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讓二哥養豬
孩子們在少年宮都度過了不錯的時光, 特別是張雲冰, 嘴裏哼哼着新學的歌就沒停過。
“媽, 那個老師說話好好聽啊!”
“還有,她唱歌也好好聽啊!”
“不過沒媽你好看。”
張雲冰簡直是三句話不離少年宮的事兒, 關于那個老師說的尤其多。
“你很喜歡那裏啊,以後每個周末都去?”蘇采青問。
張雲冰立馬爽快地答應:“好啊!老師也讓我常去, 說我嗓音條件好, 可以試着學一下唱歌。”
張雲冰不僅嗓音條件好, 而且很聰明, 很有領悟力, 所以唱歌的事業上有一番成就。這次沒了生活的壓力, 不知道她還會不會繼續走下去呢?
對于孩子們将來的發展, 蘇采青也不打算多幹涉。
相對于張家三姐弟,一去少年宮, 就找了個自己喜歡的事兒,蘇追弟卻沒有。她感覺那些事情都很陌生, 沒有什麽勇氣去嘗試。
知道自己喜歡什麽, 是一個人自我認知的重要部分, 蘇追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麽,說明她平時就沒被給予機會,去接觸那些東西,被鼓勵嘗試新事物。
幸好,這孩子以後可能回來自己這兒了。蘇采青心疼地摩挲了一下她的手,她自己倒是毫無所覺。
其他的孩子, 都還沒上學,去少年宮的話,年紀也太小了,所以就在院裏院外玩,蘇采青買的那些玩具,沒幾天就讓他們玩厭了,幹脆自己玩自己的去了。
鄉下蓋房子的事兒,蘇采青主要交給蘇大壯處理了,由他負責和建築師劉力強商量,然後采買建築材料,找工程隊施工之類的。
蘇大壯已經帶着劉力強将自家前後仔仔細細看了一圈,然後根據方位的地勢情況、大小等方面,設計出個合适的房子。
蘇大壯把蘇采青的要求,跟劉力強說了一遍,有些為難地說:“我五妹就是想法多,要是哪裏覺得為難,你盡管說,我妹說了,遇到問題,只要不影響基本的安全和舒服,盡量解決就行。”
Advertisement
劉力強點頭說:“我知道了,蘇女士找我來,也是為了應對那些困難的。我會盡全力解決就是了。”
“诶!好,好。那就麻煩你了。”
因為蓋房子的事兒,蘇大壯是幹勁十足,跑前跑後的,顯得十分忙碌。
而且蘇采青還特地給了他一筆錢,就是用來蓋房子的。
蘇小壯和蘇幺妹蘇根妹,也貢獻了一點,雖然遠不及蘇采青給的數額,但好歹也是一番心意。
有幾個弟弟妹妹對照着,蘇大壯和蘇二壯兩家也得拿一些出來,不然顯得不太像話。
大嫂是沒什麽意見,唯有二嫂,頗有些怨氣,家裏兄弟姐妹能那麽快拿出錢來,還不是因為都靠着蘇采青賺了錢?唯有他們這一房,就沒跟着蘇采青占過多少便宜。
雖然平時,孫細娥主要管着一大家人的吃穿用度,二房也跟着過好了許多,但是相對于蘇大壯時常往蘇采青那邊跑,因此零零碎碎得了不少錢,蘇二壯可是什麽都沒有。
本來蘇大壯和蘇小壯一人一輛摩托車,在這鄉下風光無限的樣子,已經讓二嫂心中十分不快了,現在蘇二壯又說起要掏錢蓋房子的事兒,二嫂就忍不住了:“錢錢錢!你就知道嘴巴一張!咱們哪來的錢?那些錢不都是握在你娘手裏嗎?!你又不像你大哥,能得了你五妹的好處,咱們能在床上生出錢來啊!你當初咋哄我的,怎麽就不能去哄哄你五妹呢?”
以前二嫂頂瞧不起蘇小壯的,好吃懶做,每天就東游西蕩的,幹活也幹不好,一無是處的小叔子,還吃得賊多,完全是浪費家裏的糧食。沒想到去投奔了蘇采青之後,竟然變了個人似得,又爽快又闊氣,走到哪裏都有人打招呼。
現在來給蘇小壯提親的人,可以排出幾裏地了!
每次想到這些,二嫂就覺得心裏極為不平衡。
蘇大壯和蘇小壯能有什麽本事?還不就是靠着哄好五妹呗!自家男人是嘴巴最會說的,結果到了這時候,卻不肯做點事兒了。
二嫂天天都肚子裏窩着一肚子火。
蘇二壯也不高興了:“叨叨叨叨,就知道叨叨我!家裏沒個做事的人,能像樣嗎?”
“你以為這家離不得你了?你要是在外面弄到錢了,別說我,你爹娘也不用下地了!咱們年年都請人給咱們插秧割稻子!”
今年就是蘇小壯幾個人回不來,家裏的田地沒人收拾,最後花錢請了兩天的幫工,才幹完的。
因為蘇采青已經說了,不準兩個老人再幹插秧割稻子之類的繁重勞動了。
外人都和二嫂說她家闊氣,只有二嫂知道是個什麽情況!
蘇二壯反問:“你說的是真的?別到時候攥着點錢,也死活不肯請人。”
“今天的話就撂這兒了,反正你能掙着錢,能請得起人,以後咱們家就可以不下田幹活了。”
蘇二壯琢磨了一下,終于決定,上城裏去找五妹去!
蘇采青正在家裏忙着準備着手秋冬裝的事情呢,突然看到她二哥來了,有些吃驚,蘇二壯可從沒來過啊!
“二哥,你來之前也說一聲呀,讓我知曉一下。”蘇采青給他倒茶說。
這七月天裏的太陽大得很,蘇二壯這麽趕過來,沒在太陽底下被曬中暑都是他厲害。
蘇二壯一口氣喝了幾大把缸的水,才緩了過來,說:“出門走得急,忘了。”
“是家裏出什麽事兒了嗎?”
蘇采青比較擔心是蘇大壯出了什麽事,不然不會讓蘇二壯來,可是家裏也沒來個電話,感覺又不像發生了那樣的大事兒。
蘇二壯擺手:“沒有沒有,你別瞎想。是我來找你有些事兒。”
“什麽事兒?”
蘇二壯本來想得好好的,可是一面對着蘇采青,突然有感覺有些說不出來了。他平時嘴皮子利落,見什麽人說什麽話,十分拿手。可是撞上蘇采青那雙眼睛的時候,他就不由得有些發虛,因為他感覺蘇采青能夠看透他心裏的想法一樣。
找妹妹要錢?借錢?還是說什麽?蘇二壯一下子又猶豫起來。
蘇采青見他半天不開口,試探着問:“有為難的事兒?”
蘇二壯點了點頭,開口要錢可不是為難的事兒麽?
蘇采青想了想,說:“既然咱們是兄妹,你也別客氣。需要我做什麽,都直說。追弟下半年應該會來我這兒讀書,你家幾個年紀小了點,到了年紀,也可以過來。這事兒我提前跟你說好,不要覺得我對幾個侄兒侄女會區別對待。”
聽到蘇采青說,不會區別對待,蘇二壯突然覺得臉上有些火辣辣的。
蘇大壯常來看她們,蘇采青自己也說,是蘇大壯幫着把屋子和院子收拾利索的,說明蘇大壯也是對她們母子好的。蘇小壯幫着蘇采青賺錢,蘇采青也不可能虧待他。
倒是自己這個二哥,沒為她做過什麽,人家也不可能主動過來問自己。
心裏的念頭,琢磨了好一會兒,蘇二壯才說:“我……是來跟你尋個賺錢的活兒的。”
原來是為了這個事兒,蘇采青還以為是什麽了不起的大事兒。
“就這事兒,讓你為難半天啊?”蘇采青帶着笑說。
蘇二壯有些不好意思了,頭也低的更低了。
“你是想在我這兒找活兒幹吧?我這兒确實是缺人,可是缺的是搬東西守倉庫的人。你作為我的哥哥,我不好把那樣的活兒派給你,不然外人說我對幾個兄弟不公平,小壯可以做個管事的,怎麽當哥的還要被他管呢?”
蘇二壯點頭,只覺得蘇采青說的有道理,可是道理在哪裏,他還是沒怎麽去想。
“小壯那樣的活兒,你幹不來。他跟着雲揚學了許久識字寫字,還上着夜校,這計數算錢的事兒,是不能有半分差錯的。”
蘇二壯聽她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便問:“你是不能收我了?”
他覺得蘇采青是在生他的氣,生氣他沒一早來幫她。當初蘇采青還難的時候,他這個當二哥的沒來幫她,現在她越做越好了,就跑來分好處了。
蘇采青喝了口水,說:“你聽我把話說完啊!我是想給你弄一個适合的活兒幹。”
蘇二壯不由得豎起了耳朵。
蘇采青望着窗外,說:“說太遠了的話,你也難懂,我就說近點的。現在改革開放了,對吧?”
蘇二壯點頭,電視裏常這麽說,雖然他不太懂什麽是改革開放。
“也就是大家買東西賣東西自由了,不像以前了,不從供銷社和百貨大樓買東西,就要躲藏藏遮遮掩掩的。許多地方買東西,不要糧票布票之類的了,需求也就大了。”
以前不是人們的需求量小,而是供應實在跟不上,要想保持社會穩定,将有限的資源,公平合理地分配下去,就要靠糧票布票這些來做。
改開以後,随着生産的發展,物質水平的提升,供應量在增大,所以上面也在逐漸放開管控,讓市場能夠更加自由地交易了。
蘇大壯聽蘇采青的話,有些迷迷糊糊的,只知道點頭。
蘇采青知道他沒懂,可是這事兒解釋起來複雜,她就不展開了,繼續說:“我賣衣服,是這個道理,因為大家不嚴格需要布票了。人活着最重要的幾件事是什麽,吃穿住行。我做了穿的生意,你可以做吃的生意啊。”
“我?”蘇二壯還有些沒回過神來。
蘇采青指了他一下,說:“對啊,就是你啊。現在大家的糧都慢慢夠吃了,就想吃好一些了,咱們中國人嘛,吃得好的象征就是桌上有肉了。你去做這個,絕對行的。”
蘇二壯聽了,感覺有些懵:“可是我不會做生意啊!”
他是嘴皮子利落,還善于察言觀色,可是讓他找人把東西賣出去,感覺太難了。
蘇采青白了他一眼,說:“我哪裏是讓你去做生意了,我是讓你去養殖!養豬,養雞鴨鵝這些!你在鄉下長大,擅長的也是這個吧?”
鄉下養家禽家畜,确實是花很多心思去照顧的。
“養豬?我得養多少才行啊?一年五頭頂天了。”
這麽說着,蘇二壯不由得回憶這段時間的豬價,算算一年養五頭的話,能夠賺多少錢。
蘇采青頓時明白,這就是眼界的限制了,他無法想象一個成了規模的養殖場是什麽樣子的。
“當然不止五頭了,一年怎麽也得五十頭吧?我們這兒,就路口那邊賣菜那片,每天肉都能賣精光的,去遲了都買不到好肉。你一年養三百五十六頭,都不一定夠賣呢!”
“那麽多!”蘇二壯頓時受到了驚吓,“那麽多豬,怎麽給弄吃的啊?一天到晚都得給他們漫山遍野找豬草去?”
蘇采青已經不驚訝他這些沒見識的話了,搖頭說:“豬不能全靠吃那些東西,現在有飼料廠了,直接從飼料廠買了飼料,然後回去和米啊之類的煮一起,省事兒多了。”
再過些年,農民家裏自己養豬,也會加飼料之類的。現在這種做法還沒傳開呢!
蘇采青說了半天,蘇二壯總算是明白規模養殖是個什麽情況了。
他設想了一下,好像是個路子。
“那這次,咱們蓋新房子,順便蓋個豬舍?”蘇二壯顯得興致勃勃的。
蘇采青潑冷水說:“哪有那麽容易?我看你對規模養豬都沒什麽了解,這事兒,你先回去和爹娘二嫂商量一下。如果他們沒意見,我給你找個學習班去學習學習,再來正式上手。”
蘇二壯的熱情頓時消減了一半。
蘇采青也不會顧忌他的情緒的,在不了解情況之間就貿然下手,是失敗的根本原因。
當你準備進入一個新的行業的時候,一定要對這裏面的流程和規矩之類的,有一個了解。
“怎麽了?沒興趣做了啊?”蘇采青故意問。
蘇二壯撓了撓頭,說:“就是覺得這事兒好像挺麻煩的。”
“想賺錢的話,沒有不麻煩的。小壯剛開始也什麽都不懂,天天幫着我扛着大包到處跑,到現在,什麽樣的款式适合什麽樣的年紀什麽樣的身材,他比許多女性都要懂了。因為他懂,我才放心讓他去做,也才會給他相應的報酬。”蘇采青直接說。
确實是有許多人靠着關系,獲得了門路或者不錯的職業,因而能夠取得豐厚的報酬。可是,如果沒有勞動,沒有完成工作任務,也難以長久地做下去。除非就是占個坑,有個名正言順的理由拿錢而已。
蘇采青可不想養閑人,就算是親生的,将來也不會讓他們啃老,更何況是自己的哥哥。
蘇二壯張嘴要說話,蘇采青比了一個停住的手勢,說:“你不用現在就做決定,你先和爹娘二嫂她們商量一下。我的意見是支持你去做,一個大男人,如果有野心的話,就應該吃些苦頭,先苦後甜是天理。”
蘇二壯只好表示,自己回去會好好商量的。
留了蘇二壯住幾天,一個是讓他看看這兒的環境,将來他的幾個孩子上學,也在蘇采青這兒,二來,讓他跟着蘇小壯出去跑跑,看看蘇小壯都在做什麽,省的家裏幾個人還以為蘇小壯就在她這兒吃白飯,白拿錢。
蘇二壯住了幾天,走的時候似乎裝了些心事了,蘇采青也沒多問,直接把他送走了。
八月初的時候,一條頭條又出現在《吉陽日報》上,《吉陽市政府工作組會議召開,就教育制度改革進行了讨論》。
這是吸納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之後,政府內部開的會,也就是讨論要不要進行教育改革,和怎麽改革的問題。
其實改不改已經很明确了,肯定是要改的,以前的教育制度就有不少問題。但是怎麽改,就是需要仔細讨論的了。
市政府讨論出來以後,還要提交省政府和中央進行審核,通過了以後才能正式實施。
這次讨論的,不僅有非本地戶籍學齡兒童入學問題,還有扶持高校發現、加強中學建設之類的問題,整個是一個大的框架體系,非常全面和仔細。
蘇采青通過梁啓恒,拿到了一些政府工作資料,才知道自己的提議,真的只是一個小小的議題而已,估計在工作組會議上,都沒花兩分鐘就做出了決定。
蘇采青以前也和政府部門打過交道,對他們的工作效率深有感觸,除了一些人員的因素,他們的工作小心謹慎,以及責任重大,以至于做出決定都要謹慎小心思量考慮,也是效率低的原因之一。
不過,能夠通過外地戶籍的入學許可,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接下來就要看實施辦法是什麽了。
梁啓恒給蘇采青說這個好消息的時候,顯得比蘇采青還要高興。
“這還真是一件大好事,以後你家孩子會越來越多吧?”
知道蘇采青的打算,梁啓恒也很意外,之後便覺得她實在是善良,特別是對孩子們。
蘇采青點頭:“是啊,以後我的侄兒侄女們,都來我這兒讀書,我負責他們的學習。”
“為什麽呢?”梁啓恒忍不住問。
他見過許多親戚之間的龃龉,就算是再親密的親戚,也極少幫人養孩子的,特別是父母健在。
蘇采青說:“我感覺我家的基因特別好,所以不想浪費這些孩子的天賦,你信不信?”
梁啓恒完全被唬住了,目瞪口呆的,沒想到基因那麽新潮的詞彙,蘇采青也是脫口而出的。
“逗你的啦!”蘇采青噙着笑,感覺梁啓恒那有些呆愣的表情,很是有趣,“一個人的一生,在童年就會被決定。盡可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保證他們的生長空間和機會,才會讓他們成長成才。我呢,也不期盼着将來多孝敬我,就是希望他們有個光輝的前程,一個幸福的人生。”
蘇采青見過無數的財富,也站在過巅峰,看盡繁華後,錢和地位之類的,她也沒那麽強烈的欲望了,反而是對別人好,幫助別人這樣的事情,更讓她覺得開心和高興。
梁啓恒立馬吹彩虹屁:“原來你的思想境界竟然那麽高啊!是我有眼不識泰山!了不起了不起,有你這樣格局的人,實在是難得。”
或許是因為出自教育家庭,他知道培養人多不容易,不說他那教授父親梁學超,為了挖掘學生苗子有多費心費力,就是他那當中學老師的媽,也常為學生不肯努力上進而惋惜難受。
蘇采青的想法和做法,确實是讓他非常佩服。
賺錢、賺地位,世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可是蘇采青這樣的,就不多了。
“你誇的我怪不好意思的,說起來,我也只能照拂到我家的那些孩子而已,天底下還有那麽多孩子呢!”
也不能說蘇采青是心懷天下,只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感嘆而已。
梁啓恒安慰說:“你能有這樣的想法,已經很了不起了。”
蘇采青卻覺得,自己能做更多。
“教育的事情,是方方面面的,除了學校以外,家庭,社會也很重要。我以後會找到其他的方法的。”
梁啓恒笑着看着她,點頭說:“你當然可以了。”
幾個孩子倒是已經完成了不多的暑假作業,經常去少年宮之類的,蘇采青已經開始為他們的新學期做準備了。
手裏縫着小筆袋小錢包之類的,她心裏盤算着,文具業務還可以擴大一些,将文具盒、書包、飯盒之類的都納入進來,甚至可以考慮進入兒童圖書出版。
張雲揚是個愛看書的,張雲清也是,兩個人自從認字多了後,就非常狂熱地看書。可是國內适合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圖書,還不是很豐富。
作為親媽,她自然是想着要解決這個問題了。
正想着這個事兒,蘇小壯從外面進來,把一包衣服遞給蘇采青,說:“姐,你看看這些。”
蘇采青放下布料,接過包裹,打開看了看,說:“是咱們家的樣式,可是咱們家沒做過這種料子的吧?用這種輕薄的料子做衣服,容易崩壞開線,還容易走光啊!”
蘇小壯說:“這就不是咱們家的!這是上海的市場賣的,仿的就是咱們家的樣式,可是料子不太好,人家還貼了個采英的标簽!”
也難怪蘇小壯那麽氣,這是會誤導消費者,讓別人以為采英生産這種劣質的産品的。
“來源查了嗎?”蘇采青倒是還算冷靜。
這種事,她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