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宋景曜十五歲封王,從皇宮搬至齊王府,按慣例,皇帝給他指了宣武侯之女郭若雪為王妃,只等擇日完婚。
宋景曜在宮中百般小心,日子過得戰戰兢兢,一矣搬出皇宮,就像鳥入山林,瞬間歡騰,且他少年情懷,免不了借機會見未婚妻郭若雪。
郭若雪出身高貴,溫文有禮,才貌出衆,正是少年郎夢中情人模樣。
宋景曜一見,自然傾心,滿心歡喜只等着完婚。
婚事籌辦了一年多,只等郭若雪及笄,兩人便完婚。
這一年,宋景曜十七歲,滿心憧憬未來的美好日子。
萬萬想不到,郭若雪在及笄這一天晚上,收到一封信,接信後獨自悄悄出門,之後便失了蹤影。
宣武侯府并齊王府諸人遍尋京城,掘地三尺,也沒有找到郭若雪。
過後,宣武侯審問郭若雪身邊服侍的人,幾個侍婢皆言道郭若雪接信時,笑得甜蜜,她們雖沒看到信的內容,倒一致猜測寄信之人是宋景曜。
宋景曜否認了此事,說他當天沒有給郭若雪寄過信。
幾天後,郭若雪的屍體出現在河邊,身上并沒有傷痕,疑似半夜看不清路,不小心溺水而亡。
此事折騰了幾個月,卻沒有查出真相。
宣武侯遷怒宋景曜,和齊王府的人絕了來往。
宋景曜受此打擊,重病一場,頹廢了整一年。
期間,外間還有謠言,說宋景曜命格克妻。
宋景曜一直懷疑郭若雪之死不簡單,但暗裏查訪了數年,也沒有查出結果來。
因着此事,宋景曜傷情幾年,待皇帝準備再次賜婚,他便婉拒了,言道待查出害死郭若雪的真兇再指婚未遲。
皇帝見他堅決,也不再勉強。
如此一拖兩拖,宋景曜至今年滿二十二歲,還沒有娶王妃。
齊王府沒有王妃坐鎮管束,諸侍婢日子便過得十分快活,日子一長,難免失了規矩。
當年在皇宮中,李皇後先挑萬選,選了花容和攬月兩位小宮女,悉心培養,讓她們好好侍候宋景曜。
花容和攬月年紀雖小,但因從小養在身邊,對李皇後和宋景曜,自然格外忠心。
待到了齊府,花容和攬月也就成了侍婢頭領,在府中俨然半個主子。
琴心和采春也是從小服侍宋景曜的,情份擺在那兒,且她們願意捧着花容和攬月,四人便如姐妹一般。
這些年來,四大侍婢在府中嚣張慣了,現下突然出現一位什麽潘娘子,王爺還疑似上心了,她們免不了會嘀咕。
采春怔得一會兒,悄聲問攬月道:“潘娘子雖一臉病容,到底是潘侍郎的女兒,王爺會不會納她為側妃啊?”
“呸呸呸,她配麽?”攬月一聽就啐了幾口道:“不說她是棄婦,就說她的歲數,那比王爺還大幾歲呢,王爺稀罕她?”
“話也不能這樣說。”采春轉眸笑道:“遠的不說,就說懷遠将軍吧,不是娶了一位棄婦麽?聽聞那位棄婦過了門,還十分受寵,地位超然呢!再說了,前兩年欽天監的人給王爺批命格,不是說王爺命格太硬,宜娶年數大些的女子麽?”
攬月生氣道:“縱要娶歲數大的女子,多少名門淑女娶不得,非要娶潘娘子麽?”
采春便駁她道:“誰家名門淑女留到二十多歲啊?真照欽天監的人那般說,潘娘子這條件好像挺合适了。而且又不是娶為王妃,只是側妃而已。說不定潘侍郎也是這樣打算,才把女兒送到王府來。”
攬月一摔手道:“王爺不可能瞧上她。”
采春觑一下攬月的神色,偏要陰陽怪氣道:“怎麽不可能呢?王爺親把人領進府中,現下大半夜的,又巴巴跑去竹院探望,明眼人瞧着,都知道事有七八分了。”
攬月惱火,坐到床邊道:“若是皇後娘娘還在,哪容得如此……”她話音低了下去,想起宋景曜這些年的不容易,突然就濕了眼眶。
采春見了她的神态,不由失笑道:“你這是怎麽了?不管王爺娶誰當側妃,都輪不着……”她話未說完,馬上止話,自己輕扇自己一巴掌道:“多什麽嘴?”
攬月擡頭道:“我看你越來越沒規矩了,也得王爺娶個王妃,才好管束你。”
采春嘻嘻一笑,不再接話。
這會兒,宋景曜領着顧正青和鄭管家,已到了竹院。
孫嬷嬷聽得外間聲音,出來一瞧,見是宋景曜等人,差點驚掉下巴,忙忙行禮請安。
宋景曜問道:“潘娘子可服藥了?歇下沒有?”
孫嬷嬷答道:“藥還沒煎好,潘娘子等得悶了,剛披了外衣,正歪在小會客廳椅上呢!”
潘靈玉傍晚小睡了一會,這會略有精神,聽得外間孫嬷嬷和人說話,便問道:“誰來了?”
孫嬷嬷揚聲道:“潘娘子,王爺來了!”
潘靈玉一怔,忙忙站起來,待要整衣出門相迎。
沒等她站起,門一響,宋景曜已帶着兩人進了門。
“潘娘子體虛,只管坐着,無須多禮。”宋景曜進門便擺手,示意潘靈玉坐下。
潘靈玉到底還是站起來福一福,這才坐下。
因竹院只得孫嬷嬷一人服侍,鄭管家怕她忙不過來,這會忙過去廊下幫忙提水壺,另生起一只爐子煮水。
“潘娘子,此番既進府來,便安心住着。”宋景曜看了看潘靈玉道:“有什麽事,只管吩咐鄭管家。”
顧正青适才和宋景曜一道用晚膳,想起另一事,便笑道:“王爺,王府諸人,這幾年沒個規矩,潘娘子進府來,您若沒有一個表示,只怕府中人莽撞,不知就裏會沖撞了她。”
宋景曜想了想便道:“既如此,晚膳後咱們過去竹院一趟,趁機也散散食。”
他親過去竹院看望潘靈玉,如此重視,府中人見狀,自然不敢對潘靈玉如何。
宋景曜說着話,又介紹顧正青的身份道:“這位是府中長吏顧先生,潘娘子若有難處,見着他也盡可以說。”
潘靈玉自然道謝,待宋景曜準備起身離開,忙開口道:“王爺,我有一事不明。”
宋景曜複坐正身子,問道:“何事?”
潘靈玉在燈下悄悄掃一眼宋景曜,低聲道:“王爺為何幫我呢?”
宋景曜會錯了她的意思,淡淡道:“放心罷,雖幫了你一把,也不用潘侍郎投狀。”
潘靈玉一怔,擡頭道:“王爺誤會了,潘侍郎是一個有原則的人,因當年不願我下嫁楊飛翼,便與我斷絕了父女關系,這些年來,并沒有管過我,今日在殿上相見,也只為了不忍見弱女被欺淩而出手相幫,他并沒有意思要認回我這個女兒。我之言,也只涉及自身。”
宋景曜神色一霁,清聲道:“潘娘子在殿上表現,堪稱有勇有謀,值得本王幫一把。”
潘靈玉突然被誇,嘴角不由露出笑意,脫口道:“王爺,我今日在殿上這般,卻是得罪了許多人,虧得王爺肯收留,若不然,也不知道能不能活過明天。”
顧正青插嘴道:“潘娘子在殿上諸般表現,王爺極是欣賞,适才還跟我讨論,說潘娘子一腔孤勇,實在罕見。”
潘靈玉記了起來,當初刷劇時,劇中也提過宋景曜身邊有一個得力的謀士顧正青,當宋景曜出事時,他也吊死在房梁下。
潘靈玉:顧正青應該是被謀殺的。呼,長這樣帥,我可不舍得你死。
她心思一轉,笑道:“王爺,顧先生,小女子不單有孤勇,還有謀略。若王爺肯抛開世俗偏見,小女子願到王爺身邊當一位謀士。”
宋景曜聞言,眉頭不由一皺,瞥潘靈玉一眼,冷聲道:“潘娘子,謀士要審時度勢,縱觀全局,為主子謀福利,助主子脫困,不是普通人能當的。”
潘靈玉輕輕一笑,“王爺,普通人能在殿上抗住皇帝和威武将軍諸人麽?就今日這形勢,能順利和離麽?”
宋景曜:“……”
潘靈玉接着道:“現下王爺的處境,其實不比小女子好多少。小女子既進王府,便指望王爺長命百歲,如此,小女子也才能長命百歲,但好多事,并不能光是想一想,還要做。”
她按着椅背站起來,行一個禮道:“王爺要擺脫困境,宜和宣武侯恢複關系,兩下聯手,挑撥懷遠将軍和威武将軍的關系,等他們兩敗俱傷,到時再讓宣武侯之子占一個将軍之位,為王爺所用,彼時,王爺身邊有了得力可靠的武将,再加上潘侍郎諸文官的支持,足可以和魏王抗衡一陣子。”
“另外,王爺的外祖家雖遠在江南,然江南富庶,李家財力雄厚……”
潘靈玉頓一下,“王爺可以召李家之人進京,相信他們願意助王爺一把。”
她說着,力氣有些不支,複又坐下,感嘆道:“我又不是謀士,說這些做什麽呢?”
宋景曜和顧正青聽畢,不由面面相觑。
這些話,他們今晚才讨論過,潘娘子怎麽就……
顧正青回過神來,吐口氣道:“潘娘子果然不是普通人!”
宋景曜審視潘靈玉一眼,良久才說出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