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教書先生

山路難行,崎岖彎繞。

饒是是常年上山下坡的裴文德,也花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來到山腳下的村莊附近。

裴文德并不清楚自己現在的地方是前世的哪個省,他只知道這座山被附近的人稱之為沩山,傳說因舜帝之子——沩的到來而得名。

但在裴文德看了,這裏除了“沩山”這個名字之外,無論從什麽标準來看,這都都毫無疑問是一個窮山惡水之地。

山下那些不管怎麽種,都只能勉強養活自己的田地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裴文德不清楚這是良種還是土地的問題,可生活在這裏這麽久了,他清楚的知道除了偶爾前來的小吏之外,這裏只有十幾戶不得不居住在這裏的人家。

“這才是古代人家的真是生活……”

看着那些在田地裏忙碌的人家,裴文德只覺得倍感心酸。

因為在他的前世,就算再窮鄉僻壤的地方,也不可能出現這麽惡劣的山村。

吃不飽是常事,餓死人也是經常有的。

對于生活在這裏的百姓來說,只要到了耕種的時節沒下雨,就意味着今年的收成無法保證全村人的吃飯問題。

“真不知道那些腦子有泡的穿越者為什麽總喜歡回到古代。”

對此,生活在這裏十六年的裴文德深有感觸。

在這個沒有手機,沒有電腦,吃喝不飽,就連上廁所都是露天、都沒廁紙的年代,到底有哪個受虐狂喜歡來這裏受虐的?

這還是建立在裴文德自己行動力超強,時常去後山滿足自己五髒廟的情況下,不然他深刻的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活到現在。

“早夭”在古代并不是什麽新奇的事情,尤其是對于生活在這種惡劣環境下的孩童來說,一丁點的感冒發燒就有可能要了人的命。

Advertisement

…………………………………………………………………………………………………………

“先生,我來了。”

在和田間忙碌的村民打過招呼之後,裴文德并沒有急着去取水,而是徑直來到了一個破舊的院子附近。

和四周鄰裏的茅草房相比,這間破舊的土胚圍成的院子顯得異常醒目,一看就知道是村裏重要人士的居住地。

事實上也确實如此,住在這裏的是村莊的蒙學秀才,專門教導适齡幼童學習的先生。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将“讀書”視為出路的可不僅僅只是裴文德前世的中國,在這個古代的社會中,由于資源和訊息的缺乏,讀書甚至可以說是赤貧之家唯一的出路了。

就像裴文德上輩子七、八十年代的鄉下農村,出了個大學生就會全村慶祝一樣,在這個唐末的社會中,讀書人的地位只會比那時候更高。

也因此,像這種赤貧的鄉村裏能有一個秀才擔任蒙學先生,可以說是十分罕見的事情了。

雖然這個“秀才”并不是通過科舉考上去的秀才,但能被靈祐禪師稱為“李秀才”,這位先生的才幹由此可見一斑。

要知道,唐朝這可不是在後世,“秀才”的含金量可比後世的秀才高多了。

在唐朝每逢開“秀才”這一科的時候,考中的進士可能會有數百名之多,但秀才最多也就一兩個,甚至可能沒有。

這含金量約等于後世的“中科院院士”加“社科院院士”加“諾獎得主”,是必須皇帝欽點的全才。

裴文德起先并不明白這一點,因為在他的觀念中,秀才貌似是古代最低等的讀書人。

直到靈祐禪師帶着六七歲的他來到李秀才家裏,并與對方談佛釋道、說策論儒,裴文德才明白“才之秀者”的含義。

也許論信息量,來自後世的裴文德可以碾壓這個時代的任何人,但要說到對學識的專精和運用,他拍馬也不及這個時代的讀書人。

“咦……又在睡覺嗎?”

随手将自己肩上的挑子放下,裴文德好奇的打量了一下內屋,倒也沒像在寺廟內那麽放肆。

畢竟“家”和“學校”的區別他還是分的清楚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李秀才其實比自家那個老和尚更符合“師傅”這個稱謂,自己能不變成這個時代的“文盲”全得托對方的福。

從最基礎的識字寫字訓練,到學識素質的培養,再到詩文辭賦的寫作……

要不是李秀才清楚的知道這師徒倆對科舉不感興趣,就憑裴文德表現出來的驚人理解能力,他早就撺掇着對方去科考了。

“我就知道你會在這個點來,所以我特意忍着沒睡呢!”

略顯懶散的推開大門,只見衣着樸素、頭發花白的李秀才緩緩從內屋走出,表情中充滿了淡然的神色。

“嘿嘿,先生是忍不住想吃我做的東西了吧?”

裴文德倒也不奇怪李秀才會在這個農忙的時候在家裏睡覺,或者說他早就習慣對方一天到晚待在屋內的作風了。

要是換做半年前,裴文德可能還會好奇李秀才為什麽突然變這麽“懶散”了,可再奇怪的事持續了半年他也見怪不怪了。

“這次是雉雞?”

根本沒理會裴文德的調侃,李秀才一眼就看到了對方別在身後的野味。

“沒錯,這可是我好不容易才搞到的野味,先生您可得把您最好的‘佐料’貢獻出來。”

習慣性的瞥了李秀才身後的內屋一眼,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錯覺,裴文德總感覺裏面有道目光在注視着自己。

似窺視、似好奇、又好似貪婪……

不過轉眼間,他就把這個奇怪的念頭歸結于自己遇到青衣少年之後,神經變得太過敏感所導致的錯覺了。

自己從六、七歲時就跟着李秀才蒙學,除了偶爾串門的學生和酒友之外,他根本就沒見過有誰進過李秀才的院子,更別說內屋了。

別看李秀才不到四十歲就兩鬓白發了,可他在十裏八鄉可是依舊是非常搶手的“單身貴族”。

以李秀才的眼光,不說那些普遍顏值低下的農婦,就算是真正的鄉紳世家,他也不一定瞧得上眼,因此“金屋藏嬌”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你要的‘佐料’我的确準備好了,不過你說的那些東西可真不好找。”

似乎是有意、又好像是無意……

李秀才随手向前邁了一步,擋住了裴文德那越發好奇的目光。

“還有,你上次說的那個‘炒鍋’我也讓隔壁鐵匠弄出來了,這次終于可以試試你說的‘爆炒’了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