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五十年代小奮鬥(23)

兩人就二道販子的事情仔細商量了下,認為這不失是個好辦法。

但是必須要找到口碑比較好的,她們到底人小力薄,怕被黑吃黑。

而且雞蛋不能放到一個籃子裏。

她們想要的糧食有些多,如果只在一個人那裏買,後續可能會有麻煩。

“那我就先去找兩個二道販子,等到新糧食下來,每人那裏買五十斤稻米,一百斤的高粱,剩下的我們自己來。”柳宵說完扭頭看向宋紅米。

“我和你去,到時候我把空間清空,能裝不少呢。”宋紅米強烈要求,這個關鍵時刻她不能缺席。

別的不說,她的空間還是能幫上忙的。

“好,我們一起去。”柳宵握了下宋紅米的小手,立馬就放開了。

不過兩人都知道,事情定下了。

宋紅米很喜歡這種兩個人一起努力的生活。

讓她很有動力。

不過光靠星期日去黑市肯定不行,跨度太大了,秋收假倒是不少日子,可以考慮利用一下。

她們要買的糧食可不是小數目。

所以下個月她們可能要請假。

老師對她一向不錯,請假的問題不大。

但是也要把知識提前學了,不能落下課。

Advertisement

任務不輕松啊。

不過現在還是好好逛逛供銷社,這點休息時間還是有的。

……

宋紅米還是頭次進縣城。

她今天穿的是宋爹的舊衣服,全是補丁那種。

本來是宋母給宋大姐,讓她裁了做鞋子的。

這時間正是秋收最忙的時候,宋大姐忙的沒時間。

就讓她翻出來了,套在棉襖外頭。

她還帶了帽子和口罩,布票是柳宵哥弄來的,用煙換的。

然後在鎮上成衣鋪子做的。

仿制的軍帽。

這時候戴這樣帽子的比比皆是。

就是沒地兒買墨鏡,要不然她也算組裝到了牙齒。

柳宵在“改頭換面”這塊比她更有經驗。

兩人下了牛車,直奔黑市而去。

路上,宋紅米就在四處打量,跟土包子進城似的。

更繁華的現代化城市她當然見過。

但是五十年代的小縣城她還真是頭一次見,肯定有好奇心的。

縣城還真有樓房,多是二層的。

還看到了兩輛老牌解放大卡車。

自行車相對多點,但也只是一點。

“這縣城…”宋紅米一時間感覺有些複雜,找不到一個準确的形容詞。

房屋不閃亮,還有些破舊,人們都很瘦弱,進城這麽長時間,她沒有看到一個胖子,身上的衣服都是灰撲撲的帶着補丁的,但是一個個都是擡頭挺胸精神抖擻的。

怎麽說呢,就是有奔頭的那種狀态。

“城裏的生活要比農村好很多,如果有能力,咱們盡量讓家人進城生活。”柳宵還記得他第一次見到汽車的震撼。

雖然他聽紅米給他講過。

但都比不上親眼所見。

宋紅米覺得這好難。

因為未來幾年的大形勢是從城市到農村。

她們想逆流而上已經很困難了,何況是帶人。

而且現在戶口管理嚴格,沒介紹信,他們連村裏都出不來。

真想出來,只能靠她們自己,她和柳宵哥可以力所能及的幫忙。

但是指望他們全程帶飛,累死她倆也不成。

不過這話未免有些掃興,也就不說了。

“前頭就是黑市了,把口罩戴上吧。”柳宵提醒了句,自己也将套帽拉了上去。“跟着我,有事就大喊。”

說完他率先走了進去。

這是兩人之前商量的,她們一起來,但是分開行動。

但是也不是徹底分開,就是想讓外人以為她們是互不認識的。

宋紅米跟在柳宵身後,距離不用太遠,這樣發生緊急事件,一嗓子對方就能聽到。

她一心二用,除了盯着柳宵哥,她還對黑市很有興趣。

難忘的第一次。

人很不少,來去匆匆,不過很安靜,很多人都半遮着臉,她和柳宵哥的裝扮并不突兀。

賣東西的也不叫賣,就靠在牆邊,把背簍放地上,讓人們打量,并不往外拿。

估計是方便随時跑路。

有賣黃豆的、土豆的,也有賣蘋果、紅棗、糕點的,更有各種菜幹、山貨和稻谷高粱。

種類不少,但是肉類很少。

她沒看到豬肉、雞肉,只看到幾條小鲫魚。

不能想了,要不然又要饞肉了。

她看到柳宵哥已經買了半袋稻谷了,今年的新稻谷。

正經不少,看着能有二十多斤的樣子。

他走了出去,宋紅米又四處看看,然後也跟了出去。

兩人拐進一處小胡同。

“二十八斤稻谷。”柳宵小聲說道,“九分錢一斤不要票。”

宋紅米點頭,“還算正常。”

她将手伸進破口袋,将裏頭稻谷都放入空間,“還能放很多。”

兩人又去了縣城又一處黑市,那邊規模更小。

但也買到十幾斤稻谷。

之後也差不多中午了,兩人随意找了個地方吃了帶來的饅頭。

為了省事,她們也沒帶別的。

“現在檢查還不是很嚴格。”宋紅米咬了口饅頭,因為之前放空間裏,饅頭還熱乎呢。

她說的是介紹信檢查。

來縣城,她們搭的是牛車,自然沒人檢查,等進了縣城,路上也沒巡邏的,也沒人檢查。

估計要是住旅店或者是坐火車買票之類的,肯定就有檢查的了。

“就怕市裏查的嚴。回頭我就說去市裏新華書店買俄文參考書,讓我爹給我開張介紹信就是了,有備無患。”他也怕被檢查,到時候說不清,“要不我先去市裏探探路。”

宋紅米嘆口氣,“哎,村長是我大伯,這介紹信倒是不好開了。”

因為她只要扯謊,就很容易露餡。

“沒事,回頭看看村長給不給空白介紹信,到時候就可以随便添了。你不去也沒事,無非我多跑兩趟。”柳宵安慰道。

宋紅米不同意,“不行,不能缺太多課。”

今天是秋收假最後一天,她們這次是用和老師借書的借口出來的。

“不會的。現在咱們就買了四十多斤稻谷了,下午再跑兩趟,一百斤問題不大,再買些雜糧的話,二百斤都不是問題。黑市賣糧食的比我預想的多。”這也算是個好消息吧。

之所以沒頻繁在一處黑市夠買,就怕有人認出來。

畢竟他們個頭還是太顯眼了。

這樣兩個黑市來回跑,黑市人、流量大,上午、下午就不一定是同一批賣貨的了。

“這也是因為有的村子秋收完了,很多老百姓分了糧食手裏沒錢,不得不賣口糧。過了這段日子就不一定好買了。”宋紅米也覺得這個開局還算不錯。

“我也是這麽想的,趁着價格合适,多買些。”柳宵就怕準備不夠充分,讓紅米在未來吃苦頭。

宋紅米握起小拳頭,加油!

作者有話要說:晚安。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