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籌辦
過了三月,重慶開始轉暖。街頭上人頭湧動,附近的山頭江邊擠滿三三兩兩出來踏春的人群。
蘇婉秀懷了孕,已經有了兩個兒子的江雲華分外高興,上門死活求着黃寧去看看蘇婉秀,看是男是女。黃寧苦笑不得,叫他再等幾個月到時去醫院檢查不就得了。
誰知江雲華振振有詞,擡眼說道:“如果去醫院,婉秀便知道了,會有壓力,你又是醫生又是做過媽媽當更明白這個心理。再說,那至少還得等幾個月,我心急,你就當幫幫你江大哥,你要不去我每天都來這裏煩你。”
黃寧笑出聲來,她實在不明白何少卿那麽刺頭的兵怎麽和這個江雲華倒合得來,申明道:“其實我也只能看個四五六七八,不一定準的。”
江雲華忙說:“看錯了也沒關系,最多我和婉秀再接再厲,總之一定要有一個像穎穎一樣漂亮可愛的乖女兒。”江雲華一想到自己那兩個兒子,再想到穎穎,憤憤然,他就不明白了粗漢子的何少卿為何會有個乖女兒,而他文質彬彬卻有兩個山大王的兒子。
黃寧無語,便跟着江雲華去了江家看蘇婉秀。
江太太笑眯眯的出來迎接黃寧,黃寧看着江太太滿頭白發,想起當年剛見到江太太時正風華正茂,知道是前幾年江指揮長的去世讓江太太一夜衰老,心裏傷感。
黃寧替蘇婉秀切了脈,又問了下一些情況,笑着說一切安好,只平時注意安全便是了,一邊悄悄同江雲華點頭,把江雲華樂的在那裏哄蘇婉秀。
江太太搖頭笑着将黃寧拉出來帶到客廳裏,兩人邊喝茶邊聊天。
江太太看着對面坐的端莊美麗的年輕太太,笑着說:“寧心,真沒想到,你和婉秀都是兒女雙全的人了,仿佛真是一眨眼的事情。”
黃寧笑着點頭:“那時候多得伯母照顧。”
江太太笑着搖頭:“你那時候一介孤女,又從日本單身而來,卻能在上海立足,那時候我便想這必定不是一個簡單的女子,還想讓雲華追你,結果卻是少卿捷足先登了,倒便宜了他。還有寧倩,你們都是好孩子,可惜你二伯母去的早,還有寧清,唉。”
黃寧安慰道:“伯母不用傷懷,只要活着的人好好活着便好。”
江太太也笑了:“說的是。之前聽雲華說,國立醫學院要搬到重慶來,真有此事?”
黃寧點點頭:“是,前幾天我收到校方的來信,确實要搬來,現在還在籌辦。”
江太太點點頭說:“你要是有什麽需要我們幫忙的,盡管開口。”
Advertisement
黃寧笑着謝過江太太,又寒暄了會,便告辭了。
進入三月後,黃寧一直很忙碌.穎穎上學了,想到國共內戰最後的結局,黃寧決定提前讓穎穎接觸英語,她特意請了一位英語教師每晚來教穎穎,自己也和穎穎用英文對話.言言開始會爬,會坐,有時還會無意識的發出巴巴爸爸的聲音。醫學院給黃寧寄來了回信,邀請黃寧成為搬遷籌辦會一員,學校搬遷工作千頭萬緒,尋找合适的地方,招聘一部分教師和學生來重慶,購買大量的實驗器材,一樁樁一件件都壓在黃寧和其他同事的身上,而黃寧則接手了和政府部門接觸盡量調劑出一個合适的地方來做校舍。所以在照顧孩子之餘,黃寧花了大量的時間和政府官員打交道。筋疲力盡的夜晚,黃寧在報紙上搜索着何少卿的蹤影,何少卿過完年後再也沒有回來過,戰事的繁忙讓他也只能偶爾和黃寧通個電話。
3月30日,汪精衛在南京成立所謂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日本人在江南再次扶持起一個傀儡政府。
第二天晚上,黃寧接到何少卿的電話。
“寧寧,汪僞政府成立了。”
“寧寧,你說我們能贏嗎?”
黃寧聽着電話裏何少卿疲憊略帶嘶啞的聲音,知道他心裏不好受。九一八事變後,抗戰已經近十年,在這個時代的人看到的是節節敗退的中國軍隊和咄咄逼人的日本軍隊,無數的鮮血灑向這片山河,可無數的山河卻仍被日本人鐵蹄踐踏,每一個中國人似乎行走在無邊的黑暗裏,沒有人知道路的盡頭在哪裏,盡頭處又是什麽在等着他們。
作為軍人,拼盡全力卻守不住腳下的山河,大概是一種莫大的絕望,這種看不到希望的黑暗即便強硬如何少卿也已經撐不住了。
黃寧在心裏輕嘆了口氣,何少卿畢竟不是萬能的,他不像自己從後世而來知道歷史的最終抉擇。可若是任何少卿這麽下去,只怕會出意外,戰場上局勢瞬息萬變,必須堅如磐石才能不粉身碎骨,更何況何少卿還是一軍統帥。
“少卿,還記得我們剛認識的時候你就問過我中日開戰誰輸誰贏嗎?”
電話裏,何少卿輕笑起來:“記得,那時候你這個毛丫頭長篇大論說了一番。”
“是啊,少卿,那時候我和你還不熟,也沒有接觸過和你一樣的熱血軍人,我都相信我們會贏。少卿,那麽多年過去了,我更相信我們會贏,也許代價會很大,也許時間會很長,也許會有無數的人在戰争中死去,也許會有無數的財富在戰火中消亡,但是我們一定會贏,因為有你們在前線。”
何少卿沉默了半饷,低低的一聲好,突然又笑道:“我會不會太面了?”
黃寧故意扭曲他的意思,輕輕的說:“亂說,每次你單刀直入的時候都攪得我渾身無力,哪裏面了?”一邊說自己一邊臉紅起來,她好像還沒說過這麽露骨的情話。
何少卿聽着自己的嬌妻在電話裏哄逗自己,只覺得自己渾身似乎有股勁冒出來,但想到黃寧此刻在電話那頭肯定是面紅耳赤了,只低低的嬉笑出來:“我還不知道寧寧如此想我。”
黃寧摸着自己的臉,不敢多說,只嗯的應了聲,頓了片刻,輕輕地說:“少卿,我很想你,很想很想你。”
何少卿被黃寧說的一陣心酸,忙收懾心神:“好,我終會趕走那些日本人。你安心在家等我回去。”
兩人又說了幾句悄悄話,才挂上電話。
何少卿走到簡陋的辦公室兼休息室的門口,望向西邊,沿着這條江溯流而上便是重慶,那裏有他日夜惦記的嬌妻,所以他即便死也要守住腳下這片土地,絕對不能後退一步,因為這裏是入川的最後一道防線了。
進入五月,何少卿便率部再次啓程。
黃寧這邊的忙碌也終于有了結果,校舍的位置終于被确認,為了得到政府的首肯,黃寧特意去找蔣宋夫人。
這一日,黃寧特意換上一件灰色旗袍,領口特意別了了以前蔣宋夫人在言言滿月日送來的白玉如意環胸針。她在委員長府上的小會客廳裏等了很久,蔣宋夫人才笑着進來:“不好意思,讓少卿媳婦等久了。”
這一日蔣夫人穿了件紫紅色開前襟的家常旗袍,通身上下沒有一個首飾,只領邊用綠豆大小的滿綠翡翠別致的圈成一朵朵的花瓣。
黃寧和蔣夫人分賓主坐下,笑着說:“哪有,這顆牡丹開的甚好,寧心看的入迷,都沒注意蔣夫人進來,失禮處還請夫人見諒。”
蔣夫人心情甚好,笑道:“這顆牡丹是我親手養的,委員長也說開的好。少卿為國征戰,我也沒什麽好給的,這顆牡丹權當是我替黨國給的謝禮。”
黃寧趕緊站起來,謝過:“夫人嚴重了,少卿只是做分所應當的事情罷了,況且這是委員長和夫人心愛之物,少卿和我哪敢”
蔣夫人點點頭:“我既然給你你自然能受的,黨國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能做分所應當的事情了。”
這話黃寧不敢接,只連連謝過。
蔣夫人叫人拿了前段時間黃寧送來的關于醫學院校舍申請的報告,笑着說,“這文件我看了,很好,教育是國之根本,而醫學教育更是振興民族強健國民體魄的希望,我們國人被叫做東亞病夫已近百年。你放心,我已經叫人去各部門打了招呼,孔部長也已經知道此事,甚為贊成,過幾日財政部自會派人和你們去談此事。”
黃寧又忙謝過,想起這幾個月操心的事情終于有了結果。
蔣夫人笑着說:“聽說,你是前任院長嚴老的關門弟子?”
黃寧笑道:“當年只是師從嚴老,得嚴老多加照顧,只是實在當不得關門弟子這稱呼。”
蔣夫人點點頭:“聽戴笠說,嚴老生前曾為一種研制的新藥到政府奔波游說,你可知道?”
黃寧暗驚,事情來了,接下去的答案她要是回答的有一個不慎,大概不止自己會被抓起來,只怕何少卿都會被連累。
黃寧迅速斟酌,笑着道:“是,當時這藥是嚴老帶着我們這些學生研制出來。”
“哦,你當時也參與了?”
黃寧在心裏苦笑,您這不是明知故問嗎,被戴笠這位仁兄知道了,那還有什麽挖不出來的。面上卻依舊平和的說:“是,嚴老為了鍛煉我們這些學生,讓大家各自參與了一部分實驗。”
“哦,那你對這個藥和它的生産知道多少?”
黃寧迅速分析了當時的情況,決定九分真一分假的說:“學生當年是嚴老新收的,主要是幫嚴老做文書工作。”黃寧實在不敢想這次若再改變歷史,會不會發生更嚴重的後果,甚至改變了歷史的方向。
“據說,三井財閥的人當年曾将你抓起來,是不是也是為了這個藥?”
黃寧心頭警鐘大震,忙裝着臉紅否認:“三井敏一郎當年屢次為難于我,只是因為我撕毀了我和他之間的婚約。“于是将能說的簡單說了一遍,暗自慶幸當年和三井的私底下談話只有何少卿聽到。
蔣夫人聽着笑道:“如此說來,幸好少卿先下手為強了,難怪少卿看見日本人如此骁勇,還真是沖冠一怒啊。”想了想又笑着說,“也難為了你,居然能想到跟着部隊千裏奔波來找少卿。”
黃寧故意裝着一副羞澀的表情說:“少卿身為黨國軍人,保家衛國是理所當然的職責,至于私底下的瓜葛,少卿應該多少還是介意,寧心求夫人在少卿面前莫要提及此事,我怕他回家和我置氣呢。”
蔣夫人笑起來:“好,不過你得将當時幫嚴老做的的文書重新再做一遍,報告到我這裏來,否則我可不幫你保守這個秘密。”蔣夫人看了看黃寧,“三個月時間夠不夠?”
黃寧心想,三天我就能将整個理論報告遞交給你,便笑着應下說:“寧心謝過夫人,不過哪敢勞夫人等三個月,我會抓緊時間盡快整理,應該兩三個星期便夠了。”
蔣夫人笑着點點頭,和黃寧又聊了一些,黃寧便離開了蔣府,離開時,黃寧只覺得自己背後全部都是汗。
黃寧回到家便趕緊根據前世所學,詳詳細細的做了一份關于青黴素藥理藥效
、提純方法、注意事項、臨床試驗等等的中英雙文報告,又故意拖了三個星期,才将她送達到蔣宋夫人的秘書手裏,這份報告又很快就被送到了美國軍方手上。
黃寧自然不知道後面的事情,也無從知道自己的這份報告在青黴素42年後終于大批量生産上有沒有産生作用,但在抗戰的後期,她跟随何少卿征戰滇南時确實收到了來自美國的盤尼西林.
不過黃寧現在無暇他顧,一方面是醫學院的搬遷,學校位置确定後,籌備會又忙忙的招聘教師和招收學員,之前在滇南時,學校因為很多原因教師和學生都沒有滿員,流動性也很大,這次的準備工作量就大了許多.另一方面,何少卿一直都沒有回來,黃寧惦念萬分,在孩子們入睡後總是拿着本地圖冊在那裏畫着何少卿所在的位置,想着何少卿此時在幹什麽.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