春餅也就是春卷,也是本地街頭巷尾常見的小吃之一,将面粉和面擀成薄皮,綠豆放在石磨中碾過,去皮,泡入水中洗淨蒸熟,晾幹水分,與蝦肉、香菇絲、蒜末、味精以及魚露等調味做餡料,豬肉切條用料酒、精鹽、生抽等腌制,取一張半面皮,半張做底,放上餡料,再放上腌制好的豬肉條,裹成長條狀,用面漿糊好面皮,放入六七成熟花生油中煎至金黃,便是大家都熟悉的春餅。
春餅外脆內嫩,十分爽口,滋味特別。春餅的餡料并不是固定的,可以随意搭配各種時蔬,于路便在春餅中加入了拉過油的胡蘿蔔絲,并用吸油紙除去胡蘿蔔絲上的油脂,使之清脆爽口而不油膩。
外面的比賽如火如荼地進行着,海霸王裏頭也熱鬧非凡,因為大家都在密切關注着外面的比賽。張易偉無疑成了最忙碌的人,他在會場和飯店之間來回奔波着,及時向大家彙報比賽的進度和結果。整個上午,一共比了三個項目,于路無一例外都得了第一,每比完一場,張易偉就神氣活現地回來彙報結果,別提多得意了。阿海雖然不說什麽,心情也是格外的好,畢竟長臉的是他的人。
雖然廣場上人山人海,但是這天中午,海霸王的客人并沒有爆棚,原因是這次活動的另一重點在于免費品嘗傳統美食,選手們做的小吃除了提供給評審們品嘗點評,剩下的就全都送給食客們免費品嘗了,場上場下的互動非常熱鬧,會場的氛圍也分外熱鬧融洽,等到比賽完,大家幾乎都吃飽了。
中午的時候,評委和媒體記者都被安排在海霸王吃飯。大家對海霸王的菜品贊不絕口,今天于路比賽時表現出來的實力原來只是管中窺豹。
趙良義問梅如玉:“這菜都是于老板的手藝?”
鐘彥宏替梅如玉回答:“不是,這是海霸王的大廚阿海師傅的傑作,于老板的手藝基本上都是跟阿海師傅學的。”
趙良義頗感驚奇,于路今天的表現就已經非常令人驚豔了,他師父的廚藝更是已臻化境。
飯後,評審們都被安排在酒店裏休息,梅如玉單獨請趙良義喝茶:“趙老師,我說的不錯吧,海霸王的廚藝出神入化,阿海師傅是我見過的廚藝最好的師傅,您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當初我的建議?”
趙良義沉吟了一下:“不知道有沒有榮幸結識一下阿海師傅?”
梅如玉說:“阿宏,去幫忙請阿海師傅過來喝茶。”
鐘彥宏起身去請人,不多時,便将阿海和于路都叫了過來。剛進門,便對阿海說:“阿海,這是電視臺的趙老師。趙老師,阿海師傅來了。”
阿海朝對方伸出手:“你好,趙老師!”
趙良義看着阿海,一臉意外:“海先生?”
阿海不解地看着對方:“我姓于,不姓海。”
趙良義一臉不好意思:“哦,對不起,認錯人了。”
梅如玉在一旁笑着說:“趙老師也覺得像是不是?我第一次看到時也認錯了。”
阿海坐了下來,他旁邊的于路臉色卻有些不對勁了,梅如玉和趙良義都把阿海錯認成別人,這絕不僅僅是巧合吧,何況阿海的身份本來就是來歷不明。于路緊張起來,心幾乎都要從嗓子眼跳出來,答案似乎就在眼前,他拼命壓制着想要沖口而出的問題,理智告訴他這事最好還是私下裏問梅如玉好比較好。
趙良義已經和阿海談了起來:“沒想到阿海師傅這麽年輕,你從事這個行業多長時間了?”
阿海說:“年頭不短了。”
趙良義說:“阿海師傅對本地的小吃也有研究嗎?”
阿海說:“會做,稱不上研究。”
趙良義又和阿海聊了一些關于當地傳統飲食的話題,末了趙良義說:“如果我們将春餅選在海霸王來拍攝,由你來當主角,你意下如何?”
梅如玉和鐘彥宏都喜形于色,看着阿海,希望他會答應,阿海看了趙良義一眼,說:“春餅選在海霸王制作可以,但是我不能做主角,讓我們老板出鏡就可以,我不喜歡拍照。”
趙良義有些詫異地看着這個年輕人,現在居然還會有人拒絕上電視,還真是少見。趙良義點頭:“也可以,回頭再跟你們約時間。”
阿海點頭:“好。”
本來最該高興的于路卻木然沒有反應,鐘彥宏拍了一下于路:“于老板,大喜事啊,恭喜。”
于路這才反應過來:“啊?什麽?”
阿海扭頭看他一眼,從進來開始,于路就很安靜,不知道在想什麽,他說:“趙老師說春餅制作選在我們店裏。”
于路趕緊起身,朝趙良義鞠了一躬:“謝謝趙老師的信任,我們一定努力配合做好。”
出了梅如玉的辦公室,阿海問于路:“怎麽了,上午太辛苦了?”
于路搖搖頭,站住了:“不是。阿海,你有沒有想起一些你以前的事?”
“沒有。”阿海不假思索地回答,走了兩步,發現他沒有跟上來,扭頭看着他,“怎麽了?”
于路看着他,猶豫了半天,終于還是說了:“你剛才有沒有注意到,趙老師和梅老板都把你錯認成了別人。”
阿海說:“這世上長得像的人多了去了。”
于路搖頭:“這世上長得像的人确實很多,但是跟你長得像的人我們不能不留意,說不定那就是你的親人,我們就能找到你的來歷了。”
阿海伸出手來拉他:“你想那麽多幹什麽,那麽急着讓我回去?”
于路說:“你就那麽不想回去?”
“不想,我在這裏挺好的。”阿海說。
于路鄙視他:“你這是樂不思蜀。”
阿海湊近他:“因為你值得。”
于路在他快要親上自己的時候退開了:“別鬧,這是在外面。”
阿海勾起嘴角笑了一下,拉着他的手:“那我們回自己的地盤去。”
剛走到樓梯口,便碰到有人從下頭上來,還是熟人,迎旭的大堂經理李欣恬小姐。于路趕緊抽回自己的手,李欣恬看見了這一幕,臉上有些訝異,但還是職業性地笑了一下:“于老板,阿海師傅。”
于路尴尬地朝她點頭:“李經理。”
阿海沒有做聲,只點了一下頭,便往樓下去了,于路也趕緊跟上。李欣恬扭頭看着他們的背影,男人和男人牽手,說實話,還真不多見,但也不是沒見過,作為酒店員工,形形色色的客人都是見過的,自然不會不懂那是什麽意思,她的眉頭皺了起來。
由于已經确定春餅在海霸王做,于路自然沒有了壓力,下午的比賽非常順利地完成了,不知道是裁判偏心,還是實力本就如此,七個單項比賽,于路拿了六個第一,只有一個粿品輸給了一家專門做桃粿的百年老店,那家店的模子種類多且漂亮,糕點師傅做了幾十年,還會手工雕花,這一點臨時磨槍的于路肯定趕不上,所以也是輸得心服口服。
最後綜合評比的大獎自然是花落海霸王家,五萬元大獎在于路手裏還沒捂熱,就被鐘彥宏拿走了:“今天你們已經賺得夠多了,這份大獎就歸我了。”
于路笑了笑,并沒有抗議,而是問:“玉姐還在麽?”
鐘彥宏說:“還在,剛剛還在陪趙老師說話,你找她有事?”
于路說:“嗯,我去找她問點事。”
鐘彥宏說:“哦,你去吧。我去給小劉警官送點心。”
于路點頭:“好。”
于路去了梅如玉辦公室,她正好一個人在裏頭,于路敲了敲門:“玉姐,打擾一下。”
梅如玉擡頭,高興地笑了:“阿路啊,快進來坐,喝杯茶。今天辛苦你了。”梅如玉燒上水,開始泡茶。
于路擺擺手:“沒事,不用客氣,玉姐。我有個事想跟你打聽一下。”
梅如玉放下夾茶葉的鑷子:“什麽事,你盡管說。”
于路說:“我今天聽玉姐和趙老師說,你們覺得阿海跟一個人很像,是真的嗎?”
梅如玉點頭:“對呀。”
“跟他長得像的人,是個什麽樣的人?”于路雙手十指交叉,難掩內心的緊張。
梅如玉說:“是在g市認識一個人,家裏是開酒樓的。”
于路的手指摳進了肉裏:“那家人姓什麽,你知道他們更具體一點的情況嗎?”
梅如玉點頭:“姓海。他們開了一家海極鮮酒樓,在g市非常有名,甚至在全國很多大城市都有連鎖店,你在網上都能搜得到他們家的信息。”
“你跟他們熟嗎?有沒有他們的聯系方式?”于路繼續問。
梅如玉搖頭說:“我跟他們家并不是很熟,聯系方式我得找找才行,以前在酒會上碰到過海先生,拿到過一張名片,不知道放哪兒了。”
于路點頭:“那就算了,謝謝玉姐。”
梅如玉看着于路:“阿路,你問這些做什麽?”
于路扯起嘴角強笑了一下:“沒什麽,就是覺得好奇,什麽人跟阿海長得那麽像,打聽一下。謝謝玉姐告訴我這麽多,沒事了,我走了,謝謝玉姐的茶,非常香。”
梅如玉說:“不客氣。等趙老師聯系你們錄制節目的時候,一定要告訴我一聲。”
“好的,玉姐。”于路點頭,起身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