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拓展的人脈
這樣嚴肅的會議, 絕大多數人都提早來了, 很快大禮堂裏就烏泱泱一大堆人。
時間到了後, 領導們也準時地出現在了現場。
“今天,把大家邀請過來, 要讨論的問題呢,就是我們教育政策的問題。歡迎各位積極表達看法, 多多建言獻策, 幫助我們做出正确的決策。現在呢, 我們先請最早提出這個建議的蘇采青同志, 來了吧?”
突然被點了名, 蘇采青忙站起來。
“好, 來了就好, 請她先給大家闡述一下自己的意見。”
領導沒有廢話兩三個小時,就直接進入正題, 蘇采青還有些沒做好心理準備,幸好稿子是之前備好了的, 所以她意外之後, 很快就拿出稿子, 走上了前臺。
在她上臺後,有一個秘書模樣的人低聲對她說:“請控制一下時間,大約十五分鐘最好。”
蘇采青點了點頭,站到了系着紅布的麥克風前。
大禮堂裏是幾百號人,加上臺上的領導們,都盯着她, 蘇采青卻沒怎麽覺得緊張,她見過比這還大的場面呢。
十五分鐘,她手裏的稿子是講不完了,所以只能精簡一些講。
“大家好,我是蘇采青,很榮幸作為代表在此發言。我是教育政策改革的支持者,支持政府給予非本地戶籍人員子女和适齡期兒童,和本地兒童平等的受教育權利。接下來,我将從個人與家庭、學校與社會、國家與民族三個方面,來闡述原因和看法。”
一個開頭,就讓許多人感覺到,蘇采青不是什麽普通的婦女,這一段話,完全表達了她說話的核心,這種抓重點又精簡說話的能力,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對于個人來說,受教育權是一種基本權利,是改變命運的機會,對于許多家庭來說,則是一種希望。
對于學校來說,這是一個吸納更多優秀的生源的機會,而生源是一個學校發展提升的重要基礎,這也是為什麽許多好學校拼命搶分數高的學生的原因,連清華北大都不能免俗。
對于社會,長遠來說,是一個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短期來看,則是穩定社會的一種方式。經濟發展需要勞動力,孩子受教育的機會能吸引一些父母,而學校對孩子們的看管,則為父母們提供了勞動的時間。
對國家民族來說,更是顯而易見的好處極大。
Advertisement
蘇采青将這幾條細細地分說了一番,到最後還剩一分鐘的時候,她總結說:“我是一個母親,也是一個姨媽和姑媽,我來自農村,所以我非常理解作為農村父母的心理。給家庭一個希望,他們就能為社會創造出巨大的財富。我們時常說,工農是一家,是親兄弟,是一起幹過革命一起浴血奮戰過的好戰友。在這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不能撇下農民兄弟,更不能将他們的孩子拒之于校園之外。這就是我的想法,謝謝大家。”
蘇采青走下臺的時候,禮堂裏爆發了熱烈的掌聲。
她實在是說的很好,臺上的領導們,聽到對社會和對經濟發展的好處,就會心動;臺下的教育界人士,聽到優秀的生源和教育的發展,會大感認同;工人代表,會被勾出對農民兄弟的情誼……
蘇采青的精彩發言,算是博得了滿堂彩,因為她特地照顧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心理,明白說什麽,怎麽說,才能夠觸動他們的心。
接下來就是其他的人發言,當然支持者有,反對者也有。
反對者無論說多麽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說全國都沒出現這樣的事情,比如說會搶了本地孩子機會之類的,都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的,不像蘇采青,從個人到家國民族,都有所涉及,自然也就沒有她那麽具有說服力。
這個會議,就是社會各界人士發表自己的看法,領導們不做評價,也不提出想法,所以開了幾個小時的會以後,大家也不知道,上面的人是什麽态度。
不過,在會場坐幾個小時,也是個難熬的事情。
好不容易等到散會了,蘇采青才松了口氣。
後面那些人的發言,她還真是沒什麽興趣聽,不是格局太小,就是有些缺乏常識之類的,果然是社會各界人士,什麽樣的人都有。
蔣校長在門口等着蘇采青,見她出來,就笑着說:“你講的特別好,比後面其他人都講得好。”
蘇采青笑了笑,說:“那是因為我準備的充分。這事兒我從年初就開始想了呢!”
“那也很了不起了,這份心胸格局,可不是人人都有的。我看你稿子寫了不少,好像還有些話沒說?回頭可以給我看看嗎?”
蘇采青說:“當然,您能賞光指點,我求之不得呢!”
兩個人正說着,一個穿着藍色中山裝、戴着眼鏡的人湊了過來,說:“冒昧打擾,請問是蘇采青同志嗎?”
“是的。請問有什麽事?”
那人推了推眼鏡,說:“你好,我是《吉陽日報》的編輯部主任黎陽,剛剛您的發言,真是讓我印象深刻,非常有觸動,我想問問你,我們可不可以刊登你的發言稿?”
不僅是蘇采青吃驚,蔣校長也十分意外,《吉陽日報》算是本地第一媒體了,能夠在這上面登出文章,絕對是很難得的事情。
蘇采青有些猶疑:“可以嗎?”
蔣校長說:“當然可以了!這是個了不得的機會。要知道吉陽人都看日報,你的演講稿一登出去,更多人都能明白你的意思,多好的事兒?”
這倒是個很具有說服力的理由。
蘇采青沒多糾結了,說:“可以,我回頭抄一份給你。”
黎陽顯得比較着急:“蘇采青同志,我希望今天能拿到你的稿子。吉陽人都想知道今天開的會是什麽情況呢!新聞要具有時效性,明天登出才最後效果啊!”
這倒是沒錯,新聞發生後,要以最快的速度被傳播出去,是新聞工作者的職責。
“沒問題,下午就抄一份給你。不好意思,這份手稿不能直接給你。”
不是舍不得,只是蘇采青自己想留個紀念而已,誰知道人家拿去了的話,回頭還能不能還給自己?“
黎陽說:“這樣吧,現在我請二位一起吃頓飯,我順便抄一下稿子,怎麽樣?”
還真是十分看重蘇采青的這份演講稿了,這種專業的精神和态度,也難怪《吉陽日報》會成為本地人最信賴最喜歡的報紙。
三個人一起朝外走,走過了隔離區,沒想到梁啓恒還在。
黎陽和梁啓恒還認識:“啓恒,你父親已經走了,你沒跟他一起回去?”
梁啓恒打哈哈地說:“嗨,我哪敢和他一起走啊!”
“那你是在做什麽?”
梁啓恒指了指蘇采青,說:“我在等她,想請她吃午飯。”
黎陽看了蘇采青一眼,笑着說:“真是不巧,被我給捷足先登了。蔣校長和蘇同志都答應赴我的約了。”
誰知梁啓恒話鋒一變,說:“想必您也不介意我蹭個飯吧?”
“你呀你呀!哈哈……好!既然如此,這飯你不能白蹭。正好我也事情多,你就幫我個小忙。”
“什麽忙?”
黎陽解釋說:“我請蘇同志吃飯,主要是為了盡快謄寫一遍她的演講稿,你要來,就幫我把這事兒做了。”
梁啓恒沒怎麽猶豫,就直接答應了下來。
四個人來到餐館,剛坐下,黎陽就掏出鋼筆和筆記本給梁啓恒,示意他可以開始了。
蘇采青也把自己的稿子遞了過去。
黎陽結果過稿子,從頭開始浏覽,驚訝地說:“這裏面許多內容你還沒講啊。”
“是啊,臺上的秘書提醒我,控制在十五分鐘,我就只好省略了一些內容。”
黎陽微微搖搖頭說:“太可惜了,你這稿子必須要登出來,大家都應該看看你的意見。在會場,我是寧願少聽幾個人的發言,也寧願聽你把這些話都講完啊!”
蘇采青笑了笑,說:“那位秘書也是職責所在,規定不好改的。再說了,多聽聽別人的意見,也是有好處的。”
梁啓恒接過稿子,浏覽了一遍後,就開始悶頭抄起來。
蘇采青瞥了幾眼,發現他字還寫的挺不錯的,橫豎撇捺,剛勁有力,很有風格,挺像他的為人的。
除了中途吃飯,梁啓恒的手就沒停過,黎陽也趁機和蘇采青、蔣校長探讨了今天的會議內容。
和這樣算是社會精英階層的人聊天,蘇采青感覺非常好,他們了解許多信息,而且思想深度也比普通人高,聊起來感覺內容十分充實。
幾個人在餐館裏坐了兩三個小時,準備分別的時候,黎陽還有些不舍:“許久沒和人這麽痛快地聊過了。蘇采青同志,你可完全不像一個沒讀過書的農村婦女啊!”
蘇采青笑了笑,面不改色地說:“生活教會了我很多。”
“以後有機會的話,我會向你約稿的。”黎陽直接說。
蘇采青也沒多想,答應說:“時間方便的話,樂意效勞。”
稿子刊登在報紙上,肯定是有稿酬的,但是那些稿酬實在不算多。
沒想到第二天,蘇采青已經忘了這事兒的時候,張雲冰帶着一串孩子從外頭跑了進來:“媽!媽!你上報紙了!”
蘇采青接過一看,就看到自己的大幅照片登在報紙的頭版。正是她在臺上發言的時候的樣子。
頭條新聞就是那個會議,而她的演講稿,就登在第三版,占了報紙半頁的篇幅。
蘇采青看了一下,稿子都沒怎麽改,就直接用了,真是大膽地很。
還真是沒想到,她一下子就在吉陽出名了。
對于教育政策改革的事情,大家都有所耳聞,但是一個女人,能夠寫出這麽有內容有質量的稿子,非常難得一見。
“媽!你可真厲害!”張雲清真誠的說。
顯然不管是親生的還是認的孩子,都覺得她很厲害。
蘇采青說:“因為我說得對,所以他們就把我的話刊登在報紙上,讓更多人看到。要盡量表達自己的觀點,才會有人聽你們的。”
幾個孩子都有些懵懂,這種道理他們還沒那麽快能理解。
“好了,都去玩吧,晚上我給你們做好吃的。”
“哇!好耶!”
“媽,你真好!”
“媽媽媽媽媽媽!”
……
這幾個大孩子一放假,家裏立馬就顯得熱鬧多了。
教育政策改革的熱度還在,蘇采青的注意力已經不在這個事情上了,黃自力給她介紹了個水平不錯,而且願意幫助她設計建造農村房子。
這個時候,有知識文化、有本領的人,多是有些心高氣傲的,別說幫着在鄉下蓋房子,在城裏蓋房子他們都不一定願意指點。
能找到這樣一個人,也是有些難度的。
趁着孩子們放假了,蘇采青直接把他們都打包了一下,一起帶回了鄉下。
看着蘇采青帶着專業的人來,蘇二柱和孫細娥都覺得她有些興師動衆了,怎麽把城裏人弄到這鄉下地方來了,不好招待啊!
蘇采青說:“既然是要蓋新房子,當然是要蓋一個最好的,以後住着安心也舒服。”
二老有些尴尬地說:“錢不太趁手,請這樣一個人,怕是要花不少錢吧?”
他們打算蓋房子,還是因為把蘇采青這段時間給的錢都攢起來了,攢了幾百塊,才有那想法的。
蘇采青說:“錢的事情不用操心,我手裏寬松,哪裏還有讓你們花錢的道理?這事兒就這麽定了,由劉力強幫着主持大局,大哥帶着工程隊的幹活,盡快把房子蓋起來。今年過年,咱們也能夠住的舒坦許多了。”
蘇采青沒那麽多精力和時間勸二老,兩個人見蘇采青風風火火地就把事情定了,也不好說什麽,只好把事情交給幾個兒女去操持了。
蘇采青在鄉下呆了幾天,又很快返回了城裏,生意上的事兒,她不好撒開手太久,特別是在這交通和通訊都不太發達的年代。
孩子們也呼啦呼啦跟着回來了,侄兒侄女們夾在其中,顯得格外興奮和期待。
除了大侄女蘇追弟是來過吉陽的,其他的孩子都沒有,在家的時候,聽了蘇追弟的話,其他的人都羨慕極了,老早就盼着能來蘇采青家。
這下,蘇采青這兒真的跟個兒童樂園一樣了,天天十多個孩子。
做飯的事兒,蘇采青特地請了個阿姨來,洗衣服則是家裏兩個洗衣機洗半天。
好在隔壁租下來以後,睡覺的地方也多了,都能睡得下。
“姑媽,我真的可以來這邊讀書嗎?”蘇追弟找了個機會,悄悄問蘇采青。
蘇采青點頭說:“機會很大!相信很快就能确定下來了。”
“那就好,我和秀菊她們說我要來城裏讀書,她們還不信我呢!”
蘇采青說:“不信就不信,以後他們不信也得信。別人不信你的時候,你也別急着去說服人家,而是要去證明說的是真的。知道嗎?”
蘇追弟狠狠地點頭。
此時孩子們的期末考試成績也出來了,毫無意外地,張雲冰姐弟幾個都是雙百,其中張雲揚最難得,因為他四年級是要寫作文的,作為拿滿分可不容易,更何況他還是跳級過去的。
張雲揚的作文能拿滿分,說明他的表達能力不錯,只是性格比較沉靜,不太愛熱鬧而已,所以不愛說話,并不是不會說話。
确定這個事情後,蘇采青才放下了心。
但是大侄女的成績,蘇采青沒看到試卷,只看到成績單,七八十分的樣子。
鄉下學校的水準,蘇采青還真沒什麽信心。
七八十分,不代表蘇追弟就是七八十分的水準,特別是和張雲冰他們比起來。
這裏面的差距,不是孩子們之間的差距,是城鄉教育資源和水平的差距。
嘴上沒說,蘇采青心裏是有些擔憂和惋惜的。
孩子們整天在外玩也不是個事兒,蘇采青打聽了一下,這個時候,什麽補習班之類的,比較少見,因為考大學是最好的出路,是改變命運的機會這樣的信念,還沒深入人心,孩子們之間的競争壓力也沒有那麽大。
蘇采青倒是沒想把孩子們送去補習班,倒是想送去學點學校課堂學不到的東西。
發現少年宮這個地方的時候,蘇采青就感覺終于有了個不錯的去處。
少年宮就是組織孩子們搞活動的地方。因為上面提倡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做一個五講四熱愛的好學生。在這樣的風潮下,少年宮還挺受歡迎的。
蘇采青找了個時間,帶着幾個孩子一起去了少年宮。
“媽,這裏不會是學習讀書的地方吧?”看着和學校裏有些相似的标語,張雲冰有些不确定地問。
蘇采青說:“這兒是學習的地方,不過和學校不太一樣,這兒學的是別的東西。咱們先去唱歌班看看?”
張雲冰喜歡聽歌和唱歌,蘇采青也給她買了收音機和磁帶,她常在家聽和唱。
上一世,張雲冰也是偶然被老師挖掘了唱歌天賦以後,為了後面的弟弟妹妹,全身心都撲在了這個事業上,一直唱一直拿獎拿獎金,為了弟弟妹妹能夠好好讀書,真的付出去了許多。
蘇采青不能确定,她這一次還願不願意從事這個樣一個方向,但是既然她喜歡,哪怕只是給她培養一個愛好也行。
領着幾個孩子去了歌唱班,裏面的童聲正在唱:“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
張雲冰眼睛一亮,立馬跑到門口,跟着他們一起唱起來。
唱完歌,裏面的老師走了出來,看到張雲冰和蘇采青一行,打量了一會兒,問:“這孩子是要來我這兒嗎?她嗓音條件不錯。”
蘇采青點頭說:“她喜歡唱歌,所以帶她來看看。她願意加入的話,我當然沒有意見。”
張雲冰立馬就主動極了:“老師!我願意!我要跟你學唱歌!”
這孩子主動熱情的性格倒是一直都沒改,蘇采青也很樂于看到她這樣為自己的喜好而主動的樣子。
那個老師點頭:“那你現在進來吧!”
張雲冰歡樂地跟蘇采青等人招了招手,立馬就跟着進教室了。
蘇采青在外面看了一會兒,看到張雲冰利落地回答老師的問題,也放下心了,這孩子的适應能力很強。
“走吧!咱們去看看別的。”蘇采青說。
後面,張雲清和張雲揚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留在兒童讀書室,家裏的書雖然多,但是還是不及這兒。
兩個人看書的習慣也不同,張雲清選擇了去看故事類的,而張雲揚則去了科普類書籍區。
這兩孩子看上去有些相似,實則很不一樣。
“追弟,你要去嗎?”
蘇追弟望了望裏面,有些怯生生地,說:“姑媽,我認得的字不多。”
蘇采青想了想,說:“那咱們先去別的地方看看。”
蘇追弟立馬點頭。
這孩子真的沒培養出對讀書的興趣來。
現在應該還不算晚,不能操之過急,蘇采青默默地想。
帶着蘇追弟在少年宮轉了一圈,蘇追弟也沒發現什麽感興趣的東西,倒是最滑梯秋千之類的很有興趣的樣子。
蘇采青讓她坐上秋千,然後在後面推她。
蘇追弟還顯得有些惶惶不安:“姑媽,姐姐和弟弟他們都去學習了,我不學,你會怪我嗎?”
這孩子還在擔心自己不讨姑媽喜歡了,以後姑媽不會對她好了。
“怎麽會?”蘇采青搖頭,“喜歡玩也正常啊,你們孩子嘛,玩是天性。你現在只是還沒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要是找到了,就會想去學啦!姑媽不着急的,等你找到的那天。”
蘇追弟才松了口氣,說:“我媽老罵我不好好讀書,老想讓我做作業。”
孩子們也不太懂學習有什麽好處,一味地被逼着學習,确實是會喪失對學習的興趣。
“你媽媽也是為你好呢,只是方法不太對。她希望你變得聰明又優秀哦。”
“那也太難了吧,為什麽要我變得聰明優秀,她自己不去做?”
蘇采青忍不住笑了,說:“因為她已經長大啦,學校不收她啦!只有你可以去哦。”
……
兩個人就這樣一問一答的,倒是讓蘇采青聽了蘇追弟一些心裏話。
這孩子其實聰明着呢,自己的想法很多,只可惜父母不太會教育,根本沒發現她的玲珑心肝。
大約是老天覺得蘇采青生那麽多聰明的孩子,已經夠累了,所以讓這丫頭投生成了她的侄女,好讓她有機會也疼愛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