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以精騎五千急追劉備,于當陽長坂大破之。大獲其人衆辎重,且迫劉備與劉琦退守夏口。其後曹操駐軍江陵,任韓嵩、蒯越、鄧羲等人,命文聘為江夏太守。并下令安頓荊州吏民,大肆封賞荊州将士。
這一消息傳回許昌,已過了七日。事實上如今荀彧駐守荊州,若非郭嘉在許昌曹府,恐怕還要再過些時日。
事實上這本是個十分平常的消息。非但平常,更表現了曹操的對百姓的仁德、對下屬的賞罰分明。而曹操占據江陵,也是十分正确的事。
江陵在荊州的地位,等同于許昌與邺城。早在劉表初任荊州刺史時,蒯越便提出“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之建議,劉表采納,遂平荊州。
然郭嘉甫一聽聞這等消息,當下拍案而起驚怒道:“你說什麽?主公非但不乘勝追擊殺了劉備,反而大肆封賞江陵将領?”
但這番表情只停頓了瞬息,他便猛然彎腰咳嗽起來。
他的病雖無大礙,到底是尚未痊愈。華佗也曾言盡可能不要心憂,莫要動怒。
來人見郭嘉如此狀态,先是渾身一抖,而後垂頭唯唯諾諾稱是。
郭嘉深吸一口氣。
不久之前他還叫曹植猜測過,此戰主公是否能夠勝利,得到的是一聲嘆息。
當時他還坐得住,只休書一封快馬加鞭送往曹操身邊,以勸誡他孫權出兵的可能性極大。尤其指出劉備逃亡路線,望主公千萬要将劉備扼殺于夏口前雲雲。
夏口之地,乃是劉表麾下黃祖軍駐紮所在。孫權執掌江東以來,三征夏口,直至年前第三次才将黃祖軍盡數殲滅。但孫權卻并不遣人駐守夏口,反而匆匆退兵,證實外界孫權是為父兄報仇的傳聞。
但郭嘉卻知曉,決計不是!
夏口乃是江東與荊州接壤所在。也就是說只要占據夏口,孫權便能肆無忌憚将精兵送出江東。如此重要的地方,他怎會拱手讓人呢?
是以孫權不過假裝退兵,實則蟄伏江東緊盯夏口,等待一個時機——能令他一舉收服荊州。
可惜尚未等待那一日,曹操便一統北方,舉兵南下。
Advertisement
而今劉琦不過領兵兩萬。只要曹操一聲令下,便可踏平這些人,然後悠然駐兵夏口。皆時在此地訓練水軍,與孫權隔岸相望,真真是能叫孫權連哭都要哭不出來的!
然而曹操居然坐失這等機會!
只是曹操坐失,劉備又怎會放棄?想來他如今早已派人前往江東,請求孫權出兵了。
郭嘉眼中光芒躍動。
他雖煩惱曹操無動于衷,心中卻是愈發的雀躍——從見過周瑜、聽聞劉備三顧茅廬,他便一直在期待!
——他期待與周瑜的對峙,期待與諸葛亮的會晤!
亂世能人層出不窮,諸葛亮之名他雖并無耳聞,但能令徐庶舉薦、甚至令劉備躬親三顧茅廬才請來的幫手,又豈是庸才呢?
那麽假設他是劉備麾下謀士,在如此危機自然要尋求已才統一了江東的孫權保護。而孫權此人雖然年輕,卻極有魄力,決不會如送來尚煕二者人頭的公孫度畏懼曹軍。
也就是說,他至少不會輕易殺劉備以降曹操。
至于出兵與否,則需看麾下謀士。
孫權麾下最為出名的,一是張昭,二是魯肅,三為周瑜。其中張昭年紀最大,是保守一派的代表人物。由他帶領,很多人都會選擇拒劉備于門外,選擇隔岸觀火。
但魯肅與周瑜,這兩位被孫權器重的大臣,角度來看
那麽,便是他加上周瑜、魯肅,是否能勸得動一個年輕人的問題了。
自然是能的!
是以郭嘉幾乎是片刻就相信了曹植的話語,然後問他“此戰可勝乎”,怎知曹植又給了他如此答案。
郭嘉長身而起。
他向來是溫潤沉穩的人,但此刻已克制不住心中激蕩,甚至整個人都像一把出鞘的利劍,一往無前!
直至他瞧見一個人。
院落門口,十七歲少年負手立在。他悠然仰頭看天,神色惬意,容貌更是難以形容的俊秀。
這樣的少年,無論任人看見,都會覺得不錯然後欣賞。但郭嘉看到他非但不覺得高興,眸色陡地沉了下來。
使得他的氣勢陡地凝滞,而後恢複至尋常。
然後,他聽得少年施施然道:“先生是要去哪兒呢?”他的聲音亦是十分溫和,甚至在說這一句話時,還拍了拍衣擺的塵埃。
郭嘉淡道:“今日秋光不錯,在下打算出門游玩一番。”
曹植彎唇一笑:“不知學生可有幸跟随?”
“沒有。”
曹植悵然一嘆:“那麽,很遺憾。”他的聲音還是從容鎮定,甚至帶了一分戲谑,“先生您不能出去。”
院內氣息陡然一滞。
郭嘉淡道:“四公子如何願讓開?”
卻見曹植默默凝視他,緩緩搖頭。
“四公子為何不願讓開?難道主公不是命四公子跟随在下學習,而是命四公子監視、囚禁在下?”
曹植長出一口氣。他說,“我不放心。”
這四個字,曹植說的很慢,卻極堅定。任何人聽聞這四個字,恐怕都不會懷疑說話之人的決心。
郭嘉聞之,睫毛一抖,再無法遏制心中滋生的那分暖意。
他眼中覆了些許的恍惚,神思仿佛已飄到了遠處。但他的神色很快恢複清明,甚至在凝視曹植時,帶着些許的郁悶。
他這一輩子随心所欲慣了,從無人管着他、限制他。如今這一分溫暖與不悅交彙,終成難以名狀的微妙。
這不是喜歡。但不可否認,也許他心中……當真有些在意這個少年了。
“昔日在下詢問四公子,此戰主攻是否能贏,四公子不言。”郭嘉閉了閉眼。他拂去心中這些怪異的感覺,緩緩道,“那麽四公子是否能猜到此次主公若是輸了,将會如何?”
曹植微微皺眉。
他已猜到了郭嘉要說什麽。
果然,下一瞬間他便聽聞郭嘉道:“主公已年逾半百了。”
古人言“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如今知天命的曹操已五十四歲了,哪怕他一生都在伸手翻雲覆雨之中渡過,甚至此刻他身體也還算硬朗,但始終無人可以忽略,曹操已經老了。
——他比不過孫權了。
此戰若是曹操輸了,難保他不會像袁紹一樣吐血,然後一蹶不振。然後任由孫權與劉備坐大,漸漸蠶食北方之地,為他們厮殺曹植目光微動。
“是以,主公不能敗!”郭嘉這般說,風輕雲淡之下,更是不可忽視的決然。
郭嘉這一番話,任何曹家子弟聽聞,恐怕皆不會再阻攔郭嘉,反而是要恭恭敬敬将郭嘉請去,再保駕護航,使他安全抵達曹營,!
甚至可以說,郭嘉這一番話,瞬間将供求關系轉了半圈!
此前是郭嘉怒令曹植放他出門,如今是曹植不得不求郭嘉出行,以助曹操。
郭嘉面上還是濃重的憂慮,但他卻是胸有成竹。
他緩緩道:“倘若在下将這些告知二公子,四公子又是否能将在下在?”
曹植悵然長嘆。
曹操心性若是如此脆弱,恐怕早在官渡之時便已敗了。但郭嘉已近威脅他,他也攔不下去了。
他終究讓開了腳步。
郭嘉與他錯身之時,還聽得他低聲道:“先生能同學生說這些……其實,學生已經十分開心了。”
郭嘉腳步微頓。
他下意識側頭去看一步之後的少年,見他也在,目光沉穩而柔軟,心中驀地多了些什麽。
還是斂眸,無動于衷離去。
曹植站了許久。
久到夕陽西下,十月末傍晚陰冷蕭瑟。
該說的早已說完,只是他在意之人,根本不在意他所在意的罷了。
曹植終究是自嘲一笑,轉身回房。
江陵九月,秋高氣爽。
劉備駐守夏口已有半月,曹操也暫時安撫荊州百姓,便彙集将士們,長坂坡一戰之後,劉備似乎已至山窮水盡的地步。但事實上,劉備營中大将一人未少,甚至在諸葛亮指揮下,愈發骁勇。
諸葛亮此人,倒是令曹營衆人有些措手不及的。
這措手不及,甚至誇張到逆轉雙方形式,使得曹操差點就被伏擊了。
曹操如何能甘心?
多年前劉備為他所擒時,幾乎是所有人勸說他殺了劉備,唯有郭嘉堅持“可擒不可殺”。可惜後來被他放走了,終成心腹大患。若此行無法擊殺劉備,他又豈能安心?
他絕對不甘心!
是以哪怕得知諸葛亮前往江東尋求孫權相助,哪怕程昱言“權必資之以禦我”,哪怕賈诩荀彧俱言“不可急攻”,他都無法掐滅心中火焰。
——他甚至有預感,倘若此次他無法擊殺劉備,那麽此生他都無法将之殺了!
曹操深吸一口氣。
他還在看這一封勸降書——将要送給孫權的勸降書。
其中有言:“……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衆,方與将軍會獵于吳!”
不過三十餘字,又是何等傲然,何等逼迫!
曹操寫完這一封信,再無人反對。事實上他們也看出來了,曹操之心早已堅定,哪怕反對亦是無用。
如此,便戰罷!
曹操望着他們或是自信、或是悵然的臉,心中忽然有些懷念郭嘉。
昔日他與郭嘉談話尤在耳畔,而今一切也正似所料。
曹操憶及出征之前與郭嘉對話,不免再思索近日狀況。當時郭嘉所言雖是模棱兩可,至今卻一一實現。
劉表病故,劉琮繼位,不出一月投降于他。而他無法擊殺劉備,使之愈發逼近江東。
曹操眯眼,眼中精光乍然。
若郭嘉在此,定是支持他的罷!
他目光灼然,很快朗聲大笑道:“來人!——将之,送去給江東孫權!孤便等着他投降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