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下堂妻(2)
對于梅母的話梅明軒并不感到意外,對于梅母這些老一輩的人來說,女人嫁進來了就是夫家的人,自然的,嫁妝什麽的也該貼補家用。
至于女人的嫁妝屬于女人自己,不好意思,梅母并不懂得這些規矩和律法。
她大字不識,就是一個最普通的鄉野村婦。
而梅家全家也就梅明軒一個人是懂法的,但是他從來都沒糾正過家人這個想法,畢竟朝廷法度離他太遠了,而家人幾十年的思想哪怕讀書明智也無法把他掰過來,他知道自己家人的做法是不對的,但完全不想去改變它。
原著裏,梅明軒把發妻和岳家踹了,對自己家的人卻非常好,好到什麽程度呢,幾個侄子在老家仗着他的勢欺男霸女,弄出數條人命,都是原主幫他們掃的尾。
這也是梅明軒選擇放棄科舉之路的重要原因,他不懷疑自己的本事,但是随着他的步步高升,梅家的族人自然也會跟着受益,他們乍然有了靠山,權勢迷人眼,可不就像原著裏直接抖了起來,那樣一來,他和原主又有什麽區別。
而梅家之所以傾盡全力供養梅明軒讀書,為的是光宗耀祖,為的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他們要梅明軒當上官老爺來讓他們梅家實現跨階級,現在梅明軒不願意幹了,梅家人哪裏肯願意。
身為梅家人,哪怕梅明軒的三位兄長大字不識,對梅明軒這個弟弟也有信心的很,因為以往梅明軒為了能繼續讀書,沒少在他們面前吹噓許諾,他把梅家人埋藏在心裏面的貪婪給勾了出來,宛若驢子前面的胡蘿蔔一樣,吊着讓梅家人心甘情願的繼續辛苦勞作為他賺讀書的錢。
“明軒,你要是不願意用你妻子的嫁妝,哥哥們砸鍋賣鐵也要供你。”梅大柱急着說道。
梅明軒則搖了搖頭,道,“大哥,你們猜我今天在縣城裏突然意識到了什麽?”
“什麽?”梅家人心覺不妙道。
“我突然意識到,要想我們梅家真正崛起,只靠我一個人是不夠的,如果把朝堂比作一個村子,我一個外來人如果沒有幫手,壓根就立足不下去。”梅明軒用梅家人都能聽懂的話比喻道。
他這麽一說梅家人就聽懂了,他們一想也是,也別說什麽外來人了,就是他們村子裏面那些男丁少的人家不也多受別人的欺負和鄙夷麽,他們家男丁多,雖然沒有受過欺負,但是也看到過不少子嗣不豐的人受到欺淩。
梅家人一把梅明軒給帶入那些受到大家夥鄙夷和欺負的人家,心裏頓時就忐忑了,“那怎麽辦啊?不是說科舉考的好就能直接當縣太老爺麽?”
梅明軒道,“哪怕考中了,朝廷也不會讓官員們在自己的原籍做官的,就怕那些人在本地稱王稱霸,杜絕官員們為虎作伥。”
“很多考中的官員大都是南北調動,直接去江對面為官,他們終其一生,只有臨老了,辭官回鄉才能回到老家。”梅明軒似真似假的吓唬梅家人道。
Advertisement
“明軒,你怎麽不早說,你要是早說,咱家哪會供你那麽長時間啊。”一聽當官的不會回原籍,梅家人就下意識的跳起了腳。
他們就是等着梅明軒為官之後好好的威風威風呢,結果梅明軒哪怕為官也不會回老家,這就讓他們尴尬了。
除非梅明軒成為他們頭頂上的那片天,要不然梅家人哪裏敢在別的官員眼皮子底下抖起來。
“我這麽多年的書可不是白讀的,你們想想,我當初只交了一份束脩的錢,現在讀出來了,可是能教我們梅家那麽多人的,不知比外面省了多少錢。”梅明軒挑眉說道。
“這,這好像也是啊。”梅大柱幾個一想到他們的兒子也能成為像弟弟一樣的文化人,變得那麽有出息,都美得想要冒泡。
再說那些孩子可不像他們弟弟一樣身單力薄,如果真讀出來了,進了官場他們也不會受欺負。
只有梅母,依舊不甘心自己供養了好多年的兒子半途而廢,她不像梅大柱幾個和梅家大部分只想借梅明軒的勢作威作福,而是真的想讓自己的兒子受到尊敬。
“我的兒,你的侄兒們哪裏是讀書的料,指望他們,你還不如指望為娘這個老婆子呢。”梅母哭道。
這話讓梅大柱三家人不由讪讪起來,剛火熱起來的心宛若被潑了冰水一般,從幻想被迫回到現實。
“娘,你不讓侄兒們試試又怎麽能知道他們行不行呢。”梅明軒笑着道,梅家借着梅明軒的勢起來以後,梅大柱幾個人還好說,他們縱使貪婪愚昧,但是他們的眼界擺在那裏,做的最多的也就在老家享受享受對他們的巴結和吹捧。
但是那些小一輩身上就沒丁點的淳樸了。
他們剛記事不久,柳金娘就帶着豐厚的嫁妝嫁進了梅家,梅家幾兄弟又沒有分家,之前是為了全家一心供養梅明軒讀書,後來則是為了從柳金娘那裏得到他們以往得不到的好處,就那樣一大家子一起過着。
所以梅家小輩們在小的時候是見過富貴的,等後來梅明軒這個小叔攀了高枝,連帶着他們的身份也水漲船高,有梅明軒這個靠山幫他們兜着,他們完全成為了一方禍害為禍一方。
現在梅明軒直接自斷仕途,梅家人自然也不會再有禍害人的資本。
并且因為這些缺德小輩們做過的錯事,他也想好好的給他們糾正糾正,讓他們從小飽嘗一下毒打。
梅大柱幾個并不知道梅明軒這個弟弟正暗戳戳的想收拾他們的兒子,他們正感動于梅明軒對自家兒子的無私教導。
他們三家出錢又出力,供養了梅明軒這個小弟多年,卻沒想到轉眼就又回報到了他們兒子的身上。
只要兒子能有出息,哪怕他們嘗不到官老爺親戚的威風也值了。
一直堅持是很一件很痛苦的事,但是放棄卻很輕松,一想到不用再給梅明軒繼續攢錢買不停消耗的筆墨紙硯,梅大柱幾位兄長肩頭都輕快了許多。
“當初想要讀書的是你,現在放棄的也是你,既然你已經不打算走科舉之路了,那柳家這門親事怎麽辦?要不就退了吧。”梅父眸色滄桑的說道。
和梅家衆人一樣,梅父也看不起商戶出身的柳金娘,哪怕柳家可以用錢把梅家砸死,梅家在心裏也深深的鄙夷着柳家。
至于退婚以後柳家女的名聲梅家并不在意。
從這一方面上就可以看出梅家已經從根子上就爛了,原主只是會讀書,他越能耐,梅家對民間的禍害也就越大,所以,他才喜歡教書育人啊,一想到把那些劣性根的人掰正,他就油然而生一股成就感。
“柳家的親不用退,要不然外界還不知道怎麽議論咱們梅家呢,我們梅家可是讀書人,也算的上耕讀之家,哪能做背信棄義的事呢。”梅明軒說道。
至于柳家那邊,梅明軒一點不擔心自己不好交代,畢竟哪怕他現在只是個秀才,也能對柳家的生意有所幫助,更別說窮經皓首的白頭翁比比皆是,哪怕是柳家也不能十分保證自家女婿一定能考上舉人。
相比起梅明軒身上前途未明的學業來,柳家無疑更看重梅明軒這個讀書人的身份,柳金娘要是再給梅明軒生下個一兒半女,等柳家出了三代,能參加科舉了,也能借助于梅明軒,所以梅明軒這個女婿對柳家來說是穩賺不賠的。
也正因為如此,哪怕梅家眼巴巴的瞅着柳家的錢,骨子裏面的傲氣卻一點也不少。
和梅家人說好了今後的大概方向,梅明軒留給了梅家人消化的時間,就回屋去抄書。
梅家人口多,庭院也寬廣,但是光梅明軒一個人就占據了兩間最好的屋子,一屋子用來住人,一屋子則被他弄成了書房。
梅明軒最寶貝的就是自己的書房,平時兄弟侄子們靠近一下都不讓,因此書房算是梅家最安靜的地方。
回到書桌前,梅明軒靜氣凝神的默寫起了那些書籍,沾墨落筆,一氣呵成。
不到傍晚,梅明軒就把一沓紙寫完,不僅超額的完成了任務,還節省了不少紙張。
見到梅明軒出來,未來的幾個混世魔王,現在年齡還小的侄子大氣都不敢出,面對梅明軒怯生生的,“小叔,奶讓我叫你來吃飯。”
梅明軒在家裏身份特殊,他不過去吃飯全家人都不會動筷子,梅明軒眉眼溫和的問道,“小叔再過不久會開辦一所學堂,給你們兄弟幾個留了名額,你們喜不喜歡?”
小侄子們聽了連連點頭道,“喜歡,我們以後也要像小叔一樣有出息,掙大錢。”
至于怎麽掙錢,他們現在并沒有想那麽深。
梅明軒難得的摸了摸的頭,态度和善的帶着他們一起去吃飯。
幾個小家夥不禁受寵若驚,連帶着以往對梅明軒的怯意都少了不少。
見到梅明軒願意親近幾個侄子,梅家人非常的詫異,但是想到梅明軒已經放棄科舉決定開始教孩子讀書了,他們自己就給梅明軒找好了借口。
梅家是農家,不講究食不言寝不語那套,梅母在飯桌上直接問起了說起了和柳家的親事。
距離梅明軒迎娶柳金娘沒幾天了,梅母就想着等柳金娘進門了,梅明軒到時候直接用柳金娘的嫁妝蓋一座學堂。
說話的時候梅母小心翼翼的打量着梅明軒的神色,看梅明軒這個兒子是什麽态度。
梅明軒要是認可,就由她這個母親出面讓柳金娘拿錢出來。
梅明軒要是不同意,哪怕梅母心裏惦記柳金娘的嫁妝也不會出手。
說白了,梅明軒這個當兒子和夫君的人才是婆媳之間的關鍵。
“娘,蓋學堂的錢我自己想辦法,用自己媳婦的嫁妝,說出去我怎麽好做人啊。”梅明軒笑着拒絕道。
見到兒子臉上明明笑着卻說着拒絕的話,梅母心裏不得勁了。
她明明是為了兒子好,兒子怎麽就看不到她的一番慈母心腸呢。
梅家衆人不知道因為梅明軒的到來使得他們家的繁榮富貴拐了一個彎,走上了一條未知的道路。
除了梅母還在為最疼愛的兒子仕途斷絕而感到傷心外,已經有了自己親兒子的梅家三兄弟則樂呵呵的把新的希望寄托到了自己的親兒子身上。
梅母對梅明軒這個小兒子如此有信心,梅明軒平時的吹噓絕對起了很大的作用,畢竟梅家就他一個文化人,還不是任憑他怎麽忽悠。
現在梅明軒直接戳破了那一層假象,梅母心裏可不就難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