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荒唐
校尉們閃避不及,亦被迫與之戰作一團。好在他們人多勢衆、訓練有素,不一會兒便把人制服了并扭轉其胳膊押着半蹲在地上。可不料還未等到開口審問,那些刺客竟是頭頸一歪,齊齊癱倒下去。
“嘶!大人這……”
楚臨秋沉着臉把身後之人的雙手剪住,将其死死壓制在馬背上,随後奮力撕開那人右側的袖子,定神看去登時把鳳目輕輕阖了起來,眸底幾抹冷光乍現,“果然如此……呵呵,楚某竟險些被迷惑了。”
那人眼見自己的身份已然敗露,非但不懼反而放聲狂笑起來,其聲嘶啞難聽,如河畔的沙石摩挲地面,半點也配不上他的容貌,“事已至此,要殺要剮,悉聽尊便吧。”
“大人,是否把他帶回審刑院與那幫疑犯關在一處?”
“嗯,務必查明真相及……探知蕭侯下落。事關朝廷棟梁,萬勿出了差錯,咳……”楚臨秋拼盡全力擒拿了妄圖行刺自己的刺客,早已胸悶氣短眼前發黑,再加上此時豔陽高照無異雪上加霜,因而他執缰的手一松,雙目微阖上身即飄飄忽忽地往後仰倒過去,竟險些從馬背上翻落。
“大人!!!”
幸而校尉莊某飛撲過去及時接住,這才免去了一場無妄之災。
楚臨秋在落入他懷中的時候,神智好歹恢複了些許清明,他推開手下的臂膀自個兒硬撐着坐起來,低頭不慌不忙地拂開方才打鬥不小心沾染上的灰塵,嘆息道,“未免誤了吉時,游街取消,直接拜堂吧。”
“什、什麽?!可是大人......蕭、蕭侯爺至今蹤跡全無,亦不知路上出了何種意外,如何能......如何能拜堂呢?要與誰跪拜天地上敬高堂?牡雞??大人啊!!!末将可真替您委屈得慌......”
打從發現那幫刺客臂上的飛鷹紋樣那刻起,玄武衛衆人哪還能不知其與漠北軍有何淵源?再加上這些兒郎子本就對蕭岑存有偏見,兩相合計之下,又怎會不認為此番當街行刺的戲碼,乃堂堂定南侯所策劃呢?
因而對他愈發沒了好感。
可上司若執意如此,為人僚屬的哪怕心有不甘亦只能緊随其後。更何況老祖宗立下來的規矩本就如此:吉時不能誤,否則将有災禍降臨。
下了令後,楚臨秋當即掉轉馬頭,晃晃悠悠地領着長不見底的迎親隊伍,吹吹打打往新邸而去,期間全然無視道旁儒生及百姓暗暗投向自己的,或嘲諷或嗤笑、或探究或了然的目光。
在途經西錦門時,他們還被尚未接到消息的其餘部衆突襲,往身上灑了成捧沾着水汽的殘瓣。
然眨眼間又看清形勢,笑容忽而凝固在了臉上,“這......怎麽只有大人一個?蕭将軍呢?!”
Advertisement
“......”那姓莊的校尉為免自家主子傷懷,特領着那些人到牆根下私語。也就是這個當口,讓楚臨秋尋了機會策馬狂奔,甩開衆人還比預計的時辰早那麽一小刻到達新邸門口。
侯府上下今兒個可真是喜氣洋洋,家仆們肆意走動一派歡欣景象。未及下馬,這朱冠緋服的新郎倌便已被團團圍住。
五六喜婆及孩童齊齊上前笑逐顏開,拱手說了幾句吉利話,便上前讨要賞錢。
楚臨秋此時哪還有心思應付這幫煩人的家夥?他在被拉扯着往前踉跄了幾步之後,便命緊随其後的部屬草草兩句打發到一旁去。
最後竟連拾掇正冠的步驟都免了,直接下令道,“拜堂吧。”
“這......”守在府門的喜婆這才發現不對,當即就失聲大叫起來,“不得了了!!!來人吶出大事了!!!新郎倌只有一個啊!!!”
“吵。”
楚臨秋只輕皺了下眉頭,便有人從旁上前把那兩個婆子撥到一邊去,讓自家主子經過。
“诶诶诶!使不得啊!郎君使不得啊!!!自古以來,從未有此等先例......”
“怎麽沒有?我們大人哪怕與只牡......雞成婚,也總好過受那......”這後半段在自家上司寒冰般的瞪視下,徹底消融于喉間。
都使大人長身玉立于庭間,獨自走過那條寬闊的石板道,來到炭火盆前止住了腳步。他聽得耳旁有人以一種極為怪異的腔調高聲吟唱着,“趨吉避兇,平安順遂——”便覺神思恍惚,仿佛被帶到了另一個時空。
而此時,恰逢鑼夫也重重敲響了他吃飯的家夥,“吉時已到,帶新人——”
“怎的只有一人?定南侯呢?”
“是啊......諸位同僚,這事兒不對啊!方才不是傳來消息,稱一切如常,怎會出現這麽大的纰漏?此事若進了聖人的耳朵裏,恐怕禮部衆人均不能幸免啊!!!”
“這......許是中途又出了什麽變故?”
“荒唐......荒唐啊!!!蕭侯焉敢抗旨不遵,置楚大人于如此窘迫的境地?就不怕聖人降罪于整個蕭氏及漠北軍嗎?”
當真是怕什麽來什麽,話音剛落,院內竟又毫無預兆傳來一道尖細的聲音,“太子殿下到!!!”
“噓,殿下來了!你等且後退一步,勿要喧嘩。”
“......”老大人們紛紛透過人群的縫隙勉強瞥見一道杏黃色的身影款款而來,也明白這會兒并非吵鬧的時候,遂互相對視一眼,随即收斂心神,整肅面容分列兩旁跪拜齊聲道,“臣等參見太子殿下!殿下千福金安!”
“哎呀!孤來遲了!孤來遲了!九商勿怪......定南侯呢?這是......怎麽一回事?”
那儲君演技着實拙劣令人苦笑不得,楚臨秋只要一看到他壓不住要上揚的嘴角,便知其人定是事先探知了消息,特地緊趕慢趕落井下石來了。
觀其略帶紅光的面色,說不準,那歸雀街頭的“行刺事件”,便與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