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因勢因時改

太皇太後看到玄烨額頭都是汗珠,這樣的季節出汗不易,可見玄烨有多心急。

“沒事沒事,雖說進來的人不少,好在園裏伺候的人都很盡心,我們都挺好。”太皇太後寬慰玄烨的心,玄烨上前抓住太皇太後的手,上下的查看太皇太後一圈,又落到明夷的身上。

“皇上吉祥。”明夷很客氣的和玄烨福身問安。

明夷是被挾持的那一個,玄烨何嘗不挂心。可是看着明夷消瘦的臉,凸起的小腹,玄烨不敢追問。

明夷現在就站在他的面前,完好無損。什麽話都不需要說。

“有沒有吓到?”玄烨控制住想要上前抱住明夷,确定她完好無損的舉動,平靜地詢問明夷。

“我無事。”明夷同樣平靜的回答,太皇太後感覺兩個人之間那詭異的氣氛,心裏那叫一個氣,以前看着挺精靈的孫兒,怎麽現在像個傻小子一樣。

“走吧,進去說說今天的事。”再讓玄烨和明夷大眼瞪小眼下去,兩人誰也不退一步,怕是能看上個一天,太皇太後果斷的打斷他們要脫口而出的話,先說正事要緊。

玄烨回過神來連聲道:“反清複明的人,皇祖母都讓人拿下了,交給我來處理。”

太皇太後連忙道:“不着急,有些話聽我說完。”

按太皇太後之前和明夷叮囑的,今天發生的事是意外,意外所得,至于提議和那些人談談,可以和玄烨提議,決定得讓玄烨做。但是明夷答應過那些反清複明的人要做到的事,太皇太後也覺得應該配合。

能夠化解滿漢兩族之間的仇恨,可以收攏天下民心,這些事都是利于大清的,從長遠角度來說,太皇太後很認可明夷的做法。也相信,如果玄烨知道定會配合的。

只是這一切必須都是由玄烨做下的決定,而不是明夷已經做好一切的準備,就等着玄烨配合。

帝王的大忌,絕不允許明夷越界,太皇太後不能讓玄烨為此忌憚明夷。

“是!”玄烨的視線一直沒有離開明夷,但是明夷低着頭數着手指頭,如此明顯的無視玄烨的态度,玄烨又怎麽會不懂?

心中長長一嘆,還是聽太皇太後的,先說正事要緊。

一行人往太皇太後的寝殿走去,玄烨細細的問起太皇太後事發的經過,雖然有人禀告大致經過給玄烨,但是并不代表守在外面的人會比太皇太後更清楚情況。

走到寝殿的正殿,太皇太後也把事情全都告訴玄烨了,玄烨沉下臉道:“這些人之所以想抓明夷,都是沖我來的,怪我考慮不周。”

這些日子玄烨用盡辦法想把這些人引出來,靜宜園的情況,玄烨亦知道,同樣加派人手看守靜宜園,千算萬算就是漏算太皇太後和明夷想引蛇出洞,鬧出那麽大的動靜。

不過,事情的過錯,玄烨攬在身上。畢竟事皆由他而起。

“你這些日子累得不輕,明夷因你受此無妄之災,你得記下。”明夷現在所遭遇的所有一切都是因為玄烨而起,反清複明的人最終的目标是玄烨,太皇太後必須要讓玄烨記下明夷因他吃的苦,受的罪。

“是,皇祖母所言甚是。”目光落在明夷的身上,驚心之餘,亦是心疼。玄烨這些年也沒少為了明朝的人頭疼,那些一心一意記挂明朝的人,玄烨很清楚殺不得,殺的越多只會讓滿漢之間的仇恨不斷加深,不利于統治天下。

但是一直放任他們不管,就會造成今天這樣的情況。捉到那些人,玄烨一直沒有最後下定決心到底怎麽處置他們。從寧妃嘴裏知道一些事,更讓玄烨心下難安。

眼下這些人都打到太皇太後和明夷的頭上了,若再不解決,必留後患。

玄烨在隐忍着,不難看出他的憤怒,但是他也清楚,殺戮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同他們談一談如何?”太皇太後詢問問題,玄烨聽到此話,第一反應是看向明夷,随後移開目光,“談一談?”

“亡大明者非我大清。這麽多年來,這些人對大清的恨,是因為大清對漢人先開殺戮,沒有人會喜歡被人強迫,铮铮傲骨的人尤其不會。想要讓他們心悅誠服,就得了解他們到底要達到什麽目的。眼下這天下已經是我們大清的天下,論兵馬,論人才,我們無須懼怕他們。如此,就和他們好好地談談,開誠布公的談。”太皇太後總結出明夷的意思,也認為這個辦法挺好。

現在給玄烨出主意,縱然玄烨知道這樣的辦法是明夷先提出來的,太皇太後不過代為轉述,誰出的主意不重根,重要的事此事是否對大清有利。玄烨衡量此事的可行性。

“此事若能夠順利解決,對我大清百利而無一害。”太皇太後說出利害關系,玄烨認同。

三藩之亂将平,玄烨想起另一個消息,“吳三桂死了。”

玄烨剛收到的消息,這是一個極讓人高興的消息,太皇太後大喜過望,好,好!

連聲說着好,想到吳三桂這一死,不管誰人承繼吳三桂的一切都不可能威脅到大清,眼下大清乘勝追擊,将那些人一網打盡即可。

“若是能夠解決那些試圖複明的人,內亂得以平息,接下來該到臺灣了。”玄烨早就計劃好所有一切該做的事,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做到。終此生玄烨定然會做到。

“竟然想要□□,現在的當務之急就要想想怎麽讓這些心存前明的人成為我們的幫手,就算這些人無法成為幫手,也不要在最關鍵的時候拖我們的後腿。”太皇太後順着玄烨的話說起。

玄烨的雄心壯志,太皇太後一直很清楚,也表示支持。

“就按皇祖母說的,我和他們談一談。”玄烨思來想去還是認同明夷的這個主意,畢竟能讓太皇太後也認同的主意,定然是對大清有利的好主意,目光落在明夷的身上,“接下來你是什麽章程?”

明夷既然連太皇太後都說服了,其後的步驟,明夷定然想好。

玄烨想聽聽明夷的想法,明夷總會想到一些別人想不到的事太,太皇太後有時候聽到明夷的天方夜譚,并不會全部如實轉達,因此玄烨才會問起明夷,希望由明夷親自告訴他接下來的事情如何進行。

“皇上該想好你要什麽?你的底線在哪裏?這些人要的又是什麽?”明夷總不能一直不做聲,這一件事,還是明夷挑的頭。

沒錯,和人談判,總得知道自己要什麽,也要弄清楚對方要什麽。

明夷提出問題之後,也不催促玄烨,玄烨在那兒思考着,“除了江山,他們要什麽我都可以給他們。”

江山是大清歷幾代祖先打下來的,守衛這個天下是玄烨要做的事,現在明夷提議讓玄烨去和那些想要反清複明的人談判,也是為了能夠兵不血刃的收籠人心,将這些反對大清的人收入麾下。

玄烨的底線,大家都算心知肚明,對方如果想讓玄烨給出江山,連談的餘地都沒有了。

“皇上知道他們想要什麽?”玄烨想要的明夷不難猜到,但是現在他們需要猜測的是對方想要什麽。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玄烨細細的想過這些喊出反清複明的人,究竟想要的是什麽?

玄烨再次陷入沉默,很顯然這個問題,玄烨并沒有仔細的想過。

太皇太後接話,“你若是能夠猜到他們想要什麽,不如說出來。”

一開始明夷提出和這些人談判,定然就想到這些人要達到的是什麽目的。

“當年大清入關時,屠殺漢人,頒布剃發令,改換旗服,這麽多年來,更是圈地占房不斷。八旗子弟因為八旗制度這些年一直讓朝廷養着,什麽都不需要做,卻享受着尋常百姓,哪怕拼死拼活都得不到的日子。皇上不認為應該改一改。”

明夷又一次指出大清現在在政策上的問題,身為一個皇帝,不僅要看到歷史留下來的隐患,也該想盡辦法消除這些錯誤留下來的影響。

“不能否認八旗子弟為大清打下了江山,自入關以來,八旗子弟享受着旁人所沒有的特權,皇上不覺得這是有意的放大滿漢之間的差別嗎?雖然皇上也想滿人能夠高高在上,但是為了天下的安寧,為了這天下能夠真正的屬于愛新覺羅氏,就必須告訴天下人,在大清只有一樣的子民,沒有滿漢之分。”

“想要贏得漢人的認同,就應該讓漢人知道我們根本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入主中原,這是漢人的天下,想要統治漢人的天下,皇上一直很努力的向漢人學習,但終究還是沒有讓自己真正的融入。”

“連皇上都認為滿漢之間有差別,那又怎麽讓讓天下人認可滿漢一家?造就這種隔閡的人正是我們大清自己,想讓那些人相信,我們就要拿出可以說服他們的政策,用這些即将頒布天下的政令,讓他們明白皇上心中有着天下,也沒有要輕視漢人的意思。”

明夷把自己這些年來深入思考的種種問題,再一次揭露在玄烨的面前。

無論是玄烨或是太皇太後都瞠目結舌的望着明夷,并沒有想到原來明夷竟然看得那麽遠,明夷很輕易的接受人人都是一樣的想法。

這是自然,對明夷來說,以前所接受的教育是56個民族是一家。大家都是一樣的人,為什麽有的人就應該享受特權高高在上?有的人卻是奮鬥一生都無法站在那些明明他的能力足夠支撐他站上去的高度。

“未必見得他們的心裏有這樣的隔閡。”明夷犀利的指出,這一切玄烨卻有一種粉飾太平不願多提的意思。

明夷搖搖頭,“身為天子,當一視同仁的皇上心中都有這種隔閡,又何況是別人。眼下的內大臣,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內閣大學士,可有一個是漢人?”

明夷所說的這些官位等同于從前的宰相。統治漢人的天下,以天下漢人最多的天下,可是最高的決策層卻沒有一個是漢人。

争當天下的人都是瞎子,看不清楚這其中的意義。

玄烨微微一頓,明夷直言不諱道:“說來說去,大清愛新覺羅氏不管在什麽情況,直到皇上現在依然防備着的漢人,依然覺得漢人并不會放棄推翻大清,所以絕對不肯把朝中的大權交到他們的手裏。”

“皇上在防備他們的同時,難道這些人不會再想,非我族類必有異心,這個天下是滿人的天下,根本沒有漢人什麽事,無論怎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都不為滿人所能容。一個皇上選宰相不論人才品行,只問滿漢之別,又怎麽讓天下人認為滿漢一家?”

這些問題一直以來玄烨未必沒有發覺,可帶着一種優越感反而認定這樣的做法是對的。

現在被明夷這樣血淋淋的揭破出來,讓玄烨連逃避的機會都沒有,玄烨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這是要改大清的根本。”

“于天下無利的根本為何不能改?”明夷不知道玄烨是怎麽衡量的,但在明夷看來,想要這個天下安定就應該改變那些對天下不利的政策。

明知道是錯,卻因為是祖宗定下來的東西,所以就不改,這是想讓大清毀于一旦嗎?

“古時有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而強秦,得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難道皇上以為現在大清存在的問題,皇上不敢多年以後不會有人幫你改?”明夷就差跟玄烨說,要是明知道有問題依然不改的王朝,最終的結局無非是亡國而已。

玄烨要是死撐着,死不肯改變這些弊政,看着好了,還想要天下安定,天下不亂成麻才有鬼。

一番話說得玄烨臉上青一陣紅一陣的,自然明白明夷所指的意思。

“皇上想讓人修明史,皇上說明朝铮铮傲骨,為何最後卻亡了國?”明夷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沒有不繼續的道理。

前車之鑒,身為帝王者不懂得借鑒,後果只有一個。

再次紮的玄烨心疼,沒錯,前朝的事歷歷在目,玄烨既然喜歡讀史,當然明白一朝之興亡,非是一朝一夕造就的,若是明知政策有誤,依然不知悔改,任由弊端不斷的蔓延,最後只會造就天下大亂。

“讓我想想。”一下子被明夷塞來太多的東西,玄烨有些消化不良,讓明夷适時的住口。玄烨得好好的想想,理一理明夷今天說的這些話透露出來的意思,然後再想明夷給出的辦法是不是可行的。

明夷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堅信玄烨會仔細的想,越是深想越會明白,明夷絕對沒有危言聳聽。

“讓皇上自己好好想想,你累了回去休息。”太皇太後也覺得明夷說的話需要好好的捋一捋。就是皇太後都一時支撐不住,巴不得能找個安靜的地方,仔仔細細的想想明夷所指出的問題。

“外祖母也好生休息,我先回去。”明夷說話人已經站起來,玄烨陷入沉思之中,并沒有注意到明夷和太皇太後告辭。

太皇太後叮囑明夷照顧好自己,既然藏在靜宜園內的人全部揪出來,讓明夷回去休息,太皇太後也沒什麽可擔心的。

明夷回到寝殿,的确覺得很累,畫畫需要費心神,同那些人鬥智鬥勇,同樣要費心神,說服玄烨的過程中,明夷更要控制住,沒有把那些諷刺的話說出口。

大清的問題,遠遠不止明夷說的那些,只不過這一點事情都沒有解決,這個時候明夷不打算全部丢出來。這些事,明夷本不該摻和,但摻和進去,不吐不快啊!

深深的吸一口氣,明夷顯得有些疲憊,“我先睡會兒,莫要打擾我。”

一天下來費心傷神諸多,明夷想好好的休息休息,七巧和玲珑連忙扶明夷脫去外衣,扶明夷躺下。

睡得昏昏沉沉的,感覺一雙大手撫過小腹,一開始明夷以為是錯覺,慢慢的卻突然意識到并不是錯覺,騰的一下要坐起,沒想到有人比她更快地将她扶住。

“是我,不要着急,慢慢起來。”天已經黑了,彼此看不見對方,但是聲音能聽得見。這個時候的玄烨抓住明夷的雙肩,不讓明夷起得太快傷到自己。

明夷拍開玄烨捉住她雙肩的手,沒有顧忌地質問道:“皇上明知道如此吓人,為何還要如此?”

任是誰睡得好好的,突然被人撫過肚子能不醒嗎?明夷調整坐好,擰緊眉頭甚是不悅。

“本不想驚動你,你說過不想看到我。”玄烨無力的一聲輕嘆,他本是想偷偷的看看明夷,看看孩子,沒想到還是把明夷驚醒了。

“剛才孩子在動。”玄烨不想和明夷一直繞在同一個話題上,提起剛剛他的手碰到明夷肚子的時候,孩子踢了他一腳,力氣頗大!明夷冷漠地道:“那又如何?”

聲音中帶着明顯的不悅,如同一盆冷水從玄烨的頭上澆下來,冷得玄烨一時沒有作聲。

想到在此之前明夷說過的話,并不想見到玄烨,而這個孩子是玄烨硬要來的。

孩子的話題,不該提起,提起只會讓明夷不喜。

“關于大清的問題,你還有一些話沒有說出口。”玄烨果斷的轉移話題,讓明夷把注意力移到別的地方上。

若是先前玄烨以為随着時間的流逝,腹中的孩子一天天的長大,明夷會接受這個孩子的,到如今卻明白,不管怎麽樣,明夷不喜歡這個孩子就是不喜歡。

不願意在這個時候惹怒明夷,玄烨唯有轉移話題,如此他們才有可能繼續面對面的坐下去聊下去。

幾個月沒有見到明夷,玄烨一直很擔心明夷。沒有任何事情,玄烨根本不敢出現在明夷的面前,就怕惹明夷不高興。

好不容易鬧出事,可以有借口來到明夷的面前,玄烨想多看看她。

“皇上想清楚了?”明夷并沒有因為玄烨的問題順勢回答,更好奇玄烨想清楚沒有。

“縱知問題所在,非一朝一夕能解決,眼下我有比改革更重要的事。”祖宗三代打下的江山,江山尚未一統,唯有天下一統,才能繼續想做的事,玄烨說明這一點。

雖不喜于見到玄烨,想把人趕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說完這些玄烨想說的話,自然能讓人離開,再無借口來尋她。

明夷順口答道:“縱然暫時不能,也該讓人知道。”

在很多人的眼裏許下承諾,立下目标,就算你暫時做不到,知道你有這個心朝着這個目标不斷前進,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安定人心。

玄烨心中的掙紮有些不知如何理,這個時候明夷點出這一點,讓玄烨茅塞頓開。

“不錯,這些事站在利于天下的角度,是我一定會去做的,我又怎麽不能告訴這些人?若這些是他們想要的,更應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讓他們知曉。”玄烨打定主意,明夷沒有再作聲。

突然的沉默讓玄烨意識到明夷和他之間不再有話說,縱然在想久留,最終玄烨還是起身,“我回紫禁城,你好好休息。”

明夷微微一頓,擡頭道:“尚未有消息傳來,皇上這就回去嗎?”

“只是不想看你難受。”玄烨的聲音在黑暗中傳來,帶着心疼無奈還有體恤。

“我們打下這個賭,很快結果就會分曉。”明夷低下頭看着小腹,這個孩子明夷本不想讓他到來,擔憂的是這個孩子将來的一生。

如今孩子存在,沒有人允許明夷放棄這個孩子,明夷…

“是,很快就會見分曉。”玄烨的目光看着明夷,似乎在思考着什麽。

明明這一切都在玄烨的算計之中,為何看着消瘦的明夷,看着明夷對孩子的不喜,連帶着對他都多了防備,不喜,宛如一把把刀紮在玄烨的心上,痛得玄烨難以呼吸。

他只是想讓孩子成為明夷的牽絆,想除了太皇太後之外,還能有一個讓明夷在乎的人。有他們在,明夷的心會一直都在紫禁城,不管去到哪裏,終究都會回來。

卻怎麽也想不到,明夷竟會如此抗拒這個孩子!

“你休息吧,我去見皇祖母。”如此局面,玄烨亦不知該如何是好。這種掙紮和不安,縱然說出口,也未必見得明夷會聽。

為了不讓明夷的心情再繼續不好下去,玄烨果斷的離開。明夷不想看到他,至少在孩子沒有平平安安的生下來之前,玄烨都不想讓明夷再動氣。

孩子,不到最後還會有一絲希望,玄烨并不願意就此放棄。

明夷起身福身相送道:“恭送皇上。”

玄烨回身搶先一步将她扶住,明夷再次揮開他的手,拒絕他的靠近,玄烨一僵,但又知道如今沒有他多言的餘地。“你我之間不必如此。”

“是。”淡淡地回答,明夷好似把玄烨說的話全都記在心上,實則如何,只有明夷自己心裏清楚。

之後的事再沒有明夷多管的機會,玄烨就算在靜宜園等消息也沒有出現在明夷的面前,這對明夷來說求之不得。

随後定下雙方談判的日子,聽五谷打聽來的消息,聽說那些被用反清複明的理由抓來的人全都放了,看樣子玄烨和對方談得不錯,雙方達成共識,或者是玄烨展露出來的對大明這些忠義的認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他們的贊許,這些人其實所要的并不多。

和喬幽約定好的十日之期也到了,這些天,就算有反清複明的人想要抓明夷,依然不能讓七巧忘記喬幽的事。

等到反清複明的人全被揪出來了,七巧幾乎是每天一念,數着日子過。

到了約定的這一天,七巧不用明夷吩咐,看着時辰便跑去靜宜園的門口,玲珑無奈的搖搖頭,“真怕人騙了格格的銀票跑了。”

自那一天畫好一幅畫之後,明夷這些日子一直忙着畫畫,全部的心神都在畫上。

一幅又一幅不同于往日的畫,縱然自小跟在明夷的身邊,看着明夷的畫技不斷長進的人,也不算懂得品畫,看到明夷的畫,卻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格格的畫越來越好了。”玲珑一聲嗔怪。旁邊的百尺和無枝聽着都笑了,誰不知道七巧管着明夷的銀子,最在意的就是銀子,比明夷這位自己的銀子還要着急。

明夷完全當做沒聽見,專心致志的畫畫,玲珑瞧着忍不住發出一聲驚嘆。

從頭到尾明夷丁點回應都沒有,其他大方面都沒有問題,明夷在收尾。

縱然有所感慨,也不敢在明夷的耳邊多說話。立在明夷的身旁,明夷要什麽給明夷遞什麽?如此配合無間也讓明夷畫畫的速度提升。

喬幽被七巧帶進來的時候,正好看到明夷認真作畫的樣子。

雖然很吃驚,明夷一個滿蒙女子竟然會畫畫,但也沒有把話說出口,喬幽想要見禮,旁邊的七巧卻同她做了一個噤聲的動作,意思很明确,這個時候就不要打擾明夷了,讓明夷專心致志的作畫。

作為一個和明夷第二次見面的人,喬幽得聽話。縱然有些好奇,明夷畫這幅畫還要多久,不過還是安靜的和其他人一樣立在一旁。

好在明夷早就畫的差不多了,并沒有讓喬幽久等,放下筆,高興地道:“終于畫好了。”

百尺連忙給明夷端

茶,“格格,快喝茶歇會兒。”

高度的集中精神畫畫,明夷的确又累又渴,接過茶喝了一口,餘光瞥到喬幽,“來了。”

沒有一點意外的語氣,喬幽福身,“明夷格格。”

“在我這裏不講究那些虛禮。如何?”之前喬幽誇下海口說的話,不可能自己忘得一幹二淨,明夷也想早些知道結果。

喬幽不敢遲疑的從袖中掏出幾張銀票,“幸不辱命。”

明夷示意七巧上前接過,七巧乖乖聽話照做,同時也翻看起銀票來,數完之後給明夷報數,“不多不少,正好一萬兩銀票。”

露出笑容明夷吩咐道:“那就都給她。”

誰也沒有想到明夷竟然會直接要給喬幽這一萬兩銀票,倒是喬幽聽到明夷的話後似是松了一口氣。

“格格。”七巧輕喚一聲,無非是想讓明夷改變主意。

明夷輕聲地道:“對于我來說一千兩變一萬兩,我出的依然只是一千兩銀票罷了,拿這麽多的錢,你想做什麽就按你想的去做。有需要我幫忙的時候開口。作為靠山,你可以選擇怎麽利用我,不過也有規矩,違法亂紀仗勢欺人的事不能做,除此之外只要有人敢欺負你,我會為你出頭。”

既然喬幽表現出能力,而且也算是一個言而有信的人,或者更多是審時度勢,那麽明夷也就更放心的和這樣的人打交道。

“然一旦你做出違反我的規矩的事,一次都不能原諒。這句話你最好牢牢的記住。”什麽給人一次機會,明夷有言在先了,如果喬幽記不住,變怪不得明夷将她舍棄。

明夷這樣明擺着放手讓喬幽做,只要喬幽不做出違法亂紀的事,都會站在喬幽這邊的意思,喬幽明了。

或者更應該說喬幽要的就是能有這樣一個站在她的身後給她撐腰的人,其他的事情就不勞這位費心。

畢竟做生意,每個人用的手段和方式都不一樣,如果非要兩個有想法的人湊在一起,或者有時候會适得其反。

明夷看起來不像是會做生意的人,因此做生意的事還是少讓明夷摻和,喬幽讓明夷當着招牌,保證會将利益準時給明夷送上來。

“格格放心,民女一定會牢牢記住。”喬幽暗松一口氣也趕緊和明夷保證。

“沒什麽其他的事。最近你怎麽做生意,所得利潤都不需要急着給我,什麽時候你覺得不再需要這些利讓你壯大了,你再給我。”明夷直接定下,讓這些利滾利不斷讓喬幽壯大,在此之前,明夷不會要求喬幽分紅。

喬幽遲疑的半響,最終從袖中又掏出一張紙,“這是民女拟下的契書,還請明夷格格過目,若有不當之處,請格格指出。”

同樣還是七巧上前去,一手将銀票給喬幽,一手取過喬幽給的紙張,送到明夷的手裏。

明夷接過來,仔細一看,“就按你這契書上所寫的。”

喬幽明顯松一口氣,能夠得到明夷的認同,就是喬幽最大的幸運。

“往後你和七巧交接,有什麽事相互溝通。”明夷身邊管錢的人就是七巧,因此和賺錢的人打交道的事也交給七巧來辦,七巧和喬幽對視一眼,又不約而同的移開目光。

“是!”朝明夷稱着一聲是,明夷和喬幽招招手,“你過來瞧瞧我這幅畫如何。”

正事談完,現在不需要談正事,看看畫,明夷也想試試喬幽懂不懂畫。

明夷這一次畫的是從遠處看向香山寺的景象,和上一次的近景不同,這一次所有的人很模糊,連同景致也被籠罩于香煙之下。

能夠瞧出不遠不近的香山寺的門牌,山水皆于煙霧之下,惹隐若現,分外勾人。

喬幽是第一次見到明夷的畫,但一眼掃過,喬幽發出咦的一聲,帶着困惑。

“怎麽?”明夷聽到喬幽的聲音,不明所以的詢問。

“前兩天我在致遠坊看到一幅香山寺進香圖,感覺和格格的這幅畫很像。”喬幽之所以會發出困惑的聲音,不是對明夷的畫有什麽問題,而是在此之前她曾經在別的地方看到過類似的畫。

“我雖不懂畫,但是看畫的鋒筆,勾勒景象,給人殊途同歸之感,我可以很确定的說,必然是出自同一個人之手。”按理來說,明夷這等身份不應該會把自己的畫拿出去懸挂于致遠坊,卻是為何?

聽到這明夷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定然是太皇太後将她的話拿出去送到致遠坊,也不知道太皇太後打的什麽主意,明夷莫可奈何。

“之前格格的畫就拿到致遠坊賣過,但是那些畫都是格格不要的,香山寺進香圖,可是格格很喜歡的話,太皇太後一樣喜歡,不該拿去賣吧。”這件事親眼看到太皇太後如何和明夷讨要那幅圖的人,都表現出心中的困惑。

喬幽一聽有所誤會,趕緊解釋道:“并非拿出去販賣,只是懸挂于致遠坊,因此畫,這兩日致遠坊客似雲來,不少名家大儒,皆彙聚于致遠坊,沖的正是這幅香山寺進香圖。”

說到這裏又看了明夷一眼,沒确定要不要把聽到的話都告訴明夷。

“外面都怎麽說的,不如說來讓我聽聽。”明夷明銳的察覺喬幽的眼神,示意她有話不妨直說,不必遮遮掩掩。

知道明夷想聽下文,喬幽也不藏着掖,“外面傳的沸沸揚揚,都說這是一位新起的畫壇之秀,先前極善臨摹,致遠坊有他臨摹的夏山圖,自創之作,也有幾幅,像這一幅香山寺進香圖,是為新作。”

“畫中将進香衆人的喜怒哀樂以及香山寺的景致畫的栩栩如生,如同身臨其境,不同的人,看到此畫的感受皆是不喜為不喜而憂,喜為喜所歡喜,悲為悲所痛苦,更有人當衆落淚,頗受贊賞。可見作畫之人甚懂人心。”

明夷倒是沒把這樣的贊賞當回事,可是一旁的七巧玲珑,百尺無枝歡喜的跳起來的,“這是在誇格格的畫好,誇的沒錯,我們格格的畫就是好。”

比起在意那些人的誇贊,明夷更想知道的是,太皇太後為何特意将這幅畫懸挂在致遠坊,因此明夷道:“關于這幅香山寺進香圖的事,你都打聽打聽,有什麽消息與我說來。”

現在去問太皇太後,未必見得太皇太後就會把目的如實的告訴明夷,不如從外面那些人的反應裏理清楚究竟怎麽回事。

這一點,想必喬幽能做得到,喬幽應聲而下,能有機會幫明夷做事,那是最好表現本事的好時機。

作者有話要說:明夷:發家致富指日可待!

大家雙節快樂!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