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公元前6900年

歡帶着婦女們送上來的食物,竟然比伊南想象的要精致很多。

食物都盛放在表面打磨得非常光滑的木盤上,深褐色的木質紋理将淺色和綠色的食物襯托得十分漂亮。

木盤上盛着的是死面做成的烙餅,看起來是在燒熱的石板上面烙成的,表面微黃,偶爾有圓圓的焦斑。

烙餅表面還撒着翠綠色的香草,伊南湊上去聞了聞,發現那竟是蒜苗。

伊南觀察這一份擺盤十分“複古”的烙餅的時候,歡和丹,所有的婦人與孩子們,都滿懷期待地看着伊南,又似乎生怕她覺得這食物不夠好,怠慢了“女神”。

誰知伊南撕下一小塊烙餅送入口中之後,驚訝地睜着她那一對杏眼,擡起頭望着歡,問:“你們竟然有鹽?”

是的,在這一小塊烙餅裏,她不僅嘗出了小麥淳樸的麥香,激烈的蒜苗氣味,她還嘗到了熟悉的鹹味。

可是,這裏明明不靠海啊?大河中下游,海水再倒灌也不可能到得了這裏。部落的人從哪裏弄到的鹽?

歡和女人們卻都露出了“不愧是女神”的表情——竟然知道“鹽”這種調味神器。

丹看見伊南驚異的眼神,主動為伊南解惑:“我們就跟着野羊、野驢它們,見到它們不吃草,只舔石頭的時候就去那石頭挖回來,磨碎加在餅裏、肉裏,可好吃啦!”

原來如此——伊南險些伸手拍自己的額頭。

她光惦記着海鹽,竟把岩鹽給忘了。

上古時期地殼變動劇烈,海洋變為陸地,或是鹽水湖泊幹涸,鹽類物質沉積,就形成地下鹽礦,或者是岩鹽。

野生動物和人一樣需要鹽份,跟着山羊去找鹽,是個輕松又省事的辦法。

伊南心生感慨:就算是遠古時代,原始社會的人們也充滿了生活智慧。這裏的人或許會被後世認為蒙昧、未開化,但是人類的生物學進化早已經完成,這時的人類和現代人類在生理上和智力上并沒有顯著差別。

正想着,肉食也被木盤托着,盛了上來。一只野生山羊的羊腿被烤到表面金黃酥脆、外焦裏嫩。

Advertisement

伊南嘗了一點,竟發現這羊肉沒有絲毫腥膻氣味。

她原本以為許是這個時代的野生山羊就是這樣。誰知再嘗嘗,她那被提升了的味覺好歹嘗出了野洋蔥帶來的鮮甜味,以及蒜頭的香味。一問歡,果然,部落的婦女會采集野蔥野蒜,還有一些其它香草,在烹饪時使用。

說實話,後世風靡的燒烤,也與這個沒差多少。

看見伊南的表情,歡似乎十分欣慰。不過她不知又想起了什麽,嘆了一口氣,說:“也就這兩年日子好些……您要是早幾年來這兒,大夥兒都還吃不飽。”

伊南一怔:雖然這是個從事種植活動的部落,但長期看來食物供應并不算穩定。

此外,飯桌上雖然豐盛,原始部落裏,各種不便之處依舊随處可見。

且先不說村落裏的房舍低矮簡陋,衛生狀況實在堪憂,很快伊南就意識到整個部落都幾乎不會使用盛水的器皿。有誰口渴了想要喝水,就去村落後頭的小溪去掬一抔水喝,或者揪一枚葉片一卷,就是一個簡易的小杯子。

竟然沒有東西能盛水的嗎?

“丹,把那個拿過來給我看看。”伊南指指桌面上一只看上去像是陶瓷的盛器。

丹“唉”了一聲,把東西拿到伊南面前,小心翼翼地說:“這個……部落裏總共只有幾件。”

伊南曾經無數次在考古發掘現場看過這樣的素陶器,但在這種場合下還是第一次。她将這枚陶杯輕輕托在手裏,就着篝火的火光仔細端詳——

幾乎可以确認,這是一枚陶瓷素燒坯,看起來像是用手捏成,胎壁上好像還留着指紋。

但是素陶器依舊不是優良的盛器——它只能用來存放幹燥的物體,比如眼下這陶杯裏放着幾枚曬幹的椰棗——但是篝火的溫度不夠高,燒出來的素陶表面沒有釉質,相反它充滿了孔洞,極易吸水。

如果用這個陶杯盛水,效果可能還比不上用樹葉做成的簡易小杯子。

可能是部落裏有人覺得好玩,就把粘土捏成了杯子的形狀。在那之後,可能捏杯子的人都把這茬兒給忘了,但這杯子卻莫名其妙地出現在了篝火堆裏,就此燒成了素陶坯。

但因為篝火堆的溫度不夠,無法将素陶坯最終燒制成為陶瓷。

科技樹上,“制陶”這一項,可還沒有完全點亮。

伊南暗暗想:發展文明這件事,光靠運氣好是不夠的——得運氣非常好才行。

整個部落的進食是同時進行的。丹和幾個同齡的孩子雙手捧着從羊腿上撕下的羊肉,吃得滿嘴流油。歡趕緊攔住他們不讓多吃了,說是吃多了容易鬧肚子。

可見,這樣的小燒烤,部落裏也不是頓頓都有的。

幾個年紀很大,行動不便的老人這時慢慢地從居住地走出來,坐在空地一側整齊排放着的樹幹上,和整個部落一起吃東西。

伊南留心觀察歡會安排他們吃什麽:原始部落裏的人牙齒磨損得比較快,年長的人很難和其他成員一樣吃同樣的東西。

果然,被磨碎的鷹嘴豆泥和豌豆泥被端了出來,羊腿肉則被撕成了一小條一小條的,盛在厚實的葉片上遞到老人面前。

伊南想說對于老人,豆類都較難消化,若說食物,還是小麥合适一些。但是剛剛那些烙餅對于老人家的牙口來說,又太硬了。

只見歡拿了一片烙餅,去村子一旁的小溪裏用溪水泡軟,在一塊石板上用搗杵搗爛了,把糊糊刮下來,遞給了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婦人。把食物遞過去的時候,歡滿臉堆笑,仿佛對面是自己的親生父母。

然而伊南卻從丹那裏得知,歡是從外部落嫁來的,嫁來時和整個部落都沒有血緣關系。

看起來這是一個真正實行平均主義,對老人和孩子都一視同仁的部落。

有很多歷史證據表明,原始部落在食物匮乏的時候會選擇殺嬰;即使是在20世紀前後,依舊有些生活在叢林中的古老部落,會選擇把年長而“無用”的成員給“消滅”了。

但這個無名部落顯然不會這樣。

在伊南心裏,對這個部落的好感度又上升了不少。

只是,這麽一個兩百人規模的小部落,真能發展出龐大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嗎?

伊南并不确定。

丹靠近伊南,小心翼翼地說:“伊南我的神,能請您随我來嗎?我有些事想問您。”一對亮亮的眼睛格外真誠地望着伊南。

伊南:……我還能說不嗎?

她起身跟随丹,從部落駐地正中走到了村口。這時天色已晚,一輪明月懸挂在空中,村口的大樹落下淡淡的影子。

腳下突然蹿過來一只小獸,動作奇快,“嗖”的一聲就躍上了丹的肩膀。

小獸龇牙咧嘴,蹲在丹肩上沖着伊南“嗷嗚”一聲,頸上的毛一枚枚直立着——

伊南定睛:這不就是一只喵?

她登時笑了,向小喵伸出了手,同時向丹發問:“這是你養的?”

按說人類被貓馴化成為“貓奴”,大約就是在公元前7500年前後。種植和定居的部落周圍容易出現老鼠和田鼠,所以貓出現在部落裏伊南一點都不奇怪,只是沒想到她在這裏也能撸貓。

丹登時緊張了:“別,這家夥可兇……”

但見到眼前的情形,丹啞口無言。只見伊南細長的手指輕輕撓着貓咪的脖頸,小貓揚起頭,竟然露出一副非常享受的表情。

過了片刻,這小貓突然身子一弓,從丹肩上縱身一躍,躍到伊南懷裏,閉着眼睛任由伊南抱着,享受伊南的愛撫。

伊南望着丹目瞪口呆的樣子,心裏忍不住得意:她在現代時也是這樣,特別容易贏得小動物的信任和喜愛,同行們甚至建議過她改行研究野生動物。

總之,撸貓她是專業的。

“對了,你想問什麽?”

丹伸手撓了撓頭,問伊南:“我想向您問問我的曾祖父,巫師丹……您見過他,對不對?”

伊南真沒想到丹會問這個,點了點頭。

“他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丹的眼神又亮了。看起來這個孩子對和自己同名的祖先非常感興趣。

伊南:“這個嘛……”

她要不要告訴對方,巫師丹只是個臉上髒兮兮,眼睛卻亮亮的小孩。

誰知這時背後響起了腳步聲。圖的聲音響起:“庫,你又想讓我做什麽?”

丹一聽說父親來了,趕緊伸手扣住伊南的手腕,帶她一轉,兩人一貓,就一起躲在了村口兩株高大的棗椰樹下。

伊南懷裏的小喵,可能是太過舒服,此刻也一聲不吭,乖乖地躺着。

遠處庫的聲音低沉而雄渾:“圖,你知道得很清楚,巫師丹當年在部落之中四處宣揚女神伊南的事跡,根本不是因為相信她就是真神。”

偷聽着的伊南和丹:……?

當年的巫師丹,難道還另有所圖不成?

作者有話要說:  來說說遠古人民的小飯桌:

根據考古學發現,兩河流域最早發展出高度文明的蘇美爾人,種植的作物包括大麥、鷹嘴豆、小扁豆、黍子、小麥、蕪菁(一種類似蘿蔔的蔬菜)、椰棗、洋蔥、大蒜、苦菜花、韭菜和山葵,他們馴養的牲畜包括牛、綿羊、山羊和豬。在早期文明之中,蘇美爾人應該算是吃的比較豐盛的。

關于如何點亮科技樹上的“制陶”這一項,咱們隔一章再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