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種馬文裏的炮灰

那個大夫一開口,就訂了二十五只燒雞。

劉大銀喜出望外,本來以為有個十多只就算不錯了,沒想到竟然有這麽多只。

劉大銀跟他保證:“錢大夫,今天是八月十二,我們回去就給您做,八月十四的早上一定給您送來,您說個交貨的地點吧。”

錢大夫早就想好交易的地點了:“你們到了省城就去這個地點,找我就行了。”

他遞給柳大銀一張紙條,上面寫着一個地址。

劉大銀珍而重之地包紙條收好:“那咱們就這樣說好了,十四早上見。”

六只燒雞全部賣完了,還接了二十五只燒雞的訂單,李大銀的心情都不知道怎麽來形容了。

比吃了蜜還甜,比冬天躺進燒的熱熱的被窩裏還暖,比過年吃肉餃子還香。

美好的生活就在前方向她招手呢。

李留柱心裏也高興的很,有了這筆訂單,不說別的,小兒子下一次的檢查費總算有着落了。

劉大銀母子兩個帶着李開林順着馬路往東方走去,剛升起來的太陽灑下萬丈光芒,給他們鋪了一條金光大道。

早上坐的火車,到家的時候天都快黑了。

劉大銀在火車站就讓兒子訂好了明天晚上的火車票。

李三順已經做好晚飯了,“你們回來了,正好吃飯。”

李開元都不用大人招呼,看到奶奶和父親,弟弟回來,自己就從碗櫃裏又拿出三雙碗筷。

劉大銀洗洗手在飯桌上坐下:“你知道我們回來?還給我們做着飯。”

李三順:“我這不是想着你們快回了,就多做了有些,你們就是不回來也沒事,剩下的我和開元明天早上熱熱再吃。”

劉大銀咬了一口窩頭,喝了一口稀飯,舒服的吸了一口氣,還是家裏的飯菜吃起來舒服。

“三順,我有事情跟你說。”

一喊名字,李三順就知道有大事了。

“什麽事?”李三順放下筷子,歪頭側耳做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劉大銀聲音如同含了糖,是個人就能聽出她的喜悅:“省城一個姓錢的大夫,跟咱們訂了二十五只燒雞。”

李三順一臉驚喜,“真的?”

“我騙你幹啥,當然是真的了。”

“那還吃什麽飯,咱們趕緊去買雞啊。”

李三順站起來就要往外走。

劉大銀趕緊把他喊住:“你這着急個什麽勁?把飯吃完,再好好商量一下。”

李三順嘿嘿直笑,在門口說道:“商量什麽?我先去把鹵水熬上,幸虧上次買的藥材香料還剩下一些,我這就點火去。”

燒雞做的好不好,最重要的就是一鍋鹵水。

這鹵水熬得越老越好。劉大銀聽李三順說過,以前在省城的時候,他家裏的那一鍋老鹵水都已經十多年了,鍋底上的火根本就沒熄滅過。

李三順忙着去點火熬鹵水,劉大銀吃完飯也不能閑着,他得去買雞。

她在心裏盤算一下,誰家裏喂得公雞多。

還要去年的公雞。

在心裏選出十多戶人家,劉大銀吃完飯等着天黑出門。

村裏那麽多雙眼睛都看着呢,要是被有心人發現了,豈不是給家裏惹了大麻煩。

要知道,現在做個小買賣還要一個“投機倒把”的罪名呢。

等天完全黑了下了,劉大銀拿了一個大的編織袋,悄悄除了門。

她去的第一家,就和她家在一個巷子裏。

李常有夫妻兩個只有一個女兒,女兒早就嫁人了。

夫妻兩個歲數大了,幹農活早就力不從心,一年到頭掙得公分根本就不夠吃飯的。

為了貼補家用,老夫妻兩個在家裏喂了二三十只雞。

按照規定,一戶人家最多只能喂八只雞。

李常夫妻兩個的年紀實在是大了,家裏又沒有壯勞力,村裏對他們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予追究。

劉大銀趁月色,敲了敲李常有家的大門。

過了好一會兒,才想起悉悉邃邃的聲音。

“誰啊?”老人在院子裏喊。

劉大銀聲音不高不低:“常有叔,我是三順家。”

老人咳嗽着,慢騰騰地開了門:“三順家的,這麽晚了,有事?”

劉大銀閃身進了門:“我有事跟您商量一下。”

李常有的媳婦在燈下坐着呢,見來人是劉大銀,有些吃驚:“三順家的,這麽晚了,有事?”

劉大銀:“常有嬸子,這麽晚了還來打擾您,真是不好意思。我來,是有件事想請您幫忙。”

李常有夫妻對視一眼:“什麽事?”

劉大銀笑着道:“我和留柱不是帶着開林去省城檢查嘛,碰見了一個老親,他托我在家裏買幾只公雞。我記得您家裏就有好幾只去年的公雞,想跟您買幾只。”

這裏的風俗,是過年的時候要上供一只大紅公雞。李常有去年喂了十多只公雞,就想着過年的時候賣個好價錢。

沒想到去年賣公雞的太多了,價錢壓得很低,李常有夫妻只賣出了兩只公雞,現在家裏還有九只去年的大公雞呢。

加上今年又喂了好幾只公雞,光是雞食,就讓兩個老人苦不堪言。

老人見人就抱怨,劉大銀是個好聽閑話的,老人跟她都抱怨好幾次了。

劉大銀繼續道:“一只雞我給兩塊七毛錢,您看怎麽樣?”

白雞按斤算,一般六七毛錢一斤,過年買一只紅公雞,撐死也就兩塊錢。

買雞可不是越大越好,人們最喜歡的就是二斤多沉的,太大了反而不好賣了。

李常有問道:“三順家的,你那老親是幹什麽的,幹嘛要這麽多的公雞?”

劉大銀早就料到會有人這樣問,她也早就想好了答案:“這個我也不知道啊,人家光說要公雞,沒說有什麽用。”

李常有還想問什麽,他媳婦在下面拉了他一把:“你這麽多話幹什麽,還不趕緊去給三順家抓雞。”

劉大銀有些不好意思道:“常有叔,常有嬸,我話還沒說完,這錢得等兩天才能給。我那親戚是見到雞才給錢呢。”

李常有夫妻倒是沒覺得不好,劉大銀家就在這裏,還怕她不給錢。

別看李常有歲數大了,動作快準狠,進了雞圈沒一會兒,就把九只大公雞抓出來了。

劉大銀在外面借過公雞,全部裝進自己帶來的大編織袋。

把袋口紮緊,把編織袋往背上一背:“常有叔,常有嬸,等幾天我就把錢給你們送來。”

老夫妻兩個擺手道:“我們不急着用錢,你什麽時候有空閑送過來就好了。”

插好門闩,李常有和老伴唠叨:“這裏三順親戚家裏要這麽多只公雞,不知道幹嘛用?”

他老伴:“管她幹嘛用呢,只要不少咱們的錢,哪怕他買了是為了上天呢。”

劉大銀把公雞背回家,交給兒子,馬上又去了下一家收公雞。

李三順和李留柱殺雞拔毛,一刻也不得閑。

劉大銀又找了十幾家,收了二十多只燒雞,加上第一次收的九只燒雞,一共是三十五只燒雞。

李三順不解:“不是說要二十五只燒雞嗎?你收這麽多幹嘛,剩下的咱們送到哪裏去?”

劉大銀白了丈夫一眼:“你呀,就是不開竅。我沒跟你說嘛,在火車上遇到三個人,一開口就要把咱們帶的六只燒雞包圓。我多帶幾只,在火車上碰碰運氣,說不定還有人買呢?”

李三順有些憂心:“你上次那是瞎貓碰到死耗子,這次你背着這麽多燒雞,要是在火車上被抓住怎麽辦?萬一警察把咱們的燒雞都給收繳了,到時候哭都沒地方哭去。”

劉大銀:“呸,你就不會說點好啊。你說的我能沒想到嘛,從省城回來的路上我就想好了,讓兒子買的都是站票,到時候我們根本就不在一個車廂。”

“兒子帶着給省城錢大夫的二十五只燒雞,我帶着多出來的燒雞找人賣,即使被抓,兒子也能把燒雞送到省城,咱們也賠不了。”

時間不早了,兩個孩子都困了,劉大銀帶他們去睡覺,剩下的就交給他們父子了。

劉大銀是在一陣陣香味裏醒來的。

燒雞的香味從窗戶裏飄進來,劉大銀坐起來深呼吸一口,瞬間就精神了。

丈夫不在,兩個孫子還在睡,劉大銀穿好衣服,輕手輕腳地下了炕。

穿過堂屋,劉大銀輕輕掀開兒子屋的門簾,父子兩個躺在炕上此起彼伏的打着呼嚕。

不知道昨晚睡到什麽時候。

劉大銀沒出聲,放下門簾出門做飯去了。

昨天忙了一整晚,劉大銀打算做些好吃的。

劉大銀從院子裏挑了一個嫩南瓜,洗淨去皮去瓢切成碎丁,鍋裏放上一點油,大火燒熱下南瓜丁。

炒出香味後,劉大銀加了三瓢水,竹箅子上蒸上窩頭。

竈膛裏填滿柴,李大銀起身去拌疙瘩。

疙瘩拌好,鍋裏的水也開了,她又添了一把柴,讓火燒的旺一些。

打開鍋蓋,水咕嘟咕嘟的翻滾冒泡,南瓜和油的香氣一個勁的往鼻子鑽。

用勺子攪拌幾下,劉大銀又蓋上了鍋蓋。

疙瘩湯要現做現吃才好,現在兒子孫子和丈夫都沒起來,現在就做好,等吃飯的時候味道就不好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