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有孩子在,李老頭特意放慢了車速,慢悠悠晃到沈家時,日頭都開始西斜。

“爹、娘,我和媳婦回來了。”沈家河一手拎着一個提籃,高聲喊道。

“老頭子,我沒聽錯吧,那是老三?”張婆子掏了掏耳朵,有些不敢相信,“這才剛進入第十個月,這就回來了,不會是……”

沈老爹也緊張起來,忙不疊從炕上爬下來,拉開房門就往外沖:“老三,你這是?”

“爹,你看,這是你的孫子。”沈家河壓根沒感受到兩老的擔心,高高舉起兩個提籃。兩孩子也跟着湊熱鬧,扯開嘴角嚎了兩嗓子。

“外頭冷,快進屋。”張婆子急于詢問,話都到嘴邊了,才想起這事不能讓其他人知道,忙拉着三兒子進了上房。

方天林就這麽被冷落在一邊,他倒也沒在意,跟在沈家河身後進門。知道兩老跟媳婦有許多話要說,方天林也沒杵在那裏礙事,放下孩子就出去搬行禮。

等他一出上房,牛車邊已經圍了好幾人,一個個手裏都拿滿了東西。

見狀,方天林一笑。沈家雖然窮,家裏氛圍倒是真不錯,兄弟妯娌都沒有特別斤斤計較,小肚雞腸之人,偶有磕磕碰碰,也沒到影響兄弟感情的地步。

有這麽多人幫忙,一牛車東西,很快便搬完。付了車資後,方天林開始打掃房間。幾個月沒人住,房中積滿了灰塵。在嫂子和弟妹幫忙下,屋子總算趕在晚飯前拾掇幹淨。

“阿婆,這是三叔家的弟弟?”五歲的沈麥趴在提籃邊,觑着襁褓縫隙瞧。

“是。”張婆子問清楚情況後,笑得都合不攏嘴。

“這三個都是?”沈苗大一些,已經懂事了,知道一下子生三個孩子可是稀罕事,滿臉驚嘆。

“都是,都是。”說完,張婆子開始趕人,“開飯了,去吃飯,別吵着弟弟們。”

沈家這頓晚飯吃得前所未有的熱鬧。三胞胎,那可是大喜事,夠廣延村說道好一陣子。而這樣的好事出在沈家,大家都與有榮焉。

沈家人都挨個瞧過,那三個娃子長得真心好,跟那富家公子似的,養得可精細,連他們這些粗人看了都忍不住想伸手摸一把那小嫩臉蛋。

Advertisement

“老大媳婦,竈房裏還有多少雞蛋?”張婆子高興過後,開始犯愁,孩子多,意味着開銷也大。她又不是老眼昏花之人,這樣紅潤胖乎乎的娃子,鐵定要費不少錢才能養出來。更何況還是在沒有母乳喂養的情況下,要想有這種效果,耗費只會更多。

聽老三說,那只母羊的奶已經不夠三個孩子喝,三媳婦開始拿摻了丁點魚湯的米湯來喂孩子,這樣的待遇,家裏可給不了。

“再攢幾天,就能滿一甕。”姚大嫂也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個,只能如實說道。

沈家兩老還算開明,吃食就沒把得那麽緊。好在兒孫們也沒小偷小摸的習慣,不然,張婆子早把糧食盡數控制起來,哪裏會什麽都在竈房預備上一些?要知道,村子裏需要從婆婆房裏量面下鍋的人家可不少。

不過雞蛋這樣的金貴東西,張婆子往常也都收在自己房裏,只是這幾個月她心裏裝着事,便把這一差事交給了老大媳婦。

自打家裏出了個孕夫,入秋後,沈家就沒再往外賣過雞蛋。攢了幾個月,這已經是第三甕,一甕大致能放五十個,三甕加起來,怎麽也得有一百三四十個,若只有一個娃子,那再添一些,每家送一個盡夠了。這會子一下來三個,光送紅雞蛋都要送不起。

“老大、老二、老四媳婦,明天跟我去村裏買喜蛋。”這錢,張婆子再舍不得也得出。說完,她将目光轉向老三兩口子,“你們是怎麽個想法?滿月早就過了,是補辦,還是……”

“娘,我跟媳婦商量過了,百日好好辦一次,滿月就不補了。”沈家河低頭從懷裏掏出一個布包,放到張婆子面前,“這是我這幾個月的工錢,娘你收好。”

張婆子明知這是三媳婦打獵賺的錢,聽老三說三媳婦差點命喪野豬口,她就覺得手中的份量格外沉,她卻只能當這一切都不存在,裝出一副喜滋滋的模樣掀開布包一角,幾塊零散的銀子映入衆人眼簾。

“總共一兩五錢。”沈家河心裏頭高興,聲調都上揚了一度。還不到一年時間,家裏為他娶媳婦花費的錢,都差不多又賺了回來。要是以後都如此,不出幾年,沈家就能起來。這裏面,媳婦出的力至少占了近半。

這一點,沈老爹和張婆子都心中有數。這也是為何,張婆子知曉三媳婦手中扣下了不少錢,她也一聲不吭的緣故。老三家那三個娃,她看着就歡喜,三媳婦手中有錢,就能開小竈,讓娃子們繼續這般精養下去。說到底,這些錢都是三媳婦所賺,就算只為了攏絡三媳婦的心,他們也不能太過分。把這麽能耐的自家人往外推,那他們就真傻了。

廣延村是個大村,人口不少,住的也分散,每家每戶多多少少都養了些雞。張婆子和三個媳婦分頭行動,先從街坊鄰居、親朋好友開始,再一步步往外擴散,連小半個村都還沒轉完,就已經湊夠了數。

之前那只是往少了算,親近的人家需要至少多給一個,一人一個,那三個娃少說也得多給三個。光喜蛋就得用籮筐挑,這除了沈家河沈家溪滿月那會有這等盛況,廣延村再沒有過。時隔二十一年,還是沈家,再次迎來這等喜事。一想到這,張婆子因一下子要花出好幾百文錢而産生的那點心痛之情,便飛到九霄雲外。

張婆子今天一早出門,可是收羅了好話不止一籮筐。但凡有點眼力見的,哪個不是恭喜她?她笑得臉都快發酸,三兒子家那三個娃還真是給老沈家好生長了一回臉。

好處還不止眼前這些,連着兩代都出了多胞胎,這可不就預示着沈家人能力強嗎?下一輩長成後,無論是娶媳婦還是嫁人,前來說親的定然不在少數,家裏就不用為下一輩親事發愁。

這天,沈家人各個都忙得腳不沾地。那麽多雞蛋需要煮熟,染色,這活可不輕松。沈三叔家和幾個鄰裏都過來幫忙,就這樣,也忙到月上柳梢頭才完工。

衆人忙活那麽久,沈家自是要留人吃飯。如今是臘月,家裏陸陸續續備下了少許東西,為幾人整桌菜并不難。

幹這些細致活的都是各家媳婦,沈家只上了一壺酒,每個人意思意思喝一點,就着兩大盆肉菜,吃得滿嘴流油,倒也賓主盡歡。

吃完,大家也不多留,幫着收拾一番,便各回各家。

“當家的,二哥家年頭剛給家河娶了媳婦,正是日子過得緊巴的時候,我瞧着不像啊。”三嬸溫氏皺着眉頭思考半晌,也沒想出他們來錢的途徑。

“你忘了,家河媳婦能耐雖比不上獵戶,可也是個打獵的好手,而且家溪也十天半月能收獲一些,再算上四個侄子進鎮打短工的收入,這家裏不就起來了。”沈三叔倒是一點都不奇怪。

“喲,我怎麽把家河媳婦給忘了?”溫三嬸笑着拍了下自己的腦門,“你說的可不全對,今年除了多個家河媳婦之外,二哥家可沒多少變化,和以往應該差不離才是。我看呀,二哥家這個媳婦是娶對了。當初我還覺着有些不合适,看起來我的眼光還不行,得再練練。”

“你想的也沒錯,家河媳婦那樣,有娘家等于沒娘家,一般的人家确實看不上。這親斷了也好,要是沒斷,家河媳婦指不定還不知道要往那個家貼補多少。”沈三叔頓了一頓,繼續說道,“二嫂看着人還算和氣,那是沒人惹她,可不是沒氣性,這要是親家黏着家河媳婦不放,他這日子就難過了。”

“嗯,你說的倒也對。不過,二哥二嫂人都不錯,至少比起大哥大嫂不知好了多少,你以後多跟家虎、家豹說說,讓他們多親近二哥家幾個堂兄弟,準沒壞處。”

“這還用你說,他們長着眼睛那,誰好誰壞一看便知。”沈三叔白了溫三嬸一眼。

溫三嬸似是想起什麽,壓低聲音,湊近沈三叔耳邊說道:“家河那三胞胎兒子瞧着可真俊,長相都随了家河媳婦,那皮膚嫩得都能掐出水來,看起來比咱村裏那幾個富戶家孩子更有富貴相。你說,二哥家會不會靠着這三個孫子徹底翻身?”

同類推薦