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五十年代小奮鬥(34)
一眨眼,開學一個多月了,已經進入十月下旬了。
學校、宿舍,宋紅米都适應良好。
畢竟上輩子她也是念過大學的,還當過社畜,情商不低的。
除了最開始宿舍人多事雜,大家夥需要磨合,有些小煩,但是習慣了也還好。
主要是宿舍另外七人性格都不錯,再加上她現在“小妹妹”年紀,都會自覺不自覺的讓着她,雖然有些無奈,但她卻實實在在得了好處。
不過她也沒因為年紀小就躲懶,輪到她值日,她也是仔細做的。
畢竟宿舍她也要住。
至于學習就更輕松了,學的都是基礎,老師教的又認真。
以她的底子,沒有任何困難。
好像“神童”裝久了,真的在學習這塊開悟了。
也算意外之喜了。
同學的學習熱情還是很高的,她也深受感染。
下課了,除了去廁所,基本上都在學習。
當然這也有些緣由。
宿舍沒電,只有一盞油燈,然後給發燈油票,宿舍長統一買。
可想而知光亮微弱,加上宿舍沒有書桌,所以學生們只好盡可能利用白天的時光來學習。
Advertisement
宋紅米也和學姐打聽過宿舍怎麽不安裝電燈。
後來才知道不是因為技術問題,而是電費太貴了。
有點像上輩子買得起手機,用不起通訊費一樣。
雖然知道後世,華國的電費一等一便宜,現在她仍然是沒電可用。
起碼在宿舍是這樣。
所以很快她也就和舍友們适應了早睡早起。
天黑了就躺床上,和宿舍小姐姐們來五毛錢的“宿舍會議”。
談談學習聊聊八卦,自然也少不了帥哥和文藝青年。
然後美滋滋睡覺,早上不到五點就起床,收拾收拾就去晨讀。
學校有個閱讀教室,裏頭是有電燈的。
每天早晨五點開門。
在五點到太陽升起這段時間,是開電燈的。
不過閱讀室沒有課桌也沒凳子,人們只能站着讀書。
就是防止有人占座不出去,而且站着也能塞更多的人。
她和柳宵哥約定好了,每天在閱讀室碰頭,然後一起去食堂吃早飯。
省中專食堂。
“哎,還是沒了。”宋紅米有點憂愁。
吃了一個多月,蘿蔔條和肉醬全部告罄。
她們早餐通常就是每人一碗苞米面粥、一塊粗糧饽饽,外加一個水煮蛋。
粗糧饽饽挺大的,每次她都會分一半給柳宵哥,這樣正正好好。
每頓早餐,她最期待的不是水煮飯,而是從家裏帶來的蘿蔔條,可惜已經沒了。
“這麽愛吃,那就給家裏寫信要些。”柳宵不覺得多難。
宋紅米皺了下眉頭,“可是秋收呢。”
而且前段時間又鬧了一場大蝗災,都上報紙了。
市裏自然也有,當時學校還放假,讓學生們專門撲蝗蟲呢。
“正好寫信問問情況,和自家人有什麽不好意思的,而且即使收成不如意,咱們兩家應該也沒事。”柳宵意有所指。
宋紅米想想也是,“行,那我回去就寫。”
反正她要的又不是多好的東西,一點蘿蔔幹鹹菜而已。
“下次多準備幾個罐頭瓶,一口氣準備一學期的。”她們還是沒經驗啊,反正放在空間裏又不會壞。
柳宵在心裏記下,準備回頭買個黃桃罐頭去,這樣紅米吃完了,不就有幹淨的罐頭瓶子了麽。
罐頭票學校不發,但是黑市常有。
這種奢侈品,不是必需品,很多家庭即使得了也不願意花錢買,更願意賣出去,然後買一些更實用的。
今年農村不好過,市裏也難。
聽說定量糧都沒有細糧了。
“對了,水煮蛋還有多少?”柳宵問道。
“還能吃到星期日,咱們算好了的。”早上一顆水煮蛋,兩人都吃了好幾年了。
最開始,他們在大集上買,然後偷麽在家裏煮熟了。
後來家裏養小雞了,靠着蹭雞蛋,兩人也沒斷過。
等到了市裏,剛開始是在食堂買。
價格不貴,特別是在有菜票的情況下,甚至比在外頭買生的還便宜。
但是數量少啊,不搶根本吃不到。
所以她和柳宵哥還是在黑市買,然後送了食堂一大廚一包熊貓煙,得了以後可以随便過去煮雞蛋的承諾。
她們也不過分,一買就是十多天的,這樣一個月頂多麻煩那位大廚兩次。
剩下的幾天,她們可能會換個口味,比如換成蛋羹,不過更難搶就是了。
“那這星期日去黑市一趟,順便逛逛商店,你不是要買布麽?”柳宵見紅米吃完了,開始收拾飯盒。
宋紅米一邊點頭一邊将罐頭瓶子塞書包裏,明明有空間,卻不敢用,“還是先去黑市,看能不能再買兩張布票,把你的那份也做了。”
“有就做,沒有拉倒,我不那麽需要。”他一個男的,不必那麽精細。
“有總比沒有好。”宋紅米還是傾向做的。
因為柳宵哥也需要隐私啊。
不過他因為睡相好,選擇了上鋪,倒是比下鋪清靜一些。
她要做的就是個帷帳,也是她突然想起來的。
也不做複雜的,除了靠牆那面,其他三面用深色土布圍上。
是那種用鐵絲可以拖拉的,這樣在拉上簾子的時候,就會有個相對的密閉空間。
不用的時候,拉到一邊,也不會妨礙采光。
“走吧,上課去。”宋紅米又活力滿滿了。
馬上就要期中考試了,她還想要獎勵呢。
兩人不同專業,教室離得有些遠,所以只能同路一段,也就分開了。
下課的時候,宋紅米已經拿出信紙準備寫信了。
先給宋爹、宋母寫一份。
開頭問好,問問家裏的情況,也提了秋收。
更多的是勸她們多注意身體。
關于那筆糧食,她一個字也沒提。
危險的信息怎麽能落在紙上呢,太不明智了。
之後她寫到,想讓宋爹幫她做兩個小木桌,可以放到床角那種。
尺寸她已經良好,為了讓宋爹做的更放心,她上次在黑市還買了把木尺。
以後宋爹和宋大哥做家具就能用。
除此之外,她還要個小圓飯盒,用來裝鹹菜之類的。
尺寸比之前用的圓飯盒小兩圈就可以了。
她真的是受夠了,總帶兩個大罐頭瓶子,特別礙事不說,還怕碰碎了。
除了這些,她當然不能忘蘿蔔條。
之後她又單獨寫給宋大哥、宋大姐她們一人幾句。
宋小弟自然要多些。
最最後,是禮物清單。
她在大城市買給家裏人的禮物。
解放鞋兩雙,四十二碼的,不知道誰能穿。
瑕疵紅絲巾一條。
主席勳章兩塊。
加上那把木尺,也就這麽多了。
買禮物好難,不能太貴,又不能太不實用。
要不然回頭準挨訓斥。
将信收個尾,搞定!
将信紙折好,塞進書包,其實是放進空間。
這次要帶禮物,不能簡單的郵信了。
好在可以去找那位趕牛車師傅,請他幫忙送一趟。
半包梅花煙足夠了。
……
時間很快來到星期日,學校放假。
學生們三三兩兩出了校門,大部分都是出去逛街了。
也有極少數家在城裏,回家了。
宋紅米和柳宵自然是沒法子回家的。
不過今天的事情還真不少。
兩人直接跑附近最大的黑市去了。
将口罩戴上,兩人就進去了。
人、流量很大,很是熱鬧。
這麽大規模的黑市,政府很難不知道,只不過政策不嚴,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罷了。
宋紅米看到有一圈人圍着,就知道有好東西。
仗着個頭小開始往裏擠。
怪不得這麽火,原來是賣票的。
有紅糖票、罐頭票、棉花票和香皂票。
票都是好票,但是卻沒賣出去。
聽了下,原來這位想要打包賣。
可是很多人只想要紅糖和棉花。
想要多加兩分錢,結果買票的還是不賣。
“一起買多少錢?”這話是柳宵問的,他也擠進來了。
宋紅米看他用的是成人嗓音,就沒吱聲。
這兩年柳宵哥沒少長,現在裝成人,頂多會被認為是個小矬子。
“八毛五。”賣票的回了聲。
柳宵快速掏錢,掏出一個一塊的,“找錢。”
周圍幾個嬸子着急了,有鬧吵說她先看到的。
也有人和柳宵搭話,問他紅糖票賣不賣。
不過不管賣票的還是柳宵都沒搭理周圍的人,找了錢将票都遞給柳宵,賣票的就利索的擠出去跑了。
柳宵也和宋紅米使了個眼色,也趕緊閃了。
兩人在市場一角集合。
宋紅米樂滋滋的接過幾張票,“不錯,不錯,半斤紅糖呢,哈哈…兩斤棉花!”
驚喜來的太快,她還以為頂多一斤呢。
“這邊天太冷了,一斤夠幹嘛的。”柳宵卻覺得正常。
“我要往家帶禮物,你還買點別的不?”宋紅米知道他也買了雙解放鞋。
柳宵搖頭,“不了,我準備過兩年給我爹買塊二手手表。”
宋紅米明白了,這是準備攢一起買個大的。
這樣也不錯。
“你那塊手表走的正常不?”宋紅米很是關心。
她們在一個月前,在黑市買了塊舊手表。
連表帶都沒有那種。
表盤刮痕嚴重,好在屏幕沒碎。
表還在正常走動。
賣表的說是進口表,戴了也沒幾年。
不過這話沒人信就是了。
而且要價還不低,要四十塊錢。
所以當時都是看熱鬧的,沒人買。
最後柳宵抱着賭一把的心情花了二十五塊買下了。
然後拿到修表店去修,被确認還真的是進口貨。
花了一塊錢清洗、保養,外加一根牛皮表帶。
現在戴在柳宵哥手腕上。
本來是要給她戴的,但是那是塊典型男表,表盤很大,她就沒要。
“正常。”柳宵忍不住摸摸手腕,“修表的不是說了,精心點,再戴個二三十年都沒事。”
宋紅米笑了,“以後可以當古董了。”
不過這樣低價買表的機會卻很難遇到的。
修表店鋪裏的二手表,雖然不要票,但是價格通常要七十塊以上,貴的甚至要一百多。
一點不符合二手貨規律。
“好啊,我們就拿它做傳家寶,一代代傳下去。”
宋紅米:她感覺被吃嫩豆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