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楊多樂背着書包等在校門口,來接他和林欽禾的林家司機到了有一會了,但林欽禾還沒出來。
大概又等了兩三分鐘楊多樂終于看到林欽禾過來了。
“欽禾哥,你回教室做什麽去了?剛才團長還想找你繼續彈琴呢。”?楊多樂跟在林欽禾一旁往停車場走。
“有個東西掉教室了。”?林欽禾說。
“什麽東西這麽重要?”?楊多樂下意識問道,但他看了一眼林欽禾的表情,便知道林欽禾并不想回答他。
他們畢竟一起長大,對彼此都太過了解,而他雖然和林欽禾感情很好,但林欽禾不想說的事,他向來是怎麽問也問不出來的。
兩人坐車回了林家的別墅,一個穿着一身黑色長裙的高挑女人等在門口,她留着黑色齊肩短發,看到兩人下車後便露出一個淺淡的笑容。
“羅媽媽!”?楊多樂撲過去抱了一下羅徵音,聲音喊的很甜。
羅徵音是林欽禾的母親,文華市有名的鋼琴家,她先喚了聲“樂樂”,笑着擁抱了一下楊多樂,然後看向自己的兒子,問道:“欽禾,怎麽今天放學這麽晚?”
“有點事耽誤了。”?林欽禾提着自己和楊多樂的書包,換了鞋往屋裏走。
羅徵音微嘆口氣,她這個兒子除了彈得一手好鋼琴像她,性格更像他的爸爸,對大多人都冷淡疏離,即使是面對親人,也從不熱絡。
她沒再問,說道:“先吃飯吧。”
餐桌上菜很豐盛,自然是家裏保姆做的,羅徵音向來愛護自己的手。
三人落座後,楊多樂一邊吃飯一邊眉飛色舞地和羅徵音講着學校的事,羅徵音便笑着回應幾句,而林欽禾吃飯時幾乎不會說話。
其實在林家,吃飯時确實食不言,林欽禾的爺爺林維梁曾是文華市的市委書記,老爺子性格古板家風嚴,大兒子林澤秋是現任省委秘書長,小兒子林澤實創辦了瑞澤集團,主要從事房地産。
林澤實便是羅徵音的丈夫,但林澤實一般在外地工作,極少回家。
Advertisement
“樂樂,你現在升到一班了,坐到欽禾旁邊了嗎?”?羅徵音問道。
楊多樂從幼兒園到初中都和林欽禾一個班,但文華一中根據成績排名分班後兩人就沒在一個班了,過去一年楊多樂鉚足了勁學習,林欽禾也輔導了不少,高二才終于又成了同班同學。
從期末成績出來後,楊多樂就一直念叨着要和林欽禾開學後做同桌。
楊多樂撇了下嘴,看了眼一旁的林欽禾,對羅徵音用帶點埋怨和撒嬌的語氣道:“羅媽媽,欽禾哥有別的同桌了。”
羅徵音有些訝異,她知道林欽禾一直沒有同桌,因為他不喜歡和人靠太近以及肢體接觸,即使她是他的母親,兩人也從來不會像她和楊多樂那樣親昵。
“是以前的同學?”?羅徵音想不到除了楊多樂還有哪個能讓林欽禾接受坐在旁邊。
楊多樂搶道:“才不是,您和林叔叔不是資助了那個清水縣的遠程直播課堂嗎?現在清水縣的第一名來我們班了,班主任讓那個新同學坐欽禾哥旁邊了。”
羅徵音微怔,清水縣的遠程直播課堂除了政府牽線,确實有他們林家的資助,不過具體的資助細節她并沒有去了解。
她知道楊多樂想坐林欽禾旁邊,便說:“你們班不是可以自由選擇同桌嗎?下次換座位時,樂樂你和那個新同學換一下就好了。”
一直沒說話的林欽禾卻突然道:“不用了。”
羅徵音和楊多樂同時一愣。
楊多樂有些生氣,悶悶道:“你不覺得那個陶溪有些讨厭我嗎?我有點不希望你和他成為朋友。”
他能很明顯的感覺到陶溪對他的敵意,雖然他不知道為什麽,但他從來都是不喜歡自己的人,他也不會喜歡,甚至還要更讨厭些心裏才平衡,而他潛意識裏也對陶溪有莫名的戒備。
林欽禾是他最好的朋友,如果和陶溪成為朋友,他會有種自己被背叛的感覺。
羅徵音猜到那個陶溪是林欽禾的同桌,但小孩子之間的矛盾她也不好置喙,便沒說話。
林欽禾放下筷子,聲音很冷淡:“樂樂,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如你的願。”
餐廳的氣氛有一瞬的凝滞。
羅徵音很少聽到林欽禾對楊多樂說這樣重的話,她向來将楊多樂當自己的孩子疼愛,潛移默化中也讓林欽禾和她一樣寵愛楊多樂。
她只好緩和氣氛道:“不說這個事了,樂樂,你上次說的新游戲我幫你買好了,已經安裝在游戲機裏,等會和欽禾一起去玩吧。”
家裏有個專門的娛樂室,可以看電影和打游戲,去年為了楊多樂生日還置辦了一整套vr游戲設備,雖然楊多樂玩了幾次後就膩味了。
“我不是很想玩了,羅媽媽,我去睡午覺了。”?楊多樂放下筷子離開了餐廳,明顯還在生悶氣。
但羅徵音并沒有太擔心,這孩子脾氣來的快去的也快,哄幾句就好了。
林欽禾也站起身,卻被羅徵音叫住:“欽禾,陪媽媽說會話吧。”
羅徵音很少在林欽禾面前自稱媽媽,如果這樣說,一般是帶着點懇求的意思。
林欽禾低頭看着自己的母親,沒有拒絕:“好。”
母子二人來到二樓的一間畫室,這間畫室很大,卻沒有任何繪畫工具,只是牆上挂着很多幅畫,大部分畫明顯出自同一個人。
羅徵音端着一杯咖啡,走到一幅畫前,看了一會後,笑着說道:“今天聽樂樂說到清水縣,突然想起這幅畫,不知道那裏真實的景象會不會像畫裏一樣美好。”
那是一幅油畫,畫中一條清溪蜿蜒在山坳裏,溪畔桃花如霞似錦,溪上桃花逐流水而去,半山腰上一間黑瓦白牆的農舍升起袅袅炊煙,整幅畫恬靜安寧,畫的右下角寫着一個小小的“穗”字。
“您可以去看看。”?林欽禾淡漠道,他也看着那副畫,卻似乎透過畫看着另一樣事物。
羅徵音微嘆口氣,神色有些黯淡,走開幾步去看另外幾幅畫,說起正事:“樂樂的爸爸最近回來了,所以樂樂心情不是很好,他還是小孩子心性,遠沒有你成熟,你別和他置氣。”
林欽禾沉默了會,問道:“楊叔回來幾天了?”
羅徵音皺起眉,似乎并不想提起這人,冷淡道:“兩三天了吧,所以我讓你把樂樂帶回來,他們父子見了面又要吵,也要鬧得方叔家裏不安寧。”
楊多樂從小就是在外公方祖清家裏和羅徵音家裏長大,他父親楊争鳴從事醫療生意,早年忙于事業幾乎沒怎麽管過楊多樂,近幾年突然想和兒子搞好關系,隔三差五地去楊多樂外公家裏,只有羅徵音這裏他從不敢過來。
“你不知道,上次楊争鳴帶了個新情人回來,長得和……唉,反正被樂樂看到了,樂樂氣了很久。”
羅徵音眼中劃過厭惡,低頭喝了口咖啡。
林欽禾知道母親未盡的話,楊争鳴在方穗死後頹廢渾噩了兩年,被方祖清罵醒後才去開始做事業,雖然這麽多年沒有結婚,但近些年來情人不斷,每一個都有着方穗的影子。
畢竟是上一輩的事,林欽禾不好說什麽。
羅徵音也沒再繼續這個話題,她走到一幅兒童畫前,看了會後笑着說:“你和樂樂小時候都學過畫畫,可惜你總是沒耐心,樂樂想學但總也畫不好,最後放棄了,這一點他真的不像他的媽媽。”
話說到最後,羅徵音的語氣變得沉了些,目光也放得悠遠。
林欽禾看着那幅楊多樂八歲時畫的畫,畫上是一個小孩牽着爸爸媽媽的手,媽媽有一頭黑色長發,手上拿着一支畫筆,三個人都畫着開心的笑臉。
他又走到那幅畫着桃花流水的畫前,看着畫說道:“不是每個人都要有她的影子,我不是,樂樂也不是。”
就像這個別墅,如果不是他花粉過敏,花園裏一定種滿了那個女人最喜歡的白玫瑰。
羅徵音怔住,久久沒有說話。
陶溪下午出了趟校門,他進了一家開在學校附近的書店,準備去買英語聽力磁帶,因為林欽禾讓他回去練英語聽力。
陶溪有一個初一時買的複讀機,按鍵有些不太靈了,但還勉強能用。
然而他在書店裏找了一圈都沒有找到帶磁帶的聽力書,直到書店的老板問他:“同學,你找啥寶貝呢?”
“我想買高中英語聽力訓練用的磁帶。”?陶溪說。
書店老板是個四十出頭的大叔,穿着一雙塑料拖鞋,神色訝異道:“現在哪個還用磁帶聽英語聽力?”
陶溪一愣,不用磁帶用什麽?
老板看了眼陶溪身上穿的校服,說道:“你們文華一中不是不禁電子設備嗎?他們都是用手機或平板啊,随時可以聽,磁帶多不方便。”
他說着從書架上抽出本英語聽力書,指給陶溪看:“買了書,裏面就會給你一個音頻文件的下載網址和二維碼,你用手機掃描下就能下載了聽。”
陶溪想起林欽禾經常戴的無線耳機,有些手足無措地說道:“好的,我先去看下別的教輔資料。”
他剛要轉身走,卻被老板拉住:“诶你等等,我去庫房裏翻一下,沒準能翻到之前積壓的磁帶。”
老板翻了好一會終于找到了好幾年前沒賣完的聽力磁帶和書,用手拍了拍上面的積灰,笑嘻嘻道:“其實我也覺得磁帶更好,學生用手機肯定忍不住要玩游戲聊天,誰知道是在聽英語還是在聽歌?”
陶溪點點頭,剛要掏出錢買,老板卻擺手道:“送你了,本來就是要丢的。”
陶溪并不想白拿人的,兩個人推了幾番,最後陶溪從書店裏買了些其他的教輔書才接受了那本免費的聽力書和磁帶。
他回到空無一人的寝室,拿出那個老式複讀機,當時為了買這個複讀機他攢了很久的早飯錢,買到後在上面小心翼翼地貼上了貼紙,寫上自己的名字,生怕被人拿走了,這可是他除了電子表之外唯一的電子設備了。
把開機鍵按了好幾下複讀機才慢悠悠開始工作,他将新買的磁帶放進去,插上一根壞了一只的耳機,聽到聲音出來了才松了口氣。
做了一小時英語聽力後,陶溪按照上午林欽禾劃的各科重點,做新買的教輔書上難度比較大的題目,不太懂的就把題號框起來,然後折起書頁,等着明天中午午休問林欽禾。
一想到第二天中午林欽禾會給他輔導,陶溪就忍不住趴在桌上小聲笑起來,明明寝室裏沒人,卻好像怕被人聽到似的。
就像他小時候,郭萍去鎮上回來偶爾會給陶樂帶棒棒糖,他有時會分到一根,但他從來不會像陶樂那樣拿到就吃了,他總是會揣在荷包裏很久,時不時悄悄拿出來看一看聞一聞,生怕被陶樂看到要去,等到糖紙被黏的快要撕不下來了才會吃掉。
除了晚上出去随便買了個手抓餅吃了,整個下午和晚上陶溪都在寝室裏學習,晚上睡覺前都還戴着半只耳機聽九磅十五便士。
本來以為學了一天會一夜無夢,但他晚上卻做了個夢,夢到白天他坐在教室裏看旁邊的林欽禾幫他改卷子,突然林欽禾的手機震動,他接通電話一會後說:“好,我等會帶陶溪回家。”
然後他們一起坐大巴車回家,車開了很久很久,陶溪正想怎麽還不到呢,車終于停了,他和林欽禾下車一看,結果并不是林欽禾的家,而是桃溪灣的清水河畔。
桃花開滿了春日山坳,溪上桃花無數,花上有黃鹂。
他邀請林欽禾去半山腰上的自己家裏坐坐,林欽禾卻皺着眉說:“我不喜歡這裏。”?然後就轉身走了。
他鉚足勁在後面追,大喊我把桃花樹砍了怎麽樣,卻鬼打牆一樣怎麽都追不上。
醒來後陶溪都覺得自己跟跑了二百裏地似的,喝了好幾口水。
作者有話說:
不急,會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