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公元前6900年

圖嘆了一口氣:“庫,你的意思我懂。”

“當初巫師丹将伊南奉為神明,其實是為了說服別人,讓更多的人相信把那些種子種下去,能養活更多的人。”

“但雖然巫師丹有自己的目的,可是他從來沒有說過伊南不是真神啊!”圖語意殷勤地勸說。

庫背對着伊南他們,那道背影像是一座山。只聽他搖着頭說:“那個伊南到底是不是真神我不關心,但我最近越來越想不明白,大家付出了這麽多勞動,每個人都比以前更辛苦,日子卻并沒有明顯過得更好……”

在一旁靜聽的伊南:……!

——那是你們還沒有真正開啓農業革命!

庫的口氣依舊嚴肅:“現在這日子過的,老的少的每天都要下田,收獲卻也就那麽點。勇者們既要去打獵,又要顧着保護弱小……我并不覺得按照巫師丹的路子,能帶着部落長長遠遠地走下去。”

“今天過來的卡山部落就是個例子……他們當年就對種田不屑一顧,現在不也過得好好的?”

圖又嘆了一口氣:“庫,當年你不也說過,如果沒有這些種出來的豌豆和麥子,部落裏行動不便的老人,受傷的勇者……你可能就不得不丢下?”

“卡山也是一樣,今天丹得到了神的指點,打傷了他們的勇者,這個勇者被帶回到卡山,他的族人估計不會讓他活過今晚。但卡山自己放棄受傷的勇者,卻會把這個仇,記在咱們頭上。”圖顯然一直沒忘了這個茬兒。

“巫師丹,當年正是為了這些可能會被放棄的人,年長的人,體弱的人,受傷的人……才大力推動族人種田的。”

庫沉默不語了好一陣,才說:“你說的有些道理……”

“但是我……依舊心存疑慮!”庫丢下一句話,向伊南所在的方向略偏了偏身,随即扭頭走了,後面跟着嘆着氣的圖。

伊南懷裏抱着喵,帶着少年丹從樹後走了出來。她想了想,對丹說:“現在,不僅是你,連我對你的曾祖父巫師丹,都多了一份了解——”

巫師丹,她來到古代後見到的第一個人類,竟是這樣聰明的一個人!

當晚,伊南獨自休息的時候,再次回想一百年前她遇到五歲男孩——遠古時代的人,竟已經懂得利用“信仰”這一手段,推動整個部落達成共識。

Advertisement

人類之所以有別于這地球上的其他生靈,正是因為人類懂得利用“共識”,能讓成千上萬的人齊心協力地做同一件事,從而凝聚巨大的能量——盡管這種“共識”可能是未經證實的,甚至是虛構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巫師丹,确實是一個偉大的人。

誰知她睡了個午覺就錯過了這樣一個偉人——這下伊南吸取了教訓,休息的時候再也不敢點開手表上的所謂“睡眠模式”了。

入睡後她夢見了丹尼爾。科研狂魔手裏拿着教鞭,正在敲黑板。

“考古學的證據已經證明,在公元前8000年到6000年之間,人類的生活方式從采集與狩獵逐漸轉向種植與馴化。”

“也許那時我們的先民偶然注意到了植物的種子散落在土壤之中,過一段時間土地裏就會長出了新的種苗。于是他們開始主動将植物種子埋藏在土地裏,并因此獲得收獲。”

“但是,開啓農業革命之後,人類付出的勞動是原先的好幾倍,而食物的選擇卻比以前狩獵與采集時少了不少。人類因為突然增加的勞動,和改變的生活方式,産生了各種各樣的疾病,比如椎間盤突出啦、關節炎啦、牙痛啦①……”

“總之,人們更加辛苦,日子卻有可能過得沒有原來好。”

“那麽問題就來了——究竟是什麽讓我們的先民放棄了原有的狩獵生活,而轉向種田的呢?”

“發現種田的奧秘根本不是什麽難事,随便哪個腦筋活絡的智人都能想到,主動放棄原有的生活方式才是關鍵。”

丹尼爾的教鞭重重地敲在黑板上,一雙琥珀色的眼睛卻緊緊地盯着伊南,以至于到後來夢境之中一切都隐去了,只有他那對令人印象深刻的眼睛還在伊南面前,靜靜注視着她……

——伊南,這就是你要解決的問題!

伊南猛地醒來。

她不想再這樣袖手旁觀。

她知道自己該怎樣做了。

第二天清早,伊南找到了歡,問:“我能向你讨一點面粉嗎?”

歡惶恐地回答:“神,您千萬不要這樣說!”她趕緊引伊南去她們的谷倉,指着堆在地上的小麥說:“神,您要多少,我們給您現磨!”

對于同性別的“神”,歡對伊南的信任程度明顯要比她的丈夫高出一大截。

伊南見到那谷倉地勢低窪,麥粒堆放在倉內陰暗潮濕的角落裏,很容易黴變,而且容易造成鼠患。她忍不住皺眉——但這些還急不得,她首先要做的,是讓無名部落的人嘗到比烙餅更加美味、容易咀嚼的小麥制品。

面粉是将麥粒在兩塊石頭之間一點一點現磨出來的。伊南一面觀察全過程,一面在心頭暗暗記下:如果不能很快造出風車或者水力磨坊的話,那麽至少先教這些村民們學會使用石磨。

磨出面粉之後,伊南讓她的小跟班少年丹去取了清水來,由她加入面粉之中,和成一個面團,然後用寬大的樹葉整個兒蓋住。

“它就歸你養了。”伊南把丹叫過來,把面團托付給丹。

少年丹張大了嘴,沒能說出話來:這,這個面團也能養的嗎?

“好好盯住它,視線不要離開它,這樣它就能順順利利地長大。”

丹:“……長大?”

伊南點頭,自己也有點兒想笑:“是的,長大。你耐心地替我看住它,每一個小時……嗯,每隔一會兒檢查一下,等到它看起來有點兒白,有點兒胖,表面有氣泡……就來叫我,那時它就長大了。”

伊南說完就離開了部落駐地,留下少年丹一個人在那裏目瞪口呆地養面團。

她這是故意給丹一個看似荒謬的任務,以此考驗丹的耐性,以及他是不是真的對自己保有足夠的信任與“虔誠”。

但若說丹在“養殖”,那也沒說錯。只不過丹養的不是面團,而是酵種。

酵母菌作為一種古老的菌種在這個地球上無處不在,在伊南和面的短短一會兒功夫之中,應該就有酵母菌落在面團裏。

酵母菌需要的,正是面粉裏含有的糖份、水,和适當的溫度。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氣候溫暖,酵種應當很快就能自我複制繁殖,讓面團白白胖胖地“發”起來。

這樣很快就能有松軟的面包了。

伊南離開部落,奔波了一天,大致弄清楚了部落周圍是什麽樣的地形,有什麽樣的資源。她回到部落駐地,見到少年丹真的寸步不離地守在面團跟前。

丹見到伊南的時候,滿臉興奮,沖伊南招手:“伊南我的神,它長大了,真的長大了!”

伊南來看,果然見到樹葉下面的面團發白,有一兩處地方表面出現了氣泡。

“很好,你已經把它養大了一丁點兒。”伊南誇贊丹,少年也很得意,把胸膛挺起。

伊南卻把這個面團分成兩半,有氣泡的地方留下,沒有氣泡的拿去給了歡做今天晚上的烙餅。她又從歡那裏取來了一半量的面粉和水,和原先有氣泡的面團一道,又揉成了一個面團,再交給丹:“繼續養!”

丹:……?

“晚上也要讓它待在溫暖的地方哦!”伊南囑咐。

丹望着伊南那張美麗明豔的臉,傻乎乎地答應:“好……”

當晚,丹睡覺的時候,就也捧着這一團樹葉裹着的面團。

第二天,面團接着長大。伊南依舊把氣泡多的一半留下,再添一半面粉和水。

丹直了眼:“還要繼續養?”

伊南:“對!”

丹:……!

到了第三天下午,伊南揪了半個白白胖胖的面團,拿去給歡,請她加入今晚用來做餅的面團裏。

到了晚上,整個部落就都嘗到了一種新奇無比的面食。

這種面食表面和烙餅一樣,有被滾燙的石板炙得硬脆的外殼,但是內裏又蓬松又柔軟,口感和原先的烙餅相差很遠。将這面食一撕開,混着麥香的蒸汽立即撲面而來,可以看到這種食物裏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氣孔——和以前的烙餅完全不一樣了。

所有人都帶着驚訝品嘗這種叫做“面包”的新奇食物。

就連庫都不得不承認,這種食物口感比的死面烙餅要好得多了,還不磨牙。

歡小心地把面包底部的脆殼兒剝去,遞給部落裏的年長者。老人家吃得毫不費力,連連誇贊歡的廚藝。

歡紅了臉:“不是我,是神……”

人們這才想起,這是女神伊南的指點。

——不愧是神。

崇敬的眼光紛紛向伊南投去,大夥兒卻不知道此刻伊南望着“面包”正在遐想:

可惜現在西紅柿還遠遠地在大洋彼岸的南美洲獨自美麗,否則就憑這些:面粉、水、酵母,再加上番茄和各種香料調味料,烤個披薩那是妥妥的!

作者有話要說:  來自大吃貨國的伊南:不過就算沒有番茄,我也是可以做肉夾馍的!

注釋時間:

①本段的觀點參考《人類簡史》第二部 分  第五章 (并非引用);

②徒手制作面包(發現并養殖酵種)的方法參考《萬物發明指南》第10章 ;

作者菌現在還有一些喜歡自己“養”酵種的朋友,據說酵種可以一直不停地養下去,時不時揪出來一團就能做面包、發饅頭。有些地方發面用的“老面團”或者“老面”,其實就很類似丹養出來的這種面團。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