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奏彈
胤礽一踏進南書房,便發現今日這裏當值的多了個人,還沒等他想起是誰,對方已經谄笑着上來給他請安,自報家門:“臣徐乾學請太子爺安。”
胤礽想起來了,徐乾學,之前是他詹事府裏的詹事,私底下沒少托人向他請安問好阿谀奉承,不過胤礽對這人有些看不上眼,根本不給他當面拍馬屁的機會,所以這會兒乍一見到才覺得眼生,現下看來,該是升官了。
從詹事到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再到如今的刑部尚書,南書房行走,啧……
當值南書房的多是翰林出身的漢官,胤礽對大多數人的印象并不壞,他總覺得這些個漢官雖然通病是迂腐固執了些又多半自視過高自诩清流,但好歹,比起跟在索額圖屁股後面那些點頭哈腰奴顏媚骨奉承起人來連節操都丢了的奴才,也算是有氣節的了。
當然,除了這個徐乾學。
徐乾學是康熙九年的殿試一甲第三,學識是還不錯,就是人品很不怎麽樣,先是依附着明珠步步高升,後又與明珠有了嫌隙,暗地裏與索額圖來往,甚至想打他這個皇太子的主意,說到底就是個挖空了心思專研升官發財之道又毫無原則的牆頭草,這樣的人,胤礽看得上眼才奇怪了。
胤礽幹笑了一聲就不搭理了他,正好康熙也來了,衆人歸位開始處理各自手頭之事,而胤礽請過安之後便跟着康熙看起了折子。
康熙每日要處理的折子成百上千,他一個人一本一本地去看顯然是看不過來的,一些純粹請安問禮或者禀報一些不痛不癢的小事的折子胤礽便幫着批示了,不歸他拿主意的,他便很自覺堆到一邊等着他汗阿瑪親自看去。
半個時辰後,就在胤礽無聊得要打瞌睡之時,徐乾學上前呈了個折子給康熙,說是事态嚴重,還請皇上親自過目。
康熙微皺了皺眉,接了過去,是彈劾奏折,廣西道監察禦史錢珏彈劾山西巡撫穆爾賽私加火耗,強索財賄,治下不嚴,颠倒是非,致民間冤假錯案無數等共八項大罪。
康熙最恨的就是仗勢欺壓百姓的官吏,私征火耗更是重罪,更何況被彈劾的是一省巡撫,自然是高度重視,當即就命人去傳了一衆議政大臣前來一塊商讨。
而胤礽對即将倒臺的山西巡撫興致缺缺,心裏想的卻是看徐乾學這積極勁,怕是一次能扳倒不少對頭吧,他倒是得意了。
因為事情重大,被招來商議的六部九卿也都不敢妄下定論,最後商讨出來的結果是,先将穆爾賽押來京師審問再說。
而已經先行回毓慶宮去了的胤礽當即就把克寧給抓了來,問他:“叔公又打算搞什麽?他都被罷官了就不能安分點嗎?”
克寧莫名其妙不知道胤礽在說什麽,胤礽很不悅地吩咐他回府去找索額圖給問清楚他都做了些什麽再來禀報自己。
就這麽又被胤礽的怒火遷怒到了的克寧很無辜地應下,委委屈屈地跪安退了下去。
Advertisement
稍晚一些的時候,陳廷敬處理完南書房的事情,來毓慶宮給胤礽上課,胤礽心不在焉地聽着,等到他講完了,才慢慢道:“師傅,你覺得徐乾學這人怎麽樣?”
陳廷敬聽他突然提起這個便有些詫異,想了片刻,說道:“說實話,臣覺得此人行事作風有損讀書人的氣節,與這樣的人同朝為官,臣委實汗顏。”
陳廷敬對徐乾學的不屑是端在臉上了,胤礽點了點頭,又問道:“那穆爾賽呢?師傅是山西人,對他的行事作為可曾有過耳聞?”
陳廷敬搖頭嘆着氣,道:“能兩袖清風從山西任上下來的,就算是臣,也不敢拍着胸口擔保自己定能做得到。”
第二日,克寧便來回報說是太子爺這回是真冤枉了他瑪法了,索額圖對徐乾學參穆爾賽的事情并不知情。
“奴才瑪法說他如今整日在府裏喝茶看戲,半點不知朝中之事,更與朝中大臣沒有往來。”
胤礽心中暗罵,面上卻沒有多說:“既然不知情,那便算了。”
不管索額圖是真不知情還是裝糊塗,胤礽都打算先看看他們唱得哪一出再說。
不久之後,穆爾賽被押解上京,很快就對所犯罪行供認不諱,供出的同謀還包括了山西布政使,按察使等大大小小的官員共十幾人,康熙看着三司會審後呈上來的審問結果和确鑿的罪證,臉黑得如同烏雲蔽日。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有了明珠的前車之鑒,這些人也能撿回一條命的時候,康熙一道聖旨下去,将山西巡撫穆爾賽,布政使納鼐,按察使庫爾康及知府知縣十餘涉案官員一并處死,旨意一下,舉國震驚。
康熙一向行的是仁政,又是念舊之人,所以像明珠那樣放在前朝有十個腦袋都保不住的還能僥幸撿條命回來罷官留用,但這不代表所有人他都能姑息。
山西居官不善者多,早前康熙就是顧及此才特地派了一批他信的過的滿大臣前去任職,只是這些人不但辜負了他的信任,把山西官場搞得一塌糊塗,弄得民不聊生,更損了滿人官員在民間百姓眼中的信譽,壞了他老人家在天下臣民前的形象,不拿幾個人開開刀,殺雞儆猴,他委實難咽下這口氣。
山西官場幾乎被連鍋端了,幾十人的空缺急需人補上,康熙命內閣并九卿一塊推舉補缺人選,徐乾學第一個上奏,提名戶部侍郎王鴻緒出任山西巡撫,理由也足夠令人信服,王鴻緒以前曾任職過山西冀寧道,對山西當地的情況比旁人了解,而且為人剛正廉直,在出任山西分巡道期間屢有建樹,是最佳人選。
胤礽在康熙那裏看到徐乾學的折子時,其實是很有些不屑的,這年頭,阿貓阿狗都想結黨營私了,也不看看自個有幾斤幾兩。
徐乾學推薦的人與他同是翰林院學士出身,私交甚篤,如今山西官場清空了,正是培植勢力的好時機,無數雙眼睛盯着,誰不想叼這塊肥肉,山西巡撫……可不是一般的肥缺吶。
山西最出名最讓人眼饞的是什麽?晉商!
有句話叫做‘山西晉商富甲天下’,還有一句話叫做‘晉商催生了大清王朝’。
晉商靠的是做軍需後勤起家,從最初的鹽業,糧食販運發展到百業經營,大江南北甚至遠至塞外蒙古,羅剎國,東洋,南洋諸國都有他們的身影。
而最初就是在他們的資助下後金政權迅速發展壯大,建國為一方霸主,最後攻入關內得天下,一直以來,朝廷的每一次平亂,也包括才不久之前的平三藩,攻臺灣,都少不了這些人的財力資助,朝廷對晉商一向行禮待招撫之策,給他們最大的方便,也所以,總有前赴後繼的官員挖空了心思往山西鑽,因為有錢。
甫一上任,就有金山銀山堆到面前來,商人的本色就是你給我行方便我給你孝敬,銀子多少都不在話下,在這樣的糖衣炮彈的攻擊之下,再剛正的官員都不一定挺得住,也所以山西任上才會倒了一批又一批,而陳廷敬會說出他也不敢保證不會被誘惑這樣的話來。
然而饒是如此,穆爾賽的血還沒幹,教訓還在眼前,但利益驅使下,依舊有人上趕着要搶這個肥差。
胤礽看完折子,見康熙鎖着眉正沉思着,便問道:“汗阿瑪是已經想好了這繼任山西巡撫等職的人選了嗎?”
康熙輕嘆了嘆氣:“尚未,你覺得呢。”
他只是随口這麽一問,胤礽卻是狡黠一笑,道:“汗阿瑪,您能不能給兒臣兩天時間,容兒臣回去好好想想再與您說。”
康熙見他這樣倒也覺得有趣,便點了頭:“行,那就等兩日之後你告訴朕你認為合适的人選,朕再下決定。”
“兒臣會好好想的。”胤礽大聲應下。
回毓慶宮後,剛歇下,何玉柱便進來呈了一封信給他,小聲禀報道:“爺,這是早上剛送來的,是大爺給您寫的家書。”
胤礽挑起眉,這倒是想起來,已經有三個多月了。
信不長,只有只言片語,胤禔在信裏說,他已經到了瑷珲城,等再多段時日天氣晴好一些,就會正式向雅克薩進發。
最後是一些關切問候之言,胤礽草草掃了一眼,便扔到了一邊去,然後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問何玉柱:“鐘粹宮那裏,是不是已經開始給老大物色福晉人選了?”
“奴才聽人說皇上的意思似乎有意明年大選的的時候指下,惠主子是挺上心的,一直在挑着。”
胤礽聞言撇了撇嘴,心想着他這番跟去了雅克薩,十之八九要拉彭春上自己的船,就是不知道他汗阿瑪會不會成全他們,讓他們關系更近一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