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乾清門告狀
回到靜宜園的時候,天都已經黑了,太皇太後絕口不提今天的事,讓各自都該洗漱洗漱,該吃飯吃飯。
淑慧長公主滿心的狐疑,無非想知道明夷接下來到底要怎麽做,問了太皇太後幾次,太皇太後絕口不提。想問明夷,她倒是能逮得到明夷才行。
明夷回到靜宜園之後,立刻關上大門,誰也不知道明夷在幹什麽,淑慧長公主想去把明夷揪出來,太皇太後卻警告淑慧長公主,“你一個當長輩的,連點耐心都沒有,也不怕人笑話。”
“我有什麽好怕的,我就想知道明夷接下來到底想怎麽辦?”淑慧長公主沒辦法從親娘的嘴裏問出想知道的事,唯有另辟蹊徑,沒想到明夷這條路也被堵了。
“現在不是明夷想怎麽做事,而是事情會如何的發展,區區一個瓜爾佳氏,如果明夷只是想讓他們為對她做過的錯事付出代價,直接亮出身份就可以,為何如此大費周章?”太皇太後的确不想太早的告訴淑慧長公主明夷究竟想做什麽,可是有些問題從一開始淑慧長公主問過,現在卻忘得一幹二淨了。
“沒錯,一開始我就問過額娘,你究竟為什麽不直接亮出你們的身份,亮出身份順天府尹也好,雄勇公也罷,他們怎麽敢如此對明夷。”不提這件事還好,提起這件事淑慧長公主越發覺得弄不清明夷的想法,也包括太皇太後的。
太皇太後瞥過淑慧長公主一眼,無奈的一聲輕嘆,“都是我養大的孩子,為何區別如此大?”
別以為淑慧長公主聽不出來太皇太後語氣中的嫌棄,分明是覺得淑慧長公主不如明夷。
啊!雖然不怎麽想承認,淑慧長公主在這樁事情上卻不得不承認,她還真是不如明夷。
莫可奈何淑,慧長公主認慫的道:“額娘既然知道我不像明夷那麽聰明,那你就告訴我到底明夷想做什麽?”
“她是想将大清的問題全部都抛出來。一個順天府尹算不得什麽,朝廷的六部九卿,他們才是大清的根基,一個順天府尹有問題,他們就沒有問題?”發現一個問題沒什麽,用一個問題試探有沒有其他潛在的問題,才是明夷想要達到的目的。
淑慧長公主盡她所能的去理解,最終…“額娘,你能說得再簡單易懂點嗎?”
明明一個字一個字的淑慧長公主都懂那意思,可是連在一起淑慧長公主總覺得聽不懂。
“我就知道你不懂,所以才不想告訴你,讓你靜心看,到最後你自然明白。”太皇太後顯得無力,就是知道淑慧長公主聽完也未必能懂,所以太皇太後才不願意一開始就告訴淑慧長公主。
…淑慧長公主從未想過,竟然是這個理由,讓太皇太後沒有從一開始就告訴她事情到底怎麽回事。
“好好看着,或許你也會有所得。”太皇太後這樣叮囑淑慧長公主,淑慧長公主無力的道:“行。”
沉默了半響淑慧長公主忍了又忍,終是沒能忍住地吐槽道:“額娘,你是不是給明夷開小竈?為什麽明夷腦子的彎彎道道能和你對上?”
看看明夷和太皇太後今天的默契,分明祖孫二人根本連丁點交流都不需要,卻能配合無間的把瓜爾佳頗爾盆給陰了。
太皇太後撇過淑慧長公主一眼,眼神中透着無奈,“不是所有人都是明夷。從小我怎麽教的你們也怎麽教的她,要說她和你們最大的不同,她喜歡看書,喜歡寫字作畫。”
提到這一點,作為不喜歡讀書的人無話可說了。
“漢人有一句話說得很對,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些年讀多了漢人的書,其中隐含的道理比從前旁人教我的要多得多。”太皇太後也是與時俱進的人,随着大清入主中原。想要統治這個天下,就得了解這個天下,明白這個天下的人到底都在想什麽。
再也沒有書中記載更能概括世上的人所欲所求。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句話很小的時候明夷就懂,皇上喜歡讀史書,也因為從小明夷說過這句話。”太皇太後一直都記得小時候的明夷什麽樣子,在玄烨成為一個合格皇帝的路上,明夷是出了大力的。
淑慧長公主聽得有些汗顏,太皇太後瞄了她一眼,“你都一大把年紀了,該懂的道理都懂,這些朝廷的事不懂也不需要學。只一點你得記住,你得永遠站在皇上這一邊。”
這事太皇太後對淑慧長公主的警告,終此一生淑慧長公主只要牢牢的記住這一點,無論在什麽時候都站在玄烨這一邊,她永遠都會是大清最尊貴的公主。
“額娘說的話我都記下了。”淑慧長公主重重的點點頭,那麽多年下來太皇太後說過的話,讓她做的事,都是為她好。
直到現在為止,淑慧長公主聽着太皇太後的話,什麽虧都沒吃過,更能夠安安生生受盡世人景仰的活到現在,往後她當然繼續聽太皇太後的話。
京城今天發生這麽大的動靜,玄烨更是派了人在明夷的身邊的。事情的來龍去脈報到玄烨面前的時候,玄烨猛然站起來。
說明今天發生事情經過的人注意到玄烨鐵青的臉色,殿內的所有人都吓得屏住呼吸,怕急玄烨會突然發火。
可是除了一開始玄烨猛然站起來之後,所有人都以為玄烨會發火的時候,玄烨卻不斷的來回跺步,林興偷偷的瞄了一眼,玄烨的神情依然難看,雙拳亦是緊握,林興卻猜不到玄烨的心思。
“靜宜園有沒有送信來?”玄烨走了半天,似乎慢慢的消化了明夷今天的經歷,問起靜宜園那邊有沒有消息傳來。
林興小心翼翼的回道:“并無。”
玄烨聽到這句話再也沒有追問,又是不斷的在屋裏來回跺步,林興問道:“奴才去靜宜園代皇上問候太皇太後,皇太後,長公主?”
特意沒有提起明夷,也是因為今天出門的不僅僅是明夷一個,而是玄烨所有敬重的長輩,今天都一道碰到了同樣的事情。
擔心長輩憂心長輩受到驚吓,前去問候一聲無可厚非。
“不必。”林興的話成功讓玄烨站住,玄烨像是完全想明白了,也做好了決定,“需要告訴朕,她會告訴,不說,自有她不說的道理,皇祖母竟然也是絕口不提,便是沒到時候。”
林興…自問沒有腦子,想得通其中的彎彎道道,林興乖乖的聽話。
“你派人去查查瓜爾佳氏,還有順天府尹,查他們兩者之間有沒有勾結。”雖然不派人去問太皇太後和明夷今天發生的事究竟如何,玄烨也得做準備。
身為一個皇帝怎麽可以放任這樣目無王法,心無朝廷的事發生。
八旗子弟,滿州的八旗。玄烨想到此次平定三藩之亂中八旗子弟的表現,如果不是他當機立斷的啓用漢人,此戰會如何,玄烨根本不敢想。
本來以為有些事可以放一放,緩一緩,眼下看來,不能放,也不能緩!
林興立刻應一聲是,趕緊去安排。玄烨最
後在想,明夷究竟要幹什麽?
而第二日玄烨見六部九卿,大學士和學士們,提起諸多的國家大事,但是對于昨天發生的一切卻無人提及。
玄烨一直隐忍着,直到玄烨再三問起,還有沒有其他的事情要禀告,下面的人面面相觑,最後都一致說着沒有,玄烨的怒火積攢着,卻隐忍不發,站了起來大聲的道:“那就散了吧。”
雖然明顯察覺玄烨的神色不佳,衆人卻不解到底出什麽事?
皇帝叫退所有的臣子全都恭恭敬敬的退下去,林興瞧着這樣的一幕,心裏暗暗的叫苦。
順天府鬧出那麽大的動靜,如果說大學士、六部九卿都沒有耳聞的話說出去誰信?
有卻沒有人提起,這證明什麽?
林興都不敢想,真的一點都不敢想。
“讓人去盯着順天府尹,還有昨日告狀的人家,派人給朕盯好了。”玄烨離開乾清門,立刻同林興吩咐下去,林興不敢怠慢,趕緊的讓人去查。
該查的查,要護的人也要護,要是這些人出了什麽事,他這個總管太監也就當到頭了。
“另外,看看瓜爾佳頗爾盆做了什麽。”被明夷捉了一個要贓并獲,太皇太後親自出面點破,瓜爾佳頗爾盆竟然沒有進宮請罪,也無請罪的折子遞上來,同樣也是讓玄烨怒火沖天的一樁事。
玄烨這裏都快氣成內傷了,明夷高興的同太皇太後、皇太後、淑慧長公主吃吃喝喝的,倒是沒再說出去的事。
“你可真坐得住。”昨天鬧出那麽大的動靜,今天明夷又跟個沒事人一樣,淑慧長公主瞧着說不出內心的複雜,唯有如此的道一句,明夷哭笑不得的道:“姨母我有什麽好坐不住的,要說現在最坐不住的人該是皇上才對。”
狡黠的一笑,太皇太後輕咳一聲道:“幸災樂禍不太好。”
“外祖母,分明是皇上自找的。”一語雙關,太皇太後想責備的話沒法再說。“當然,讓皇上攢着這口氣。攢的越久,到最後皇上就會越清醒,越知道應該怎麽辦。這正是外祖母想要的。”
磨練心智,忍字就是心上一把刀這個道理,太皇太後很早就告訴玄烨和明夷。
太皇太後心疼孫兒,不想聽明夷說風涼話,但太皇太後只看不做何嘗不是在鍛煉玄烨。
淑慧長公主再一次聽得雲裏霧裏,根本不知道太皇太後和明夷又說的什麽事。
幽怨的眼神往太皇太後的身上飄,太皇太後感受到,“不是同你說了嗎?只管靜心的看着。”
明明最是耐不住好奇心,偏偏主動和明夷說起,淑慧長公主不是自讨苦吃是什麽?
淑慧長公主明白太皇太後的未盡之言,小聲的嘀咕道:“還不是因為好奇心太重,明夷又這麽坐得住,反襯得我越發坐不住。”
“要不然我們出去玩?”明夷毫不遲疑的給出解決問題的好主意,沒想到三道聲音一道響起,“不行。”
三位長輩都是一樣的心思,昨天和明夷出去一趟就惹出這麽大的事情來,事情沒有解決完又要出去,再要是惹出別的事情來,如何是好?
“你們這是掩耳盜鈴。”明夷小聲的控訴,三位長輩,“問題存在,不管我們有沒有發現。問題就是問題。揭露問題的人犯下大錯了嗎?”
“不許偷梁換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你是覺得太閑了?”太皇太後可不由着明夷忽悠。一語道破明夷那點心思。
明夷立刻點頭,“對呀,我就是太閑了,閑得慌。”
夠坦然的。太皇太後不為所動,“如果太閑,那就去忙別的事,你又不是只有出去玩的事。”
之前和太皇太後說過的提高糧食産量的事情,難道明夷都忘記了?
太皇太後那麽一提明夷想起了,“對,我也是有事做的人。不過,外祖母你确定我在這個時候要是請人幫忙,不會更讓人生氣?”
“你只要不出這個門口,我肯定不生氣。”淑慧長公主第一個接過話,還以為明夷說的是她,收獲太皇太後一記涼涼的眼神,淑慧長公主一頓,一看明夷在那兒悶笑的,淑慧長公主道:“說的不是我?”
200%的不是,明夷用眼神回答淑慧長公主,淑慧長公主尴尬了,問道:“不是說我?說太後?太後更不會生氣啊。”
太皇太後已經不想說話了,想她英明一世,怎麽生了這麽傻的女兒。
“姨母,外祖母才不管你和太後高不高興呢。”明夷眨着眼睛告訴淑慧長公主這樣一個事實,淑慧長公主轉頭看向太皇太後,太皇太後無奈的伸手戳了一記她的腦門,“虧得你也是當祖母的人,竟是半點事都不懂。”
一大把年紀還被太皇太後戳腦門,淑慧長公主都驚住了!
“你快走。我現在看到你就腦門疼。”太皇太後打發明夷,讓明夷趕緊有事沒事都走得遠遠的,別在她面前晃悠。
“外祖母這麽說真讓我傷心,又不是我的錯,怎麽反而都成了我的錯?”明夷滿臉難過的控訴太皇太後的遷怒。
太皇太後瞧着她作怪的樣兒,“你若再如此,等到事情鬧大,你就和我一道回紫禁城解釋去。”
明夷不受威脅的回答,“想把事情鬧大,讓天下人知道我的名號,肯定得回一趟紫禁城。最後的壓軸好戲得我幫皇上唱完。”
淑慧長公主第一個追問道:“壓軸好戲?是什麽樣的壓軸好戲?”
“那得看接下來朝中的大臣都是什麽反應,要是他們能早早的把事情告訴皇上,壓軸好戲就不需要太激進。要是有人在這個時候依然目無王法,想要将事情按壓下來,那麽就得豁出去。”明夷的話音落下,淑慧長公主瞪大眼睛,想要繼續聽下文,太皇太後喝斥道:“去去去,去忙你的,最近不許在我面前晃悠。”
被太皇太後驅趕着明夷反而笑得十分愉悅,“外祖母你別生氣,不就是不想看見我嗎?我保證馬上就走。”
“不是你等等,你這話說了一半,還剩下一半呢?”淑慧長公主這心早就被明夷說的話吊起來了,明夷說了一半,剩下一半。追問着明夷,讓明夷把其他話說完再走。
“姨母,我現在能說的就這麽多,再仔細的就沒有了。”明夷一邊往外走,一邊回頭回答淑慧長公主。
一灰煙的沒了人,淑慧長公主想喊也喊不回來,只能将目光轉回太皇太後。
“要是再問個沒完沒了,你也離得我遠遠的。”太皇太後一臉的不耐煩。
淑慧長公主瞪大眼睛,控訴的盯着太皇太後,“又不是我惹你生氣。”
太皇太後原想閉目養神,聽淑慧長公主的話,毫不猶豫的指責道:“你以為你沒份?”
那麽多的事,淑慧長公主什麽都不懂還問個沒完沒了,聽得太皇太後腦門疼,既是憂心生了這麽傻的女兒,又覺得明夷一個太聰明又太過涼薄的人,同樣讓她憂心忡忡。
聽到自己也有份淑慧長公主閉嘴了。想想自己從昨天到現在問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太皇太後就算和她解釋了,當時她不是也沒聽懂嗎?
想到這裏面上讪讪,淑慧長公主乖乖地閉上嘴,給太皇太後端上一杯茶,“額娘我知道我腦子不如明夷,那你也別跟我生氣,你不想讓我問的事,我保證不再問,肯定不惹你生氣。”
就差發誓!淑慧長公主的神情很是真摯,太皇太後掃過,終是伸手端過茶,“此事不要再問。開始由得我們,最後可由不得我們。”
“額娘,你既然這麽不樂意,當初為什麽要答應明夷開始?”淑慧長公主又一次提出了疑問,剛剛平複一些的太皇太後猛然的盯着淑慧長公主,再無二話地道:“你出去。事情沒有解決之前別在我面前晃悠,和明夷一樣。”
再次被太皇太後驅趕,淑慧長公主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麽。
可是太皇太後不想再聽到她說話,直接把人趕了出去。
出到門口的時候,淑慧長公主瞧到旁邊站着的明夷。
明夷面帶笑容的點頭道:“我就猜姨母肯定也待不了多久,果不其然。哈哈哈…”
聽到明夷的笑聲,淑慧長公主毫不猶豫的走過去,掐住明夷問,“你一個罪魁禍首有什麽好笑話人的?”
明夷一個罪魁禍首,反倒最是悠閑,攪動着朝廷裏裏外外所有人的心都懸起來,她倒是清閑自在。
順天府尹自那一日問案之後,說好的找證據,順天府尹壓根沒想去找,瓜爾佳頗爾盆,就算有太皇太後的警告,在這麽些日子無請罪之意,反而同各家勳貴多有往來,忙得不可開交。
随着時間的流失,太皇太後的心情越發不好,皇宮裏的玄烨何嘗不是。
難道他們以為出了這麽大的事情,依然可以瞞天過海?
不管他們怎麽想,反正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人主動在玄烨的面前提起這件事,以至于玄烨的臉色越來越難看,禦前當差的人皆是戰戰兢兢。
有人想打聽玄烨到底為什麽生這麽大的氣?林興作為唯一的知情人,哪裏敢把消息透露出去半句,其他人大抵也僅知道事情是因為明夷而起,具體是怎麽回事卻不知道。
宮裏的妃嫔們也都聽說玄烨最近心情不佳,皆因明夷而起,何嘗心裏不再納悶,明夷遠在靜宜園的到底怎麽惹的玄烨?
事情一拖再拖,拖到半個月之後。京城裏到處散布着白紙,紙上寫滿了字,內容正是瓜爾佳成保所作所為以及順天府尹、瓜爾佳頗爾盆如何行事,以及在這半個月來,順天府尹又是如何查查此案的。
朝廷上的人每一個都想息事寧人,這樣的紙張遍布到整個京城,事情再也瞞不住。
這其中自然也是明夷的手筆,因為在這半個月裏,那些和她一樣作為受害者的人接二連三的受到順天府尹的勸說,無非是想讓他們撤案,廷外和解,瓜爾佳氏願意給他們任何補償,這些補償可以讓他們一輩子榮華富貴享受不盡。
人命再怎麽重要也重要不過活着的人,順天府尹的所做所為,都是按照瓜爾佳頗爾盆的意思做的。
由順天府尹出面幫瓜爾佳氏做這件事,明夷聽說之後尤其覺得諷刺。
半個月的時間,在局中的人得到過太多的機會,可是他們都不曾懂得珍惜,就連太皇太後警告過一次的瓜爾佳頗爾盆也一樣不願意就此認命,用着他認為可以讓他的家族跳出這個局的辦法,他在做着事。
随着紙張遍布整個京城,不是沒有人想查出來到底是誰這麽散布信息,可是查出來又怎麽樣,随着查到靜宜園,誰又敢做什麽。
接着,在所有人都震驚沒有料及的情況下,明夷跪在乾清宮門前,“博爾濟吉特明夷,一告雄勇公之子瓜爾佳成保目無王法,強搶民女;二告順天府尹失職渎職,包庇犯人,枉為大清官吏;三告雄勇公瓜爾佳頗爾盆縱容兒子,仗勢欺人,恃強淩弱,強搶民女,更為幫助瓜爾佳成保脫罪不惜殺人;四告禦史,六部渎職。瓜爾佳成保一案滿京皆知,然無人于禦前禀告,致使此事一拖再拖,竟長達半月無人問津。”
明夷什麽時候回的紫禁城沒有人知道,在玄烨于乾清宮門前每日見臣子的時候,明夷就那麽出現在乾清宮門外,揚聲喊出內容。
聽到的人哪一個不驚心動魄,前來禀報的時候說出明夷的身份,所有在場的人都屏住呼吸,不敢看玄烨一眼。
可是玄烨在聽到外面的動靜,知道明夷跪在門外,而且說的一番話好反而有種塵埃落定的感覺。
從一開始知道明夷有意挑起的這件事,而且鬧得那麽大玄烨就料到明夷一定有後招。
朝中的臣子沒有一個人把事情告訴玄烨,玄烨從一開始的憤怒到後來的淡定,也是因為在等着所有人出手。
不過是一樁事罷了,能夠看出多少人的本質,玄烨一直等着。
現在明夷跪在乾清宮外,所有人在聽到明夷的名字時,都不敢作聲了。
博爾濟吉特是意味着什麽,在場的人沒有不懂的。能夠讓明夷出面的事情顯然很大。
“去把順天府尹叫來。”玄烨這樣吩咐着人,也和旁邊的林興開口,“請明夷格格進來,也正好讓在場的諸位都聽聽,究竟明夷格格有多少委屈。之前他們都當做不知道這回事,如今原告已經站到朕的面前,是不是他們還要當做諸事不知?”
在場的人心都一緊。最近要說京城鬧得最大的一件事莫過于瓜爾佳成保的事,有意不提此事,無非是想用時間來掩蓋這件事。
可是昨天京城散落的紙張,紙張上的內容,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寫得一清二楚,就算想要否認。現在原告出現,那會怎麽樣?
“另外,着雄勇公速速進宮,朕要親自問問他。”一個又一個相關的人,玄烨都要見,也非見不可。
“皇上讓明夷格格到此,是不是不合規矩?”有人小聲的說出心中的想法,男女大防,玄烨不會忘得一幹二淨了吧?
玄烨沉下臉道:“說到規矩,你們誰能給朕解釋一下,為何瓜爾佳成保一案鬧得沸沸揚揚卻無人告訴朕?”
之前沒人提到規矩,現在眼看事情就要被揭破,一個兩個反倒拿規矩來說事,規矩在這些人的眼裏,反倒成了庇護他們的工具。
“你們是想告訴朕說,這件事你們全都一無所知?”玄烨問出問題的時候,目光掃過所有的臣子,看得他們心裏直打鼓。
玄烨冷哼一聲,越想越覺得心中羞愧,這就是大清的棟梁,這就是他倚重的朝臣。鬧得天下皆知的事情,他們還要捂着騙着,就怕被玄烨知道,在他們的心裏,他這個皇帝究竟是什麽?
此時此刻的玄烨滿腦子都是憤怒,可是看着明夷從門口緩緩的走進來,一身淡綠色的旗服,打了薄薄的胭脂,面若桃李,玄烨才恍惚想起來,已經好些日子沒有見到明夷,而今日的明夷,一雙眼睛亮的吓人。是啊,今日的一切都在明夷的預料之中吧。
隐藏在暗中,推波助瀾的正是明夷自己。等得太久,明夷現在打算出面解決所有的事情。也好!
“皇上吉祥。”明夷福身見禮,也讓玄烨回過神來,其他的人偷偷的看了明夷一眼,明夷察覺到,根本不放在心上。
“這是奏折,請皇上過目。”明夷将早就準備好的奏折呈上來,林興看了玄烨一眼,玄烨意示他上去,明夷在遞給林興之後卻道:“皇上是否願意讓明夷為皇上親自讀出這份奏折?”
此話落下,所有人都不可置信的看向明夷,縱然是玄烨也帶着詫異,林興拿到奏折的手也是一僵,不知如何是好!
“皇上?”明夷詢問的喚着,玄烨目光一斂,已經有人提出反對的意見,“關乎國家大事,大清律令,後宮不得幹政。”
“後宮,何謂後宮?諸位都是飽讀詩書之人,不知道後宮是什麽?”明夷什麽人,她最不希望的就是成為玄烨宮中的一員。
後宮所指的是皇帝的妻妾,妻妾啊!明夷拒絕成為那樣的身份,因此,後宮管得了玄烨宮中的人,卻管不了明夷。
“天下興亡,一國榮辱,關乎天下所有人。依你所言,縱然發現問題,身為女子我也不該指出來。自該冷眼旁觀,任王朝沉淪?”明夷不等他們回答,又提出問題。
有人聽到明夷的口氣,十分不高興的問道:“明夷格格所言無人發現的問題,明夷格格能發現?”
“孔子有雲,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朝廷設下各職位不僅是為了管理朝廷,更是為了通過朝廷的各方官員了解天下民生。若依你所言,一人可知天下事,那還要這諸多官員幹什麽,只要一個皇上就夠了。”這些人瞧不上女人,滿嘴的輕視,明夷一清二楚。
可是明夷會讓他們知道女人不是好小瞧的。
“況且諸位方才的問題,我覺得或許還有另外一個答案,那就是諸位習慣粉飾太平。瓜爾佳成保之事,六部九卿有幾人不知?你們之中又有幾個未曾聽雄勇公說起其中一位被告是我?”
明夷讨厭這些假惺惺的人,在他們心裏權勢富貴永遠比正義公平更重要。又極為擅長裝糊塗,自己裝糊塗還不要緊,還會拉着別人一起裝糊塗。
朝廷裏的彎彎道道明夷不是不懂,只是不願意花費心思在這些事情上。
既不想升官發財,也不想通過朝廷這些彎彎道道得到什麽,明夷只當做什麽都不懂。
可是現在明夷有了目标,往後都要朝着這個目标前進。
不出手則已,既然要出手,明夷必須讓這些人清清楚楚的明白一個道理。她敢站出來,就敢和這天下的虛僞人鬥一鬥。
被明夷這樣直言不諱的問,不少人的臉皮都挂不住。
“現在我要親自讀我這份奏折,行不行?”明夷問得他們啞口無言,也才說起她一開始的目的。
都被明夷怼成這個樣子了,哪裏還能提出反對的意見,現在只看玄烨的意思。
“念。”玄烨莫可奈何,唯有讓明夷念奏折。林興要将奏折還給明夷,明夷搖頭,“不必,與皇上呈上。”
這意思,林興如何不懂,不再多言,将奏折給玄烨送上去,玄烨接過打開,明夷直接背誦起來,“博而濟吉特明夷…”
明夷引經據典,無非是說起歷代王朝之興亡,以及立法因何而設。說得條條是道,尤其最後點出,當法律形同虛設,沒有任何人遵守的時候會有什麽後果?
身為八旗子弟,大清立國之根本,自該是最遵守律法的那一個,偏偏确實強淩弱,目無王法,目無朝廷,縱然被押至公堂審理,也敢大放厥詞,當堂威脅殺人一事,當日公堂之上的所有人都是證人。
一個八旗子弟竟然如此無視朝廷,目無王法,可曾想過對于百姓而言是多大的沖擊,是不是要讓天下人都覺得大清的律法管的只是普通人,如勳貴,有功之臣,無論犯下多大的錯都應該被原諒?
但憑什麽呢?天下有多少有功之臣,又有多少勳貴?與百姓相比,這些人不過是冰山一角。
引起民憤,令天下動蕩。一個王朝的心衰,不過由此而始。
官逼民反,自古以來皆如是。百姓所求不過吃飽穿暖,安居樂業。若有一日,他們連最基本的安定都無法擁有,身處于絕望之境,會是什麽後果?
大清入關不過30餘載,天下尚未平定,當真要罔顧民意,引得天怒人怨,自絕江山?
事關天下安定,事關天下民心,民心不可違,國家安定之事不可輕視。明正典型,以安天下,以慰天下民心。
所有渎職之官員,枉食朝廷奉祿,堪為朝廷蛀蟲,更該嚴查。食君之祿,不能為君分憂,枉為人臣!
明夷善引經據典,也十分懂得上綱上線,說到最後滿堂的人額頭冷汗直冒,自覺明夷的身上散發着一股肅殺之氣,不怒而威。
說完之後的明夷,跪下拜叩道:“請皇上開言路,監天下百官。”
最後的請求也是為她所告的所有狀,想出一個解決的辦法。
玄烨聽着明夷,洋洋灑灑的說下來,神情真摯誠懇,內容與奏折上寫的半字不差。
明夷的憂國憂民,玄烨并不否認,明夷指出來的問題,玄烨在這些日子裏也想過無數次。大清打下這個天下不容易,如果他想坐穩這個江山同樣也不容易。
三藩之亂尚未平定,天下民心尚未歸順,玄烨清楚的知道,如果這件事不處理好,必将引起民憤。
這一切也是明夷一手造成的,是明夷将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天下皆知。也是把玄烨的後路堵了。
玄烨就算再想顧及瓜爾佳氏所立下的戰功,以及那些沉默不言的臣子有的所謂諸多的苦衷,到了現在明夷跪在玄烨的面前,蒙古親王的格格在京城被人欺負,大清的臣子不管,大清的皇帝不理,消息如果傳回蒙古,那将會引起多大的亂子?
環環相扣,一步一步,明夷在等着所有人出手,抓住他們的把柄,只有握住了這些把柄,才能讓人無法開脫。
從一開始明夷鬧到順天府去,只是做一個餌,一個幫玄烨看清他的臣子的餌。
大清有很多的問題,一直以來玄烨都知道,也在想如何一步一步的解決。很多年前玄烨就和明夷讨論過大清的官制到底有什麽問題?
那個時候明夷是怎麽說的?明夷說想讓這個天下能夠相對太平安樂,一定要多幾個魏征那樣的人。
一個人想要看透着天下,掌握着天下太難,必須要有自己的眼睛。讓他們幫皇帝去看,幫皇帝去發現問題。
當然作為一個皇帝,也有去承認錯誤接受錯誤的勇氣。錯了沒關系,錯了要敢認,更要想辦法解決問題。
“敢問皇上,這一份奏折,皇上是否要收下?”明夷的聲音再次傳到玄烨的耳邊,也讓玄烨回過神來。
玄烨看着手裏的奏折,內容剛剛明夷當着所有人的面說出來,這一份奏折非比尋常,究竟要不要收下,最後的決定權在玄烨的手上。
有人想要站出來勸谏玄烨一句,才邁出腳步,卻被旁邊的人拉住。
作者有話要說:明夷:走我的路,讓人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