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你亦算得上是虎麽?”李都勻不屑地說道,他只在心中納罕,怎地會在這千裏之外的山林中遇到歸呈和,可不是狹路相逢麽?同時想着要不要為此前之辱雪恨,然此情此景,對他實是不利的。
“适才你不是借我等吓走那些人?”歸呈和在馬背上笑着,“能把敵人吓走的,可不就是虎威?”
李都勻亦不管他那調侃的語氣,只反問道:“你怎知道我姓李?”接着兀自走到小桂身邊,為他解開繩子并令他去将馬兒牽來。
“我不光知道你姓李,還知道你叫李都勻。”歸呈和在馬背上看着他,笑道,“你該不會真的以為之前我抓你是為了高興罷?”
“你不配叫我的名字!”李都勻因他大言不慚地提起日前之事,不禁怒從心起,“且我亦沒絲毫興趣聽你在這裏廢話。”
“此前我還尋思着你怎麽沒尋來,特意在家中等了将近一月,原是離了臨安。今日你我相遇在這千裏之外的荒野裏,算是前緣未了。且我看你心裏對我舊恨未消,要報仇便來罷!”歸呈和說着,跳下馬,将缰繩交給身旁的人。
“你帶着這麽多人出現在我面前,想要像上次那樣欺負我便直說,亦不必說得好似自己送上門,做這種不光彩的事情還想掙正義名聲?”李都勻才不會選擇在這種時候與他交手,因而只用話語羞他。
“你的仇家只有我一人,和我帶着的人什麽相幹?我幾時說過要讓我的弟兄同我一齊出手?”歸呈和并未中李都勻的語言圈套,接着又對他的弟兄道,“待會兒我和李兄弟出手,你們一概不許插手,聽到沒?”
馬背上的六七個人全答了是。
李都勻急着繼續趕路,不欲與他們糾纏。
“罷了,我與你亦算不得麽麽深仇大恨,且現今我有要事在身,加上适才确是因你們出現,那些人才跑了的,便抵消你我之間的恩怨罷,歸大哥你就不要鬧了!”李都勻道,一來他才與那大胡子賊人較量過,耗費了很多氣力,此時與歸呈和交手根本沒有勝算;二來他心裏牽挂着劉绮瑤,根本沒心思啰嗦太多。
“好,既然你叫我一聲歸大哥,那老虎我不做也罷。”
李都勻聽了簡直哭笑不得,那不過是他随口一叫而已,他卻當真了,只覺得歸呈和是個純粹之人。
“你我不打不相識!”
“李兄弟,我們确是不打不相識。”歸呈和哈哈笑道,“如今我亦無繼續隐瞞你的必要,你有所不知,此前我抓你是由于我大哥因你大哥被抓。”
李都勻見他主動提起,便順勢問道:“那後來為何你又将我放了?”
Advertisement
歸呈和便将他與他大哥之間的事情細細地說與他。
“原是如此,我大哥果然料對了。”李都勻聽完說道,拱手道,“因我有要事趕往襄陽,歸大哥你我前嫌盡銷,後會有期!”
“真巧,李兄弟,我亦是去襄陽的。”歸呈和聽了又爽朗而笑,“我們一道走罷,看來你我二人是真有那做兄弟的緣分。”
爾後他們都上了馬,李都勻和歸呈和的馬兒走在最前面。
在行進的路途中,歸呈和說出了他前往襄陽緣由。
原來,因他大哥歸呈祥是個懂兵器的,因襄陽那邊缺人,最終他被改判充軍,職掌兵器制造和修理以抵罪,去的正是襄陽軍營。如今他亦要趕去襄陽入軍,一來想棄暗投明、一展抱負;二來亦能就近照顧他大哥。
爾後他又問李都勻到襄陽的緣由,李都勻并未與他詳說,只道去找人。
他們說說笑笑,走了約一個時辰便遇到小樟帶着二十來個官兵,大家說了一番,便轉身一同往襄陽方向去了。
再說前幾日到了蕪湖的劉绮瑤一行,她們在蕪湖歇了一天,及至六月二十九日午後,那兩位女飐果真亦換上男裝,爾後八人一同登上租來的客船,揚帆離了碼頭,開始向西而去。
那客船離了蕪湖城,時而穿過原野,時而穿過山間;偶經村莊;偶經鬧鎮;時不時地與順江而下的船只錯身而過,又時不時地遇到渡江或者打魚的小船……
沿途風景種種不一,青山綠水美不勝收。
七夕那日早晨,劉绮瑤獨自站在船頭,兀自拿出李都勻給她的同心結定睛看着,那時船恰好拐過山彎,駛進被晨光照耀的區域,山谷瞬間變的光輝燦爛,她只将手中的同心結對着照過來的光亮舉高,在日光下,那同心結紅得奪目無比。
“妹妹,在想什麽?”不知何時,趙憶桐來到她的身後。
“姐姐,今日七夕。”劉绮瑤悄悄地收起了手中的同心結。
趙憶桐見她不欲說,亦不追問,只道:“悲哉哀哉,去年你我共度七夕也便罷了,如今你我既已嫁為人婦,未料今夜竟依舊亦是姐妹二人一同乞巧。”
“那又何妨?”劉绮瑤回眸一笑,“今時不同往日,适才姐姐亦說我姐妹已嫁為人婦,算起來我們各得如意郎君,老天已待你我姐妹不薄。試想這世間的女子,便是那高高在上的織女,一年之間與她相愛之人亦只有一個七夕,姐姐此去便能與你夫君長相厮守,你說,你我可是女子間少有的幸運兒?”
趙憶桐啞然,一會兒才道:“姐姐自愧不如,妹妹總是能夠看到明亮的一面。”
“姐姐無需相比,你自有自己的過人之處,若非要比,姐姐的溫柔賢德、琴棋書畫哪一樣不勝過妹妹的?”
“向來總是妹妹哄我開心?”趙憶桐感激一笑。
“我見到姐姐開心,便亦是開心的。”
山風帶着江面的水汽吹來,吹淡了她們臉上的離愁與倦容。
她二人一同在船頭站了許久方才回到船艙。
到江州(今九江)那日因遇雨,故而她們又在那城中逗留歇了一兩日,及至天轉晴朗方又啓程,後面一路或晴或雨,或順風或逆風,倒也算得上平安暢通,及至鄂州時已進入七月下旬。
因她們到達鄂州那日沒能租到馬車,車行說要待到明日方能同時出租三輛遠途車,于是她們一行不得不尋客店住下來。
那鄂州是她們離開江州之後一等一的大城,因見有時間,劉绮瑤是個愛玩的,她便對趙憶桐道:“趙兄,李太白曾在鄂州留下很多詩作,最廣為流傳的便是黃鶴樓送別孟浩然,今日你我既到了此地,若不去游黃鶴樓,簡直對不住我爹爹曾總是罰我抄他的作品了。”
“既如此,我們便去罷,那麽多典故的地方,确實該當一游。”
“我最喜歡‘煙花三月下揚州’這一句。”
“我卻更喜歡崔颢的‘白雲千載空悠悠’。”
在等待午膳的時間裏,她們說說笑笑,全然忘了連日以來的疲憊。随着越來越接近襄陽,趙憶桐的精神亦越來越好。
劉绮瑤卻因為挂念李都勻,偶爾難免分心。
她們在客棧裏用過午膳之後,大家都回到房間裏換了一身新衣裳,此行她們都只帶了男裝,後又向店小二要了一份鄂州的地經(地圖),便開開心心地去了。
然她們此行并未能如願,才出門不久,去路便被一大群吵吵嚷嚷的年輕男子擋住了,劉绮瑤是個愛熱鬧的,她繞到人群背後,看到樓臺上布置的一團紅喜,發現原來是一個大戶今日要抛繡球選親。
“要我說不加選擇地在大街上抛繡球太風險了些,若是繡球被個缺胳膊少腿兒、抑或是嘴歪鼻扭的人搶到亦要嫁麽?”劉绮瑤轉身對後面趙憶桐說道。
正在這時,一個嬌俏的紅衣小娘子抱着繡球出現在樓臺上,她居高臨下地掃視着街道上舉手躍躍欲試的衆男子,一時間人群便沸騰起來,将趙憶桐回答聲壓住了,她想要叫劉绮瑤快快離開這裏,免得被人擠到。
劉绮瑤站在人群後面,看向樓臺,只見那小娘子對着她笑,她便也回以笑臉,只是不似其他人一樣舉手欲接繡球。
爾後她收回視線轉了身,欲再離人群遠一些,好看清樓臺上的小娘子會将她手中繡球抛給誰。
“姑娘、姑娘,”春春對着劉绮瑤喊道,因着急她亦忘了劉绮瑤穿着男裝,只本能地繼續喚道,“姑娘,姑娘你仔細些,那小娘子一直在盯着你看呀!”
人群實在過吵,春春的話劉绮瑤根本聽不見,這時,人群随着那在樓臺上移動的小娘子,亦左右移動着,她跌跌撞撞地,只顧着擠過人群想往旁邊走去,就在閃躲擠過來的一個男子時,猛地轉過身,因餘光看到有東西向她砸過來,她下意識舉起手,一把将它接住,及至回過神才發現那紅紅的一團似是繡球,吓得她一把丢開。
在衆男子去哄搶被劉绮瑤丢開的繡球時,那大戶家的厮兒已經向她圍過來,一起向她躬身道:“郎君有請!”
劉绮瑤還沒明白是怎麽回事,已被他們推推拉拉帶進去。
登時,哄鬧的人群安靜下來,尤其是好不容易搶到了劉绮瑤丢開的繡球的男子,見厮兒們将劉绮瑤帶進去,只呆住了。
其餘人等見劉绮瑤的模樣出挑、俊美,有的贊、有的嘆,更多羨,只有趙憶桐她們慌作一團,不知如何是好,想要跟進去卻被厮兒們攔住了。
及至衆人散盡,她們還在大戶的門外繼續憂心地張望着,不知被駕進去的劉绮瑤現今如何了。
春春已急得跳腳,直道:“趙姑娘,我們要不要去報官?”
“春春你莫急,且再等等看,這種事情官府怎麽會管?”趙憶桐按住春春,她自己亦慌得沒了主意,“待他們發現帶進去的是女兒家,想來會放她。”
那兩個女飐差點與守門的厮兒打起來,幸好被其餘人等拉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