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再次表白
蕭山吃驚的看着趙瑗,秀王府他已經轉過一圈了,看得出來并不奢華,蕭山很擔心這會讓趙瑗為難,因為畢竟是一筆不小的錢:“我不是那個意思,我的意思是……”
趙瑗打斷蕭山的話:“玉石珍寶雖然不多,但古玩字畫卻是不少。明天給你一些,外邦人士不認得古玩字畫,你要先在內地換成銀錢,再用去買一些普通的瓷器,絹帛,茶葉等物,應該足夠你裝兩大船了。”
蕭山聽到趙瑗這樣說,才放下心來,卻還是覺得很過意不去:“等獲利歸來,定然贖回,物歸原主。”
趙瑗随意的點了點頭,沒有再說話了,自顧自的寫字。蕭山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他見到趙瑗一筆一劃認真的在寫《洛神賦》,便沒話找話道:“殿下喜歡曹子建?”
趙瑗頭也沒擡:“我不喜歡。只是官家甚愛這篇,我打算寫了之後,送給官家做正旦禮物。”
蕭山哦了一聲,明白趙瑗這是想要努力的返回臨安。過了一會兒,蕭山又說:“夜深了,殿下還是該早些歇息,身體要緊。”
趙瑗放下筆,擡頭看着蕭山:“你不肯走,是還有什麽事情嗎?”
蕭山扭頭看着別處,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這次前來見殿下,也不是什麽正好路過,是有事來的。”
趙瑗道:“我知道,是為了軍費之事,現在已經解決,你可以出去了。”
蕭山上前一步,道:“不是這件事情。我……是為了那天的事情來的……”
趙瑗語氣淡淡的:“公事已經說完,如果是你自己的私事,我并不是很想聽,你請回吧!”
蕭山道:“你心裏還在生氣是不是?”
趙瑗道:“我不是很知道你在說什麽,不早了,我要歇息了,你回去吧!”
蕭山見了趙瑗這種态度,就知道他一點都不想提起那天發生的事情了。
他轉過身,朝外走去,走到門口的時候,卻又不甘心就這樣白來一趟,他猛然伸手,将書房的門關上,轉過頭來:“我知道你心裏很生氣,肯定恨不得把我大卸八塊,砍頭剝皮才痛快!”
趙瑗雙手合攏,放在書案上,挑眉看着蕭山:“既然知道,又何必多問?”
蕭山深深的呼了一口氣:“我……我想,可能是有些誤會……我那天,那天不是有意冒犯的。”
趙瑗的臉上泛起一股淡淡的紅暈,但說出的話依舊毫不客氣:“這件事情我不想再提,你不用說了。”
蕭山覺得自己好像面對着一只警戒狀态的刺猬,他心裏湧起一股煩躁,想要轉頭離去,但卻根本不甘心。他走上前去,雙手撐在趙瑗的書案前,俯視着趙瑗。
他本來想說我不是對你有那種想法,那天強吻,不過是一時憤怒,以後決不會有半點逾越。但這個時候,從這種角度他見到趙瑗秀美修長的脖頸,卻發現準備好的話是那樣的無力。
蕭山數次張口,卻又數次閉上,趙瑗則保持着那個姿勢,一動不動。
末了,蕭山才道:“我打算娶妻了。”
趙瑗低低嗯了一聲,道:“這是件好事,日子定了就告訴我一聲,我好派人送賀禮。”
蕭山道:“你真的覺得這是好事?我連對方的面都沒見過,更加不喜歡對方!有什麽好慶賀的?”
趙瑗的身體微微後傾,靠在了椅背上,擡眼看着蕭山。
蕭山看見趙瑗的喉結在微微抖動,微弱的燭光,将周圍的一切映照的朦朦胧胧。
兩人隔得很近,但蕭山卻覺得,自己從未離趙瑗這麽遠過。
蕭山想要伸手,将隔着書案的這個人,按在自己的懷裏,但卻始終不能。
兩人就這樣靜靜的對望着,彼此在對方的眼中,都看到了一絲絕望的神色。
趙瑗道:“你娶妻之後,就會知道有些事情是很荒唐可笑的。”
蕭山在心中嘆了一口氣,他知道,兩人的關系再也回不到從前了,如果時間能夠倒回,他決不會做出那種事情。
蕭山轉身而出,他拉開書房的門,夜中的冷風呼的撲了進來,将書房中的蠟燭吹滅。
房中一片黑暗,蕭山的聲音中帶着一絲隐忍:“殿下,我知錯了……”
房中的腳步聲響起,趙瑗起身,緩緩的走到蕭山身邊。兩人一起站在門外,天空中一輪皓月,将院中枯樹的影子映在地上,好似水藻交錯。
趙瑗道:“阿貓,我……我很看好你,不希望你走錯半步。”
蕭山回過頭來,有些失神的看着趙瑗,他一點都不明白面前的這個人是怎麽想的,如果真的很讨厭自己,又為什麽不直接了當的将自己大罵一頓。
趙瑗道:“我想,你應該有更廣闊的天地,而不是做一個佞幸。那天的事情,我當時的确很生氣,但現在氣已經消了。你……你還是早些成親的好……”
蕭山點了點頭,覺得自己心底有什麽東西在破碎,聲音清晰可聞:“并非如殿下所想的那樣。我只是,只是在軍中多年,一時沖動罷了。那樣的事情,不會再有第二次。你也……也不用這樣軟硬兼施。我這次回去就回娶妻,你應該大可以放心了!”
趙瑗微微閉了眼,過了片刻,道:“迷途知返,這樣最好。人誰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蕭山朝着趙瑗深深行了個禮,轉身而去,他沒有回頭,所以也無法看見身後趙瑗的目光中所流露出來的任何情緒。
蕭山第二天一早便離開了,他覺得自己沒有什麽必要還留在這裏。
虞允文則留了下來,趙瑗所借的古玩字畫需要人去典當,而且還有一些後續事情要做,蕭山一來沒時間,二來也根本不想再見趙瑗,他覺得既然根本沒有任何可能,多留一刻,便是多一份的煎熬。虞允文留下處理後續事宜,正是上上之策。
蕭山返回家中,王美娘再一次提出蕭山的婚事:“阿貓,有沒有相好的姑娘?”
蕭山搖頭:“沒有,婚事但憑母親做主。”
王美娘笑逐顏開,蕭山又添上一句:“但那姑娘我要見過才能定。我……還是希望能夠和自己喜歡的人共度一生。”
王美娘連連點頭:“行,只要阿貓你肯成親,怎樣都行!”
蕭山回到駐地的時候,已經是初冬了,樹上的葉子全部掉光,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
軍中的訓練有條不紊,還是按照他離開時的樣子。蕭山看着翻耕過的荒地,心中默默的想:今天冬天恐怕是不能種糧食了,要等到明年開春才能播種。
既然沒有糧食,那擺在蕭山面前的兩個問題就日漸凸顯了出來——缺糧食,沒有冬衣。
糧食方面還好說,蕭山可以找邵宏遠支援一些,這次他回家也帶來了一些錢,能夠在市面上購買一些,再加上野菜什麽的,勉強能夠支撐。
但冬衣就比較麻煩了,蕭山看着手下那些士兵,在大冬天還凍得瑟瑟發抖,甚至連弓都難以張開的時候,感覺有些焦頭爛額。可他也沒什麽其它的好辦法,只能鼓勵部下,并且為了不引起部隊的騷亂去搶劫附近的農舍,除了嚴肅紀律外,蕭山也和所有人一樣,穿着單衣在大冷天裏訓練,以示同甘共苦之意。
這天半夜的時候,天氣就變得特別冷,蕭山半夜被凍醒,發現有很多士兵在這樣嚴寒的夜中也無法入睡,他只能命部隊砍伐附近山上的樹木,制作成炭火,用來半夜寒冷時取暖。
因為隊伍只顧着吃飯生産的事情,訓練不可避免的就要耽誤,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了,期間虞允文回來過一趟,告訴蕭山說秦重出海順利,十天之後就應該回來了。
蕭山聽了這個消息後,心中稍有安慰,但是這十天,也很難支撐。盡管蕭山三令五申,但還是有個別士兵偷偷的出營,前去附近的農戶搶劫。
農戶找到部隊中,為了讓這種事情不再發生,蕭山只能将那個出去搶劫的士兵斬首示衆,并且将他的隊長打了一頓板子。希望能夠通過嚴酷的軍令,杜絕這種現象。
可是這只是蕭山自己的一廂情願,因為盡管殺了人,卻還是有士兵甘冒生命危險,要去附近的農戶中搶一塊肉吃。
看着在冬季穿着單衣,已經瘦得不成樣子的士兵,蕭山心中的難過可想而知,他和軍中的幾位副将商議,但沒有一個人有好的辦法。
蕭山只能不斷的鼓勵衆人,告訴他們這支軍隊創建的目的,是為了光複中原,保家衛國,而不是用來禍害百姓的。并且告訴他們,再堅持幾天,就能夠有冬衣和食物到來。
但是天氣的變化比他想象中的要來的更快,這一天,黃昏時分,他發現今年竟然提前下雪了!
蕭山的身上也和普通士兵一樣,穿着秋天的單衣,幸而體格強壯,雖然冷但也沒有生病。但其他人就不一樣了,軍中的士兵病倒了足足有一半。雪上加霜的是,周宏和金勝兩人帶着親兵身穿裘袍過來探望,雖然他們是好意,也留下了一些食物和幾件冬衣,但這個行為也動搖了蕭山所部的軍心。
當夜就有二十多個士兵偷偷的跑到了周宏處,要前去投奔。周宏将那二十多個士兵給送了回來,那些士兵凍得鼻涕橫流,吓得瑟瑟發抖,害怕會因此斬首。
蕭山最終只是嘆了一口氣,召集所有的士兵:現在有困難,願意走的,不再強留了。但是留下的,今後将會是自己的兄弟,同生共死,絕不食言。
這次的結果是走了一百名士兵,但還有八百名剩下,願意繼續堅持。
因為天氣寒冷,食物不足,衣服也少,蕭山終于不得不下令,暫停日常的訓練,但需要适當的做一些文娛活動,他害怕這些人一旦沒事情做,會更加難以控制。
蕭山将一些後世的歌曲,交給這些士兵唱,又趁機教這些人識字念書,從千字文開始,這些士兵倒是學的很快,幾天時間,大部分已經學了五六十個字了。蕭山不指望他們都會寫,但能夠認得也十分不錯了。
當年寄名在趙瑗名下的李虎臣等人,現在也歸入蕭山所部,這幾個悍匪流氓倒讓蕭山很意外,居然非常老實,體力都不錯,竟然在不需要訓練的時候,還能夠在營地中央開辟出的演武場上演習騎射。
蕭山所部并沒有任何騎兵,所謂的騎射,也不可能真的騎馬,只是做了木馬的樣子,讓他們練習上馬和下馬。這和真實的騎馬顯然相差很大,但也是無奈之舉。
這天夜晚,又是一場大雪,蕭山擔心會有人凍死,半夜起來查看,讓士兵們喝下熱湯後,忽然見到空曠的演武場上,有着一個身影,大雪天竟然赤裸上身,在那裏練習射箭。
這讓蕭山十分的驚奇,他在那人背後默默的站了一會兒,看到對方的姿勢并不怎麽标準,射出的箭有些紮在了靶子上,有些則射到了一旁。
蕭山心想:這樣的士兵應該加以鼓勵。
他走過去,拍了拍那個士兵的肩膀,道:“你姿勢有些不對!把弓箭給我。”
那個小兵回過頭來,先是一呆,随即臉上呈現出狂喜。
蕭山也愣住了,剛剛雪地又隔得遠,看不清楚到底是誰,現在就在旁邊,打了個照面,蕭山看得清楚,這人竟然是那個叫霓裳的小館。
霓裳向蕭山行禮:“見過将軍。”
蕭山見他深夜還在刻苦,心中總算是有了一絲欣慰,道:“你不錯,但也應該注意休息,現在天氣冷,你小心別生病。”
霓裳答了一聲是,又說:“蕭将軍,小人那天之後,改了名字。”
蕭山有些訝異,但并不意外,因為這個小館之前的名字的确太不像話,早就該改掉了。
蕭山問:“你現在叫什麽?”
小兵低頭恭敬:“屬下本姓伍,那日将軍教我們識字,我覺得巒字好,就給自己取名叫伍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