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落碑

時至盛夏三伏,一日天氣晴朗,悶熱炎炎,為解暑氣,落碑村的一行小夥伴,商議着往東行,去村頭的太湖游水。

夏日的太湖,粼粼潋滟,在豔陽下,如披上了一層金黃的紗衣。許多童子少年早已脫光了外衣,紮下近岸淺湖裏,一個個比魚兒還悠游自在。

慶之并未下水,而是帶了卷書,簡坐于近岸礁石上讀書。

因為與慶之投契,且往年游慣了,祖豐也不和那幫猴崽子下水,陪他坐在一處,自己做了魚餌釣魚。

坐了小半日,也沒有大魚上鈎,祖老大有點耐不住性子,把魚幹抛于一旁石縫間穩住,右手撐着下颚,轉向慶之問道,“怎麽瞅你天天看書,到哪都看書,到底有啥可看的?”

慶之微微放下書簡,伸了下腰,含笑瞥了眼還在水裏比劃的小夥伴,緩緩道,“祖老大,你的姓氏,在江東本地不常見啊,你可知道出自何處?”

祖豐見他提到自己,來了興致,猶疑道,“我聽村長大爺爺說,祖家是兩百年前從北方避戰亂,遷居到江東來的,我祖上一支遷到國山腳下,怎麽難道書裏有提到我的姓氏?”

慶之見他很感興趣,也不藏私,把手上這卷書簡扔給了他,神往道,“如果是這樣的話,應該是差不離的,你可知你祖上有位頂頂大名的人物,‘聞雞起舞’的祖逖祖将軍,經營江淮,率軍北伐中原,收複故土。”

祖老大翻了翻那厚重的書簡,隐約認得“陳氏南遷,司馬晉室,北伐,祖鎮西,江淮”幾字,看得他甚是頭暈眼花,掩卷嘆道,“慶之啊,你也知道我這人,最不愛讀書,只粗略認得出幾個字,還是你給我講講,這裏面說了什麽吧!”

慶之也不以為意,打趣道,“聽說村長閑時,自己就辦了個私塾,教些孩童認字。教你平日不好好學,連祖宗的事跡都讀不透。”

他指了指書簡,又道,“這是我十代先祖寫的個人傳記,他本是颍川陳群的四代玄孫陳思,少年時也曾游學洛陽,見識過京都的衣冠風流。

當時八王之亂,引入戎狄,荼毒中原,不得已随家族渡河南遷,路上缺衣少糧,被一慷慨重義之士祖逖救濟,感懷他有收複中原之志,一路追随。

祖将軍五六年間散盡家財,赤手空拳,經營江淮,收複了黃河以南大片故土,被晉室封為鎮西大将軍。本是一片大好形勢,可惜衆志成城,難敵朝堂詭谲人心!司馬家日益忌憚祖将軍擁兵自重,時常派人掣肘監督,祖将軍抑郁而亡,北伐終究成空!

先祖在祖将軍故去後,與族人落戶國山腳下。傳記裏附有還有他為祖将軍立的傳。”

祖老大慎重地盯了我一會,不可置信道,“怎麽聽你和說書的一樣,我可從來沒聽大人說起過!別是給我祖宗戴高帽吧?”

慶之扶額道,“有你這麽數落祖宗的嗎?有這麽風光的事跡,如果是我,高興瞻仰還來不及!範陽祖氏,颍川陳氏,皆是永嘉之亂後,避禍南渡,喬遷到此,你去宗祠翻一翻祖譜,或是問一問村裏的老人,哪個會胡說?”

“那先祖的傳記,你借我研習一段時間,我可要看看,你有沒有騙人!”他寶貝似的把書簡往懷裏塞,可是竹簡太厚塞不進去,他就小心翼翼地放進背囊裏,深怕慶之要了回去。

好長一段時間,兩人都沒說什麽,慶之又不知從哪裏拿出了卷書讀,祖老大不知在想什麽。

日頭漸向西移,突然祖老大冒出一句,“原來書裏還有此等事,幾百年前老祖宗的故事,我們今日還能讀到,我也有點明白你為什麽愛讀書了!”

慶之假裝老成持重道,“如果村長在此,聽到你如此說,定會贊句:孺子可教也!”

祖老大砸了個橘子給他,道,“沒看出來啊,慶之竟然慣會能說會道,比那王小六還嘴叼舌滑,吃你個橘子吧,看看是你的牙酸還是橘子酸!”

這時,湖裏的一群少年分散開去,翻水倒騰,湖面時常有三兩吆喝聲。

慶之看得甚是有趣,覺得他們似乎在謀劃什麽事,好奇道,“他們在湖裏幹啥,這樣有組織的樣子,像是在撈什麽東西!”

“還有你書袋子不知道的事啊,每年這個時候,我們都會來湖裏潛水,順便試試運氣,撈一塊幾百年前的石碑!”祖老大賣弄道。

“可是國山碑,我還以為是村裏的傳說呢!”慶之十分訝異。

見他能講出名字,祖老大心裏微微不爽,接道,

“嗯,你也知道啊。我們這個村子叫落碑村,相傳是從東吳國主孫皓年間開始那麽叫的。當時國山裏開出了個石洞,有個天然石碑,上刻奇異文字,國主以為是天降祥瑞,囑咐運往國都。

沒想到在太湖淺岸上遇上風浪,把船給沉了,石碑也下落不明,可不是沒過多久東吳就被滅了。後面晉朝也尋過幾次,漸漸不了了之。”

是以每到炎炎夏日,他們一群孩子就在湖裏翻騰,不過是當作玩耍而已。

東吳幾百年前,在落水處河岸邊立了石,名曰落碑石,正是村口東頭的标志。

慶之也覺得傳說有趣,這塊關乎東吳國運的石碑,成為了這個村孩子們尋寶的樂趣,細細問了問位置,道,“你們計劃怎麽找呢?”

祖老大傲然道,“我覺得以前大家找不到,是因為總是往湖下,游十數米間去尋,這一兩年我想那塊碑那麽重,指不定被湖底流沙所陷,就該在原處附近搜尋,也許就能找到了!”

慶之沉吟片刻,點頭道,“你說的很有道理,可是再深想想,假如石碑沉重,陷入湖底,但流沙深厚,被湖水不斷的沖刷,最下部向前推動,反而是承載之物,往上游挪移,就像一個車輪在旋轉一般,也許幾百年間,石碑往上移動了十來米遠!”

祖老大拍了下自己的腦袋,道,“我怎麽沒往這方面想,我讓那些小子們試試!”他一溜煙地跑去湖上,指揮衆人調轉方向,他也難得有興致地下了水去尋。

沒想到一兩個時辰後,竟然聽到一陣陣歡呼聲,還真給他們,撈上了一塊長方形石碑,石面厚實光滑,青青苔藓下,隐隐有古樸文字躍然其上,無人可解。村裏人把它立在村頭,作為落碑村的地标,一時傳為鄉裏美談。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