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賺錢門路

========================

杜蘅走後,宋寧又開始一門心思琢磨賺錢的事兒。

孟氏坐在屋檐下紡線,手裏的紡車嗡嗡作響,宋寧盯着紡車出了一會兒神,突然開口道:“ 娘,咱們這地方哪幾天逢集?”

孟氏停下手裏的動作,看向她道:“咱們臨溪鎮的集市是逢三、六、九開的,你若是想去,下回娘陪你一塊兒去。”

宋寧點了點頭,今日初四,那最近的一次就是初六。

她想去集市上看看能不能做點小買賣,但做小買賣少不了本錢。除去給杜衡的兩百文,如今她手裏還有五百三十六文,這些錢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要想做生意恐怕還得再攢一攢。

就在這時,一陣敲門聲響起,杜樂娘忙丢下手裏的掃帚跑過去開門。

來人是住在隔壁的方氏,方氏一家在農閑時靠着賣豆腐補貼家用,每日賣到下午天黑前就回來了,賣不完的豆腐、豆漿也常常免費送給左鄰右舍的鄰居,對杜家這母子幾個又格外的關照。

孟氏見她來了,連忙起來相迎,方氏将一個竹籃遞到孟氏手裏。

孟氏見竹籃裏盛了四塊兒豆腐,蹙眉将籃子往回推,“哎喲,四嫂,這太多了,老是白吃白拿的,這怎麽好意思!”

方氏重新将籃子塞回她懷裏,“我說妹子,哎喲,你一個女人帶着幾個孩子過日子不容易,就別跟我客氣了啊。我那院子裏還剩下一板咧,要不是怕你吃不完我全都給你搬過來了。我是真心來送的,你再推辭便是嫌棄我家的東西不好了。”

孟氏拗不過,紅着臉接下,忙讓了座問道:“今個兒生意不好做嗎?怎的還剩下這許多?”

方氏往竹椅上一坐,嘆口氣道:“唉,你是不知道,最近鎮子上又多出來一家賣豆腐的。那個什麽趙家溝的趙春娘,簡直就是我的克星,一提到她我這腦瓜子都嗡嗡直響。”

宋寧和杜樂娘兩個都默不作聲地搬了小馬紮在她們身旁坐下,就聽她繼續道:“那婆娘生的那叫一個妖妖俏俏,往那一站,逢誰都大哥、大哥的招呼。哎喲喲,那些個老少爺們被叫得魂兒都丢了,要買豆腐的都去了她那兒,不買豆腐的也要湊過去巴巴地看上一眼。”

宋寧回頭看了眼小姑子,就看見小丫頭臉色漲紅回瞪了她一眼,拎着小馬紮進了屋。

宋寧忍不住捂嘴笑了笑,又問道:“嬸子,那她家的豆腐到底怎麽樣?”

方氏看了她一眼,臉上露出些得意神色,“不是我托大,她那個都是些花架子,我家老婆子都做了二十年的豆腐了,她能比得上?”

宋寧想了想又道:“嬸子,不如把你家剩下的豆腐都賣給我,我想做成鹵豆腐幹拿到集市上去賣。”

孟氏有些驚訝地看着她道:“三娘,你可想好了?”

宋寧朝她點了點頭,“娘,您放心。鹵豆腐幹能放一段時間,就算賣不出去,咱們也能留着自己吃。”

方氏一拍大腿,喜上眉梢道:“哎喲,我看這個行,還是你這丫頭腦瓜子轉得快。我家還剩下十五塊兒,本來想着賣不掉也是要送人的,既然你要就算我送你們的,鄰裏鄰居的別提錢不錢的。”

宋寧忙笑道:“嬸子您大方,我們也不能占您便宜。再說了,你們買豆子、起早貪黑做豆腐花的時間,那可都是本錢,我們可不能讓你們吃了虧。”

孟氏也道:“三娘說得對,四嫂,你若是不收下,老太太面前也說不過去。”

想到自己那個老婆子和幾個妯娌,方氏嘆了口氣,因為她兩口子為人大手大腳,一年到頭沒剩下幾個錢,她那婆婆看她的臉色一直就不怎麽好。

宋寧回屋裏開箱子數好錢出來交給方氏,“嬸子,一塊豆腐三文錢,十九塊豆腐就是五十七文,這錢你必須得收下,我要是買得好啊,還得找你們定呢,咱們要做的是長久買賣。”

方氏眼底亮了亮,要是這丫頭的生意做起來了,就算再來個什麽趙春娘,李春娘,他們家豆腐都不愁賣不出去了,樂呵呵地收了錢,連忙又數出十二文退了回去,“咱們說好的,這四塊是我送你們的,你要是再客氣,這生意咱們就不做了。”

宋寧也不再推辭,等方氏的豆腐拿過來了,就開始架爐子準備烤豆腐幹。

就在這時天色突然陰沉了下來,緊接着嘩啦啦一陣小雨落下來,宋寧忙将爐子搬回屋檐下,又沖進雨中去收晾在外面的被褥。

“哎喲,怎麽突然就下雨了。”孟氏連忙起身去幫忙,又朝屋裏喊了一聲,“樂娘,快出來收衣裳。”

“诶。”杜樂娘丢下手裏的編了一半的小花籃,從屋裏跑了出來。

她們剛收好衣裳,雨就大了起來,孟氏望了一眼黑沉沉的天際,蹙眉道:“哎,這個時辰大郎應該都已經到柳家莊了吧?”

杜樂娘點點頭,拍了拍她身上的水珠道:“ 娘,咱們這兒離柳家莊也就十來裏路,哥哥就算走得再慢都該到了,走走走,快回屋換衣裳。”

孟氏回頭看向宋寧,“三娘,你也去換換。”

宋寧點點頭,回屋子換了身衣裳,又翻出她微微扁下去的荷包數了一遍,還剩下四百九十一文,也不知道她悄悄塞進包袱裏的那二百文,小相公發現沒有。

……

再說杜蘅離了白水村一路步行到了柳家莊,與個叫柳七的同窗碰了面,然後又一起坐着村子裏的牛車去了隔壁的南江縣城。

原來柳七有個族叔在南江縣一家米糧鋪子裏幹活,因前些日子搬貨傷了腿,不得不回鄉休養,回去後與家人說起那高價米鋪年底事多,賬房裏缺兩個能寫會算的小夥計,報酬豐厚。

柳七知道後又告訴了杜蘅,兩個人都想攢些銀子補貼家用,一合計就來了。

他們到南江縣時見天色已晚,正要找個客店歇息一晚,被迎面跑過來的幾個半大孩子撞了一下,當時也沒在意,到了客店才發現身上錢袋已經被摸了去,再要去找哪裏還有那些人身影!

兩個人看天都快黑了,外面又下起了雨,又冷又餓,實在沒法子,正要拿了包袱裏的棉袍去當。

杜蘅這才發現臨行前宋寧塞給他的那兩百文,一時心內五味雜陳,柳七見了卻是大喜道:“杜兄,還是你有遠見,這錢藏包袱裏比揣身上穩當多了。”

宋寧往他包袱裏塞錢時想的是出門在外總得以防萬一,也沒想到竟真解了他們燃眉之急。

等到初六趕集那日,宋寧帶着做好的鹵豆幹和筍幹、蘿蔔幹跟孟氏母女兩個一早起來趕了村子裏的牛車去鎮子上做買賣。

她們到的時候,集市裏面已經有不少好的攤位被人占了,宋寧找了個賣馄饨的老婆婆旁邊,把小背簍裏的東西拿出來擺開,又學對面賣梨的老大爺那樣,把小背簍倒扣在地上,再将籃子裏的東西都放在背簍上,這樣別人就能一眼就看見你放在籃子裏的東西。

漸漸地,趕集的人多了起來,她們三個都沒有過這樣當街做買賣的經驗,一開始都有些拘謹地待在原地。

偶爾來個有意向的顧客往這邊看一兩眼,孟氏母女兩個都漲紅着臉,飛快地垂下頭,絕不敢與人對視。

宋寧比他們好一些,會笑吟吟地向人介紹自己賣的東西,但只是這樣她的生意還是很一般,太陽都升起老高了,才只賣出去十文錢的東西。

一旁賣馄饨的老婆婆見她們娘幾個也不容易,終于有些看不下去了,一臉焦急地道:“我說大嫂,你瞧瞧這滿大街做生意的,哪個不吆喝兩聲?似你們母女三個這樣磨不開臉面的,人家打這裏走過去都瞧不見你們這幾個人。”

孟氏聽得臉上一陣羞赧,感激地朝那老婆婆笑了笑。

宋寧卻是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大大方方拿出一包用芭蕉葉包好的豆腐幹,又夾了些筍幹、蘿蔔幹拿過去送給那老婆婆。

“婆婆,我娘是第一次帶着我們出來做生意,有很多不懂的地方還請您老人家多多指正。這些都是我們自己做的,您要不嫌棄也嘗嘗。”

那老婆子一開始只是推辭不肯要,後來見她堅持就拿起筷子每樣都嘗了一口,頓時覺得眼前一亮,忙道:“哎喲,丫頭,你娘這手藝可真不錯。這蘿蔔幹爽口的咧,我老婆子都能多吃一碗飯了。還有這個豆腐幹,味道也很好。”

孟氏紅着臉道:“大娘,這些都是我這兒媳婦做的。您別看她年紀小,手藝好着呢。”

老婆子長長地“哦”了一聲,笑眯眯地看着宋寧道:“丫頭,你照着這樣每種給我包一點兒吧,我買回去叫家裏人也嘗嘗。”

說着她摸出幾文錢放到宋寧手裏,宋寧忙将錢推回去道:“婆婆,難得您看得上,這就當我們送給您吃的。”

那老婆婆笑了笑,也沒再推辭,大大方方地煮了馄饨送給她們吃。

大家就這樣熟絡起來,然後又相互聊了幾句,原來這婆婆姓王,老頭子去得早,只剩下母女兩個相依為命,娘家哥哥逼着她改嫁,她一咬牙自己帶着女兒出來單過。

她就靠着老頭子剩下的那為數不多的家産,在鎮子上租賃了房子,帶着女兒出來做生意過活。如今也算苦盡甘來,跟着女兒女婿生活。小兩口孝順,勸她好好養老,偏她又是個閑不下來的,出來做做生意打發日子。

王婆婆聽說她們家還有個讀書人,心裏對母女三個愈發地有好感了。

幾個人正親親熱熱地說着話呢,有四五個穿黑衣裳的漢子過來了,往王婆婆那小桌子前一坐,粗着嗓門喊道:“王大娘,來五碗馄饨。”

“喲,是鄭官爺來啦,好,馬上就好。”王婆婆笑吟吟地迎上去。

--------------------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