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陶夭夭害怕燕雲開誤會, 下意識的想要跟靖國公府撇清關系。然而趙霁就在旁邊,她不想讓趙霁知道她的遭遇,終究有所隐瞞。
陶夭夭的說辭是, 因為不滿靖國公為她安排的婚事, 只身逃出京城, 不幸在途中遭遇了盜匪, 又在逃跑途中摔傷了自己,劫匪看到有人來, 四散逃了,這才被趙霁他們所救。并且一再保證,她事先絕對不知道燕雲開的行蹤,一切都只是巧合。
燕雲開身居高位,閱人無數, 不可能被陶夭夭的三言兩語騙了。這話別說燕雲開不相信,就連趙霁也不大相信。
因為他們遇見陶夭夭的時候, 她身邊并沒有車馬,此地距離建安城有四百多裏,她一個大小姐不可能徒步走這麽遠。
如果她真的遇到的劫匪,膽敢在官道上搶劫車馬, 肯定人數衆多, 還必須在路上設下陷阱,趙霁根據陶夭夭的傷口判斷,她當時剛受傷幾分鐘,陷阱不可能憑空消失, 如此嚣張的劫匪, 也不可能放過同樣只有一輛馬車的他們。
趙霁覺得他都能聽出不對勁,燕雲開不可能不知道, 這位靖國公府小姐跟燕雲開傳過緋聞,不知道燕雲開該如何應對。
正是因為錯漏百出,燕雲開已經确定,這件事情并不是針對他的陰謀。可是燕雲開抱臂站在趙霁身邊,心中大為惱火,因為這個陶夭夭每說一句話,都會忍不住去看趙霁,雖然趙霁沒有給她任何回應,但這已經足夠惹怒燕雲開了。
“既然這件事情跟陶家無關,我們還有要事,就麻煩陶小姐在這裏等一段時間,等養好傷,我派人送你回靖國公府。”燕雲開說完就拉着趙霁走了。
不論陶夭夭為什麽說謊,只要把她扣在這裏,不讓她回京,也別讓她跟趙霁接觸,對燕雲開來說就不會有什麽影響了。
但是陶夭夭并不願意遵從燕雲開的安排,激動的支起身道,“國師大人準備把我送回靖國公府嗎,我逃出來,再回去只有死路一條。以前有位堂姐跟情人私奔,被抓回去之後,亂棍打死了,對外只宣稱病逝。”
她的情況比當初那位堂姐還糟糕,雖然不知道楊現現在狀況如何,但他眼睛瞎了一只,失血過多,拖了那麽長時間,附近又無名醫,只怕活不成了。
當時那麽多下人看見,輔國公府追究起來,就算大晉律令不用她償命,名聲也敗幹淨了。一個殺過人的女人,名節有污,靖國公府恐怕也會讓她“病逝”,正好還可以給輔國公府一個交代。
陶夭夭激動之下,漸漸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音量。蔣鶴山還在旁邊的房間休息,燕雲開不想讓自己的身份曝露,一點兒憐香惜玉的喝斥道,“小聲點,別吵。”
幸好陶夭夭比較識趣,馬上閉了嘴。如若她不聽勸告,燕雲開保準會打暈她。就算暫時沒有打暈她,燕雲開對陶夭夭也沒有太客氣,只是冷冷的說,“你們陶家的家務事,我可管不着,能把你送回去,已經是仁至義盡了。”燕雲開并不喜歡濫殺無辜,陶夭夭撞到他手裏,他還想着把她送回京城,要是其他人,殺人滅口都有可能。
只有趙霁皺緊了眉頭,再一次感覺到這個時代的殘酷,一個姑娘因為拒絕家族安排的婚姻,就要被打死。雖然陶夭夭還活着,可是她那個堂姐是真的死了。
趙霁終究有些于心不忍,“陶小姐,如果你可以自己養活自己的話,也許就不用回靖國公府去了。”他知道,要提高女性地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實現財務自由。
Advertisement
趙霁看了燕雲開一眼,雖然燕雲開的臉色發沉,但是沒有出言阻止,于是他接着說,“如果陶小姐舍不得靖國公府的富貴,或者想借此賴上國師大人,就當我什麽也沒說。”
雖然有點自私,但是趙霁可不想把自己喜歡的男人拱手讓人。即便他還沒有确定自己的感情,也許真被趙青說中了,他就是站着茅坑,不對,燕雲開是個搶手的香饽饽。
起先燕雲開聽到趙霁不讓陶夭夭回靖國公府,心裏很是不快,結果趙霁讓陶夭夭不要賴上他,燕雲開臉上忍不住露出了一絲笑意。
這個陶夭夭也許偶然見過趙霁,便産生了戀慕之情,明眼人一望便知。不過根據彩蝶的試探,和趙霁平常的表現,燕雲開覺得趙霁可能跟他一樣,對女人完全不敢興趣,陶夭夭這是抛媚眼給瞎子看。
燕雲開一方面幸災樂禍,一方面想把陶夭夭的眼睛戳瞎。所以燕雲開對陶夭夭還是沒有什麽好臉色,只說了一聲,“你好好想想,明天早上給我答複。”
既然是必死無疑的局面,她當然不願意回京城,只是她暫時想不出謀生的手段,她雖然精通刺繡和琴藝,但是繡娘和樂戶,一個是苦工,一個是賤業,她都不想做。
要問她現在最想做什麽,當然是跟趙霁雙宿雙栖,就算餐風飲露她也願意。
可惜燕雲開不會只聽她一面之詞,昨夜派出人手,已經在陶夭夭出事的那座荒山裏找到楊現的別院,查明了事實真像。
第二天早上,趙霁沒起床之前,燕雲開就找到陶夭夭,“楊現死了,京城你确實回不去了。你最好收起對趙霁的小心思,他是我的人。”
這還是燕雲開第一次跟別人說這樣的話,心情妙不可言。
當趙霁看到陶夭夭的時候,她的臉色黑沉沉的,秉承這醫生的職責,趙霁幫陶夭夭檢查了一下,傷口愈合的很好,沒有發炎的跡象。随後詢問道,“陶小姐,昨天的事情你想好了嗎。”
陶夭夭繼續黑着臉說,“我想好了,我要當繡娘,國師大人答應偷偷送我回京城,不讓靖國公府發現。”
趙霁點點頭,他怕陶夭夭想不出做什麽,好人做到底,昨晚還幫着想了一個點子,雖然陶夭夭已經有了決定,他還是把他的主意說出來,給陶夭夭做參考,“國師大人近來有一個降低印刷成本的法子,你要是能提前寫出寫小說來,最好通俗直白一點,我可以讓他先幫你印刷,到時候大量發行,肯定能賺很多錢。”
他知道這些大小姐的文化素養,比他這種用大白話寫點日記都困難的人強很多,所以才提出這樣的建議。而且乘着大量印刷的東風,到時候別人的小說賣一兩銀子,她賣一百個大錢,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陶夭夭肯定穩賺不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