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林家有子曰福寧

百年林家,只娶一人,只要一人。

《林家族規》載:林家嫡系長房子孫,娶妻只娶一人,一生不得納妾,不準有通房丫頭……林家嫡系長房女,只求一生一世一雙人,若男方納妾通房,林家女可求和離,林家宗族會負責林家女的日後生活,但,林家女須入宗祠祖廟,素衣齋食,常伴青燈……林家嫡系長房若有花娃子,寧入宗祠祖廟,素衣齋食,常伴青燈,絕不可求嫁!

######

大雨磅礴,暗沉的天空不時劃過幾道亮光,緊接着就是一個又一個響雷!老天爺仿佛要發洩什麽怒氣般,雨水一盆接着一盆的往人間傾倒!

而在這樣的大雨傾盆,電閃雷鳴的日子裏,因為下雨而泥濘的山間小路上,卻有幾人疾奔着,打前頭的約莫二十多歲的青色袍服的男子懷裏緊緊的抱着被包裹得嚴嚴密密的布包,身旁一布衣中年男子則是打着傘,不時小聲惶急提醒着,“老爺,您小心點!”

青色袍服的男子臉色凝重,眉眼間帶着焦慮,對這身旁中年男子的提醒恍若未聞,而在青色袍服的男子身後,藍色襦裙的約莫二十歲左右的女子面容悲戚的緊跟着,她的身邊跟着一中年婦人和一二十歲左右的婦人,雖然大雨傾盆,雖然女子步伐踉踉跄跄,但女人緊緊的抿着唇,緊緊的跟着。

他們一路疾奔着,山間路徑泥濘難走,但他們拼命的跑着,不管不顧頭頂上傾盆而來的大雨,也不理會身上被雨水打濕的衣服,還有那被泥濘賤髒的褲腳。

終于,他們的步伐慢了下來,在他們跟前,是一間小小的廟宇。

青色袍服的男子直至看見了在大雨裏安靜的矗立在他們跟前的廟宇,還有廟宇上頭無名的空白匾額時,才松了口氣,低頭看了眼懷裏緊緊抱着的布包,臉上劃過一絲柔和和憂慮。

而一直在青色袍服男子身側的中年男子,這時候,忙快步跑上了臺階,惶急的砸着門,喊道,“開門哪!青石鎮林家老爺求見無塵大和尚!”

砸了半晌的門,卻始終不見有人開門的跡象。中年男子着急不已,這時,本來已經松了口氣的青色袍服的男子也擔心了起來,臉色又凝重了起來。

這時,藍色襦裙的女人踉跄的步伐走上臺階,掙脫撐傘的少婦的手,撲通一聲,重重的跪倒在地,喊道,“林許氏求大和尚救小兒一命!”女人的聲音在這大雨磅礴的夜裏分外凄涼。

中年管家在女人跪倒在地磕頭喊話的時候,就忙也跪了下來,而那青色袍服的男子看着那女人,眉眼間劃過一抹心疼,抱緊了懷裏的布包,抿緊唇,也在女人身邊跪了下來。

而女人身後的中年婦人和少婦也忙跪了下來。

中年婦人跪下後,看着女人跪得直直的背影,眼裏淚水聚集,喃喃道,“大和尚救我們小公子一命吧!”

女人喊罷後,又重重的磕起了響頭,每磕一個響頭,就喊一聲,“林許氏求大和尚救吾兒一命!”

Advertisement

終于,在女人磕到第五個響頭後,緊閉着的大門開了。

這是一間非常小的廟宇,說它小,因為這間廟宇只有一個前院和一個後院,前院只有一間大殿,大殿中央供奉着一位菩薩,和一張桌子,桌子上經書若幹,其他的就沒有了,連香爐都沒有,而後院就只有四間廂房,一間廂房只有幾個坐墊和一張小桌子,另外三間廂房,沒有點燈,似乎是空置的。

此時,雨勢漸漸變小,就在這間小廟宇的點着燈的廂房裏。

一老者和青色袍服的青年,藍色襦裙的女人對坐。

約莫六十多歲的身着僧服的老者,面容淡漠無波,脖頸上挂着一串大念珠,手腕上套着一宛若白瓷的念珠。

他看着對坐的青色袍服的男子小心翼翼的将懷裏的布包打開,而那藍色襦裙的女人靠近了過去,似乎想要接手過去,但看到自己的手濕漉漉的,忙擦了擦,然後,滿眼擔憂柔和的看着那正在解開的布包,待布包解開了,老者的眼睛微微眯起。

那被包裹得緊緊的布包裏,是一個正昏昏沉睡的小孩,那孩子大約三歲左右,面容蒼白,但可看出五官頗為精致。最引人注目的是這孩子的額間那小小的紅點。

“求大和尚救救吾兒!”青色袍服的男人恭敬的彎腰低頭懇求着,雖然話語很恭敬,可這恭敬的聲音裏卻是透着顫抖的哀求。

老者只是挪前一步,将那昏昏沉睡的小孩抱了過去,在老者将那小孩抱過去的時候,青色袍服的男人和藍色襦裙的女人都眼露喜色。

老者的目光一直落在小孩身上,此時也是如此,定定的看了小孩半晌,老者才緩緩擡頭,低聲問道,“這孩子的名字可是取了?”

青色袍服的青年愣了愣,随即忙開口恭敬回道,“回大和尚的話,犬子福字輩,家父為其取了個寧字。”

老者微微颦眉深思着,喃喃道,“福寧嗎?倒是不錯……”,老者喃喃罷,便将小孩放在廂房裏的大坐墊上,拿出銀針,便專注的給小孩針灸起來。

待針灸完畢,老者慢慢的拔出銀針,小孩本來蒼白的臉色漸漸的有些紅潤了起來。

那藍色襦裙的女人見老者針灸完畢,忙快步過去,見小孩的臉色紅潤起來了,才卸去眼裏的擔憂,小心翼翼的摸着小孩的額頭,眼眸裏滿是溫柔和慈愛,還有難以掩飾的憂慮。

老者收拾好銀針,青色袍服的青年忙上前一步,見小孩臉色紅潤起來了,一直凝着的眉才松開了,轉頭對老者恭敬的拱手作禮,“德瑜拜謝大和尚救命之恩!”

老者擡頭,淡淡擺手,開口說道,“這孩子所患病症,并非人力所能為。”

一聽這話,青年和女人都臉色大變。

“這孩子如今已經五歲了……三年前,貧僧曾到貴府拜訪,所言之事,不知林大人考慮如何?林家太爺是否還是猶豫不決?”老者語氣很平緩,神情也很平靜,但聽着老者話語的青年和女人都神情慘白了。

女人更是連手都顫抖了起來,那雙本來滿是溫柔慈愛的眼眸此時竟是痛苦。

青年的拳頭緊緊的握緊,眼裏劃過一絲痛苦,半晌,青年才沉聲道,“大和尚,家父說了,只要能讓寧兒平安長大,一切由大和尚做主!”

女人聽着青年說出的話,眼裏劃過絕望,手顫抖着撫上因為安然入睡而彎起嘴角的小孩的臉。

老者微微點頭,看向青年,語氣平和的說道,“如此,那麽,今日開始,這孩子就留在這吧,貧僧會收他為徒。”

青年和女人一聽這話,都愣了愣。

而老者看着青年和女人呆愣的模樣,卻是皺起了眉頭,“怎麽?莫非你們以為貧僧會帶走他嗎?讓他做和尚嗎?”

最先回過神的是女人,女人忙恭敬的作禮,柔聲道,“大和尚,請恕外子和妾身的無禮之舉,只是……寧兒他是花娃子,而且……”

女人沒有繼續說下去,想起三年前,寧兒因為出生之時身體虛弱,兩歲了還纏綿病榻,一次高燒昏迷不醒了整整三天,然後,大周朝最為人敬仰,也是最為德高望重的無塵大和尚上門了。

無塵大和尚悄然到來,救活了寧兒,卻提出了要帶走寧兒的要求,當時,不止她,包括公公林家的老太爺和夫君都以為,無塵大和尚是要将寧兒剃度出家,雖然林家的家法也寫明了,林家的花娃子寧可青燈古佛也不可出嫁,可寧兒才兩歲,他們怎麽舍得……

如今,看大和尚的意思,似乎并不是要将寧兒帶走剃度?

“三年前,這孩子魂魄有潰散之兆,所以必須跟我離開,但如今看來,這孩子福大命大,魂魄已經凝聚,只是身體過于虛弱,我将這孩子帶在身邊,一來,他和我有緣,二來,在我此處,可保這孩子平安康健。”老者皺眉解說着。頓了頓,老者又補充一句說道,“出家,斷絕塵緣之事,若此子不願,斷無勉強幹涉之理。”

老者說罷,擡頭看了眼一臉關切緊張的女人,心裏輕嘆一聲,天下父母心啊。也罷。既然都已經收下了這孩子了……送人送到西,好事做到底吧,便繼續平緩說道,“這孩子雖然留在此處,但只需一年即可,一年後,這孩子可回家,只是每日都需來我此處讀書學習。”

青年和女人聞聽這話,都欣喜起來,只要不是将孩子帶離他們身邊就好,便忙起身,恭恭敬敬的給老者磕了三個大響頭。

老者也沒有拒絕,面色淡然的受了這三個響頭。

守在外頭的中年男人和中年婦人擡頭看天,不知何時,雨勢已經變小了,傾盆大雨變成了綿綿細雨。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