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李都勻見趙溪恬走來,便下馬把缰繩交給小桂,迎了過去。
“嫂嫂,親戚家是何情況?”他因擔心追不上劉绮瑤,語氣之中不免顯得焦急。
“三弟,這邊亦是私走的。”趙溪恬避重就輕,“然看樣子他們家是不欲派人追去的,你可想好了要獨自跟去麽?妹妹她們有備而出,且行走的路線皆在境內,想來不至于有安全之虞。”
“襄陽乃是邊陲,即便西去一路在境內無虞,然到了邊境只怕遇上不軌的賊人,事不宜遲,我還是快快趕去為好!”
“三弟且慢!”趙溪恬攔住他,“趙妹妹這邊果是留下西行路線的,适才我已探到了,你要追亦得先知道她們的行蹤!”
“懇請嫂嫂告知。”
“趙妹妹和弟妹她們乃是從餘杭門北上,她們計劃先到建康,爾後乘船沿江西去,到了鄂州再轉襄陽,現今才入未時,你三人若快一些,說不定日落時分便能追上她們。”
“嫂嫂告辭,大哥那邊煩請代為轉告。”
“你們去罷。”趙溪恬說完,又急忙補充了一句,“對了,趙妹妹的夫君名叫趙停泊,在襄陽任千總指揮使。”
李都勻左手抱拳拜別趙溪恬,轉身小跑着回到馬兒旁邊,從小桂手中接過缰繩後,矯捷地躍上馬背,又回望了趙溪恬一眼,方駕馬朝餘杭門的方向去了。
“姑娘,我們回去罷。”保佳兒在趙溪恬身後喚道。
“忽然羨慕他們這追逐彼此的模樣,到底是年輕一些,眼中心裏都只裝着對方,仿佛只要有對方就有一切似的。”趙溪恬看着他們遠去的背影喃喃說道。
“姑娘亦是年輕的,你眼裏還不是這樣。”
“我眼裏是怎樣的?”
“姑娘眼裏可不都是大郎君麽?”
“誰告訴你的?”
Advertisement
“佳兒自己看到的。”
……
李都勻主仆三人出了餘杭門後便往建康的方向快馬加鞭,那身影快如閃電,在驕陽之下、大道之上片刻不停地疾馳。
如此奮起直追了一個時辰,因天熱馬兒支持不住,經過一家茶鋪之時他們停下來,不只是馬兒,連他們自己亦是覺得酷熱難當。
三人下了馬,小桂與小樟牽着馬兒到池邊喝了水,然後将它們拴在樹下,後二人又買了一些糧草,那時李都勻已點過茶水,正向店家打聽消息。
“大約一個多時辰之前,有三輛像是從京城而來的大馬車路過,不知是不是客官要尋找的?”那店家道。
李都勻聽了暗喜,料想那便是劉绮瑤她們乘坐的馬車,他在心裏算了算,覺得果真有希望在黃昏時分趕上她們。
豈不知人算不如天算,大約一個時辰之前,劉绮瑤一行便是在距離這茶鋪不遠的地方歇息,然後拐道向蕪湖去了。
李都勻主仆三人喝了涼茶,吃了一些東西,因想着劉绮瑤他們的馬車速度不會太快,且人和馬适才進食過,故離開茶鋪再上路,他們不禁放慢了速度。
懷着至多明早便能找到劉绮瑤的愉快心情,李都勻甚至在馬背上賞起沿路的山水,只覺得這鄉間的一切都純澈如洗,天空蔚藍如海,全然不知往建康去的他們與劉绮瑤她們正在漸行漸遠。
隔天早晨,李都勻還信心滿滿,及至午後沿路打探,竟無一人見過三輛馬車同時路過,連兩輛的也沒有,他漸漸地不安起來。
“三郎君,不知我們是不是超過了三娘子她們?許是昨夜她們住了客棧,今日出發得晚。”小桂每次去詢問,皆是無功而返。
爾後小樟問了幾次亦同樣如此。
“我們到前方的驿站休息等候看看,這是臨安到建康的必經之路,想來不至于無一人看見才是。”李都勻道。
他主仆三人路過一家醒目十分的驿站,先打聽了一番,答複依舊是近兩日都沒有車隊經過,于是他們便在那驿站等了一個多時辰。
因未能如自己預期追上劉绮瑤,李都勻由不安轉得心焦。
“她們總是要到建康的,我們便到建康江邊的碼頭等她們。”李都勻主意已定,于是果斷出發。
他們這次動身之後再沒沿路探聽,及至六月二十七日午後,他們到了建康,在江邊碼頭附近的一家客店住下之後,當晚他們主仆三人問遍了方圓幾裏的客棧,同時在去過的客棧留下口訊,若有五六個姑娘同時住店,便知會她們有個住在栖楓客棧名喚李都勻的人在尋她們。
那晚,三人一無所獲地回到客店,李都勻嘆氣道:“想來馬車比較慢,她們應尚未到達建康。”
小樟和小桂見李都勻低落的模樣,都連聲附和說許是的,一點兒信心亦沒有。
彼時,劉绮瑤一行确實尚在路途之中,然卻是在臨近蕪湖的路途之中。
此後,李都勻三人在建康城中邊等邊找了三天依舊毫無所獲,他方發覺勢頭不對,他一邊擔心劉绮瑤她們會不會遇到不測,一邊思索還有何種可能。
“三郎君,不知三娘子她們會不會繞了道,先一步西去了?”
小樟的一席話點醒了李都勻,他道:“她們的目的地是襄陽,這樣等下去亦非辦法,且找來找去終是容易出差錯,我們到襄陽找到趙停泊,去那裏以逸待勞等她們。”
及至七月一日,一大早他們主仆三人便策馬往襄陽的方向去了。
宋金兩國雖對峙,然境內卻卻處相對和平的狀态,因而他們三人西行一路泰平,直至過了鄂州,在經過一片山林之時,茂密的樹叢中忽地竄出十來個山賊,攔住了他們的去路,一夥人的叫嚣吓得馬兒嘶鳴後仰。
為首的是一個胡子茂密的人,他道:“識相的,把馬兒和錢財都留下來便放你們過去,若不然休怪刀劍無眼!”他一說完,其餘的人哄亂附和着。
李都勻見他們衣衫破舊,補丁累累,料想着他們并不是慣常的惡匪,因而道:“你們生活艱難,不去找官家救濟,卻在這裏為非作歹,惹出官司你們還要不要你們的家人?”
“廢話少說,你們要錢還是要命?”那大胡子叫道。
“要錢還是要命?”他的跟班聲音疏落,底氣并不足夠。
李都勻并未理會他們,對身旁的小樟和小桂道:“我們闖過去,他們攔不住我們的。”說完“駕”的一聲,雙腿夾了下馬肚朝攔在前面的人群闖過去。
小樟和小桂亦立刻駕馬跟上。
那十來個攔路的人一時間被唬住,反應過來之後紛紛避讓。一瞬間李都勻先穿了過去,小樟和小桂緊随其後。
李都勻只聽見人群叫嚣,直到那群人的聲音遠了些才轉回頭,卻只見跟在後面的只有小樟一人。
原來小桂适才因落在最後,心裏畏縮了一下便被那為首的大胡子逮住了機會,已被他拽下馬,連同他的馬兒一同被那群人給控制住了。
李都勻不得不拉住缰繩,踟蹰不已。
那群人只綁着小桂,遠遠地與李都勻他們對峙的,什麽都不說,仿佛料定他不會甩手走開。
小樟見李都勻調轉馬頭,擔心地叫道:“三郎君!”
“你快到前面的城裏報官,我在這兒拖住他們,快去!”李都勻說完,駕馬折回。
小樟聽了命,朝前飛奔去了。
他轉回到那群人跟前,道:“你們別敬酒不吃,待會兒官家來了是不會如我這般客氣的!”
“兄弟們,把他拽下來!”那大胡子一邊拿繩子綁小桂,一邊命令道。
于是七八個人圍過去,卻又怕被馬兒踩到,都沒敢太靠前,他們只圍着李都勻轉圈圈,并鬼吼鬼叫着吓唬他的馬。
李都勻将背上的劍拔。出來,那些山賊無一人敢沖向前,只是不停地胡亂叫,好讓馬兒受驚将他甩下來。他知道此時不能沖動,只能盡量與他們拖延時間,等候援兵。
然那大胡子将小桂綁穩之後,利索地跨上劫來的馬,他持着一把長矛,駕馬沖向李都勻,大胡子的那些跟從一下子有了氣勢,叫聲更大了。
李都勻調轉馬頭,沖出他們的包圍,他繞過他們向小桂沖去。
那大胡子看出他的意圖,亦立刻調轉馬頭沖了過來。
李都勻救小桂失敗,又與他們繼續周旋,他見那大胡子手持長矛,因而不得不總是避開他。
“撿石頭打!”人群中不知道誰說了這一句。
大家果應聲彎腰去撿石頭,随後便有大大小小的石子向李都勻擲來,那些飛來的石子雖很少擊中他,但卻打到了它的馬,令馬兒驚亂不已。
李都勻想着繼續避讓不是辦法,因而猛地向那大胡子沖去,那大胡子沒料到他膽敢沖向他,在他愣住的瞬間,李都勻已從自己的馬背上躍起,撲向尚未反應過來的大胡子,兩個人應聲掉落,爾後纏打起來。
就在其餘的人準備沖過去助那大胡子時,一陣密集的馬蹄聲由遠及近。
那些人本是膽小的、迫于生計才出來攔路搶劫,他們都知道劫匪一旦被抓便要充軍,因而其中最機靈的一個聽到那陣馬蹄聲便立即竄進樹林裏逃了去。
其餘人等見那人逃跑,以為是适才逃走的人請來了救兵,慌亂之中根本不用腦子,那馬蹄聲傳來的方向跟小樟去的并非一個方向,大多人都跟着竄到樹葉裏,逃命去了,只剩下三四個人尚猶豫要不要上前助那大胡子一臂之力。
而此時那群騎馬的人已經到了他們身旁,并拉住了馬,那一行約有七八個人。
李都勻尚在與那大胡子打着,他們二人看起來是李都勻占上風,然而大胡子是青壯年,又是鄉野村夫,力氣更大一些,也并未徹底敗下陣去。
“你們還不快滾,要等着被抓去充軍麽?”一把将大胡子推開之後,李都勻尚顧不上去望那些騎馬而來的是何人,只想先将眼前的麻煩人物吓走。
那大胡子一愣,心想再纏下去确實占不到好處,便道:“我們走!”說完轉身朝林深之處跑了,頃刻間那些山賊走得一個不剩。
“李兄弟,好好好,好一個狐假虎威!”
李都勻聽到那拍掌聲及說話聲,只一瞬便想起這人來,他一轉身,果見說話的人正是歸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