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沖喜第36天 套路不管用了(一更)

重陽之後, 葉雲亭果然如先前所說,去蘅陽院請了老王妃出面,幫忙操持十五的酒宴。

酒宴時間定在了十五這日, 大部分事宜都有下面人操辦,又有朱烈與五更從旁協助,葉雲亭只需總攬大局便可。只是他們幾個都是男子, 酒宴當日卻還有女眷出席,諸多安排都不知是否妥當, 如今葉雲亭請了老王妃來坐鎮,倒是正好解決了這個棘手問題。

老王妃荊釵素服坐于堂上,未施粉黛,但氣色瞧起來卻比重陽那日好了許多。她不緊不慢地翻看着葉雲亭遞過去的酒宴儀程冊子,點出來幾個問題叫下面人一一改進, 才看向葉雲亭道:“這事本不該交給你辦, 也是辛苦你了。”

歷來府中酒宴, 是當家主母操辦,大管事從旁協助。但王府遭逢大變,忠心的老管事被殺, 她又不理府中諸事。這擔子可不就得落到了葉雲亭身上。

方才她細細翻閱了儀程冊子,發覺酒宴安排雖有不足, 卻都條理分明。尤其是冊子上那一手字, 如雲行流水, 秾纖間出,風骨灑落。字雖不連但氣候相通。叫人十分驚豔。

老王妃出自涅陽沈家,沈家雖是以軍功立家,但祖輩一向看重族中子弟學識文采,她當年在閨中之時, 亦飽讀詩書,熟知四書五經。

因此再看葉雲亭時,眼中便帶上了憐惜。

這些年她雖然不理諸事,但并不代表她看不懂如今局勢,葉雲亭被送入王府沖喜,不過是因無人撐腰,枉做了犧牲品罷了。

倒是可憐了他滿腹學識與通透心思。

葉雲亭笑了笑:“談不上辛苦,大部分都是朱烈與五更在忙。”

老王妃搖頭,略一沉吟後道:“左右我除了禮佛也無事可做,日後這府中事務便交于我吧,有倚秋幫襯着,我還能幫你們看顧幾年。”她看着葉雲亭的目光十分慈和:“含章他爹是個不守規矩的,這王府裏也就沒什麽規矩。你雖說是嫁入了王府,但也不必拿後宅婦人那套約束自己。”頓了頓,才又繼續道:“雖說不能科舉做官,但旁的事情盡可以去做。”

她神情柔和地凝着葉雲亭,顯然是真心為他打算。

葉雲亭聞言微愣,随後心中劃過絲絲暖意,真心實意地道謝:“多謝母親。”

老王妃擺擺手:“你自去做別的事吧,酒宴便交予我。不必在這陪着我白耗功夫。”

葉雲亭有些遲疑:“母親莫要太勞累……”

“放心吧,我身體硬朗着。”老王妃睨他一眼,眼中就含了絲絲縷縷笑意:“你出去時,順道将倚秋喚進來。”

葉雲亭聞言這才起身,躬了躬身方才退了出去。

離開前廳,行到花園,正遇見自門外而入的李鳳歧。

李鳳歧身邊還跟着一人,黑色披風,緋紅官服,颌下有須,面容端方方嚴肅,卻是葉雲亭許久未見的舅父,大理寺卿王且。

他不知道王且怎麽忽然來了王府,是尋李鳳歧有事還是來看他?

怔楞了一瞬,葉雲亭斂下諸多猜測,上前行禮:“王爺,舅父。”

王且“嗯”了一聲,眼神有些複雜:“看來你在王府過得不錯。”

“全托王爺的福。”葉雲亭語氣淡淡,親近不足,生疏有餘。

他與這個舅父,實在連熟悉都談不上,

這些年裏,他見這個舅父的次數不超過十次,每次見面都是母親祭日,不外乎就是王且客套又疏離地詢問他在國公府過得如何,而他一應說好。再之後,便是相對無言。

他早就習慣并且接受了外家這樣的冷待。

如今驟然相見,心中未生波瀾,只是有些淡淡疑惑。

王且似也不知道該如何與他交談,默了默。解釋道:“殷承汝之案已有進展,我有些事情需尋朱副都督相問,想着許久未與王妃見面,是以才來王府拜訪。見王妃過得好,臣也就安心了。”

“勞舅父憂心了。”葉雲亭滿臉客氣。

一來一回,話又至了末路。

李鳳歧見不得葉雲亭與人客套假笑的模樣,也懶得再理會王且,轉着輪椅上前,自然拉過他的手道:“舅父尋朱烈有正事,我們就不在這打擾了。先去用膳吧。”說完回頭看王且:“舅父有公事在身,本王就不留你用膳了。”

王且拱手點頭:“此行公事在身,王爺不必客氣。”

李鳳歧朝他略略颔首,捏了捏葉雲亭的掌心,示意他推着自己離開。葉雲亭也覺得氣氛實在尴尬,他與王且實在沒沒什麽情可敘,便依言推着李鳳歧往後院行去。

王且站在原地,看着兩人背影,眸色難辨。

這些日子,他聽說過不少傳聞。好的壞的皆有。但最多的便是聽說永安王為了全自己的面子,還特意與王妃去昭和正街閑逛做戲,不少朝臣都說永安王能謀擅忍,連男王妃這樣的屈辱都能咽下去,恐怕這次是宴無好宴。

永安王與皇帝之間的争鬥自殷承汝謀反一案後,便被徹底擺在了明面上。朝臣們都忙着斟酌利弊好站隊,而他卻一心一意只想扳倒殷家,折了葉知禮的臂膀。

他今日來,早知會見到葉雲亭。聽多了各種傳聞,也做好了他過得不會太好的準備。

卻沒想到當真見到後,發現他比在國公府時挺拔了許多,眉眼間是從前沒有過的從容氣度。

“晴娘。”王且負手望天,低聲嘆息:“他越來越不像你了,但願我的猜測是錯的……”

若是真的,那葉知禮便是剝皮拆骨,也贖不清犯下的罪。

這邊,葉雲亭推着李鳳歧回了正院,

兩人一路無話,還是李鳳歧先開了口:“殷承汝私自屯兵意圖謀反一案已經有了進展。”

說起正事,葉雲亭不得不抛開私人感情,他對殷承汝一案的進展還是十分在意的:“進度如何?”

“前些日王且已經派人前去冀州取證,不知他以何方法,拿到了殷承汝調兵的證據。”李鳳歧說。

王且四十有餘,掌管大理寺卻已經十多年,在查案上還是頗有手段的。

他與葉知禮有舊怨,而殷家是葉知禮的姻親,葉殷兩家這些年守望相助,關系十分親近。他要想撼動齊國公府,便只有先折斷葉知禮的臂膀。

只要能定下殷承汝謀反的罪名,等殷承汝一死,殷家遭逢重創,而葉知禮卻未曾盡心周旋,兩家必生間隙。

為了盡快給殷承汝定罪,王且的動作不可謂不快。

“能證明他私自調兵,那罪名就定了一半,”葉雲亭道:“只是若要說是謀反叛逆,恐怕證據還不夠吧?”

李鳳歧颔首,漫不經心地笑:“所以他來尋朱烈了。”

“副都督手裏有證據?”葉雲亭實在好奇。

殷承汝謀逆一事,完全是李蹤給朱烈下套栽贓不成,結果反把殷承汝給搭進去了。下套栽贓是真,謀反叛逆卻是莫須有之事,他好奇朱烈那兒能有什麽證據能給殷承汝定罪。

“大公子想知道?”李鳳歧挑眉,下巴揚了揚:“附耳過來,我說與你聽。”

“……”

這句話聽着十分耳熟,上一次在轎子裏時,李鳳歧也是這麽說的。然後便……

葉雲亭及時打住,沒再繼續回憶。他目露警惕,道:“罷了,這等機密要事,我還是不聽為好。”

說完當真低眉斂目,開始泡茶。

果然已經對他心生戒備了。

李鳳歧遺憾地啧了一聲,到底還是說與他聽了:“殷承汝是沒有謀逆之心,但他與西煌有往來卻是罪證确鑿的,朱聞前日方才快馬加鞭将證據送了來。”

殷承汝是殷嘯之的嫡次子,位至冀州刺史。位高權重,也頗有能耐。但只有一點,他十分癡迷于訓隼。

渭州盛産獵隼,而冀州又與渭州相鄰,往年殷承汝常常會尋機會親去渭州搜羅品相好的獵隼。彼時李鳳歧與殷家之間并無仇怨,對此也就睜只眼閉只眼,偶爾朱烈還會與之比一比,看誰捕到的隼最好——被葉妄轉贈給葉雲亭的獵隼阿青便是如此來的。

但如今兩方起了沖突,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從前任何一個纰漏,便都可以拿來做文章。

坐鎮北疆的朱聞本意只是将他私自離開冀州、潛入渭州之事拿出來做文章,卻沒想到順着查下去之後,卻發現殷承汝竟與西煌商人有所往來。

朱聞抓住了那商人,自商人手中拿到了殷承汝與之來往的書信。書信大多是談論獵隼買賣之事,大多都不具名,唯有時間最近的一封,涉及一只品相極好的獵隼,交易金錢數額巨大,殷承汝似無力一筆付清,方才加蓋了私印,以作保證。

“其實這本也沒什麽,以殷家的地位,李蹤不會輕易殺他。”李鳳歧笑了一聲,嘆息道:“可惜他運道不好,朱聞派出去的探子探到,就在殷承汝囤兵邊界五日後,西煌軍中也有異動,有一小支精銳陳兵兩國邊界。”

私自調兵囤兵,與西煌商人往來,而偏偏在這個時候,西煌軍還有了動作。

三件事加在一起,這回殷承汝就是有一百張嘴,也洗不清通敵叛國的罪名。

李鳳歧眼中掠過狠意,冷然道:“殷承汝這回,必死無疑。”

殷家既敢與李蹤合謀,欲除玄甲軍取而代之,那就要做好被反撲的準備。

“殷承汝一死,殷家猶如斷了一臂,對皇帝必然也會心生怨怼。”葉雲亭接着道。

殷家是為李蹤做事,結果事情敗露,皇帝卻保不住人,殷家必不會輕易揭過這樁事。

“沒錯。”李鳳歧笑:“這回還要多虧了王且,不是他動作如此之快拿到了調兵書信,殷承汝和冀州軍上下齊心抵死不認,也沒那麽快能定死他的罪。”

“王爺是有意拉攏舅父?”葉雲亭聞弦歌而知雅意,他語氣有些遲疑:“只是我與舅父實在不親近,恐怕幫不上忙。”

舅父大約是記恨父親的薄情寡義,連帶着對他也并不喜歡。

聽奶娘說,他母親年幼失怙,與舅父相依為命長大。長兄如父,後來舅父考取功名,官至大理寺少卿,對唯一的妹妹十分寵愛呵護。當年他父親已經襲了齊國公的爵,卻上門求娶,舅父覺得門第相差太大并不太同意,但無奈母親心儀父親,加上父親多次保證,才迫于無奈同意了這門親事,

結果成婚不過三年,母親便難産去世。不出一年,父親續娶殷氏,又一年,殷氏有孕,而後生下了葉妄。

而王家至此與齊國公府,幾乎斷了往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