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認知障
“呼……”
當裴文德再次長舒一口氣,終于結束自己上半天的鍛煉的時候,太陽已經日上三竿,距離他的午飯時間也已經差不多了。
雖然寺廟裏的僧衆都有着“過午不食”的習慣,但從不把自己當和尚看,更不打算當苦行僧的裴文德可不打算陪他們自虐。
比起清心寡欲的修行,裴文德更喜歡葷素搭配、營養均勻的午食,尤其是在鍛煉之後,他的身體更是急需要物質的補充。
“師父,我先去山下挑水了。”
習慣性的朝着大殿的方向大喊一聲,裴文德也不等靈祐禪師回話,拎起水缸邊的木桶就往山下跑去。
當然了,臨行之前裴文德還不忘從練功房裏裏摸出一只野雞,小心翼翼的別在身後帶下山去。
裴文德固然不打算遵守寺廟的戒律,可他也不想打破別人遵守戒律的想法。
所以一般到中午的時候,裴文德都是借助“打水”的名義自己跑山下去開夥,這一點靈祐禪師和慧寂大師兄都是心知肚明的。
“唉……”
微微嘆了口氣,慧寂緩緩推開藏經閣大門,看着一溜煙蹿出山門的裴文德,難得的露出了一抹苦惱的神色。
“都說我執念深重,我怎麽感覺小師弟比我年輕的時候還要能惹事?”
聲音含糊不清的低喃了一聲,慧寂轉身就朝着前院的大雄寶殿走去,因為他的經文已經抄完了,現在得去大雄寶殿替師父迎接一位貴客。
…………………………………………………………………………………………………………
并不清楚自家大師兄的抱怨,或者說裴文德根本就沒注意到寺廟內這段時間的“異常”。
畢竟自從被靈祐禪師救回來之後,裴文德一直在尋找“入定”的感覺,其它多餘的時間也因為危機感而不斷的鍛煉、強化自己的身體素質。
Advertisement
再加之,自從被靈祐和尚用秘法開竅灌頂之後,裴文德的悟性就提升了很多,對此前的很多事物都有了不同的看法。
因此盡管除自身的變化之外,同慶寺內也正在發生一些奇妙的事情,裴文德自己卻沒有多餘的精力去關注了。
這還是靈祐禪師在有意疏導裴文德,不然他只會陷入“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去哪”之類魔怔一般的哲學思辨中去。
在佛教的專業術語中,這種被自身經歷和學識束縛,妄圖用自己的學識去解釋一切事物的叫“認知障”。
這是每一個“開慧”的人都必然經歷的過程——明心見性。
唯有破障而出,明白自己初生時的本心,不被已有的認知方式束縛、海納百川的去接受新事物的人才算是真正的“開悟之人”。
毫無疑問的,現在的裴文德并不算是真正的“開悟”,最多只能算是明白了怎麽才算“開悟”的凡人。
只有當裴文德破除了前世的“認知障”,能像真正的孩童一樣吸納、接受新的知識的時候,他才算是真正走上了修行之道的第一步。
可以用前世的邏輯去分析、理解今生碰上的未知事物,但卻絕不能被前世的認知、常識局限。
“面對未知的科學探索時,我們要常懷敬畏之心。”
不經意間咧了咧自己的嘴角,裴文德習慣性緬懷了一下自己的前世,他覺得自己現在的這種狀态應該就是所謂的“赤子之心”了吧?
即要向成人一樣保證自己的思維和邏輯,又要像孩童一樣擅長接納新的事物。
裴文德毫不懷疑,如果前世的自己能保持這種狀态,成為某個領域的巨匠先鋒絕對不是什麽難事。
“那些青史留名的科學家、思想家,應該就是這樣的人吧?”
感慨的輕嘆了一句,裴文德發現,要将這種“赤子之心”的狀态保持下去可比想象中的難多了。
人總是有惰性的,就像裴文德前世在大街上看到乞丐的時候,總是習慣性的就将“騙子”、“月入過萬”之類的标簽貼到了對方的身上,很少去考慮對方是不是一個真正的乞丐。
這就是最簡單的“認知障”,而裴文德現在要做的就是不給任何熟悉的事物貼标簽,從最純粹的本質、邏輯上去看待它們,進而對事物的一切變化了然于心。
就如同一個新生的孩童,他們在看到衣衫褴褛的人的時候,只會覺得對方很可憐,而不會習慣性的給對方貼上乞丐、或者騙子之類的标簽。
至于這些孩童在看到可憐之人的時候,到底會聯想到什麽,又會做出怎樣的舉動,那就得看他們各自所接受的教育了。
“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應該是前世初、高中的政治課程吧?”
裴文德做夢也沒想到,重生之後的自己居然還得複習前世的政治、哲學課。
正常來說,作為一個成功的穿越者,回憶前世的火藥、造紙術不才是正常操作嗎?
再不濟歌舞美食、唐詩宋詞、乃至于資本論也行啊?
“總感覺我這個‘穿越者’的畫風有點不大對。”
吐槽歸這麽吐槽,其實裴文德自己心裏也知道。
前世那些物理、化學、詩詞歌賦之類的東西固然很有用,但真正的“屠龍之技”還得是自己現在正在回憶的這些政治內容。
畢竟世界會變、規則會變,唯有發現這些變化規律的“方法”是不會變。
尤其是在裴文德試圖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的時候,根植于表象之下的“真理”才是他必須掌握的東西。
事實上,作為一個尚未入門的修行者,裴文德現在的所思所想已經大大超乎了靈祐禪師的預料。
靈祐禪師恐怕做夢也想不到,自己助裴文德提高悟性、破“認知障”的行為,會讓他真正理解自己前世所學“屠龍之技”。
和單純的提高悟性相比,一個有着開宗立派資格的“潛在大宗師”才是真正難能可貴的。
前者只是加快了修行者學習知識的速度,而後者則可以打破常規,以世人無法理解的姿态成為自己領域內的大拿。
能從破“認知障”聯想到“方法論”的本質,這也就只有身為“穿越者”的裴文德能夠做到了。
然而,就像前文中強調的那樣——知易行難。
道理可以說明白,但行動還是得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實現。
如今的裴文德只是有着開宗立派的潛質,但他任何一方面的學識,都還無法支撐他真正成為某個領域內的大拿。
沙沙沙……
伴随着裴文德思考的深入,挑着水桶的他距離山門也越來越遠,很快就來到了半山腰上。
嘶……嘶……
只是沉思中的裴文德卻并沒有發現,就在半山腰的某雜草叢中,一條長達兩米有餘的青蛇一邊吐着蛇信,一邊用好奇的目光緊緊的盯着他。
***********************************************
PS:這個認知障是真的,不是我為了寫書瞎編的。
還有之前的心靜通神,也是真實存在的理論,只不過這個“神”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超自然力量。
嗯,要是真感興趣可以搜一搜中國最後一個聖人的心學(不知道為什麽,他的名字打不出來,打出來就顯示違禁……)。
至于網上其他一些東西,摻雜的詭辯和私貨太多,看看就好。
PS2:當初為了把這些東西寫的通俗易懂,花了我大概整整一天的功夫去查資料,真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