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法語
康熙與明珠說了什麽胤礽無從得知,但明珠從康熙那裏回去的第二日,便上了奏題請再開博學宏詞科,以招募有學之士入仕為朝廷效力。
康熙欣然接受,不日便下了聖旨,令在京三品以上官員,在外總督、巡撫等大吏舉薦人選,再擇日于太和殿前進行殿試。
聖旨一發下去,明珠又第一個站了出來舉薦有才有學識之人數人,大受康熙褒獎。
博學宏詞科原本就是朝廷為了籠絡漢人讀書人的一種手段,錄取者授翰林院官,做得好的還能得機會提拔入值南書房,近身伺候皇帝,南書房裏已有不少人便是由十八年的那場博學宏詞科考試選中提拔上來的。
而在這個節骨眼上下這樣的聖旨,明珠與康熙這一唱一和地配合,顯然是康熙授意而為之,再之後索額圖,勒德渾等內閣大學士也紛紛順着康熙的意思上奏各自提名人選,一時間原本還在觀望狀态的衆人都明白過來,皇上是鐵了心要保這些翰林院士了,不但如此,他還要再開科考試繼續提拔更多的漢臣入朝為官,而身為內閣首輔的幾個,卻已經是順了皇上的意了。
下頭的人縱有不服,卻也不敢再去觸康熙的眉頭,私下裏問起明珠或者索額圖,這倆卻是難得一致地說道‘就算滿朝文武都是漢臣,這江山還是皇上的江山,爾等操個什麽閑心’,便這麽把人給堵了回去。
張汧的案子迅速結了案,康熙一句‘不宜再涉及他人’把張汧和幾個涉案的地方官員給處置了這事便了了,而那些被彈劾了的一幫翰林漢官,一塊挨了康熙一頓訓,紛紛表示以後做人處事定當更加光明磊落以少受人猜忌落人話柄,就算是給了那些上奏彈劾之人一個交代。
至于湯斌,至少在現在,在胤礽與胤禔的交易之下,不動聲色地就這麽被胤礽給保了下來。
如今胤礽的師傅除了陳廷敬,和已經回朝複職的張英,李光地,又多了一個人,卻是個叫張誠的洋人。
張誠是從歐羅巴洲法蘭西國來的傳教士,南懷仁在死之前就曾向康熙舉薦過此人,同一批來朝的法蘭西國使團一共有五名傳教士,最後康熙留了倆人下來在朝任職,一個便是這張誠,另外一個則名白晉,白晉跟在康熙身邊代替原本南懷仁的差事為康熙講授西學,而張誠則負責教導一衆皇子。
康熙的本意也不過是給衆皇子長長見識,實則也沒指望他們真學進去多少,而衆位阿哥除了胤祉對幾何學尚算感興趣,其他人大多是興致缺缺,只有胤礽因為曾跟着康熙與南懷仁學過一些,倒是顯得興致頗高,最後張誠幾乎就成了他一個人的師傅,時常地去毓慶宮為他講學。
其實張誠所講的很多東西,胤礽在前一世就跟着這人學過,一開始也是同樣感興趣,但到後來,各種不期而至的明争暗鬥壓得他幾乎喘不過氣來,腦子裏永遠想的都是算計和争鬥,這種只能算得上是消遣的學業便漸漸給荒廢了。
只是如今,胤礽倒是有了這份閑心,光是聽張誠說卻并不滿足,雖然張誠的滿語說得很不錯,但胤礽想看懂那些西洋書籍卻只能靠他一字一字地給翻譯,于是便起了讓他教自己法蘭西語的念頭,而張誠也顯然是很樂意教會這個東方大國的皇太子他們那的語言的,倆人可謂一拍即合。
于是在下面的小弟弟們還在艱難地學習漢語的時候,胤礽便已經開始接觸歐羅巴洲國家的語言,私下無人的時候也會時常一人獨自練習,如此,自然是瞞不過康熙的,康熙對此有些惱火又有些擔憂,雖然他自己也跟着那些傳教士學過英吉利,法蘭西等國家的語言,但是胤礽在他眼裏看來還小,該念的那些四書五經都還沒學完,學這個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了?
于是康熙又把張誠叫去給訓了一頓,張誠叫苦不疊,也不敢再教胤礽了,胤礽心中不滿,這些年來頭一次與康熙鬧起了性子,連着幾日請安都是冷冷淡淡例行公事一般完成了就走。
被寶貝兒子給甩了臉的康熙心裏不是滋味,思慮來去最後親自放下了面子去了毓慶宮。
Advertisement
而他去的時候又正巧碰上張誠在給胤礽講天文學,張誠用滿語與胤礽講,胤礽偶爾作答,卻是用的法蘭西語,張誠滿頭大汗,卻不敢停下來,又擔憂着一旁看着的康熙過後會責怪,委實是兩難。
半個時辰後,講課終于結束,張誠閉了嘴巴,連大氣都不敢多出一下,康熙揮揮手讓他退了下去,随手拿起一旁桌案上的書冊,随意一番,便問道:“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此道何解?”
胤礽緩緩答:“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康熙點了點頭,把書扔了回去:“不錯,倒是還記得念書。”
康熙肯主動來毓慶宮便是準給他這個臺階下了,胤礽自然是順勢說道:“汗阿瑪,您不就是擔心兒臣學了那些而忘了本嘛,兒臣也有好好念書的,您同意兒臣學,兒臣保證您考問兒臣學業的時候能夠答得上來便是,若是哪一回兒臣回答不出了,便自願受罰,從此專心致志念書,這樣行嗎?”
“你到是能耐了,還懂得跟朕講條件了。”雖然是斥責人的話,康熙的語氣裏卻是帶着隐隐的笑意。
“汗阿瑪……”
“行了行了你,朕要是不答應你,你是不是就準備一輩子都不理朕了,也就你敢與朕這麽較勁。”康熙說得頗為無奈,而他這麽說便算是答應了胤礽的請求,不再幹涉他跟着張誠學他國語言之事。
見好就收,胤礽立刻便謝了恩。
臨走之前,康熙吩咐他道:“明日出使尼布楚的使團便回來了,你代朕出城去迎接你舅公。”
“兒臣領旨。”胤礽垂下了眼,心裏算計着這就回來了,速度還挺快的。
雖然已經過了正月,外頭卻依舊很冷,幾乎是日日都在下大雪,康熙離去之後,胤礽走到窗邊看了一陣外面,正想着幹脆再看會兒書就會床上睡覺去算了,反正明日一大早估摸着還得早起,何玉柱便走了過來,小聲禀報說是胤禔來了,就在外頭等着求見他。
胤礽皺起眉,他這個時候來這裏做什麽?
胤禔進來的時候眉間還挂着雪,衣服也沒換顯然是剛從外頭辦差回來,半個月前胤禔奉旨代康熙前去巡幸畿甸,到今日才回來,而他一回來又先是去乾清宮複命,然後又去兵部處理了手頭的事宜,于是一直到現在宮鑰就快落了才得空回了宮,而一回宮卻是沒有回東頭所去,卻是直奔毓慶宮而來。
“大哥一路風塵仆仆的可當真是辛苦了。”
胤礽不冷不熱地與他客套,胤禔笑了笑,道:“辛苦倒是不辛苦,就是天太冷了有點受不住,這個送你。”
胤禔說着塞了個東西到胤礽手裏,胤礽低頭一看是塊有他大半個巴掌大的完整的玉石,不算剔透但窩在手心裏手感非常不錯。
“這個是我在外頭偶然得來的,這玉石的好處就在冬暖夏涼,雖然比不得暖手爐,不過它還可以活血。”胤禔說完,看了一眼胤礽的臉色又添上一句:“這個只有這一塊,獨一無二的,保證沒再送給別人。”
這麽大的雪,他特地前來,就是為了送這麽塊石頭給自己,胤礽心裏一時便升起了股說不出的滋味。
撇了撇嘴,他将那玉石收了起來:“那謝過大哥了。”
“你喜歡就好,我先回去了,對了,我剛聽說你明早要去城外接舅公回來,天氣冷,記得多穿一些。”
“你要不要留下來陪我一塊用膳?”嘴巴比腦袋快,等到胤礽想後悔時話卻已經說出了口。
胤禔喜出望外,很高興地點了頭。
一桌子的膳食很快便上了桌,他們倆單獨同桌進食的機會屈指可數,機會難得,胤禔很自然地便與胤礽說起了這一路上的有趣之事,不過就是想看到他能對着自己笑一笑而已。
而胤礽卻顯然是興致缺缺,大部分時候都是沉默地聽着他說,偶爾才應一兩句,最後胤禔嘆了嘆氣,放棄了,轉而道:“我聽人說你跟這那個洋人師傅在學法蘭西語,還惹了汗阿瑪不高興?”
“汗阿瑪已經準了我學了。”
“你學那個做什麽?也沒啥用吧。”
“他們的那些書,看着還挺有趣的。”胤礽輕描淡寫地回道,似乎是并不想多說。
“太子爺你的興趣還真是涉獵廣泛。”
胤礽睨了他一眼:“是你太無趣了。”
“那你有空教教我好了。”胤禔順勢說道。
“……”
“怎麽,不行嗎?”
“你要是想學,抽空來毓慶宮和爺一塊跟着張誠學便是,反正三弟也時不時地會來學幾何學。”
“好。”
這便算是有了光明正大來毓慶宮的借口,這番收獲倒真是讓胤禔有些驚喜不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