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五十年代小奮鬥(36)
宋紅米沒想到宋爹動作會那麽快。
畢竟她還要兩張木桌呢。
家裏的木桌都沒有合尺寸的,要現做。
結果不到四天,就讓趕車師傅給送來了。
因為上次宋紅米就有考慮接收的問題。
本來是要留自己的具體班級、姓名的。
被攔下了。
最後留的柳宵哥的。
所以宋紅米還是中午吃完飯的時候才知道東西到了。
“柳宵哥,信呢?”宋紅米着急看信,“你怎麽不早說。”
柳宵從書包裏掏出厚厚的一封信,“早說你就不好好吃飯了。和我去趟宿舍吧。”
東西他都搬宿舍去了。
宋紅米拿着信摩挲着,卻是沒拆,“我回宿舍再看。走吧。”
兩人出了食堂,奔男宿舍而去。
“有我一張小桌子?”柳宵看到兩個小桌子,就知道有他的份。
宋紅米颔首,“嗯,咱倆一人一個。過些日子天該冷了,學校會燒爐子,到時候宿舍肯定比教室暖和,我們可以在宿舍看書。”
Advertisement
教室也燒爐子,但是教室空間多大,再加上門開開關關的,藏不住暖氣。
她有些懷念她的大草鞋、草墊子了。
“我問過學長,學校是生爐子,可是給的煤有數,基本就夠晚上燒的,想要多燒,得自己掏錢。”柳宵和紅米商量,“回頭我讓我爹幫忙收幾張兔皮吧,你把棉襖都挂上毛,再做個毛帽子。”
“這樣啊…”宋紅米頓時覺得這個冬天難熬了。
她們宿舍八個人,包括她三個來自農村,她先不說,其他的兩人家庭條件很一般,都靠着學校補助過日子。
甚至有一個還要從嘴裏省口吃的往家寄東西,這樣的情況下肯定不願意掏錢買煤的。
宿舍倒是也有條件好的,但人家的錢又不是大風刮來的,憑什麽讓人家花,其他人跟着享受啊,換成是她,心裏也不平衡啊。
這樣的結果就是…大家一起受凍。
“回頭買個熱水器吧。”柳宵記得黑市有賣的。
“有點怕。”宋紅米忍不住打了個小激靈。
這個年代橡膠很少,所以熱水器不是常見的橡膠軟乎乎的那種,是一種瓷器,個頭挺大的,黑棕色,圓扁形,外表一個楞一個楞的。
從側面看有點像搓衣板。
她倒不是嫌棄它長得醜,她不是以貌取人的人,她是怕它突然碎了,裏頭裝的可是開水,如果碎了,後果太嚴重了。
“那就買兩個羊皮水囊,那個也能當熱水袋用。”柳宵轉而又有了個好主意。
“這個好!”宋紅米拍掌贊成,她都沒想到。
這個是真不錯,也是軟乎乎的。
柳宵記下,準備多去黑市轉兩圈。
“對了,我爹給做了一份雞肉蘑菇醬,一小壇子呢,不怕沒吃的了。”柳宵真沒在信裏提,得了東西很是意外。
最初還以為是宋二伯娘做的,看了信才知道是他爹做的。
家裏連個鐵鍋都沒有,也不知道去哪做的。
信上也沒說,他猜是去大隊部借的鍋。
之前大隊成立食堂,是有四口鍋的,後來黃了,這鍋給誰都不合适,就留在大隊部了。
“終于又能嘗嘗柳叔的手藝了。”宋紅米誇張的吸溜了下口水。“那蘿蔔條多不多?”
柳宵笑答,“多,足夠咱倆吃到放假的了。”
“嘻嘻…太好了。”宋紅米感覺早餐又要有滋有味了。
“還有好吃的呢,你猜猜?”柳宵賣起了關子。
“好吃的,我猜猜,是山貨吧?”宋紅米可不是瞎猜。
這個時候山裏很多山貨都成熟了。
往年沒時間去,但是今年這麽特殊,肯定有早進山的。
“對了,是炒熟的松子榛子,整整兩個小半口袋呢。”夠紅米吃的了。
“這麽多啊,嘻嘻…”她又想笑了。
不過空間太小了,有些放不下啊。
真的是幸福的煩惱。
“吃的還是都給你保管。”柳宵沉默了下,“我爹在信裏提到,秋天這回蝗蟲災挺嚴重的,好在隊上種的是地瓜,都保住了。”
“那就好,那就好。”宋紅米放心了。
柳宵沒說,他爹還在信裏說了個事,本來以為今年還會大旱,所以種了不值錢的地瓜。
結果今年雨水還可以,種水稻有些難,但未嘗不可以。
因為這個,隊上不少人說怪話,說宋大伯不行,結果今年居然是蝗蟲災。
現在很多人都在慶幸。
宋大伯地位越發的穩固。
柳爹還在信裏誇他有眼光。
老宋家在宋家大隊越來越好使,他卻早早定下了宋家最出息的姑娘。
對于柳爹的誤會,他不願意解釋。
他這麽想也好,以後會和紅米相處更和諧。
……
東西多,宋紅米偷麽放一些進入空間。
兩人再分別拿一些,很是輕松。
不過因為柳宵進不了女宿舍,宋紅米不得不倒騰兩趟。
将東西分門別類的放好,将木桌擦洗一下放到床角。
因為有一定高度,所以木桌底下空間足夠,完全不耽誤伸腳。
“怎麽安個桌子?”宿舍裏還有另外三個人,都圍了過來。
“寫作業總得有桌子。”宋紅米沒有多說。
現在桌子有了,帷帳也弄上了,她還有蠟燭,晚上終于可以自由了。
其實她們也不是七點就睡,誰睡的着啊,聊聊就快九點了,這中間就有一個多小時,完全可以利用的。
比如和白冰姐借的小人書,就非常适合這個時間看。
咳咳…她可以約定好,要和柳宵哥一起創作小人書的,可不能拖後腿。
“紅米,你這花樣真不少。”李玉梅感嘆道。
宋紅米開始瞎雞扯,“以前我們家房子小,孩子多,所以我娘就想個辦法,在炕上豎起一張席子,這樣大家夥就能分開睡了。我這布簾子就是從那得的靈感。”
“這主意挺好的,我們家房子也不大,要是能隔開,自己有個私密的空間,也不錯呢。”另一位女舍友也很認同。
宋紅米彎了下嘴角,“我要睡會。”
手拍嘴巴打着哈欠。
李玉梅她們三個都很識趣的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宋紅米跳上床,拉上簾子,然後迫不及待的掏出了信。
因為是讓趕車師傅捎帶來的,肯定是沒郵票的。
用的信封都是她上上次往家寄信那個。
還真的是環保再利用呢。
“寫了這麽多啊。”宋紅米掏出厚厚一疊信紙。“肯定是小弟寫的。”
第六感吧。
打開一看,先是宋爹宋母的,問她最近學習如何,讓她不要太節省,好好注意身體。
宋紅米在心裏回答,她一點不節省,可懂照顧自己了。
之後就說起了蝗蟲災,不過都是慶幸今年種了地瓜,沒被蝗蟲霍霍了。
附近好幾個大隊,水稻都要收了,被啃了個溜光。
現在他們隊成了香饽饽。
村裏有個老光棍用了半筐地瓜,就娶了一個黃花大閨女。
宋紅米知道這個光棍,也是宋家人,和她們還是五服內的親戚,年紀剛四十,完全稱不上老。
不過能娶黃花大閨女,還真有福氣呢。
之後就說道木桌和蘿蔔條。
木桌是當天宋爹和宋大哥就給做出來了,上了水漆,曬了三天,要不然能更快。
至于蘿蔔條,是用地瓜和村裏人換的。
還問她夠不夠,不夠再來信,再給她換。
今年家裏地瓜分了不少,不出意外不會挨餓。
宋母最後還問她,家裏糧食有些多,可不可以賣點地瓜。
宋紅米明白宋母的意思,家裏之前得了一批糧食。
然後大隊又分了不少地瓜。
加上自留地的地瓜,今年地瓜是有些多。
現在黑市糧食價格瘋長,翻了一番還多,她心動很正常。
而且她也知道明年災難就要過去了。
少賣點未嘗不可。
這樣爹娘手頭能稍微寬裕一些。
宋紅米準備回頭寫信的時候和宋爹宋母說,賣可以,但不能多。
頂多賣四、五十斤地瓜,這樣也算不得發國難財。
再有,地瓜要處理,比如做成地瓜幹,這樣能儲存更長時間。
“大姐也給我寫信了。”宋紅米有點意外。
宋大姐在信裏問她,住床冬天咋整。
不得燒熱炕,不得凍壞了。
還說在給她做手悶子呢。
宋紅米心裏暖暖的,她還沒和家人說會生爐子的事情呢,讓她們擔心了。
宋紅米又打開一張信紙,“二哥還有大哥一起的。”
宋二哥在信裏抱怨高中課程好難,他物理、地理學的更差了。
也提了嘴宿舍,原來高中是住大通鋪的。
宋紅米心裏慶幸,還好,她們中專是上下鋪。
還說高中食堂全是水煮菜,好在一個月給連放兩天假,能回家。
看來這次也是巧了,正趕上他回家。
宋大哥就問她還缺啥家具,他給做。
宋紅米在心裏回答,暫時不缺了。
剩下的幾張全是宋小弟的,她的直覺還是挺準的。
宋小弟估計也不會寫信,一點格式沒有的。
但是宋紅米這嘴角就沒下來過。
臭小子可會說了,跟抹了蜜似的。
開頭就說,“小姐姐我可想你了,想的晚上都睡不着覺,飯也吃不好,你啥時候回來啊?”
雖然這話沒法信,但是心裏受用啊。
果然女人就愛聽甜言蜜語!不管智商高低。
宋小弟寫的跟流水賬似的,把他這段日子都做啥了,幾乎都寫上了。
總結就是因為淘氣,被宋母揍了一頓,在學校因為成績好,被校長表揚,還提到了她。
校長讓宋小弟像她學習,好好讀書。
這之後,宋小弟隐晦的寫道,她交代他的事情,他辦的可好了,一點沒出問題。
宋紅米知道他在說蚯蚓養殖的事兒。
最後又說了說家裏的八卦。
宋大哥、宋大姐又有人給他們介紹對象,都想要糧食。
宋母還真有些心動,被宋爹壓下去了。
又說宋二姐居然想跟宋二哥去縣城,被宋母給揍了。
這段是這樣寫的:娘揍我的時候用的是掃炕掃帚,就打了三下,揍二姐的時候直接抄的燒火棍,一一口氣兒打了七八下,打的二姐嗷嗷(拼音)哭,要不是大姐攔着,還得打呢,娘還是疼我的。
宋紅米差點噴笑,這是對比得出的結論。
不過對于宋二姐,她也不知道什麽心情了。
其實對于她想做學徒,她真的是很贊成的,而且覺得她這種求變的思想比家裏其他人都要強烈。
只不過她沒有找對辦法,她一味的強求宋爹宋母,她們不過普通老百姓,根本沒有那個能力。
這個年代,想要改變真的是太難了。
要不然剛穿來那會,她就不會下定決心讀書了。
讀書絕對是這個年代的進身之梯。
宋小弟說完自家的八卦,還不忘說說大伯和三叔家的。
宋小弟這回是抱怨的語氣:三嬸總和外人說,建民随你,腦袋瓜聰明,他才不随你呢,我最随了!
宋紅米:都是同輩,什麽随不随的,頂多是像。
用詞也太不精準了。
最後說起宋大伯,說他最近很是出風頭,還在縣裏得了獎,一條毛巾和一個白缸子。
現在宋大伯出門必端着水缸子,時不時喝兩口。
宋小弟也會吐槽,他說他偷麽喝過那個缸子裏的水,一點不甜!
宋紅米捂着嘴,聳着肩膀,臭弟弟,老逗她!
作者有話要說: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