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反叛
那日以後,楚臨秋的身子有所好轉,已經能趁着蕭岑一個不留神,自己慢悠悠地溜達去樞密院的衙門與諸僚屬見禮,熟悉事務。
這可真是數年來的頭一遭啊!
以至于站在下方排成一列的衆屬官們均面露不安,交頭接耳,暗裏揣測新上司此番将他們召集到一塊的用意。
楚臨秋之前當都指揮使時頗有兇名,眼高于頂嚣張跋扈,既在禦道上鞭笞過天子的寵宦,也能當街把刀架在世家子的脖子上。誰能情願跟這不好相與的人在一處共事?因而站在邊上的那幾人,望着前面正低頭專注翻看文書的楚臨秋,簡直是欲哭無淚,直想找個門縫鑽進去,再也不要出來了。
除卻這一波人外,還有幾個,就是前兒去侯府送禮的,這會兒倒是殷勤得很,直盯着楚臨秋,目露精光,幾次欲言又止。只是他們到底有所顧慮,不敢做得太明顯,讓別人瞧出端倪,不過偶爾添些茶水,搬搬文書罷了。最後到底是那五大三粗的都承旨膽大些,主動攬去了為上司講解院內事務,各方人員的累活。
但很快他就發現,楚臨秋的心思全然不在這上面。
“曾大人呢?”
“回禀大人,曾大人昨兒病了,今日卧床不起,故而未能前來。”
“病了?”楚臨秋聞言頭也沒擡,唇角卻緩緩勾起一個冷淡的弧度,“你們曾大人是真病了,還是有意避着本官?”
“這......這......大人,看您這說的!樞院這段時間事務繁多,眼瞅着回夢城也快開工了,一應兵力全憑我們調度,大夥兒都忙得足不沾地。曾大人前兩日還說,您能來我們這主持局面,那可真是幫了他大忙了!”
“是幫他躲懶了吧?”
“這......”都承旨被他堵得啞口無言了,只能将求助的目光投向其他同僚。但這個時候哪兒還敢說話?多說多錯,還說明哲保身的好。因此,幾個相熟的均不約而同地把頭撇到另一處,看着架上的花花草草,更有甚者,直接尋個由頭就腳底生風開溜了。
“罷了。”楚臨秋薄唇微啓正要說些什麽,喉間卻突然傳來一陣癢意,惹得他偏頭咳嗽起來。他一面以袖掩唇,一面用手胡亂地在桌上摸索,試圖端起擱在一邊的茶盞,但卻有一雙手捷足先登,奪下那玩意兒。
“茶水涼了。下官命人再去換新的。”
“......”楚臨秋止住了咳嗽,他順着那雙素白的手往上看,不想竟意外對上了一雙靈動清澈的眼,“你是何人?”
“大人容禀,此人乃去歲新科榜眼,原先他老師在東府給他尋了個絕頂的差事。這小子也不知是哪根筋搭錯了,死都要入我們樞院,為此險些被逐出師門。後面才知道他原是有感于您的那篇策論,誓要棄了十年苦讀,改換戎裝。”
“那你是走錯路了。樞院同仁,往前二十年或可上陣殺敵,但今時今日,卻成奢望。想必,在座諸位,應都深有同感罷。”
話音剛落,所有人的臉色齊刷刷地變得煞白。縱觀滿朝文武,敢當着衆人的面說出這番諷刺之言的,除了楚臨秋,就找不出第二個了。
“如若你真想從戎,本官勸你,直接投軍去吧。”說罷,他便撐着桌案緩緩起身,繞過宛如玉雕呆立原地的衆人,徑直朝門口走去,不作一絲留念。
都承旨逢此變故,也站在桌邊手足無措,他雙目直盯了新上司的背影好一會兒,才想起來要開口挽留,“大人您這是......”
“本官親請曾大人,回來主事。”
然而楚臨秋并沒能順利走到衙門口就被堵了回來,他在院子裏聽到了一個令人震驚,卻也是意料之中的消息。
西川舉旗反了。
節度使方尹籌謀多年,本想徐徐圖之,一朝敗露,幹脆兵行險着,聯合西南、中部府兵,形成包抄架勢,意圖突破險關,直逼國之中樞——陶都。如今一夥叛黨已連下二城,正是得意的時候,幾乎是無人能擋,而他們打的旗號也很有意思,“誅奸佞,清君側”。
想誅的是誰?這場陰謀針對誰而展開?聰明人一看便知。
楚臨秋低頭瞧着傳信兵八百裏加急送來的戰報直想放聲大笑,他慢慢地将其揉皺擲在地上。
“大人這......”
緊随其後的樞密院屬官們見氣氛不對,均屏息靜氣不敢多言。最後還是那個都承旨鬥膽走過去,撿起揉成一團的戰報鋪開放在跟前細看,片刻後他發出一聲帶着明顯怒氣的高呼,“方尹這是吃了熊心豹膽!焉敢在這個時候反?!”
這時,也不知是誰非要攪渾水,竟在後頭幽幽接了一句,“此時不反,他也活不了呀。朝廷......”
“誰說的?”
“......”
“誰說的?可否對本官再說一遍?”
出聲之時,楚臨秋音量不大,也不嚴厲,甚至堪稱溫柔,但不知為何,聽在院內其他人的耳中,卻成了充滿殺伐之意的铮鳴。
他們開始互相推推搡搡,暗裏給對方使眼色,希望說話之人能挺身而出,結束眼前這令人窒息的局面。
“朝廷怎麽了?”
“便是我說的又如何?同知樞大人做了什麽,自己心裏沒有數嗎?若不是您行事張揚不知收斂,步步緊逼,西川也不至于會一府反叛!!!如今南戎初平,朝廷元氣大傷,又能真正拿出多少兵力去抵禦三地府兵?!”
“依下官看,‘清君側’這三字......”
“南戎初平,元氣大傷?好,那本官只管問你一句,你參與了嗎?樞院參與了嗎?”
“......”
“既沒有。有何臉面在此饒舌?朝廷九州八十六郡攏共有多少兵力,你又了解嗎?”
“大人!大人息怒!章編修初來乍到,不懂規矩,您勿要與他一般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