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種馬文裏的炮灰

“啊?”李三順探着頭問:“賣,幹嘛要賣?”

劉大銀白他一眼:“我和你說不清楚,好了,我吃飯去了。”

李三順和劉大銀商量:“咱們初九去縣城拿執照,到時候咱們帶着孫子一起去,在縣城的照相館照一張像。”

劉大銀邊吃飯邊點頭:“行,咱們初九去縣城,順便帶着襯衫去賣。”

李三順撓撓頭,想了又想:”咱們去哪裏賣襯衫,不如去機械廠門口賣,廠裏的工人有錢。”

劉大銀笑道:“喲,剛開始是誰反對我做買賣,現在怎麽也支持了?”

李三順不說話了。

劉大銀吃完飯,李三順很自覺地收拾碗筷。

等他再進屋,劉大銀說道:“我想好了,先去管婚姻登記的門口去賣,等下午再去機械廠門口賣。”

“去婚姻登記的門口賣?”李三順一拍大腿,說道:“對,要登記的新人,一般都會到供銷社扯布,咱們在那裏賣襯衫,肯定好賣。”

當地有一個說法,“登記不登空,登空死公公”,登記領結婚證的當天,新人都要買東西,要是登記當天空着手回家,就會“死”公公。

扯布做衣服的最多。

劉大銀的的确良襯衫做工好,價錢雖然比扯布貴上一點,但是不要布票啊。

李三順高興道:“那好,咱們先去領執照,再去賣襯衫,等賣完襯衫,就帶着孩子們去照相館怕拍照片。”

初九這天,劉大銀一早就起來了,她穿上最好的衣服,精神抖擻的帶着全家人進城。

今天可沒有車可做,他們得步行去。

盡管這樣,兩個孫子也高興的不得了,一路上叽叽喳喳個不停。

孩子走累了,大人們就輪流背一會兒。

等到了縣城,一家人都出了一身汗。

工商局剛剛上班,劉大銀帶着一家子人進了去。

營業執照是工商局局長親自給劉大銀的。

工商局長帶着和藹的笑容,雙手把執照遞給劉大銀,“劉同志,你可是咱們涼河縣的第一個個體工商戶啊,說不定以後得記在咱們縣志裏呢。”

劉大銀大字不識一個,也不清楚那縣志是個啥,不過從工商局長的語氣來看,能記在縣志裏一定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劉大銀鬥志昂揚地表态:“我一定好好幹,不會辜負郭嘉的栽培的。”

從工商局出來,李家人直奔婚姻登記的門口。

登記講究越早越好,加上今天是個好日子,婚姻登記部的門口已經熱鬧起來了。

劉大銀選了個顯眼的位置,把襯衫拿出來左右晃動,“的确良襯衫,大師傅的手藝,七塊錢一件的的确良2襯衫,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啊。”

劉大銀揮舞着襯衫,大聲吆喝。

一對從婚姻登記部出來的年輕男女停在劉大銀面前:“你這襯衫多少錢?”

劉大銀把手裏的襯衫遞過去,好讓人看個清楚。

“你看這做工,這裁剪,”劉大銀又從包裏拿出一件襯衫,“這可是老師傅的手藝,七塊錢一件,不要票。”

“真的,不要布票。”姑娘放下手裏的襯衫,驚喜地問道。

劉大銀:“不要票,七塊錢一件,要兩件的話,六塊五一件。”

‘我要一件就行,要兩件一模一樣的幹什麽,一件也六塊五吧?“劉大銀搖頭:“一件七塊錢,不講價。這襯衫有大小碼,你和這個年輕的後生一人一件,穿出去多好看,一看就知道是兩口子。”

“你這大姐,”姑娘被說的低下了頭,“誰和他是兩口子。”

劉大銀:“這登記了,不就是兩口子嗎。”

“還能再便宜一點吧?”姑娘問。

劉大銀:“真的不能再便宜了,再便宜我就要賠本了。你算算,扯布要多少錢一尺,做一件襯衫得兩尺多三尺吧,那還得要布票呢。”

小夥子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媳婦跟劉大銀講價,最終拍板:“咱們要兩件。”

“王松。”

“咱們等一會兒不是還得去照相嗎,咱們穿着兩件一樣的白襯衫照相,多好啊。”

姑娘小聲道:“要比供銷社貴呢。”

“這不是不要票嗎?”

姑娘其實也心動,仔細一想,要是不要票的話,其實算下來也不貴。

更何況,和他穿着一模一樣的襯衫去照相,光是想想就不錯。

反正今天她也打算扯一身衣裳,幹脆買兩件襯衫,布票還省下了呢。

“好,要兩件。”

來登記的新人們大部分都打算去供銷社扯布做衣裳,劉大銀的襯衫不要票,做工還好,比自己扯布也貴不了多少錢,不到一個小時,十件襯衫就賣完了。

還有許多人問,劉大銀什麽時候再來。

劉大銀也不知道下次什麽時候來,只能說一定會再來的。

縣裏只有一家照相館,劉大銀一家到的時候,已經有不少人在排隊了。

像劉大銀這樣拖家帶口的比較少,大部分都是年輕的男女。

這是兩個孫子第一次拍照,小孫子在劉大銀懷裏好奇地看來看去。

等待的時間并不長,很快就到了他們了。

劉大銀和李三順坐在椅子上,一人攬着一個孩子。

李留柱站在他們的後面,手拿着今天剛拿到的營業執照。

這是劉大銀要求的,這營業執照可是他們一家過上好日子的開始,當然得照在像上紀念了。

照相的師傅調整着角度,“看這邊,對,看這邊,小孩子千萬不要眨眼,一,二,三。”

“咔嚓”一聲,記錄下李家人重要的一天。

襯衫都賣完了,劉大銀打算再去省城一趟。

只不過這次要帶的東西,劉大銀要好好打算打算。

從縣城回來的時候,劉大銀買了好幾包點心。

李留柱心裏納悶,娘一向舍不得花錢,這次怎麽這麽大方了。

劉大銀看出兒子的疑惑,笑了笑,沒說話。

到了家裏,李大銀又到幾家鄰居家裏買了雞蛋,放在了一個籃子裏。

這下李三順也納悶了:“你這到底是要幹什麽?”

劉大銀把李三順姑奶奶給的皮手套拿出來,問道:“表姑父有一件皮坎肩,每年冬天都穿的那件,和這副手套是一個人的手藝吧?”

“是啊,怎麽了?”李三順疑惑道:“你問這個幹什麽?”

劉大銀把手套戴在手上,翻來覆去地看:“你把這人的情況跟我說說。”

李三順:“表姑父的小女兒嫁到了營縣,那裏以前是有名的皮革之鄉。表姑父的親家就是一個老皮匠,那手藝在十裏八鄉都有名氣。後來不讓做買賣了,他就偷偷倒騰些碎皮子,這手套是他用下腳料自己縫的。你問這個幹什麽?”

劉大銀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你說,咱們找他收皮子,做成皮衣去賣,怎麽樣?”

李三順先是低頭,又擡頭:“我記得表姑父說過,他那妹妹的公公也只敢倒騰些皮子,這還得偷偷摸摸的,你找他做皮衣,他能幹?這要是被逮住,可不是鬧着玩的。”

劉大銀:“咱們先去問問,要是真能成了,賺的絕對少不了。”

李三順還是顧慮重重:“飯都還吃不飽呢,這皮衣可不是一個錢兩個錢的,你說能好賣?”

劉大銀:“咱們家是飯都吃不飽,可不是誰都像咱們家這樣吃不飽飯的,你看燒雞,咱們整個村裏誰舍得吃,可到了省城,還不是一次就賣個精光。這皮衣咱們覺得貴,可有人不會覺得貴。”

自從做了這燒雞的買賣,李三順對妻子更信服了,既然妻子說要試試,李三順只猶疑了一下,立馬就同意了。

“好,那咱們明天就去表姑家裏,讓表姑父帶着咱們去找人。”

李三順的這個表姑是他姑奶奶的閨女,他爹的表妹,嫁的比較遠,李三順一次都沒去過這個表姑家裏。

他們得先去姑奶奶家,讓姑奶奶的兒子,也就是李三順的表叔帶着他們去。

姑奶奶家,表姑家,表姑的親戚家,這三家都不能空着手吧,禮物得有三份。

李三順又殺了三只雞,做成燒雞當做禮物帶去,既然有求于人,帶的東西太簡薄了也不好。

第二天一大早,劉大銀和李三順就出發了。

當然又是步行去了。

李三順和趙大銀一個背着燒雞,一個提着點心,朝着姑奶奶的村子而去。

到姑奶奶家的路剛走了一半,李三順和趙大銀說話:“年紀大了,竟然覺得走路累了。想當年,我可是推着推車走大幾十裏不歇一會兒的漢子啊。現在倒好,走這麽一點道就覺得累了。”

劉大銀翻白眼:“就是現在你也是漢子,不是娘們啊。”

李三順竟然瞪了趙大銀一眼:“你這是什麽話,我就是感慨一下嘛。等咱們掙了錢,也買一輛自行車,到時候想去哪裏就去哪裏,再也不走道去了。”

劉大銀手裏提着東西,又在路上,要是在家裏,非得用手指點他腦門不可。

“看你這出息,”劉大銀把點心繩子換了到右手上,用左手拍了李三順肩膀一下,“等有了錢,還買什麽自行車,咱們買就買汽車。”

李三順脫口而出道:“汽車咱們家也沒人會開啊。”

“家裏沒人會開,就不會雇人開車。”

“雇人開車?你想的倒美。還買汽車,你咋不買飛機啊。”

“飛機,你沒說我還真沒想起來這個,等咱們有了錢,就買一架飛機。”

“江聞鐘”的書上都說了,江聞鐘的生意做大了以後,買了一架豪華飛機,帶着他那些女人全世界游玩。

她又不比江聞鐘差,江聞鐘能買飛機,她為什麽不能買。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