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番外·當年“豔聞”】
楚懷智那時內心權衡計較,除了國情家事,還有當年他與霍雲山的一段三角感情糾葛。
有些事他自身早已經前嫌盡釋,不在乎了。四十大幾的老爺們兒,家裏大兒子都快到找對象的年紀,還老惦記着二十年前相識一場有緣無分的老情人?更何況,人家根本也不是他的“情人”……事實上,楚懷智忌諱的早就不是霍雲山本人,忌諱的恰恰是外面的風言風語,大院裏各種道聽途說,人前人後對他的指指點點,說他姓楚的被姓霍的“搶過女人”。
他是個男人,原本不該跟那幫老娘們兒一般見識,頭發長見識短的,見天就在家屬大院裏圍一圈兒閑言碎語,吃飽了撐的。可也恰恰因為是個爺們兒,男人最講究自尊和面子,世家出身軍營裏鍛打出的硬漢子,流血流汗不能流淚,斷頭殺頭都不能丢人丢臉。
女人可以沒有,尊嚴不能傷了。
他不想與霍雲山對決,一半是出于對此人的欣賞,惺惺相惜之意,另一半是不願意将來被人拎出來說,你楚師長出兵圍剿霍師長是因為當年奪妻之恨,你借兵洩憤,公報私仇?
楚師長坐在椅子裏,窗外的天空色澤壓抑。回想當初,空留一腔憤懑遺憾,有些事怨天怨命怨自個兒,怨誰都怨不到霍雲山頭上。
說來話長,楚珣的媽媽高秀蘭,當初經人介紹認識楚懷智,相親幾面之後迅速結了婚,二人相差八歲。丈夫可靠,家庭穩定,又連生兩個兒子,但她心裏老早就知道,她男人以前有個要命的初戀,只可惜求而未得,郁郁不得志,結婚選對象就将就了。
楚懷智出身軍人世家,自幼有家庭熏陶,十八歲入伍,軍人硬漢的作風,也有軍事作戰指揮才能,一路從基層軍官混上來的。
他年輕時曾随部隊派駐新疆,在新疆分軍區某炮兵師服役,是上層眼裏重點培養的青年軍官。跟他同在新疆軍區、在另一個高炮師團服役的将領中,就有霍雲山。兩人當時就是同級,年齡相近,資歷相仿,一步一步走過的路都差不多。駐守邊防,執行特殊任務,特戰演習,立功争銜,甚至争取領導接見,兩人經常都處于互相競争較勁的位置。
楚懷智那時是軍中青年才俊,人長得很帥,性格外向開朗,能武也能文,愛看書,時不時再寫個小詩、軍報上發表個文章,新疆部隊裏出了名的才子。
他平時喜好社交,兄弟朋友多,再時常下到基層,兵團,指揮軍民共建的生産項目,那時就結識了當地建設兵團民兵連文藝宣傳隊裏一個姑娘,對對方一見鐘情。
姑娘是兵團遠近聞名的美女,一雙鳳眼,活潑開朗,能歌善舞,在當年屬于很會捯饬的女的,頗有風情,跟大部分人都不一樣。
這姑娘名叫方瑜。
那時男女社交十分含蓄,楚團長屬意方瑜姑娘,平時各項工作給予對方諸多照顧,有什麽事都搶在前頭,也偶爾給對方寫幾篇感懷小詩。貨真價實的接觸也就是那時部隊與兵團時常搞個軍民聯歡,唱樣板戲,楚團長多才多藝,寫個劇本,搭一臺戲,親自拉個二胡,方瑜登臺舞個紅綢子,唱一段《紅燈記》、《沙家浜》。
駐守邊疆的部隊軍人遠離家鄉,常年內心荒蕪生活寂寞,許多軍官早都過了婚配年齡,孑然一身,大齡青年個人問題亟待解決,不然不利于人心穩定。事情轉折點是某年夏天,領導體恤軍區裏單身的将校級軍官,搞了一場聯誼相親,結果出了熱鬧。
當時相親是這麽個過程,領導主持,在大禮堂裏辦了一場集體舞會,內部适齡有意願的男女全體參加,會後每人報上自己相中的目标,其實就是讓部隊軍官在女兵、女民兵中間“選妃”。
Advertisement
楚懷智擅于跳舞,會上當場躬身請方瑜跟他跳了好幾支曲子,心裏激情澎湃。他對方姑娘确實是真心實意,且心志頗高,當時想的非此人不娶,有心相求咱還能娶不到?
會後填寫意願人選,有三個人選的機會,楚懷智毫不猶豫地在三欄裏都填了方瑜的名字,別人他看不上。
當然,以方瑜在當地兵團裏的名氣,暗戀她的漢子特別多,大部分人知道排不上隊,都沒敢填她名字,填了白浪費一個名額。壯着膽子當場把第一志願填了方瑜的漢子,足足有一個巴掌,一共五個。
五個男人同時鐘情方瑜,這就不像選妃了,這簡直像公主選侯爺。
這種情形,上面定好了規矩,要看人家姑娘意願,方瑜倘若恰好填選的五人之一,雙向選擇,那就是板上釘釘的一對,別人甭搶。
上面很快就通知給楚團長,你與方瑜互相有意,領導批準締結婚姻對象關系,随時可以開介紹信去城裏登記。
得知消息的那晚,楚團長讓部隊裏十幾個戰友鐵哥們兒拉出去,一夥人狠搓一頓烤肉,喝了很多酒。楚懷智都喝醉了,特別激動高興,語無倫次,在哥們兒面前提起方瑜都是“你們未來嫂子”。
部隊和兵團裏沒兩天所有人都知道了,方瑜配給楚團長了,沒跑了。
然而幾天之後,性情直爽又倔強的方瑜左思右想,實在憋不住,又不甘心,去找部隊領導談話,把實話鬧出來。
“我當晚填志願,填的根本不是楚團長。”
“我對楚團長個人沒有意見,他挺不錯一個人。可是我沒想嫁給他,為什麽你們把我配給他了?你們部隊怎麽回事?!”
一石激起千層浪,方瑜一句話,讓大夥吃驚,讓領導尴尬,也是将楚團長陷入十分震驚被動沒有退路的境地。
領導在辦公室裏把這事說出來,楚懷智當場十分鐘沒說出話,完全沒想到,一腔癡情和熱情換來兜頭一盆冷水,而且身邊所有人都知道他要娶這姑娘,這事搞得何其丢臉!
領導當時這麽說的,你要是真想跟她結婚,我們就要求她跟你結婚,她也就是鬧一鬧,嫁不了別人,過後肯定會同意嫁你。
楚懷智問,她填的是別人?那人也選了她?
領導點點頭。
楚懷智一聽這個,當場堅決表态,這個婚我不結,這姑娘我絕對不會娶。
楚懷智說到底是軍人的脾氣,要強又講求自尊,就一句話,老子就算再喜歡人家,人家根本沒看上我,看上的是別人,我絕不奪人所愛!這個婚不結了,退訂,退婚。
話說方瑜這姑娘,也是要強的性格,心氣兒很高。美女心氣兒都高,主意堅定,看上誰了就是誰。
男女交往過分含蓄,容易造成誤解,嚴重溝通不良。楚懷智誤認為那個跟他唱過樣板戲、跳過交誼舞活潑開朗多才多藝的方姑娘也屬意于他,卻不曾想,感情這種事很難預料,反而是性情互補的異性更易相吸。方瑜看上的不是跟她氣場相近的楚團長,看上的是每回她在臺上表演都在臺下悄悄凝視沉默寡言冷峻含蓄的另一位爺。
她親自找到某團部,說找你們霍團長出來,我要問他一句話。
方瑜要找的是霍雲山。
霍雲山當年長什麽樣?他後來的大兒子霍傳軍那模樣,就跟霍團長當年差不多,高大、酷帥、沉默型的硬漢,而且張口一嘴山東大碴子。各人眼光不同,有美女偏偏就重口味地喜歡這一類型男人。
方瑜問霍雲山:“霍團長,舞會上,你為什麽沒請我跳舞?”
霍雲山沉默着不答話,他本來就不會跳交際舞,沒跳過麽……
方瑜又問:“你填表了對嗎,你填的意中人是哪個?”
霍雲山調開眼神,說:“還問這個趕剩麽,不是定了麽。”
方瑜很倔地追問不舍:“我就想知道你選的誰?你不敢說嗎?……你是不是男人?!”
半晌,霍雲山面無表情地說:“填的是恁的名兒。”
……
方瑜年輕氣盛,不甘心,不滿意上面人強拉硬配,把這事兒一鬧出來,輿論嘩然。
方瑜既然與霍團長看對了眼,雙向選擇,順理成章應該配成一對兒,怎麽在中間把人家拆了,強配給楚團長?顯然這裏面有門道。
兩個男人也是數年後才得知真相,是當時整理志願的某個領導,背後使了算計。
楚家與霍家同是軍人幹部家庭,但楚家老爺子在北京,軍中頗有地位和威望,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楚懷智是個有背景的小太子黨軍官。楚懷智自己沒拿自己當成個多了不起的人物,可有人看重的卻是他的背景,就是想賣他家一個好。
還有更深一層因素,那個領導,自己也有觊觎之心,看上年輕美貌活潑的方姑娘,私底下表過情,結果被拒。方瑜當然看不上年過半百的老頭子,更何況,對方有家室的,明擺着想占她便宜……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心地可以非常之壞,壞到常人無法理解,不可理喻。
而這樣的人一旦身居高位,他可以利用手中職權強取豪奪為所欲為,決定一樁姻緣、一個人一生的命運,乃至生與死。
自己得不到,也不能讓對方得償所願,再順便向北京的上級獻寶,方瑜就這樣被強配給楚團長。
霍雲山是被人暗地裏擺了一刀,這媳婦原本就應該是他的。
楚懷智其實也等于讓人暗擺一刀,傷到男人的自尊和臉面傷得真真兒的。他也無辜,搞成個橫刀奪愛再遭人嫌棄的位置,十分惱火難堪暴躁,在當地沒臉見人。
楚團長堅決拒婚,不毀人姻緣,可是霍團長再想娶方姑娘,也娶不到了,領導不批準,不糾錯。那時部隊軍官的終身大事受上級組織限制,自身做不了主,除非你軍銜功名不想要了帶人私奔。
方瑜也是個硬氣的,被那個領導算計,偏就不聽上面安排,不肯屈服,被迫調走到另一個地方,再也沒回來,最後嫁給當地兵團一個工人。
楚懷智經過這件事,脾氣興致消沉了許多,後來人到中年,變得更加內斂沉默,也不再像以往呼朋喚友熱愛交際,再也沒寫過詩,再也不跳舞……他也沒再談過對象,沒愛上過什麽人。幾年後楚團長回京升銜,經人介紹,直接跨過戀愛過程,迅速娶了現在的老婆。
霍雲山幾年後也調離新疆,回去濟南軍區,在老家當地娶了媳婦,也就是傳軍傳武的媽。
方瑜的最終歸宿,是一朵鮮花插糞土上了。
這姑娘倘若長得別那麽漂亮,別那麽引人注目,也不會有那麽多人企圖染指算計。她是帶着郁結之氣賭氣嫁的,想嫁好的,一路總有人暗算使絆子,最後只能嫁了個最差的。
她丈夫庸庸碌碌沒什麽本事兒,娶了漂亮老婆擱家裏又怕看不住,整天找別扭。
兩口子性格不合,志趣不投,常年吵架,貌合神離,後來發展到家暴……
楚懷智在北京,老婆送醫院生産,生老大。他在軍區醫院病房樓道裏,碰到以前同在新疆服役的熟人,聊起往事,才得知後續。
方瑜死了。
跳河死的,時年只有三十歲。
楚懷智嘴上沒說什麽,心裏跟刀割似的,難受極了,決口不再提當年事。
只是大兒子落地,起名字的時候,他狀似随意地說了一句話,“就叫楚瑜吧。”
所謂自古紅顏多薄命,就是這般道理。
方瑜可惜沒有托生富貴之家,心比天高,身為貧賤,卻又偏偏天生麗質遭人妒。當初她無論是得償所願嫁給霍師長,或者委曲求全嫁給楚師長,二者都是相當不錯的歸宿,都能保夫婦和諧、一生衣食無憂,可她是個烈性女子,最終選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走了一條絕路。
楚師長若幹年後通過某些途徑得知內情真相。當年新疆軍區內某領導那一家子也調回北京。楚懷智從此與那家人絕交,也沒跟對方再挑明,只是自此斷絕來往。道不同不相為謀,瞧不上眼。
楚懷智并不忌恨霍雲山,男人麽,都拉家帶口的,醋性沒那麽大。只是此事當年老戰友與圈內同僚都知道,搞得他挺沒面子。他與姓霍的甚少來往,在軍區大會軍事演習上每回見面點個頭,不講話。
霍師長偏偏也是悶炮脾氣,不愛上下疏通交際,忒不會來事兒。楚師長不理他,他也從不主動找楚師長。
二人在尴尴尬尬的氣氛關系中熬過十多年,不成想竟是讓兩家的小兒子從旁“挑唆”協助,冰雪見融。兩家的小子是鐵哥們兒,好得形影不離,二武兩次磕頭灑血救了小珣的命,楚懷智能不心懷感激?
做人講究知恩圖報,不惑之年知音難尋。
再說,選初戀情人倆人的口味都如此一致,果然骨子裏脾胃眼光就是一路的。
楚師長是心裏把霍師長當成個值得交往的有骨氣有義氣的漢子。兩人甚至在政治層面上不屬同一陣營,軍委開大會當着外人面從來不坐一旮瘩,然而私底下通話往來逐日密切。楚懷智僅有的兩次回京,繁忙公務探親還家之餘,還不忘去西郊駐地,找霍師長出來喝酒。
酒酣心熱之際,老哥倆把往日那些話說開了,緬懷年輕時曾經的毛躁沖動與意氣風發,胸中別有一番惆悵。
霍雲山說:“當初,她是忒擰了,應該順水推舟就嫁到恁家,挺好。”
楚懷智說:“當初,你就應該麻利兒帶她走。我要是你,就帶人私奔!”
……
夜深人靜,楚師長在黑暗裏沉思,眼前煙霧缭繞,面前一紙沉重的上級軍令。
他阖上眼,再緩緩睜開,沉郁冷靜的視線掃過眼前一切,最終暗暗下定決心……
作者有話要說:插播番外一章吧,就是解釋一下當年淵源,于是兩個爸爸糾纏不清了嗯。把經歷寫完整些,特定年代下的比較悲劇性的感情故事,很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