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赤壁

整個東吳猶如沉睡中的巨人,在那一刻驚醒。

寅時一刻,一頭蜿蜒的長龍自首至尾,自南屏山的龍頭,至赤壁的江口處,不安分地一抖。

諸葛亮拾級而上,登壇作法,浩浩群星,光華漫天,未有一絲風來,未有一縷薄雲。

巨大的火盆立于四方二十八星宿之位,對應天頂群星,諸葛亮手持七星劍,頭戴明黃道冠,身披乾坤八卦袍,指劍向天。

天地若有所感,南岸的江水一波接一波湧來。

黃蓋雙手拄劍,以劍指地,背後數千東吳軍紛紛登船,推動那一葉扁舟,發出水響,将小舟推進了漆黑的長江之中。

一船十人,紛紛搖槳,黃蓋猶若屹立船頭的一尊雕像,馳進了茫茫黑暗裏。

赤壁的霧氣在江面孕生,黑暗裏,隐約現出牽連着鎖鏈碰撞聲的船隊,曹軍八十萬,渡江東來。

周瑜率衆登船,在船頭擺上木案,一具琴,三杯酒,一炷清香,煙霧缭繞,仿佛在這靜止的甲板上複而化開,聚集成形。

“公瑾。”孫策笑着說。

周瑜擡眼,與那白茫茫霧氣裏,幻化出的孫策對視,微微一笑。

“請你庇佑我,伯符。”周瑜說,“庇佑我,庇佑東吳。”

孫權上前,周瑜朗聲道:“三杯水酒,祭天地,祭孫家先祖,祭你英靈!”

孫權起酒,傾入江中。

東風起,長江在那一刻,吞吐着千萬年的戰意,咆哮得驚天動地!

雲層一瞬間湧來,攜着強勁的東風,覆蓋了整個赤壁戰場,灰蒙蒙的白霧被徹底驅散。

Advertisement

南屏山頂,旌旗獵獵作響,諸葛亮睜開雙眼,收劍,擡頭望天,火盆一瞬間被吹得七零八落,魯肅頂着勁風發號施令,祭天壇上已燒成一片!

曹軍船隊已在狂風與江浪之中現出身形,東天露出了魚肚白,江東水軍齊刷刷升帆,揮槳。

“公瑾大哥。”孫權突然說。

周瑜雙手按在琴弦上,沉吟不語。

“你還記得我哥去世的那一天麽?”孫權站在周瑜身後。

“記得。”周瑜說,“我與你哥相識二十二載,每一天,每一刻,我都記得,即使聚少離多……”

“我已依稀記不得他的模樣,他說了什麽話了。”孫權低聲道,“只記得當年他待我甚嚴厲。”

孫策那少年模樣意氣依然,抱着膝蓋,坐在船頭,吊兒郎當地笑。

東風破浪,散去了滿江的白霧,卻散不去那一縷青煙聚就的故人之貌。

“我與你哥初見面。”周瑜微微一笑,說,“是在四歲的那年……”

說話間朝陽噴發出磅礴的烈焰,灼紅了半邊天幕。

南屏山上,晨鐘敲響,勁急狂風之中,猶如龍咆。

當——當——當——

金鐵交鳴,猶若龍吟,東吳披着金鱗的巨龍終于徹底醒來,借着那一轉頭,噴出金紅色的烈焰,掃向滾滾東去大江!

“分兵——!”黃蓋喝道。

與曹軍戰船越來越近,黃蓋的船隊倏然一分為二,借着疾風與全速槳力,散向整個江面,小船包圍大船。

曹軍陣營中開始發現不對,紛紛朝下射箭,黃蓋再次吼道:“放火——!”

剎那間江心炸開千萬紅蓮,帶着火光與烈焰,釋放出火油,随着江浪席卷了曹軍戰船。

就在第一聲爆炸響起之時,周瑜手揮五弦,聲可開山裂地!

整個長江發出驚人的嘶吼,朝着曹軍直鋪而去。

赤壁之戰,烽火漫江。

戰船轟然崩毀,火雷綻放,紅蓮遍目,船桅傾側,浮屍百萬,流血漂橹。

不知道為何,在周瑜眼中映出這修羅血海之時,想起的,卻是與孫策相識的那一天下午。

音浪疾催,與江水裹在一起,猶若湍流,猶若雷霆,仿佛一頭巨龍掙紮着躍起,帶着壯志未酬便歸于山川的英靈,帶着江東所有的怒氣,撲向曹軍!江面鋪滿火油,曹軍猛然停下,戰船相撞,大火連天而起,鋪天蓋地。

狂風之下卷起的是火海,幹燥的戰船與巨帆一點便燃,周瑜琴音為號,震徹耳鼓,東吳所有的戰艦傾巢而出,聚為環形,在外圍旋轉,且接二連三投出火罐!

“給我殺!”甘寧怒喝道。

第一艘戰船與曹軍的連環船陣相撞,大火中,吳軍殺上了甲板。

曹操在主帥船上吼道:“解開鐵鏈!散開隊形!”

然而狂風卷着燃燒的船帆覆來,桅杆接二連三倒塌,江上火油已成烈焰之海,曹操帥船與周瑜的帥船迎頭相撞,周瑜再次一揮手。

琴音齊震,周瑜擡起頭,猛催琴弦!

“退!”孫權驚恐道。

曹操冷笑一聲:“周公瑾!又見面了!”

“一別經年。”周瑜朗聲道,“丞相安好?”

說時遲那時快,兩艘東吳戰船從左右兩側沖來,雷霆巨響,撞角杵上中央帥艦,孫權接過鼓錘,擂鼓,周瑜所在的帥船抽身而退。

箭矢一瞬間破空而至,周瑜再次一揮琴弦,變調。

箭如雨下,鋪天蓋地,黑壓壓地覆蓋了帥艦,格楞聲響,甲板上滿是箭矢,卻未有一根射進周瑜身周方圓三步區域!

琴聲猶如金石裂帛,猶如千軍萬馬在江面上騰空而至,那一刻,孫權擡起頭時,仿佛看到雲層下發光戰馬虛影,長沙軍英靈自天而降。江面火焰滔天,随着周瑜的彈指疾揮,一波接一波地迸發出熱浪與天火,到得後來,周瑜第一根弦斷,噴出一口血,染紅了古琴。

“都督——!”孫權色變喝道。

那一弦斷得天塌地陷!

緊接着,無數東吳戰船投射出最後的火雷,火雷油罐劃着弧線,射向天空,緊接着化作千萬烈火流星,拖着尾焰,斜斜射向大地。

昏暗天空下,帶火流星猶如暴雨般傾至,剎那間擊穿了曹軍的戰船!

第二弦斷,猶如長江斷流,世間靜谧。

浩浩穹宇之中,風起雲湧,天空厚雲短暫破開,現出西天鬥轉星移的長夜,與東天那一輪璀璨的朝陽。

雷霆倏至,一道悶雷翻滾,攜着那開天辟地之威,所有戰船釋放出撞柱,沖向曹軍的戰船。

一聲巨響,令整個長江都為之顫抖,周瑜再五指一掃。

第三弦,第四弦斷。

長江之水洶湧澎湃,猶如海潮初生,卷起一道白線,繼而千軍震踏,萬馬奔騰,席卷起火油的滔天烈焰,化作龍口噴發出的狂威,沖潰了曹軍的戰船!

周瑜的手指掃向那最後一根弦,一只手卻溫柔地按住了他的手背。

“伯符。”周瑜擡起頭。

依舊是那熟悉的雙眼,也依舊是那熟悉的笑容。

孫策一手撫過周瑜的臉頰,緊接着抽出磐龍烏金棍,快步躍上船頭,大喝一聲,一棍擊向遠方的戰船。

孫策的英靈在空中消散,再無痕跡,而那一棍挑起了天地與大江,所到之處,曹軍戰艦紛紛瓦解,猶如勁風卷襲,猶如崩山填海!

漫天漫地的烈火,“轟”一聲炸開,燒得天邊盡是烈霞。

周瑜手揮五弦,琴音震響,巍巍山川,滔滔江水,俱為之顫抖不休,桅杆倒塌,沒入水中,江水中倒映着烈焰,不知何處是血,何處是火。

“後來……”

“後來。”周瑜按着弦,說,“就是那樣了。”

孫權端坐在周瑜的身後,兩手擱在膝前,兩人一同望向赤壁的一場大火,座下的戰船不住搖晃,喊殺震天。

不知不覺,竟是說了這麽久,從大火燒起的那一刻,周瑜便想起了太多的往事,以至于沉湎其中,淚眼朦胧。

孫權坐在身邊,聽了這麽久的回憶,一時間感慨萬千,不知如何接續。

“我仍下不了手。”孫權說。

“我知道。”周瑜雲淡風輕地答道,“所以我派丁奉先一步去扣住孔明了。”

爆炸聲遠遠傳來,長江已成為了烈火的戰場。

諸葛亮匆匆走下南屏山,魯肅遠遠追來。

“先生請留步!”魯肅朗聲道。

諸葛亮哎了一聲,卻腳下不停,登上小船,魯肅色變,說:“我家主公仍有事相商。”

諸葛亮身穿道袍,卻仍滿臉帶笑,朝魯肅遙遙一揖到地。

“重任在身,不得不辭。”

小兵起槳,乘風破浪而去,魯肅麾下軍隊追到江邊,諸葛亮卻趁着東風一去百步,留下一句:“子敬兄!來日荊州掃榻相待!”

戰船追來,諸葛亮的小舟乘風破浪,丁奉站在船頭,窮追不舍,眼見越追越近,另一艘小船卻破開江浪疾射而來。

“替我家主公朝都督問好!”趙雲手持弓箭,站在船頭,朗聲道,“來日荊州再會!”

說畢趙雲彎弓搭箭,一箭如流星射去,正斷帆索,整艘戰船江心打橫,諸葛亮逃得一命,在趙雲保護下飛速趕往北岸。

曹軍大潰,落水者不計其數,戰船起火後被巨浪卷起,上百丈的巨艦橫着飛來,撞進軍營之中。

“保護丞相——!”

大火中北岸陳屍數以十萬計,夏侯淵縱馬,騎兵倉皇撤退,而東吳軍卻是以箭矢飛射,越來越近。曹操驚惶中喊道:“調集中軍合圍……”

戰鼓方響,烏林兩側山上,埋伏着的千軍萬馬一并沖來,張飛,劉備各率一萬人,殺進了曹軍中軍陣中,甫一交戰,曹軍便二度大潰,彼此踐踏,死傷者不計其數。

曹操在親衛隊保護下脫逃烏林,撤往襄陽,華容道前風聲鶴唳,關羽橫刀把道。

長江南岸,歡呼聲響徹江面。

雷霆劃破天際,狂風卷着暴雨飛至,雨越下越大,周瑜一身濕透,江面上的烈火已被澆熄,破敗戰船漂浮于江面上,浮浮沉沉,漫江屍體。

魯肅快步上船,說:“關羽放走了曹操。”

“早知有今日。”周瑜道。

周瑜的盔甲朝下滴着水,他緩緩地站起來,孫權要上前來扶,周瑜卻稍一擺手,雨水瓢潑,周瑜單膝跪在孫權面前,仰面朝天,雨水滴在他的臉上。冰冷的雨中,烏雲遮蔽了天幕。

“天佑我東吳。”周瑜沉聲道。

鳴金,收兵,南岸爆發出了又一輪震天的歡呼。

建安十三年秋,曹操兵敗赤壁,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餘者撤歸洛陽,不足五萬衆。

同年,孫權政權平定交州。

劉備據二萬步騎,擁荊州而立,領荊州牧一職。

荊州三分,歸于曹、劉、孫。

天下割據,歸于魏、蜀、吳。

建安十五年,周瑜西征巴蜀,于江陵出兵之時一病不起,卒于巴丘,舉國哀恸,靈樞運往吳郡之時,東吳上下君臣出城往迎。是年,遷靈往巢湖,沉于孤山畔湖底,據周瑜遺言,與孫策靈樞相伴。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孫權派呂蒙、陸遜突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荊州複歸東吳。

越明年,曹操病逝,曹丕繼魏王之職,同年登臺受禪,改元黃初。

黃初二年,陸遜承周瑜遺志,火燒連營七百裏,大敗蜀軍,劉備退回益州。天下三分,益州疲憊。

黃初七年,曹丕病逝洛陽。

七年後,諸葛亮五出祁山,北伐攻魏,五月孫權得信,進軍巢湖口,得周瑜、孫策英靈庇護,欲與蜀漢聯軍,三路兵馬分攻曹魏,終不敵滿寵之軍,無功而返。

黃龍元年,孫權稱帝,建國吳。太元元年病逝,享年七十一。

鹹寧五年,陸抗病逝,晉武帝司馬炎伐吳,孫皓于石頭城上降敵。東吳滅亡,三國歸于晉。

滅國之日,領州四、郡四十三、縣三百一十三、戶五十二萬三千、吏三萬二千、兵二十三萬、男女口二百三十萬、米谷二百八十萬斛,舟船五千餘艘。

建安十五年,巴丘,秋風穿堂而過,萬物蕭索,晴天闊朗,漫地鏽黃。

巴丘登軍閣內,傳出周瑜的一陣咳嗽聲,周瑜咳得險些接不上氣,側旁兵士上前,遞來茶水。

“謝謝。”周瑜疲憊道。

“都督先歇會兒。”兵士說,“增兵還有數日才到,不可太勞神了。”

周瑜提筆回完家信,封好命人送出去。小喬在建業,魯肅在江陵,孫權在吳郡,秋來萬物凋零之時,竟無一人在身邊,孤寂清冷,枯草的氣息帶着一片打着旋的黃葉飛進房內來。

再定睛一看,竟是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停在案幾前一拍翅膀,再旋轉着飛出飄揚的紗簾外去。

周瑜喝了半杯冷茶,便上榻躺着歇了會兒,繼而一睡不起。

“什麽時候了?”周瑜不咳了,只是沉聲道。

“回禀都督,未時了。”

周瑜隐隐約約聽見外頭傳來小孩子的嬉鬧聲,秋來天闊,陽光燦爛,照耀着滿是枯草的原野,照得人暖洋洋的。

“是……什麽人在說話?”周瑜說。

“回禀都督,是林校尉的小子們在外頭放風筝,這就去趕了。”

“不……不必。”周瑜閉着眼,說,“這樣挺好,是哪裏做的風筝?”

士兵答不出來了,周瑜想起一物,說:“軍機臺上,最底層有個匣子,将匣子內的東西與我取來。”

士兵去了,在架子最底下找到一個黑黝黝、沉甸甸的鐵箱,半天打不開,只得朝周瑜回報道:“都督,沒有鑰匙。”

“鑰匙……”周瑜的嘴唇幹得龜裂,“一時間竟是想不起在何處了。”

士兵只得去将匣子上的鎖砸了,匣中只有兩個裝着符紙的、褪了色的黃錦囊。取來後,周瑜的手發着抖,接過,士兵便将它塞在周瑜手中。

周瑜安靜地躺在榻上,雙手交疊,手指間覆着兩個錦囊。

“飛高了……”

“莫要絞線……”

“等等我……”

遠處孩童的聲音,伴随着飛揚的粉塵傳進窗裏來,周瑜時睡時醒,沒有人在身邊,唯剩他自己。

“公瑾。”孫策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周瑜睜開眼,看見久違了的孫策,繼而笑了起來。

“你怎麽來了?”周瑜意外道。

孫策手裏拿着個風筝,神神秘秘地朝他笑了笑,招了招手,周瑜便坐起來,下榻,跟着孫策出了門外。

萬裏晴空,陽光朗照,空氣清新,群山沃野仿佛在那一刻,色彩變得明快了起來,幹燥的枯草氣與彼此少年郎身上衣衫洗滌得幹幹淨淨的氣息,奔跑時帶起一排排鏽草伏下去。

“哎!等等!”孫策笑着喊道。

周瑜站在數十步外,扯着長長的線,風筝越飛越高,打着旋,飄揚于藍天之下。

登軍閣內,榻上,風停了,紗幕一動不動,周瑜的表情沉靜而安詳,白衣裹着他單薄的身軀,一手無力垂了下來。

一月後,孫權親自扶靈至舒縣,山清水秀,巢湖碧波萬頃。

“是個好地方。”群臣紛紛道。

“昔年孫将軍在世時,都督便常說,有朝一日要招待我們來舒縣。”張昭捋須道,“人傑地靈,好地方。”

孫權答道:“當年我爹去世之時,我與娘親就在公瑾大哥家裏借住了幾年,常常想着回來,卻諸事纏身,無法成行。”

孫權已不再是當年的小孩了,然而走到巢湖前,卻仍舊記得當年的那一幕。

那些春天,周瑜與孫策泛舟巢湖,一個在船尾釣魚,一個在船頭喝酒烹魚,孫權便在一旁饞涎欲滴地等着周瑜揭鍋蓋。

是那些日子裏,周瑜教他治大國猶若烹小鮮,教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如今,周瑜與孫策沉棺巢湖,當是遂了昔年的心願。

周瑜靜靜躺在棺中,懷中抱着孫策的骨壇,俊朗面容一如生前,未有變化,小喬淚眼朦胧,灑過艾葉,子女協力推上棺蓋,吊起沉木棺樞,送到湖心,三艘船将它慢慢沉入湖底。

白隼發出劃破長空的呖鳴,展翅飛過天際。

冰藍湖水之中,棺木帶着氣泡緩緩下沉,周瑜雙眼緊閉,一頭烏黑長發散開,纏繞着懷中孫策的遺骨。

“公瑾。”孫策笑了起來,化作虛影,抱着周瑜。

周瑜之靈睜開雙眼,眼中帶着笑意,擡手抱着孫策。

碧藍天幕下,春夏輪轉,無數年光陰逝去,又一年江東春到,桃花開得漫山遍野,孤山下,巢湖畔,孩童們沿着山腰放起了風筝。

“在這裏了!”

“快來!”

兩個小孩追着風筝,跑進了荒廢的啞寺裏,啞寺餘下廢墟,廢墟中一口帶着銅鏽的鐘,風筝赫然就挂在鐘架上。

兩個小男孩并肩坐在孤山啞寺前,一人手裏纏着線,一人手裏提着風筝。

飛羽掠過天空,高點的那個男孩朝矮點的說:“喂,你看那只鳥兒,成天在天上飛來飛去的,莫不是隼罷。”

“嗯。”另一個男孩嘴角帶着笑,小心地繞着線。

“我怎麽覺得依稀認得它。”那高個子男孩說。

“你喚喚它?看它過來不?”繞線的男孩頭也不擡道。

高個子撮指唇邊,打了個唿哨,飛羽在半空中聽見唿哨聲,便一個俯沖飛來,繼而收了翅膀,停在二人面前。繞線男孩擡頭,眼中滿是驚訝神色。

“這只鳥兒歸咱倆了。”那提着風筝的男孩說,“走!”

他的同伴哭笑不得,被帶着下山,飛羽卻是安靜溫馴,收起翅膀,被帶着往山下去。

兩個孩子踏上木筏,力氣大的在筏尾持篙,另一個則繞好了線圈,提起風筝等着。

“放啊哎!”那高個子男孩催促他說。

“欲破曹公,須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另一個男孩煞有介事道。

東風起來了,漫天漫地的風,吹得巢湖漣漪陣陣。

風筝一放,在湖面打旋,繼而扯得線筒呼呼地響,帶着萬裏白線飛向藍天,翺翔于天空之下。

孤山雙峰猶若雙壁,屹立于巢湖兩側,桃花在風中飛舞,覆蓋了整個溫柔的世界。

——江東雙璧全文完——

作者有話要說:

番外稍後哦~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