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感悟
文松休妻的事情,在京城裏很快就傳了起來,有說是我彪悍,夫家容不下我的,有說是文松偏愛小妾的,總之說什麽都有的。
不過京城茶館裏的話題,是過幾天就換一撥的,我相信再過幾天,人們也會漸漸忘記我這件事情的,我也不需要多糾結。
我想,太後這次陷害我不成,以後就很難再翻身了,如今她所能依靠的文家也只是個文官,手裏并無兵權,若是鬥起來,那麽她将會一敗塗地。
太後當初想利用朝家對付沐家,哪知父親不同意,又想陷害我,你父親就犯,從中獲取兵權。可惜的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倒得罪了朝家。那麽,太後現在應該是想利用沐家對付朝家。但這可能性微乎其微。
首先,我們兩家實力相當,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就不會輕易的去惹對方,做傷人不利己的事情,其次,如今各處起義,各路諸侯也是各懷鬼胎,戰事可能一觸即發,與其鬥的兩敗俱傷,不如先囤積實力,好待日後能夠有能力抱住自己的地位。所以如果太後想讓兩家互相殘殺是不可能的事情,誰也不是傻子,不是嗎?
而且,如果我猜的沒錯,太後為了她的皇帝兒子一次又一次的惹出事情來,陷害我,惹得朝家不快,又堂而皇之的借着公主出嫁,将親信安排在沐家,惹得沐家也不快,朝家和沐家恐怕會有所行動。
倘若太後安分,只是占個名分,那倒用不着除了她,可現在她一次次的行動,已經磨滅了大家的耐心,若是她在這樣想主意鬧騰下去,就算她做不成什麽實質性的傷害,也在一旁礙眼的很。
更何況,朝中不乏還效忠皇帝的官員,若是他們和太後聯起手來,也是個小患,小患一旦要是養成大患,可就不好了!
所以要想無後顧之憂,只有将小患扼殺在萌芽之中。太後死後,只留一個還是孩童的小皇帝,料想也是翻不出什麽浪的。
自被文松休後,我也就一直窩在自己的院子裏,也不願出去了。至于哥哥,也不像以前那樣來的頻繁了。我們之間現在好像有了個不可跨越的鴻溝。
一繞就是三個月,又到了秋風掃落葉的季節,院子裏的樹葉紛紛揚揚的飄落下來。萬花錦簇、枝繁葉茂的景色轉眼即逝,轉而是一種蒼涼、落寞之感。
秋風無情,細細的風吹在我的臉上卻有說不盡的柔和,我坐在院子裏面,差人捉了一只小貓咪來消遣時光。
貓咪很不聽話,我想跟它玩兒時,它不肯跟我玩兒,我不想跟它玩兒了,它有湊過來。這般犯賤的模樣,讓我想起了沐子逸。
這幾個月,他變着法兒的差人送我禮物來。
我不知道他是個什麽意思,但已經不想理他了,就差人将他送來的禮物又原封不動的送了回去。我想,有人說的一句話好,時間可以淡忘一切,我如今已經忘了對他的愛,也忘了對他的恨,漸漸的連他的模樣都不願意記起來了。
或許,我真的不是很愛他。我猜,沐子逸對我也是如此。
這三個月,我獨自在院子裏思考,使得我想明白一個道理,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逃不過死亡的命運,作為一個女人,大約就是在家中做個十五六年的姑娘,而後嫁出去,做別人的娘子和兒媳,再然後生孩子,做母親,在家中相夫教子,看着孩子一天又一天的長大,自己一天一天的老去,再看着孩子成婚,生孫子,到孫子大了,自己差不多也要離開人世間了,并且在這期間,丈夫總是免不了要納妾的,不論當初他是有多愛你,時間一長,心思就朝外伸了,這就是做女人最大的可悲處。
我并不希望就做這樣一個一生為子女操勞,又得防着丈夫納妾的悲情女子,我覺着人生即逃不過死,就得開開心心的過日子,若是窩窩囊囊、悲悲切切的過完這一生,太可悲了,這樣活着還不如死了算了!
我想,我的生活也不要求它多姿多彩,轟轟烈烈,但說到底也要開開心心的吧!這樣才對得起時光匆匆的年華,也算不枉此生!
若是處處标榜着自己這樣不能做,那樣不能做的,人生的樂趣就沒了。
我并不曉得怎樣才能使得我開心,但我知道,至少不能讓我郁悶!
我在這家裏呆了三個月都快要發黴了,覺着是時候要出去走走,我也不樂意自個兒悄悄的走,就去跟父親說了下,父親也同意了,派了些侍衛,随行保護着。
将近四個月沒有出家門,卻沒想到京城之內竟然完全變了一番模樣。
記憶中,京城繁華富庶,百姓中除了些乞丐,極少有衣衫褴褛的,甚至達到了衣不遮體的程度,就算是京城中的乞丐,也很少瘦骨嶙峋的。
不知為何,京城之內這種乞丐模樣的人好像很多,只是和乞丐不一樣的是,乞丐尚且有一口碗,這些人卻連碗都沒有!
他們拖兒帶女的,大多有氣無力的在大街上漫無目的的亂走着,見着誰都讨要一口飯吃。
“小姐,可憐可憐我們吧!”一個骨瘦如柴的婦女,一手抱着個才一兩歲的男孩兒,一手牽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兒,可憐兮兮的跪在我面前,“可憐,可憐我們吧!小姐,我們已經兩天沒有飯吃了。
說着,就要來抓着我,身邊的侍衛眼尖,一把将她給攔住了!
“給她些銀子吧!”我見她可憐,對身邊的丫鬟,說道。
“是,小姐。”丫鬟拿出錢袋來,遞給婦女些碎銀子。
“謝謝,小姐,謝謝,小姐!”婦女千恩萬謝的朝我叩頭道。
我剛想叫他起來,卻發現周圍的一些同婦女一樣的人朝我這邊沖來,“小姐,可憐可憐我們吧!”
人越來越多,大有來勢洶洶的感覺,因為他們人多,侍衛一邊護着我,一邊往後退,在侍衛的保護下,我坐上來時馬車,馬夫立即發車離開,我坐在馬車裏,朝後面瞧了瞧,那些個人還在後面追着,有些都累得沒有力氣了,還在追。
回到家中時,在下人口中才得知,北方今年三城幹旱,顆粒無收,其中青城乃祁郡主封邑,通城與福城乃夷未侯封邑,祁郡主與夷未侯多次上折,欲望國庫撥款赈災,皆被太後否決,那些難民沒有辦法,就只能到處流浪,因京城富庶,又是天子腳下,許多難民千辛萬苦的趕來京城,希望能讨一口飯吃,也希望能求得朝廷撥款。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