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五十年代小奮鬥

宋紅米看着半大的一群小雞,很是有成就感。

這可是她親手養起來的。

從挑雞蛋到孵化到喂養,全程參與。

她運氣不錯,三十個雞蛋,最終出殼了二十六個。

其中母雞十六個,公雞十個。

沒辦法,概率問題。

在沒有機器的條件下,誰也拿不準孵化出來的是母雞還是公雞。

不對,應該是小雞孵化出來了,也看不出來公母,得等長一段時間了,才能做出判斷。

柳宵哥那邊,一共四十二個雞蛋,多出來的是他後娘湊的。

一共出殼三十五個,後來還被黃鼠狼咬死三個,剩下的三十二個小雞,母雞十九個,公雞十三個。

公雞這麽多,一般情況下都是養大賣肉。

不下蛋的公雞一家頂多養一個,多了浪費糧食。

公雞的作用是打鳴、看家鬥黃鼠狼,還有産受精雞蛋。

其他的就沒啥大用了。

emmmm……肉是真不賴。

現在宋家二十只母雞,可是産蛋的還是原來那四只。

Advertisement

小雞要産蛋一般情況下需要四個多月,挺漫長的生長期。

不過因為家裏雞食好,小雞比同期孵化的大一圈,宋母就說過這麽長下去,不用四個月就能下蛋。

“都多吃點,快快長大,快快下蛋。”宋紅米看着這群小雞仿佛在看無數的雞蛋。

她還是覺得小雞有些少了。

要是有五十個母雞,一天收個四五十個雞蛋,一個雞蛋兩分錢,她們家的收入就是小一塊,一年得有小三百塊(冬天天冷雞不下蛋)。

兩年夠蓋房子的了。

可是她不敢。

現在家裏雞還好說,畢竟大部分是小雞,再加上公雞不會留下,所以最後也沒那麽多。

在村裏不算打眼。

她怕劃分成分,她家一定要做貧農的。

好在等蓋了房子,她家就沒大的花銷了。

在五九年之前能攢下一筆錢。

而且宋家村地理位置優渥,背靠大西山。

山裏也山珍有野物,更有泉眼。

真到了那天,這山能救命。

她即使提前預知到了災禍,也是有心無力的。

她準備的物資夠幾家用就不錯了。

想要全村子都度過難關,靠她和柳宵哥不現實。

宋紅米結束胡思亂想,還是那句話,車到山前必有路。

她要去看看新地基去。

這地基就在她家後邊,本來是個水泡,水泡沒水了,也留了個坑。

好在不算深。

但之前都是雜草。

宋爹宋母她們先把草割了。

這些草就留在原地暴曬,同時要把土地翻開。

草曬幹之後焚燒,為了加熱翻開的泥土。

這樣燒過之後,就不容易長草了。

宋紅米猜測這是因為破壞了土裏的營養。

最後才是墊土和用石滾子夯實。

不管是做地基還是谷場,必須夯實,這樣土地經過壓縮,一般情況不會下陷。

“地方真不小。”宋紅米感嘆一句。

誰讓北方地廣人稀呢。

上輩子父母留給她的房子有八十多平,還算公攤,就是那樣,她都覺得挺大的了。

沒想到這輩子房子更大,确切的說院子真大。

就是這個年代的蓋房水平太一般,房間布局也不合理。

不過對于這些,宋紅米是不準備參合的。

還是那句話,她不想讓家裏顯得太特別。

突然傳來宋小弟的聲音,“小姐,你幹嘛呢?”

宋紅米扭頭,居然看到了柳宵,“柳宵哥,你來了。”

“嗯,找你寫作業。”柳宵揚了揚書包。

宋紅米知道這是借口,她已經幫他将一年級的知識點全部撸完了,準備學習二年級的了。

“好啊。”宋紅米痛快的答應了。

最近柳宵哥經常來宋家寫作業,宋爹娘都習以為常了。

“小弟,你也過來。”宋紅米把要溜的宋小弟摁住。

小家夥腦袋絕對夠用,就是坐不住,屁股跟長了釘子似的。

不過她也有辦法對付他,規定學習多少就給他一塊糖或是半塊糕點,暫時看來效果很不錯。

明年宋小弟入學,完全不是問題。

三人回了宋家,不過沒進屋,就往外頭搬了個飯桌和三個小凳子,放到了棚子下面。

現在天氣越來越熱了,棚子下面能有些陰涼。

宋紅米花三五分鐘給宋小弟出了一頁題,前面是數學,多是填數字,一百以內,也有幾道三以內加法。

後面是語文,填寫簡單的一些字。

有些複雜的字她甚至寫了大半,讓宋小弟填寫缺的筆畫。

“寫全對了就可以出去玩了。”宋紅米又給宋小弟一個小筆頭。

柳宵掏出一疊報紙,“我在縣裏舊品站買的,日期比較新。”

宋紅米有些興趣,“我看看。”

是《人民日報》。

之前她和柳宵哥抱怨過,在宋家村消息太過閉塞了。

沒想到柳宵哥就記在心裏了。

她知道這個年代報紙可不是想買就能買的,是需要單位在郵政局統一訂購。

這些報紙是一個月前的,還算有些時效性。

“別亂看,老實寫你的。”宋紅米暼了宋小弟一眼。

“小姐,二哥去縣城了,坐牛車去的。”宋小弟說完又低頭寫了。

宋紅米挑挑眉,她還真不知道,宋二哥去縣城幹嘛。

又瞅瞅宋小弟,這小家夥消息一向靈通。

宋紅米揉揉他的小腦袋,“二哥肯定是有事。1+2=3,為啥2+1=2?重新算。”

宋紅米将報紙分成兩份,遞給柳宵哥一份。

兩人安安靜靜的看了起來。

很多內容她都是一掃而過,但是有一條讓她格外關注了起來。

她拿着鉛筆在一塊豆腐塊大小的報道上畫了個大圈。

然後将那張報紙單獨的疊放了起來。

柳宵注意她的動作,用眼神詢問她怎麽了,宋紅米搖搖頭,暼了眼宋小弟。

柳宵點點頭。

好一會,宋小弟解放似的大喊,“小姐,我寫完啦!”

“你自己檢查了麽?”宋紅米就是要從開始就養成他這些習慣。

宋小弟連連點頭,宋紅米才将紙拿了過來,快速的檢查,“可以了,去玩吧,別下水泡子!”

現在天氣熱了,這群孩子越發的喜歡去溝邊了。

“我不去,我找二狗剩他們去打鳥去,他有彈弓。”宋小弟話語中藏不住的羨慕。

宋紅米嘴角抽抽,不就是彈弓麽。

這個對于宋爹來說不要太簡單,但是卻一直沒給他做。

主要是這群小孩子沒有分寸,得了彈弓就讨嫌。

射麻雀射鳥就不提了,他們還射人射玻璃。

這就太膈應人了。

宋紅米還聽宋母說,車圃子村有個小男孩拿彈弓射小丫頭,把個小丫頭一只眼睛弄瞎了。

兩家為了這事兒都結仇了。

就因為怕宋小弟有個彈弓也招三惹四的,宋爹和宋大哥誰也沒給他做。

可是小男孩天生對“武器”感興趣,也是沒辦法。

宋紅米叮囑兩句,讓他別随便亂用人家的彈弓,就讓他去玩了。

柳宵湊了過來,“看到什麽消息了。”

宋紅米小小的嘆口氣,将那張報紙展開,推過去,“這個,柳宵哥你先看看。”

這個新聞報道的是安徽那邊在推行農村合作社。

個人土地收歸集體,全村一起種植,一起分配。

柳宵哥倒吸口涼氣,“還能這麽幹麽。”

在他意識中,很有些不可思議。

在他印象中,大昌變革過,但是想把個人土地收回來,那是做夢。

皇帝敢這麽做,絕對一堆人起來造反。

宋紅米壓低了聲音,“和你說過吃大鍋飯的事情,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但是我沒想到會這麽快。”

她以為還有兩三年的時間呢。

柳宵搖頭,“一起勞動,一起分配,那些懶漢可享福了。”

宋紅米又給他講解了公分,“我擔心的還有別的,到時候一旦財産歸集體,就是一棵樹一條魚也不能私拿了,還有家裏的雞也太多了。”

這群雞她可是費了不少心血呢,還沒享受到成果呢。

柳宵皺了下眉頭,“那咱們怎麽辦?”

宋紅米搖頭,“這是大勢,咱們只能去适應。”

柳宵建議道,“要不我們把銀大頭都換了,然後買糧食和布。”

只要有這兩樣,日子就不會太差。

宋紅米何嘗不知道,手裏有糧心不慌,但是,“咱們現在就買,放哪啊?而且放好幾年還能吃麽?”

又想到她那個不争氣的空間了,但凡大點,她也能有些底氣。

柳宵也愁,主要是有些事情沒法和家裏人說。

他們自己來辦,是有些困難。“我還是分批将銀元換了再說,不管買不買,手裏有錢總是好的。”

宋紅米對這一決定也是贊同的,“還是要注意安全。我尋思着糧食先不着急,即使以後是合作社了,糧食一時半會的也不缺。咱們在大後年之前找到能藏糧食的地方就可以。柳宵哥,我覺得還是得進山。”

如果真藏糧食,沒有比山裏更适合的地方了。

柳宵卻是不同意,“不行!山裏太危險。老宅不行麽?”

“老宅啊…備選吧。我是尋思着在山裏找些地方,種點土豆、地瓜之類的,真有鬧饑荒的那天,可以救命的。”宋紅米也知道她有些理想主義了。

山裏因為樹木繁多,其實并不适合種植。

因為樹木、野草會搶奪營養,即使種了,長不長得大都兩說。

她也不是聖母,沒有普渡天下的心。

相反她挺自私的,她這麽做也是為了自己,為了柳宵哥和家人。

“我們可以提前準備糧食,但是真到了那一天,有糧食也許是個災難。”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大家都能有些希望。

柳宵聽懂了,他曾經生活在皇城,最是明白人心險惡,拍拍紅米的手,以做安慰,扭頭看向大西山,看來這山還真得進。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